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与口才
5718200000025

第25章 动人的谈吐,让情更坚爱更浓(4)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交际的好机会。比如有朋友请你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舞会或者其他活动,你不要因为自己手头事忙为借口,懒得动身前往——如果不是十分要紧的事的话。因为这些场合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又如新同事约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场电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随便拒绝,这是一个发展关系的好机会。

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彼此间距离就可能更近。这跟我们平时看一个东西一样,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好感。我们在广播,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到的广告,久而久之也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印象。所以交际中一条重要规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

如果要成功地找到一个与人接触的机会,你必须对他的生活安排、习惯等信息有所了解。对方什么时候起床、吃饭、睡觉,什么时候上班、回家,从这些信息出发再确定跟对方接触。如果打电话时对方不在或者去找他时他正好很忙,这样就会白费力气。因此,详细把握对方的工作安排、起居时间、生活习惯,瞄准对方最想找人聊天或者最需要人的时候,去打交道,很容易获得成功。

插入朋友谈话要注意分寸

很多人都有在别人讲话时插话的经历。因为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讲完,就中途插嘴,自己大发议论,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原来的说话人由于突然被打断而心中也是十二分的不高兴。这样随意插话的人很不受欢迎。

俗话说:“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他说的话我没明白也不能插话吗。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如果你是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问:“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所以最好是等他讲完之后,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因为他知道打断别人的言谈,不仅是不礼貌的事,而且什么事情都不易谈成。

也许有的人也明白乱插话不好,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宴会、生日舞会上,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就有想加入其中的想法。而实际上呢?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罢了。

但是,一方面你们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你突然地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使得话题接不下去,到后来场面气氛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他,给他一些小动作的暗示,他就会找机会和你讲。

有一点要注意,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就能很自然打破这个情况。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制造尴尬的气氛。

随意插话有失教养,但如果反过来,该插话的时候,却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不能继续说下去。

有些人在别人说话时,唯唯诺诺,仿佛都听进去了,等到别人说完,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些什么!”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时心不在焉,听漏了重点,对说话的人却是件很失礼的事。

倾听对方说话的神情也很重要。听别人说话时,眼睛却望着地下,或嘴巴微张,呆呆地听,甚至重复发问好几次,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总之,在与人交往时,有分寸的插话是很关键的一点,分寸把握得好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安慰别人,要把握好语言的轻重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因此,有人需要安慰这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在别人遇到不幸或内心痛苦时,以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其心情安适,脱离痛苦,这是我们安慰他人的良好心愿,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却发现,听了别人安慰的话语,对方更加难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在遭受痛苦时,内心十分脆弱,对别人的话非常敏感,如果说得轻描淡写,他会觉得你不是真心关心他,不了解他的痛苦。如果说得重了,又会让他自哀自怜,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所以,尽管安慰人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如果把握不好语言的分寸,很难达到安慰他人的效果。

比如,有人失去了亲人,痛苦万分,而去劝慰他的友人说:“人总是要死的,死就死了吧,你自己要多保重。”一句话连用几个对对方刺激颇大的“死”字,并且口气轻松得如丢了一双旧鞋一般,结果会使对方与他断绝了多年的交情。这个代价很重,错就错在安慰的词语使用不当。那么,如何把握安慰语言的轻重程度呢?什么样的安慰语言才容易被人接受呢?

根据被安慰人所处的不同境遇、伤心程度选用不同分量的宽慰语言。

(1)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安慰人

现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平日里也少不了抱怨。如果恰巧你的身边有这类朋友,按理说,他们的境况不是很好,但也说得过去。可是就是不满足,总想和那些比自己优越的人做比较。你可能明知道他是自寻烦恼,但是看到他每天愁眉不展的样子,你也会感觉难过,这个时候,为了你们都有一个好心情,你不妨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去安慰他,努力使他明白他并不是过得很糟糕,还有很多人都在羡慕他,从而渐渐提高对方的信心,使其有勇气面对现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可使对方能将注意力转移,使其注意并体贴更为不幸的对象,从而无形中促进了社会人际关系的改进。

(2)以“佯装不知,避开话题”的形式安慰人

有时,当别人身处不幸时,特别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一些麻烦,如果有人非要郑重其事地去安慰他,对方会觉得你故意在揭他的伤疤,不仅不会感激你的好意,而且会怀疑你的用心。所以这个时候,不要跟他谈起令他伤心的事情,甚至是佯装不知,避开话题谈些别的事情,反而更能安慰人。在日常生活中,若想真正安慰对方,使他痛苦的心灵得到安抚,则最好不要一再提起令对方伤心的事物,应尽量避开话题,若无其事地谈些其他问题,也许这样能使对方真正得到安慰。

(3)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安慰人

当别人招致惨败,痛苦不堪时,我们可以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安慰人。劝对方不要把事情的成败得失看得过重,凡事退一步,多往好处想。我们可劝慰和激励别人把人生旅途中的失败视作人生的一种磨炼、一个转折点,生活兴许从此朝着相反的、好的方向发展,失败带来了人生道路中的意外收获。使其看到前途的光明,看到明天的美好,看到失败后的希望,这是解脱他们苦恼的最根本的途径。能激励灰心失望的人重新鼓起勇气,就是成功的安慰。

安慰别人,我们的用心是好的,但千万不能好心办坏事,要谨记,安慰别人时,话语的轻重务必要掌控得当。

酒桌上的语言不可小视

“酒文化”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时,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探索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交际求人的成功。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使之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在座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酒席。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多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与人交际,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敬酒有学问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他们的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在席上的某位客人时,对他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量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低估你的实力。

通常在喜庆佳节的时候,宾朋好友聚会,以酒助兴,并以健康有益的祝酒辞来表达良好的祝愿。碰杯时,先与主宾碰杯,以后,虽不必一一碰击,也要举杯示意。让菜,应以主宾为先,然后依次恭让。说话时嘴里不要嚼菜,要等嘴里空时再说。主人、客人都不能只同一两个人交谈,要尽量照顾全面。吃东西时要文雅些,少夹慢吃,不要发出声响。

酒桌上还有些禁忌要注意:(1)忌酒后失言,祸从口出。(2)忌酒后失态,有失大雅。(3)忌酒后近色,招惹闲言。言谈必须注意下面这些问题:不要长篇大论地谈论工作,这会使在场的人感到紧张和压抑;不要说教,给别人一点空间,多听一点他人的意见,不要损害了酒席上应有的气氛;切忌谈论某人的缺点和弱点,使别人下不了台。

看望病人更要会说话

亲友患病住院治疗,人们免不了要上医院去探视。然而,人们探视病人时的言语是否得当,将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颇大影响。尤其是一些患者因为病魔缠身而产生抑郁、焦虑、怀疑、恐惧、被动、依赖及自怜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和心理波动时,倘若探视者的语言运用得好,将会使病人精神振作,进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恢复健康。因此,它是抚慰患者心灵的一剂“良药”。若是探视者言语失当,将会对患者构成颇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那么,人们在探视患病的亲友时,该如何说呢?

探视者对患病的亲友的安慰,是很能给人以信心的。这时候,安慰性的语言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生动、有力,它易于勾起患者与自己情感的共鸣,进而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人们对患者适时的鼓励,是对其心理上的支持,对调动患者战胜病魔的意志和勇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某些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时,你若适时地给予真诚和符合客观事实的鼓励,也许就能在患者身上产生“起死回生”的作用。有一个年轻的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在医院里苏醒后,觉得下肢不听使唤,遂怀疑自己将终身残废,萌生了轻生念头。患者的一个友人发现这一思想苗头后及时鼓励说:“你年轻力壮,生理机能强,新陈代谢旺盛,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日后加强锻炼,肯定不会残废,这是医生说的,请你相信我!”短短几句鼓励话,就使患者抛却了轻生念头,增强了治疗信心。

传达不幸消息有讲究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不幸,有时会无情地降临到人们的头上。这种不幸带给亲人们的打击像晴天霹雳、地陷天塌一般,令人惊惧、痛苦,难以承受。特别是年迈的老人,身患疾病的亲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面前,很可能生出意外,出现“祸不单行”的情形。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把不幸消息通知别人时,就应格外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地减轻或缓解对他们的刺激,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那些性格刚强的人,如果他的亲属遇到不幸需要通知时,就可以直接说明,或用委婉语言说明,一般情况下他们是能顶得住的。这种直言方式适宜于有一定精神准备的情形,比如,对于亲友久病不愈之后的去世噩耗,对于战场上的牺牲等。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如果是飞来横祸,而被通知者又心地狭窄,或神经脆弱,或年迈多病,如果直言相告,就可能出问题,这时最好使用委婉方式传达不幸消息。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词,可以用同义替代词汇,比如“他走了”等,把不幸消息传递过去,让对方意会。

当估计到不幸消息可能会对被通知者造成致命打击的时候,就不宜一次通知对方,可以采取渐次渗透的方法,一次比一次多地把坏消息透露过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之逐渐增强承受力,当最后把实情说出时,对方就不会感到突然了。

通知他人坏消息是一件难办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做,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