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5717400000039

第39章

大度能容,宽厚为本。人一旦有了自私、狭隘的心理,不利于与人相处,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信奉“大度能容,宽厚为本”的宗旨。大度能容,意思是告诉人们,对那些对不起自己的人,要用不计前嫌、热情对待来取代斤斤计较、有仇必报,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而且还是提高人气的好方法,你包容了对方,对方出于感恩,有可能还你一个更大的人情。

大度能容,宽厚待人,对促进社会交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人在社会上闯荡,很难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在冲突与矛盾面前,如果能像大肚弥勒佛一样“容天下难容之事”,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对待你的态度终归会改变,这样双方的矛盾不就解决了嘛。

在受到他人误解、与人因冲突彼此产生隔阂时,不要因为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恶劣,而改变自己宽厚待人的原则,始终以友好的方式对待对方。正是这种态度,才能唤起对方的良知,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

三国时期,一位东吴老将与周瑜不和,双方关系相当紧张,但周瑜并没有因对方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而将对方的过错,全部包含在自己宽大的度量之中。久而久之周瑜的宽宏大量令他钦佩不已,觉得与周瑜共事就像喝了又浓又醇的美酒,让人神清气爽。由此可见,大度能容,宽厚待人,是促使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消解矛盾和冲突的一剂良药。

大度能容,宽厚待人,不单单可以促进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身形象。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给他人留下个好印象,从而提高一些人气,如果没有了人气也就相当于没有了影响力,这样的领导者不足以统领下属,教师不能教育好学生,商人卖不出货物,农民种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见,树立形象、提高人气有多么重要。归根结底,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人气、扩大影响力呢?其实,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不过,最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就要数大度能容,宽厚待人了。

当然,大度与宽容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要求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必须摒弃个人私欲,不能被自私自利的想法控制了思维,为自己一时之利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伤害了他人。同样,像那种“报复之心”“妒忌之念”作祟时,更应该及时消除,不能让它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存活。要想做到大度能容,宽厚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还必须有点忍让精神。无缘无故受到冤屈时,只要不伤大雅,就让它过去,同时还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产生矛盾,引起冲突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换个角度想一想。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有的错误还是无意间造成的,是无心的。所以如果换个角度想想,你是那个犯错的人,是不是希望你“得罪”的那个人能原谅你?如果对方原谅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按照这样的方式想一想,做到宽容对方也就不难了。宽容是橡皮擦,可以擦去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伤害。懂得宽容的人不会让愤怒伤害到自己,不会用生气来惩罚自己,而懂得用宽容来化解所有的矛盾和冲突。

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怀疑

很多人曾经怀疑过别人,也被人怀疑过,其中的酸甜苦辣唯自己才知。但是唯有真正具备机智应对功夫的人,遭到别人怀疑时,才能处理得非常巧妙。

被人怀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怀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一时的误解,缺乏沟通与解释,进而形成了对某件事情的疑点;有的是由于性格脾气的差异,缺乏相互间的包容与默契,逐渐引发了不信任情绪;有的由于心胸狭小,为人疑神疑鬼,处事患得患失,自然会对别人产生怀疑;有的由于嫉妒心强,由此而产生了对朋友的疏远甚至恶意;有的由于心理不健全,而又缺乏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对反感的人和事,均投以疑虑的目光;有的由于自命清高,唯我独尊,缺乏自知之明,对周围的人和事总觉得不可思议。

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怀疑是一件难以完全避免的事情,所以,你就应正视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象,既不应当回避它、惧怕它,也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确的态度是要承认它、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

(1)避免产生疑心心理

面对他人的怀疑,不是指责与疏远对方,而是要先正视他的怀疑,问问自己,怎么知道他在怀疑我,或者我是不是无意夸大了他人对自己怀疑的程度?事实上,大凡疑心比较重的人,也往往容易产生被人怀疑的错觉。也许你的这种感觉是由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引起的,或者说,别人还没有怀疑你,你却感受到了别人怀疑的威胁。于是,恍惚、忧郁、苦恼、不安等便会接踵而来,这实在是一件自找苦吃的事情。对此,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又苦于跳不出这个泥淖。

(2)从怀疑中去汲取营养

怀疑并非都是恶意,有的朋友每每感受到别人的怀疑,总是暴跳如雷,气不打一处来,认为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专门跟自己过不去。这种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态度却不足取。事实上,对怀疑也应当全面理解,不要一股脑儿往坏处想,有人说,怀疑也是一种矛盾,如果没有了怀疑,那么,丰富多彩的世界也会黯然失色。平心而论,在实际生活中,怀疑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重要的在于我们应当学会怎样从怀疑中去汲取营养。

有人说,怀疑是一位老师,它可以使你得到引导;怀疑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你照到不足。比如,你在做计划、想问题、办事情时,不可能那么十全十美,无一纰漏。当朋友对你的某个观点、某种方法提出疑点时,你首先应当想到的是对你的关心和支持,别人是为了把事情办好才向你提出的。想到这些,你也许就不会把怀疑当成一种恶意的威胁了。

(3)尽可能避免他人对你产生疑心

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怀疑,你既应当有随时接受怀疑挑战的心理准备,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强烈意识,即尽量减少被人怀疑的机会,主动说明情况,最好能用事实回答。实际上,在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怀疑,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对方对你的误会引起的。对此,你只要主动热情,心平气和地找对方聊一聊,说明原委,疑心就可以消除。但有的时候,仅有此举还是不能完全奏效的,特别是对那些疑心比较重的人来说,莫过于用事实说话。比如,有人怀疑你生活腐化,你可以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事实予以回答;有人怀疑你不守信用,你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加以证明;有人怀疑你分亲疏远近,你可以用一视同仁、与人为善的行为来说明问题;有人怀疑你不诚实,你可以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格言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只要能按上边说的那样去做了,久而久之,别人的怀疑自然会逐渐消除。

人与人之间相处,莫过于真诚的可贵。有了真诚就能赢得信任。如果你对别人的怀疑也采取怀疑的态度,以疑对疑,那么,怀疑非但不能消除,还会产生新的不信任情绪;他怀疑你偷了东西,你怀疑他故意诬陷好人,短兵相接,针锋相对,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好的办法是用真诚去换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错误。

宽容不是软弱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

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屈服,当它作为一种韬略时,更接近于有目的性的妥协。“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

不过,“妥协”要看当时的情况。第一,要看你的大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战斗也无不可。但若你争的是大目标,那么绝不可轻易妥协。第二,要看“妥协”的条件,不必把对方弄得无路可退,这不是为了道德正义,而是为了避免逼虎伤人,是有利害考虑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协的弱势者,且有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相信对方会接受你的条件。总之,“妥协”可改变现状,转危为安,是战术,也是战略。

(1)宽容伤害自己的人

宽容是一种博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优良的人格体现,对曾经有意无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有宽容的精神。这样做虽然困难,但更能反映出你的宽大胸怀和雍容大度。用你的体谅、关怀、宽容对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使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温暖。也许有人会说,宽容别人是否说明自己放弃原则,太软弱了?其实宽容是坚强的表现,是思想的升华。

(2)接受对方的观点

人们都希望和那些懂得容忍自己的人相处而不希望和那些时刻要对自己说三道四、横挑竖拣的人待在一起。专门找别人岔子、动辄教训别人的“批评家”估计不会有什么朋友。另外,根据自己所确立的伦理和宗教方面的严格标准去要求别人投自己所好的人,谁见了都会退避三舍;而那些能容忍和喜欢别人以本来面目出现的人们,往往具有感动人和促使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当你想和朋友友好相处时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优点,容忍对方的弱点和缺陷,切莫试图去指责或改变对方。

(3)容他人之长

容忍他人的不足和缺陷比较容易,而困难的是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每个人只要乐于寻找,一定能找出他人身上许许多多的优点和长处,能发现和承认他人的长处,那就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全部意义。只有既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才更显出你胸怀的宽阔、人格的高尚。

有人说,宽恕是软弱的表现,其实这是错误的。冤冤相报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痕,它只能将伤害者和被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怨恨战车上。印度前总理甘地说得好:倘若我们大家都把以眼还眼式的正义作为生活准则,那么全世界的人恐怕就都要变成瞎子了。

科学家勒候德?列布赫也说过这样一句格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最终必须与我们的仇敌和解,以免我们双方都死于仇恨的恶性循环之中。”

让我们永远不要试图去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深深地伤害了自己。让我们像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样,不要浪费一分钟时间去想那些我们根本就不喜欢的人,把精力和感情白白地耗费在他们身上,是最不值得的一件事了。

宽容别人并为别人做好事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快乐,因为这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快乐。现代心理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必须要有自我牺牲自我约束,才能达到自我了解与快乐。这说明一个通俗却又浅显的道理: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为你着想,这是一种简单而快乐的“回报效应”。

心里能装得下糊涂

做人不能太精明,做事不能太较真儿。太过精明的人和人相处时会让别人退避三舍。生活中我们也常发现,精明的人人缘通常不太好,而那些看起来糊涂的人反而个个都有好人缘。

很多人都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室里挂上郑板桥的字“难得糊涂”,这里的“糊涂”并非指头脑不清楚,而是说,一个人一生精明过人、从不犯迷糊不是好事。犯几次糊涂,对他更有好处。

精明有什么不好?处世精明些才不会吃亏,为什么大家反要提醒自己“难得糊涂”呢?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熙凤何等的精明聪明,简直就是人中之尖子,恐怕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面玲珑,九面处世,外柔内刚;她表面向你微笑,心里却在给你下套子。一个看上她美色的贾瑞被她的计策整得一缕孤魂上青天;一个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两面三刀给逼得吞金自尽;而她的“偷梁换柱掉包计”李代桃僵,则送掉了颦儿脆弱的性命。

至于王熙凤的本事就更大了,整个荣宁两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个秦可卿出殡这样的大事到了她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说会道,贾府上下没有不知道她琏二奶奶的厉害的。

可王熙凤却是一个精明过头的女人,精明到处处好强、事事争胜。眼睛睁得老大,什么事也瞒不过她,哪儿都落不下她,因而得罪了大太太,得罪了众人,加之贾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没了,终于落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最后惨淡收场。

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最终结局如此悲惨,全在于她没有看透这样一个处世哲学——难得糊涂。她被她的聪明给害了。

一个人在处世中学会难得糊涂,才是真正的聪明,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四通八达。

(1)要善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生活中的矛盾和纷争,如果我们采取糊涂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点都不糊涂,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纷争,甚至流血牺牲都有可能发生。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总是喜欢揪别人的辫子,抓别人的缺点,以为这样做显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实际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丝毫不糊涂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的根本原因。

(2)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与人交往、处世的关键是心情愉快,而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难得糊涂就可以使一个人心态平和。

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不指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明示,既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3)让自己轻轻松松

人常说:“给人方便,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你让别人过得去,别人也会让你过得去。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败来,这于健康的身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所以,不要成为一个过于精明的人。对人对事宽容一点,糊涂一点,不要处处好为人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对人苛刻,眼睛里容不得半点异物。要知道,世上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你何必对每一个人都横挑鼻子竖挑眼呢?世上也本没有圆满无憾的事,你何必对每一件事都较真儿呢?大度一点,糊涂一点,才是为人处世的正道。

人生中总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对于一些事情不能太较真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过去也就算了。你敬一尺,人敬一丈;你大人大量,别人自然承情。也只有在小事上犯糊涂,你才能有温和的人际氛围、通达的人生道路。

善于取信于人,不可轻信于人

头脑简单的人是用耳朵听人说话的,而头脑颖慧的人都是用理智听别人说话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学会理智地对待他人,公正地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