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5717900000023

第23章 礼尚往来好办事(1)

以“礼”服人好办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怎样以礼待人、妥善处事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礼是人的一种本质规定,古人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人若无礼,就和禽兽没有区别。“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

老王是不善客气的人,又患有高度近视,十步以外,看不清来人的面貌,对于熟人,只会由听声音来辨别他是谁,因此不熟悉的人,往往误会他是自大成性。他为补救他的缺憾,就是对于小妹倒茶,也总是加上“请你”,或“谢谢你”,他们来到面前,有所陈述或要求,他总是起立,绝不坐在椅子上,有时还称他们“先生”。这些举动他们未必产生好感,但相信至少不会发生恶感。

礼就是敬重人的东西。孔子说:“以礼敬于人,人们就服从你;以礼敬于神,神就保佑你;以礼敬于天,天就会相助你。”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王某是某公司的最高领导,高级职员去见他时,他不但坐着不动,也不屑回应一声,而且不肯关注他人的陈述.来人只好站在旁边说话,有时碰到他不高兴,或认为他人说的话不对,他竟始终不开口,好像听而不闻,也始终不看人家,好像视而不见,让人落得一场没趣,只好悻悻退出。他对高级职员如此,对其他下属,当然可想而知。就是对待朋友,同样也是爱理不理的神气,实在令人难受。当他得势时候.大家只敢在背后批评,当面还是恭维奉承,但心里都反感他。他制造了这种恶因,后来形势逆转,一时攻击他的人非常多,当然可能还有其他重要原因,然而平常待人傲慢,至少是原因之一。

《易经》说:“相鼠有皮,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不死胡为!”无礼取怨于人,真会咒人早死。人在社会上,要多结人缘少结人怨,而多礼便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礼是人为的,是后天的,必须要用心去学习。学习使人养成习惯,如此,多礼便能行无所碍了。

民间流传过这样的故事:

一个赶路的年轻人,遇到一位老者时,脱口问道:“喂,老头!到××地还有多远啊?”老人回答说:“不远了,还有两三百丈。”年轻人听了感到很奇怪,便又问道:“喂,你们这个地方怎么不论‘里’,而论‘丈’呢?”老年人生气地说:“小伙子,我们这本来也是讲‘里’的,可自从来了个不讲‘礼’的人就讲‘丈’了。要论‘礼’,就该给你两个耳光!”

故事中的年轻人,由于没有掌握起码的社会交往的礼规仪节,不懂得社会交往时何谓礼仪,因而导致交往受挫。这表明,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应酬礼仪一经形成,就深深地制约着个人的社会行为,影响着社会交往的结果。

孔子说:“不学礼,何以立。”孔子的所谓礼,自不单指礼貌而言,但是礼貌必在其中是可以肯定的。言语行动、音容笑貌,都要注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多人不怪,在对人方面来说,礼多可足以表示你是位君子呢!

一个新生来北京某大学报到,由于要到什么地方填表,随身的行李没地方放,感到非常着急。这时,他忽然看到一位踽踽独行的老人,于是,招呼也不打就,说:“帮我看着行李。”老人就这么看着行李直到这个小伙子回来。没想到他轻松地拎起行李就走,连个“谢”字都没对老人说。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在开学典礼上,他又看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在台上看着莘莘学子,主持人介绍说,这就是我国文化泰斗、××校长××先生。

如果说在“象牙塔”里的某种无“礼”可以被宽容的话,那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再习惯性地做令人讨厌的事,恐怕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礼貌是一种柔韧的智慧,这种平和和内敛表达着对别人的尊重,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给自己拓宽了很大的回旋空间,这就是君子生活在人性丛林中必须遵守的法则,“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礼貌的人是举步维艰的。

多礼还必须诚恳,多礼而不诚恳,可得知其人的虚伪,虚伪反而使人讨厌。能诚恳。才能恭敬,才是真的礼貌。俗语说:人熟礼不熟。这就表示,对于熟人,也要有礼貌。“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所以能够被“久而敬之”,他必先能够对人久敬。久而敬之是指双方面而言,并且,更须先从每一个人自身做起。

以小“礼”换大“利”

在古时候,荀子把“礼”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儒家讲“礼”,当然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但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在今天的职业活动中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有些时候,很可能你的小礼貌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孔夫子也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没有礼物,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可能常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失礼,一个小小的礼物,就得罪他人,无形当中给自己增加很多的阻力。同样的道理,有礼貌的人走到哪都能让人家欢喜,增进他自己人生的助力,甚至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利益。因此。这个礼也可以分为礼貌和礼物两种。

这是一个用礼貌换取大利益的故事:有一个朋友说,那天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客户,他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饭店。但在海关检查时会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很担心自己会误点。海关人员每天要检查的人数有多少?诸位朋友想想看,可能人有几千。几千个人,他们都要做同一个动作,请问你做得到吗?你的耐性有可能维持几千个人吗?所以我们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些海关人员每天干这件事,其实也很疲累。所以这位朋友到海关检查的时候,证件递上去就给这个海关人员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你好。这个躬一鞠下去,这个海关人员很快露出灿烂的笑容,连看都没看就给他盖了章:好,赶快过去。你看,有礼貌很吃香的。这个朋友也非常开心,他说孔夫子讲的是事实。

的确如此,有礼貌的人绝对不吃亏,而是会得到很多的益处。就像上文中的这个朋友,正是由于这个小小的礼貌,他的洽谈会开得非常成功。怎么样,小的礼貌也是很重要的吧,因此,要想有大的成功,获取大的利益,就要从小事做起,讲礼貌。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也是以礼物换取利益的:在寸土寸金的繁华的慕尼黑,最好的安身立命之地就是学生宿舍了。而这其中竟也大有文章可做。一开始,张玉是被告知要排队等半年到两年,她也就信了。直到一个比她迟申请宿舍的北京同学都拿到了房卡,张玉才大吃一惊,当时的她还四处颠沛流离,为住房发愁,同学却享受到了德国政府资助的学生宿舍。原来,有礼走遍天下。原来大家都懂得要送礼给房管,比如中国结之类的小东西。张玉的礼物是一小罐泉州的铁观音,不料真有奇效,当天早上送的礼,下午房管就打电话给她了。她的这个经历真的让人哭笑不得。过去搬家的艰辛,由于舍不得打的,几十公斤的行李都是张玉一个人拖着,从城南搬到城北,从城东搬到城西。其实这个礼,无非是个小礼,但是她的心却受到了伤害。回想一下,当时她到房管处三番五次苦苦哀求,却没有任何效果,如今一个小礼物,竟打发了多少惶恐和泪水。

说到“礼”这个方面,在三国中也有不少的例子,刘备三顾茅庐就完全做到了礼貌,从而获得了利益。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关羽和张飞都对他的低三下四颇有微词,可时间不长,二人就对刘备的英明决策佩服不已:若不是刘备如此礼数备至地以诚心打动诸葛亮,他怎会死心塌地地为刘备鞠躬尽瘁?若没有诸葛亮这个人才,刘备的霸业怎成?其实,诸葛亮也未必不知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因为刘备待自己不薄,也只好兢兢业业地扶植他那怎么也扶不起来的败家儿子了。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交一个人,也得多花点工夫。对待上司或是同事都要以心换心,把礼貌、礼数、礼仪做到位了,对方才能真心对你,才可能会在工作上给你最大的支持和配合,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一个小礼物就能获得巨大的方便,不仅在我们中国是这样,在德国也是这样。这就充分说明了“礼”的重要性。其实,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我们难免要与礼接触,这个礼当然就是礼貌和礼物。所以,我们要懂得以小“礼”换取大“利”的技巧。

礼多人不怪

中国,被人称为“礼仪之邦”,结婚有婚礼,过寿有寿礼,祭祀有祭祀礼,丧葬有葬礼;无论是什么礼,都必须要有敬礼,要有礼仪,要有送礼的心,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首先,人与人的交往之中是很讲究礼多人不怪的。这个“礼”代表礼:貌、礼仪、礼数。

(1)礼多之缓和关系

在与同事的交往中,要注重情理,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对增进彼此的友谊,缓和同事关系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当你掏出香烟时,不要忘了先让一下同事。事虽说不算大,却能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

(2)礼多之种下善因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往往会有磕磕绊绊,当你的礼节到了,对方会碍于情面不便计较,你敬人一尺,最起码人家也会回你一尺的。

(3)礼多之取得人心

其实,冰冻三尺却非一日之寒,要想交好一个朋友就得多下工夫,把礼貌礼节做到位,对方自然也会尊重你,在工作中就会给予你支持与鼓励。

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你稍稍留意一点,就会发现,在公司里的红人,没有不多礼节的,要想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顺利开展工作就要学着做。

其次,人在职场,也非常注重礼多人不怪。因为礼貌是基本的礼节,凡事讲点礼貌能使求职工作更顺利。

(1)问候主考官

无论是应聘名声在外、待遇丰厚的大公司,还是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求职者首先要过的都是面试考官这一关。因此,在你应聘时,要学会问候每一位考官,这样会在每个考官心,扣留下好的印象。

(2)面试之后写封信

你可以在面试之后给应聘公司写封信,说说自己对加盟该公司的渴望,并对人事部门接待自己、考核自己表示感谢。无论你最终是否能获得这一职位,都会让公司对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就会为今后再次应聘打下良好基础。

(3)初来乍到送份礼

常会有一些职场新人总是为无法融入集体而苦恼。其实,要打开陌生同事的心扉不难,只要你表达出了自己的真诚。还是那句话,“礼多人不怪”,初来乍到的新人不妨送点小礼物给同事。礼品不需太贵,几块钱的小工艺品,畅销的口袋书,或自己手工制作的卡片、幸运星皆可。但是,给同事送礼物千万别遗漏了任何人,免得留下人际关系的“隐患”。

(4)积极帮助新同事

其实,就算是再青涩的新人也会慢慢“熬”成公司的元老,对工作游刃有余。也许你在进入职场之初,曾经受到过老同事的排挤,但面对公司新人时,应该有宽容、平等的态度。积极帮助新同事,不仅是对公司的贡献,也有助于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更顺利地开展工作。这样的话,使公司和个人同时得到发展,两全其美,你又何乐而不为?

(5)充分尊重老总的权威

要知道,老总不但是公司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更是公司利益的直接关联者。老总拥有较高的权威,做出的决策才有可能被顺利执行。如果老总失去了公司主心骨的地位,职员势必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因此,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职员可以为公司献计献策,但是,最好不要随意挑战老总的权威。

在三国时代,也讲究“礼多人不怪”:有“凤雏”美誉的庞统刚出道时四处碰壁,先是在孙权处求职被拒,后又被刘备以一个小小的县令职务随便打发。为什么?就是因为庞统自视甚高,不讲职场礼仪修养。先是在孙权面前夸夸其谈,还顺便贬低了孙权器重的周瑜,惹得孙权极为不快;而且,就是在刘备面前,他也是长揖不拜,给人非常不懂规矩的感觉。如果不是他后来耍了点小伎俩得以才华展露,他就一辈子在小县令的岗位上郁郁寡欢吧!

虽说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讲究自由和个性,但只要是在职场之中,就必须讲究等级尊卑和职场修养,因为无论是在领导眼中还是同事眼中,自以为不拘小节、不懂礼貌和礼数的家伙,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如果礼貌工作不到位,你就会因为第一印象太坏而失去人选的机会。

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只要你稍稍留心一点,就会发现办公室中那些人见人爱的红人们,没有不多礼的。要想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顺利开展工作,那就学着做个多礼的人吧!

那日,刘飞去拜访客户小玉,在那里闲聊,说起了人情的冷暖,他们也在感叹同事之间的冷漠。小玉说:同是一个单位的,用得着你的时候说得很好,用不着你的时候,走个碰头也不打声招呼。

刘飞认为,其实这是个普遍的现象,想想他自己有时候也不免有装糊涂的时候。节前,他没有去看一个客户,结果节后客户竟短了他的货。在他遭受损失的时候,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见那个客户,结果不但花了银子,还受了那个客户一顿的数落,尽管很快恢复了供应,关系也在他的赔礼中得到了缓和,但是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重要的是他疏忽了必要的礼节,没有在应该出现的时候主动出现。要明白,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人都需要尊重。所以,礼尚往来不仅仅指的是物资上的往来,关键是指感情上的沟通。

每个人都会在不自觉地犯着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如果不及时处理,恐怕迟早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感恩的确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总之,还是那句俗话:礼多人不怪!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说起“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典故,它最早出现在南宋罗泌的《路史》一书中。

据这本书记载,唐朝的时候,云南有位姓缅的地方长官。他看到唐朝国势强大,便想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那么,派谁去充当使者呢?缅长官经过一番挑选,决定让他的族人缅伯高前往唐朝。因为缅伯高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办事机敏。使者选定了,可是,送什么礼物作为贡品呢?缅长官又开始为难了:这大唐帝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金银财宝应有尽有,美女歌妓不绝于途。就这样,想来想去,缅长官觉得送只天鹅比较合适。这天鹅是当地的特产,“物以稀为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