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5717900000019

第19章 办事有技巧(2)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大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4)绕个弯子套对方说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

“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络那些门路;困难不小还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5)通过旁敲侧击达到目的

生活中为人求情、代人办事常常遇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可是只要你学会委婉的表达方法,旁敲侧击,往往能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韩国修筑新城的城墙,规定限15天完工。大臣段乔负责主管此事。有一个县拖延了两天,段乔就逮捕了这个县的主管员,将其囚禁起来。这个官员的儿子设法解救父亲,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员子高,让子高去替父亲求情。子高答应了这件事。

一天,见了段乔后,子高并不直接提及释人的事,而是和段乔共同登上城墙,故意左右张望,然后说:

“这墙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劳。功劳这样大,并且整个工程结束后又未曾处罚过一个人,这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不过,我听说大人将一个县里主管工程的官员叫来审查,我看大可不必,整个工程修建得这样好,出现一点小小的纰漏是不足为奇的,又何必为一点小事影响您的功劳呢。”

段乔见子高如此评价他的工作,心中很是高兴,然后又听子高的见解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把那个官员放了。

那个官员之所以能够获免,原因大多在于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顶高帽子给段乔戴上,然后就事论题,深得要领,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一般人都存在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巧言游说,便容易成功。

(6)用商量的口气

以商量的口气把要求办的事儿说出来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如:

“能不能快点把这事儿给办一下?”

“这事儿给办一下,是不是可以?”

装作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7)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他需要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秘诀: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在运用这一策略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别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子,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

凡是领袖人物,都懂得这个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时候,常常要费许多心机才能运用这个策略,有时候又很便当。像雷特猎获约翰一例,他只是稍许做了些安排。

总之,要引起别人对你的计划的热心参与,必须先诱导他们尝试一下,可能的话,不妨使他们先从做一点容易的事儿人手,这些容易成功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往往是一种令人兴奋的真正的成功。

(8)变相“要挟”

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想借一些有关的幼儿教育的书籍。她询问图书馆内的管理员:

“一个礼拜能否借20册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她:“一个人一次只能借走三册,这是无法通融的。因为要借书的人并不只你一个人。”

这个幼儿老师听了这些活后,很激动地说:

“我知道,那么,以后我每周都带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让他们每人都借一本。”

原来很顽固的图书馆管理员,听了她的活后,突然改变了态度,取消了原来的规定。

在这件事中,最令人痛快的莫过于,当幼儿园的老师提出要让每一个幼儿来借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就打破了要遵守规定的规则。图书馆管理员虽然知道应该遵守规定,但他又厌恶繁杂的工作,对工作不热心,所以才做出上面的决定。

看准时机再下手

求人办事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把握时机。时机不到,你就是再求也没用;时机来了,你把握不住也不行。

春秋战同时期,秦国宰相范雎受到秦昭襄王的充分信任,在内政和外交上为秦国做出了很大贡献,使秦国在当时建立了霸主地位。他的权势不仅在秦国国内,在其他诸侯国亦有很大影响力。

但是,在他为相的后几年,出现了令范雌“惧而不知所措”的事情。事情发生在他为相的第七年,由他所推荐而被提拔为将军的郑安平,在和赵国的一次征战中苦战不敌、率兵投降。过了两年,他所推荐的河东太守王稽,又因私通诸侯被诛。按照秦国当时的法律,投降和私通外邦都是重罪,而推荐者也须连坐,就是说推荐者和犯罪者一样,也得被杀头。只是由于他深受昭襄王信任,才被豁免,存得一命。

相继发生的这两件事,使得范雎心里留下了很深的伤痕,也使他感到恐惧和不安。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那些早已虎视眈眈等候时机的各国说客们莫不大感兴奋。

燕国有一位名叫蔡泽的说客听到这一消息认为“机不可失”,于是立即动身前往秦国。一到秦国,他便托人介绍,晋见范雎。游说的人以及被游说的人都是说客出身,蔡泽现在的情形和十五年前范雎的经历大同小异,这使得范雎不禁产生了一种沧桑之感。他苦笑着接见了蔡泽。

蔡泽说道:“逸书上有记载:‘成功者不可久处。’你该趁这个时机辞去相位才算聪明,这样人们才会赞誉你的清廉,如同赞誉伯夷,同时你也才能够保持长寿,如同赤松子(仙人名,相传为神农时雨师)。如果你只知晋升不知隐退,只知伸不知屈,只知往不知退,必然会带给自己祸害。这个比喻,请您三思。”

范雎答应着说:“善。吾闻‘欲而不知止,则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则失其所有。’先生幸教,睢敬受命。”

几天之后,范雎进朝,推荐蔡泽,而自求隐退。昭襄于挽留他,但范雎辞意坚定,并假托重病在身,最后终获应允。

蔡泽主动出击,成功地抓住机会求人推荐自己,最后获得了宰相之职,踏上仕途。

同为说客的张仪,在把握时机方面也有令人称道之处,他并不是一味地张嘴就说,而是很讲究“说”的时机。《战国策》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张仪向楚王索要旅费盘缠的事情。让我们看看张仪是怎样把握时机的:

据《战国策》上记载,张仪到楚国游说,旅费用完了,就心生一计,前去求见楚王。楚王因为以前上过他的当,很不情愿接见他。心知这种情形,张仪便对楚王说:“我看大王没有重用我的意思,所以我想现在就离开贵国到北方去。”

楚王早就想赶走张仪,但碍于情面并没有这样做。听说张仪要走,心里暗暗高兴。下面,是他们的一番对话:

“请问大王在北方各国有没有您想要的东西?”

“像黄金、宝玉、犀牛、大象等等,我国都有,我什么都不缺。”

“大王是说连美女也不要吗?”

“你是说……”

“我在郑国和周国的街上,看到那里的女人们打扮得十分漂亮。简直如天女下凡、艳丽无比。”

“果真如此吗?我们楚国因为地处僻远,和中原各国的美女无缘,我很想得到那样的美女。”

于是楚王就给张仪大批珠宝,作为物色美女的费用。

在这段时间里,楚王除了郑袖这个宠妃之外,还有一位正配的王后(即南后)。这两个女子素来都是最受楚王宠爱的,得知张仪有意为楚王物色美女时,不禁焦急不安,于是赶紧派人去见张仪。“听说先生最近要到北方各国去旅行,这里有一千两黄金,是南后送给你的路费,并聊表敬意。”郑袖也送了五百两黄金给张仪。她们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叫张仪千万不要带北国美女回来,即使非带不可,也请带些比她们丑的女子回来。

后来张仪去和楚王告别。他说:“最近各国都配有严格检查的关卡,一般旅客的往来都受到限制,所以这一去不知何时回来。可否请大王赐给我一杯酒,作为饯别?”

“好吧!”

楚王按照张仪的要求,摆上了酒宴。

张仪见时机成熟了,就毕恭毕敬地向楚王说:“只有我们两人在这里喝酒实在很寂寞,能不能请大王召唤您心爱的人来斟酒?”

于是,楚王便召来了南后和郑袖,让她们在旁斟酒。接着张仪又毕恭毕敬地禀告楚王说:

“我实在惭愧!”

“怎么啦?”

“我虽然走遍了全国各地,还没有看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子。虽然不知者无罪,可是上次我竟向大王提议让我到北方去寻找美女,这实在是太鲁莽了。”

“没关系,不必介意。事实上,我也在想天下大概再也找不到比她们更漂亮的女人了。”在场的郑袖和南后,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心中对张仪感激不尽。张仪就这样成功地得到了一大笔金银财宝,继续他游说列国的事业去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讨要盘缠的架势,相信楚王不但不会给他一毛钱,反而一定会喝令左右将他撵出去的。

看来,在求人办事时,学会耐心地等待时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对那些暂时处于下风、居于逆境的求人者来说,就不仅仅是“重要”,简直就是“必要”的了。

战国时的安陵君是楚王的宠臣,很受器重,但是他也有后顾之忧。他的朋友江乙是这样分析他的处境的。江乙对安陵君说:“您没有一点土地,宫中又没有骨肉至亲,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下拜,无人不愿意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

江乙便指出:“用钱财相交的,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绝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处于危险之中。”

安陵君一听,恍如大梦初醒,恭恭敬敬地向江乙请教。

江乙对他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安陵君说:“我谨依先生之见。”

但是过了三年,安陵君依然没对楚王提起这句话。

江乙为此又去见安陵君:“我对您说的那些话,至今您也不上说。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不敢再见您的面了。”言罢便要告辞。

安陵君急忙挽留,说:“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几个月,时机终于来临了。楚王到云楚打猎,一千多辆奔驰的马车接连不断,旌旗蔽日,野火如霞。声威壮观。

这时,一只狂怒的野牛顺着车轮的轨迹奔过来,楚王拉弓射箭,一箭正中牛头,把野牛射死。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

回朝后,楚王抽出带牛尾的旗帜,用旗杆按住牛头,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我万岁千秋以后,你们谁能和我共享今天的快乐呢?”

这时安陵君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我一进宫便与大王同席共座,出宫后更与大王共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希望随大王奔赴黄泉,变做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我最大的荣幸。”

楚王听闻此言深受感动,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安陵君自此更得楚王的宠信。

后来人们听到这件事都说:“江乙可说是善于谋划,安陵君可说是善于等待时机。”

由此可见,求人时等待时机的来临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这个过程必须经过积极的准备并等待条件的成熟,而日等待时机绝不等于坐视不动。《雕道应》中南子云:“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

尽管江乙眼光锐利、料事如神,们事情的发展不会像他想的那样顺利和平静,而安陵君过人之处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心,一直等待着楚王欣喜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这时安陵君的表白无疑是雪中送炭、温暖君心,因此也收到了奇效,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求人求职时学会耐心地等待时机,对任何人,尤其是年轻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棱角外露,初生牛犊不怕虎,总幻想能靠自己的学识在社会上取得相应的地位和成就。他们的锐气是惊人的,但也是短暂的,一旦遭受挫折,无情的现实会使其中一部分人感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从而愤世嫉俗;也会使一部分人灰心丧志、自暴自弃,这是非常可悲的。

当时机未到时,必须学会等待。但是,时机来临后仍然消极无为,这种人就是愚蠢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

机遇伴随时间而来,也伴随时间而去,它和时间一样是来去匆匆的。如果你不能牢牢地将其抓住,那么,它将和时间一起从你的指间滑落,留给你的将只是无限的怅惘和遗憾。

央求不如巧激

在求人办事时,有时求人者会采用刺激对方自尊心的做法。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求人者为了让对方动摇或改变原持的立场和态度,利用一些略带贬损意义的、不太公正的话给对方罩上一顶“帽子”,而对方一旦被罩上这顶帽子,就会激起一种极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欲望,从而用语言或行动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自动地去改变原有的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