书城成功励志滴水不漏金口才
5712200000008

第8章 社交语言的技巧(2)

4避免争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恶语”当然是指那些侮辱贬损、攻击谩骂的话。其实,伤人的话不只是恶语。你没有骂人,但却经常从反面说话,那也照样会伤害别人,至少会使对方抵触反感,从而阻碍交流,影响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不妨树立这样一种新的意识:正面说话三冬暖,反面说话六月寒。那么究竟什么是正面说话?什么是反面说话?为什么一定要正面说话,而不要反面说话呢?

正面说话就是从肯定的、积极的、鼓励的、满意的、希望的和爱护的等方面说话,给人以良好的刺激;反面说话则是从否定的、消极的、贬斥的、不满的、嫌弃的和责怪的等方面去说话。

比如,一个人打保龄球,一下子打掉了7个瓶子,还有3个没打倒。你作为此人的指导者该怎么说话呢?如果你着眼于还有3个瓶子没打倒,就会以不满意的口气和措词说话。这就是反面说话,会使此人泄气,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你从肯定和鼓励的方面去说:“好!打得不错,已经打掉了7个瓶子,继续努力会打掉更多的瓶子!”这就是正面说话,能使对方受到鼓舞,振作精神,把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为什么正面说话才会有好的效果呢?因为人际交流不仅是彼此交换信息,而且是在感情上的相互刺激影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良好的刺激,不需要也不喜欢不良的刺激。反面说话或轻或重、或多或少总是给人以不良的刺激,这就必然会激起对方或大或小的自我防卫心理,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或明或暗地与你唱对台戏。所以,惟有正面说话才能进行正常而有效的人际交流,反面说话只会阻碍交流,有害无益。

我们再以谈生意为例来加以对照比较。甲乙双方在交货的时间上存在矛盾,怎么谈呢?反面说话:如果贵方不在时间上按我方要求办,那就甭想达成协议!

即使乙方很想达成协议,甲方如此从反面说话,也会使对方抵触反感,从而一口咬定在时间上不可能按甲方的要求办,结果不欢而散。甲方如果能从正面说话,那就会争取成功,至少还有商量的余地,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面说话:如果贵方能在时间上尽力提前20来天,我们达成协议就没多大问题了,请您多加关照好吗?

这样说话会促使对方通过逻辑推理,权衡利弊得失,进一步考虑你的要求,也就很可能改变局面,达成协议了。

假如双方在开价问题上还有差距,你可以比较选择哪一种说法有利。反面说话:不行,你的开价过高了,你至少低一个百分点,我们才能打交道。要不然,我就去找别的公司了,你可别后悔!正面说话:在开价问题上,咱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你知道,我很愿意和你打交道。我们之间具有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双方都愿意把这种关系发展下去。现在这个价钱,我本人觉得还可以,但我们领导不太同意,因为他刚刚得到一个情报,说有家公司的开价,比你们的开价低一个百分点。我希望咱们还是合作下去,请你照顾一下我的难处,好吗?

显然,你从反面说话,对方即使担心后悔,由于情绪上的抵触反感,也会嘴狂气冲起来,一口拒绝。而正面和婉转地说话,能够争取感情上的沟通,让对方理智地思考,就容易把事情谈成。某大学管理系邀请一位学者举办现代管理科学的系列讲座,因为内容新颖,表达生动,来听讲的学生不仅有管理系的,而且还有其他系的同学。由于人数众多、座位有限,管理系的学生晚来一步的就没有座位了。为此,负责举办这次讲座的老师向大家发出一个通告:

“同学们,我们这次举办的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为了保证我们管理系的同学都有座位,请其他系来的同学一律坐在第10排以后的座位上!谢谢大家的合作。”这番话的意图无可非议,但这样说会使其他系的同学有一种“外人”的感觉,似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把话说得顺耳中听一些呢?比如这样说效果就比较好:“同学们,这次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不论是哪个系的同学,我们都很欢迎。由于座位有限,为了让别的系的同学也都尽可能坐下,请管理系的同学一律坐在前10排以内!谢谢大家合作!”你看,同样的事情和意图,可以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从那个角度讲。我们为什么不选取最佳的角度,力求最佳的效果呢?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正面说话,而不要从反面说话。

5学会应对不同情况

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言语反而支配理性。

——培根

与人谈话,无非是以下几种目的:或者加深了解,发展相互间的合作关系;或者托人办事,有求于人;或者批评别人的错误,使对方弃旧图新;或者申述事情的原委,让对方弄清真相……但要达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种,都必须首先使对方乐意听你谈话。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又必须了解对方,熟悉对方。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生活习惯,独特的知识结构,尤其是独特的心理态势,这些综合起来就使某个人成为独具异彩的“这一个”。我们与人谈话,就要力求了解站在你面前的“这一个”的方方面面。以个性为例,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豁达开朗、热情活泼的人,那么你在谈话时就可以更加大胆坦率一些,即使偶尔有一两句话失度走火也不要紧,对方决不会与你计较;如果站在你跟前的是深沉多虑、内向含蓄的人,那么你在谈话时就得小心,要字斟句酌,切不可信口开河。

《鬼谷子?权篇》将“看人说话”的技巧演绎得淋漓尽致:“与智者谈话,要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谈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者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

不同的人爱听不同的谈话内容,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困难的是在面对一位陌生的谈话者,你怎么知道他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呢?这就要“看”人说话一边“看”边说,边说边“看”。这“看”,即是观察:在与对方谈话时,要善于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

“看”对方什么呢?

1看面部表情

狄德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有时对方口头表示赞同你的意见,但他的眉头却不知不觉地紧皱了起来,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紧闭,而且嘴角向下撇。这些表情恰恰是内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说的赞同的话其实是言不由衷的,或者碍于情面,或者屈于权势,才不得不这样说的。

2看体态表情

几乎每一种体态,每一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都在宣泄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要能看懂这些体态表情,要能领会它们的内在含义。假如与你谈话的人双脚并立,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就表明此人对你怀有某种敌意,他在作自我防卫;而当他不仅双臂交叉,而且双拳紧握时,那就是说他不只在自卫,还要向你进攻了,又如,如果谈话者常向你摊开双手,这就表明此人是真诚坦率的,他对你毫无提防之心。

3看语言表情

与人交谈时不但要看他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他怎么说。这就是要从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腔调等看出他的言外之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这是因为说话声音的种种变化不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急性的人说话节奏快,声音响亮;慢性子说话节奏缓慢,声音低沉——而且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心境。例如,忧伤时语速慢、声音低、节奏平缓,而兴奋时与之相反,语速快,声音高,节奏强烈。

所谓“看人说话”,主要是“看”上述三种表情。从这些表情变化中,我们便可随时猜度对方的心理态势,透视对方的心理需要,然后也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谈话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更适应对方的思想线索。这样,说话便可获得预期的良好的效果。

6不要酒后失言

俗语说“酒后见真性”,古今有许多明证告诉我们,酒醉误事的麻烦往往让人悔之不及。即使你有良好的社交口才,酒后也免不了要失态、失言。

不论酒品怎么好的人,一定也有过酒醉后失态的经历,说自己酒后不曾失态的人,也只不过是对方比较能够包容他罢了。

所谓的一醉解千愁,只是借着酒精的作用来麻醉自己罢了。

生意场上有不少人必须借着酒精的刺激来促进彼此的往来,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原来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十数年之后变成了杯中高手。

既然酒本身有其存在的必要,如何避免酒后乱性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如何改进自己的酒品,如何避免饮酒过量,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高手不得不注意的事。酒是自我麻醉时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是友情的润滑剂,如何使它发挥最有利的功效,就在于自己如何运用。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如何制造轻松的气氛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是非得靠酒不可。

尤其是生意人早就已经习惯在酒席间谈生意,好像不喝点酒就没办法敞开胸怀说话似的。这种习惯其实并非中国人所特有的,各国人也都是如此,除了阿拉伯国家的人碍于戒律之外,这可说是地球上普遍的现象。喝了酒之后表现就会异于平常,这也是人性共同的特征。绝对不会有一桌子的人喝得醉醺醺的,却仍然保持风度地谈天。

既然喝醉酒不能避免,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分是喝酒的人感到棘手的。在商业往来中,希望以酒精来洗去彼此沉闷心情的不只有自己一人。大家都希望能够去除对方的心理武装,深入了解对方内心的真正想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既要能够包容对方的失态,更要避免自己失态。

7恭维的妙处

很多人因为自己没有显赫的地位,事业上也没什么成就,就成天唱高调地说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不屑与人谄媚,轻视甚至批评别人既有的成就,而事实上,这些人多属无法出人头地之辈。

讨厌别人赞美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有,其内心的本意也必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