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5717400000041

第41章

要感动别人,就得从他们的需要入手。你必须明确,要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使他自己情愿。同时,还必须记得,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有各自的癖好偏爱。只要你认真探索对方的真正意向,特别是与你的计划有关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对付他。你首先应当将自己的计划去适应别人的需要,然后你的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比如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有些被求者,以为帮助了别人,有恩于人,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说不定还要对求助者数落一番。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

美国着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怀疑他那么年轻是不是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几岁的后来人,一定要学会“先高后低”来制造退让的假象。其实让步只是暂时的退却,为了进一尺,有时候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了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所以,广大二十几岁的朋友不妨都来尝试一下。

自己骂自己最安全

当你想说笑话、讲讲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最安全的标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笑的是自己,谁会不高兴?

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说,能笑自己的人有权利开别人的玩笑。丘吉尔爵士就是常以幽默力量来减轻战争的压力的。有一次曾以一句妙语来说某位政治同僚:“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他拥有许多让他谦逊的事。”

政界的人得有心理准备,随时可能受人攻击。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丘吉尔这一句妙语中的“他”如果改为“我”,会显得更有力。每当你想批评、抱怨或提出建设时,“我”的观点是最理想。

竖立自己本身作为幽默的标的,你可以传达信息、表达看法而不攻击到别人。例如:“自负的人胃口太低,对他自己的兴趣比对我还大。”

“我并不老,才到人生盛年而已。只是我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到盛年。”

“我这种人是足以使你依赖的朋友。随时在你身边——当我需要你的时候。”

自嘲应用广泛而安全,下举数例:

①在即兴演讲中,演讲者如能适时、适度地自我解嘲歪曲一下自己,是有高度智慧和教养的表现。演讲者可以此获得幽默,来“润滑”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增加演讲的趣味。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岁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国际饭店为他设宴祝寿,他在答谢时风趣洒脱地说:“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到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咯。”宾客一听,哄堂大笑,整个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试想,如果他摆出一副严肃相,一本正经地致答谢辞,就不会造成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不过,使用自我解嘲这种“润滑剂”要注意场景和情势,在严肃的场合或悲痛的氛围中就不宜用这种引人发笑的“液体”。

②坦诚调侃自己,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电影或电视节目表现相亲时,经常其中一方正想说话时,恰好对方也要开口,弄得两个人尴尬异常,只好把正要说出口的话咽回去,停顿了一会儿之后,两人又同时开口……反复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形。在第三者看,这是喜剧,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相当苦涩的经历。

我也曾目睹这种尴尬场面。当时,那位看起来好像既斯文又诚实的男士,为了打破僵局,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好像连呼吸都一致啊!”听了这句话,不但女主角忍俊不禁,连陪同而来的大人们也哈哈大笑。后来大家就显得很轻松,一切也都顺利进行。

与人初次见面时,会感到紧张,这是很自然的。问题是,如果对初次见面考虑过多,紧张感就会加重。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将自己紧张甚至失败时的情形说出来,自我嘲笑一番,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例如,有人一说:“你瞧!我一紧张就像酒精中毒一样,手不断地发抖,真没办法。”这么一说,手反而不抖了。

③大胆自讽,可以显示自信,维护面子。有时你陷入难堪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点、言行的失误等等,自信的人能较好地维护自尊,自卑的人往往陷入难堪。对影响自身形象的种种不足之处大胆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摆脱窘境的同时显示你潇洒不羁的交际魅力。如你“海拔不高”,不妨说自己是体积小脸力大,浓缩的都是高科技;如丑陋的你找了一个美丽的她,不妨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即便你如刘墉一样背上扣个小罗锅,也不妨说你是背弯人不弓,难怪美国的赫伯?特鲁在《幽默的人生》一书中把自我解嘲列入最高层次的幽默。如果你能结合具体的交际场合和语言环境,把自己的难堪巧妙地融进话题并引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的道理,则更是妙不可言。如某老师广东口音,普通话不过关,有一次上语文课,讲到某一问题要举例说明时,把“我有四个比方”说成了“我有四个屁放”,一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笑得不可收拾。老师灵机一动,吟出一首打油诗:“四个屁放,大出洋相,各位同学,莫学我样,早日练好普通话,年轻潇洒又漂亮。”老师的机智幽默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

④自我嘲弄,可表示豁达,增加人情味。笑自己的长相,或笑自己做得不很漂亮的事情,会使我们变得较有人性,并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一次,陈毅到亲戚家过中秋节。进门就发现一本好书,便专心读起来,边读边用毛笔批点,主人几次催他去吃饭,他不去,就把糍粑和糖端来。他边读边吃,竟把糍粑伸进砚台里蘸上墨汁直往嘴里送。亲戚们见了,捧腹大笑。他却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自己肚子里墨水太少哩!”人们喜爱陈毅,难道和他的这种豁达、幽默的禀性没有关系吗?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涮,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骂槐,一般不会讨人嫌,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

尊重别人是一面镜子

在一堂思想课上,一位教师告诉她的学生,他们是如何重要,来表达对他们的赞许。

这位教师将学生逐一叫到讲台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位同学对整个班级和对她的重要性,再给每人一条蓝色缎带,上面以金色的字写着:“我是重要的。”

之后这位老师想做一个班上的研究计划,来看看这样的行动对一个社区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她给每个学生3个缎带别针,让他们出去给别人相同的感谢仪式,然后观察所产生的结果,一个星期后回到班级报告。

班上一个男孩子到邻近的公司去找一位年轻的主管,因他曾经指导他完成生活规划。

这个男孩子将一条蓝色缎带别在他的衬衫上,并且再多给了2个别针,接着解释:“我们正在做一项调查,我们必须出去把蓝色缎带送给感谢尊敬的人,再给你们多余的别针,让他们也能向别人进行相同的感谢仪式。下次请告诉我,这么做产生的结果。”

过了几天,这位年轻主管去看他的老板。从某些角度而言,他的老板是个易怒、不易相处的同事,但极富才华,他向老板表示十分仰慕他的创作天分,老板听了十分惊讶。

这个年轻主管接着要求他接受蓝色缎带,并允许他帮他别上。一脸吃惊的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那年轻人将缎带别在老板外套、心脏正上方的位置,并将所剩的别针送给他,然后问他:“您是否能帮我个忙?把这缎带也送给您所感谢的人。这是一个男孩子送我的,他正在进行一项调查。我们想让这个感谢的仪式延续下去,看看对大家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那天晚上,那位老板回到家中,坐在14岁儿子的身旁,告诉他:“今天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办公室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同事告诉我,他十分仰慕我的创造天分,还送我一条蓝色缎带。想想看,他认为我的创造天分如此值得尊敬,甚至将印有‘我很重要’的缎带别在我的夹克上,还多送我一个别针,让我能送给自己感谢尊敬的人,当我今晚开车回家时,就开始思索要把别针送给谁呢?我想到了你,你就是我要感谢的人。”

“这些日子以来,我回到家里并没有花许多精力来照顾你、陪你,我真是感到惭愧。”

“有时我会因你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房间太过脏乱而对你大吼大叫。但今晚,我只想坐在这儿,让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除了你妈妈之外,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孩子,我爱你。”

他的孩子听了十分惊讶,他开始呜咽啜泣,最后哭得无法自制,身体一直颤抖。他看着父亲,泪流满面地说:“爸,我原本计划明天要自杀,我以为你根本不爱我,现在我想那已经没有必要了。”

尊敬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正像站在镜子前面一样,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

勇于承认错误反而能够保全自己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喜欢批评他人,却不喜欢受人批评。但我们都会有做错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为了保全面子而不愿承认这一点。一旦他们承认自己错了,就担心别人会小看自己。可事实却正好相反,你犯了错误,承认了它,并愿意改正它,你的面子非但不受任何损害,而且还能在一定意义上获得更多的保全。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当别人犯了错误时,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承认并且加以改正。可是一旦自己犯了错误,很多人就会犯嘀咕:难道要我承认我不如别人吗?于是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因为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而观点有时确实是对立的,于是留下了埋怨,不满和争执,甚至影响人际往来。他们不知道,有时候,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放弃自己的意见,反而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人们往往有一种本能意识,遇事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真正地达到知过能改并不容易,其首要原因是虚荣心在作祟。总是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

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谦虚、好学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闻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至于为了一点面子去嫉恨和报复指出自己过错的人。

有时候,人们总是把犯错误看成是某种失败,不愿面对失败与不肯承认失败同样糟糕,其实,若能把失败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失败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痛苦的经验,甚至让美丽的人生受到重创。不过,一生顺利未曾犯过错误,未尝过失败滋味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失败,只是程度轻重的差别而已。

请看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在1912年总统竞选演说时是怎样聪明地改变自己的主张的?那时他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的集会上,向一些当地人发表了一篇演讲,当他在这篇演讲中说到女子也应当踊跃参加选举时,听众中忽然有人大声喊道:“先生!这句话和你五年前的意见不是大相径庭了吗?”罗斯福立刻很聪明地回答道:“可不是吗,五年前我确实另有一种主张的,现在我已深悟我那时的主张是不对的了!”

他这简短的几句话,连“但是”“假使”等字眼都没有用,然而话中却充满了坦白、忠实、诚恳、亲切的意味,不但使那位问话的人获得了满意的答复,就是其他的听众们也丝毫察觉不出他有过什么不安的情绪。

批评针对的往往是缺点、短处、不足……无论是谁,被人指出缺陷之处,总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自作聪明者更是不喜欢遭人批评,他们甚至会认为批评者不怀好意,是瞧不起自己,因而他们对待批评的做法往往是置之不理或加以反驳。无论怎样,就是不让批评损坏了自己的尊严与形象。

有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自作聪明的典型。一棵长得高大挺拔的树非常欣赏自己的身材,并引以为傲。有一天,一只啄木鸟停在树上,它听到树干里有许多小虫啃噬的杂音,便用长喙在树干上啄一个洞,准备将小虫一一吃掉。这棵大树非常生气,它不能忍受美丽的枝干被啄出一个一个的洞,便开口责骂啄木鸟,并把它赶走了。于是小虫在树干里长大并生了更多的小虫,它们不断地啃噬着树干,逐渐把它吃空了。有一天,刮起一阵强风,这棵大树便被拦腰折断了。

生活中的批评就像故事中的啄木鸟。它会给你除去身上的“小虫”,这似乎使我们非常不畅快,但这些不快却会成为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为了使你更健康,你必须忍耐暂时的不快,而不要去理会谁更伟岸。

给批评加点糖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既需要热情的赞美,也需要中肯的批评,批评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积极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要制服别人或把别人一棍子打死,更不是为了拿别人出气或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待他,而不要摆出一副严肃或阴沉的面孔,郑重其事地用指责和强硬的口气说话,因为这样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

(1)时机必须适当

当一个人心平气和,且能从客观情况出发进行交谈时,就是谈话的适当时机。假若你心中充满不平,随时可能大发脾气,这时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过分情绪化的语言,不仅无济于事,反而有害。掌握事情发生的时效,应在人们记忆犹新之时提出批评。假如你在事情发生几个月以后才提出来,这时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你的批评反容易使对方留下“偏颇不公”的印象。

(2)多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指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交换角度,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让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现了这样的错,你批不批评?”同时也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想一想:“假如我是他,我是否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能否主动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