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
5718300000019

第19章 总纂四库全书(3)

秦始皇焚书坑儒,其酷处不可枚举,号为无道,秦后之人深恶痛绝,因而显斥其名,尚无不可。若曹丕躬为篡逆,称名安宜。至汉武帝在汉室尚为振作有为之主,且兴贤用能,独持纲纪,虽黩武惑溺神仙,乃其小疵,岂得直书齐名,与秦政曹丕并论乎?……此等背理称名之谬,岂可不为改正,以昭示方来……并谕四库全书馆臣等,于校刊书籍内遇有似此者,俱加签拟改,声明进呈,勿稍忽略。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

这时的乾隆登基已经超过四十年了,帝王无比的尊严,决不容许别人诋毁,他不希望后世之人也学李荐直呼汉武帝的名字刘彻一样,把他这位圣明的帝王直接叫爱新觉罗?弘历,因此在《四库全书?卷首》中严格规定,再将李荐诗歌中的“汉彻方秦政”改为“汉武方秦政”。文字的对错删改全凭乾隆的心意,比如乾隆对“夷狄”两字就非常敏感,一回他发现馆中进呈的《宗泽集》中将“夷狄”皆改成“彝敌”,乾隆大为光火,立即颁旨责罚要求复原。乾隆说:

前日批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为“彝”字,“狄字改为“敌”字,昨阅《杨继盛集》内,改写亦然,而此两集内又有不改者,殊不可解。“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若有心改易,转为非理。如《论语》:“夷狄之有君”,《孟子》:“东夷西狄”,又岂能改易!亦何必改易!宗泽所指系金人,杨继盛所指系谙达,更何所用其避讳耶?

可说把他的自尊心推到巅峰。从此以后《四库全书》编纂的方法,完全以乾隆的意旨为依归,也因此扼杀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不过既然乾隆已经下旨明文规定,校对的工作就较为迅速起来,纪晓岚本来就熟知乾隆的心态个性,这次的白纸黑字让他心里有个底,编纂校阅成绩斐然,乾隆大为高兴。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公元1779年),擢升纪晓岚为詹事府詹事。詹事是个从三品的虚职,却也是翰林升迁的必经之道,这表示晓岚就快升到有实权的高位。果然隔不到一个月,乾隆就升纪晓岚为内阁学士负责传达奏章诏命,是个从二品的大官。这时的纪晓岚已经走出翰林院,进入更高一层的朝政决策圈。

由于编纂《四库全书》势必得览遍群籍,才能考定真伪,校正错误,所以身为总纂,纪晓岚举凡宫中秘典、私人珍籍通通可读到,在当时没人读的书能比得上他,他也为此而感到自豪,曾在《自题校勘四库全书砚》中说过:

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

馆中的同事对纪晓岚也颇为佩服,知道这是事实,不过这诗也传到乾隆耳里,他自然知道纪晓岚身为总纂官,每本进呈的书都得经过他的眼睛,不过在自大的乾隆前说这种话,乾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认为他太过夸张,便把纪晓岚叫来问清楚。乾隆问纪晓岚:“纪卿,你任总纂官许久,遍览群籍,至今有什么书是你没读过的?”

纪晓岚以为乾隆是在问他校书的速度,如果回答仍有许多书未读,岂不表示他有负总纂职责,一时紧张,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回皇上,臣无书不读。”说完,纪晓岚才想到说错话,可是话已经说出来,只好听候乾隆发落。乾隆道:“不愧是总纂四库全书的纪才子,既然纪卿说自己无书不读,那就让朕考考你,明天早朝,朕说出一本书你就得背起来。”纪晓岚只好遵旨。

回到馆中,纪晓岚苦着脸坐在椅子上,点起烟草抽了起来,他想天下书籍何其多,哪可能全读过?会背的书也是重要才背,更何况经史子集以外的书,多如繁星,皇上随便取一本,怎么可能背出来?丢官不要紧,丢了脑袋才难受,也不知如何是好,随手便抓起一本《皇历》翻翻,看看今年自己到底是不是犯太岁,怎么运气这般差?

乾隆在御书房里,也不知该出什么书叫纪晓岚背,纪晓岚好学聪敏又任总纂许久,校阅的书极多,而且过目不忘的功力令人佩服,这些经史子集他绝对能轻松应付,只有找经典以外的一些书籍。可是经典以外的书这么多,一时间还真不知要选哪本书。正想着,刚好内务总管捧着一本《皇历》要请皇上过目,乾隆一看大喜,他想纪晓岚一定没读过这本历书,明天就拿这本试试他。

第二天早朝后,乾隆把纪晓岚留下,立即指定纪晓岚背《皇历》。乾隆坐在龙椅上,得意洋洋地望着纪晓岚,心想,这次终于能考倒他了。纪晓岚一听到皇上要他背《皇历》,差点没笑出来,昨天才翻过《皇历》,今天皇上却要他背《皇历》,真是祖宗保佑。

乾隆翻到哪页,纪晓岚就背出那页内容,背得是流利顺畅,这下乾隆真是无话可说,他想破头也想不到,纪晓岚昨天乱翻书居然翻到《皇历》来看。乾隆心服极了,赞叹纪晓岚:“纪卿名不虚传,当真是无书不读,而且过目不忘,记忆惊人,有如活动的书橱般,朕就封你为‘两脚书橱’。”“多谢皇上!”纪晓岚心里大呼幸运,从此纪晓岚“两脚书橱”的雅号,就在文坛中传了开来。

这年夏天,中国闹了大旱灾,稻田晒得龟裂,小河也都枯干,草木凋黄,百姓几乎快过不下去了。各省都呈上灾情报告,乾隆看得是触目惊心,心痛不已,立即下旨开仓赈灾,乾隆自己也决定亲自祈雨。择定吉日后,乾隆率领文武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祈雨的祭典庄严肃穆,乾隆按照礼官的唱礼,依序行上三献礼,行礼之后,便准备宣读祷文。

祷文早就由专人拟好了,只是大家知道以往有祭典时,乾隆都是会拿出自己的祷文出来,交由旁人宣读,相信这次也不例外,所以礼官虽然手捧着祭祷文,也不敢拿出来宣读,众人都等候皇上的旨意。果然乾隆从袖筒中抽出祷文,顺手交给一旁的纪晓岚,众臣看到皇上亲自写了祷文,也都安静地等候纪晓岚宣读。礼官看到后就把祷文收了起来,纪晓岚接过祷文走上前去,打开准备宣读。这不打开便罢,一打开,纪晓岚脸都吓白了,一旁的礼官也傻住了,乾隆竟然给他一张白纸,上头一个字都没有。

纪晓岚大吃一惊,他连忙转头看着乾隆,乾隆却装作不知道,神情虔诚地等候纪晓岚开口朗读。纪晓岚这才知道皇上又要考验他,看他如何过关。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下来,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振作起来,捧着白纸,神情镇定大声地宣读:

帝曰:咨尔龙,岁大旱,用汝行甘雨,汝其往,钦哉!

临时集《书经》句子成的祷文,让他又通过考验,乾隆心愿又没能达成。礼毕后,刘墉他们才知道,方才乾隆开了这么个玩笑给纪晓岚,都吓了一跳,也佩服纪晓岚临危不乱的本事。

仪式结束,乾隆要纪晓岚、刘墉、和珅等人换成便服,随他微服出访民情。出了北京城,当真是灾情严重,看得乾隆心情沉重,众人也默默不言。直到回到北京城内,热闹的街市才让大家心情稍稍开展,加上和珅的油嘴滑舌,一下子就让乾隆忘掉方才令人难过的情景。君臣几人来到一家酒店中饮酒休息,乾隆看见酒店外挂着一盏宫灯形状的红灯,红灯四面皆写一个酒字,心有所感,便对众人说道:“朕有一联,众卿若能对出,朕即赐酒。这上联是:

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说完,大家沉默了许久。乾隆说完后,自己也想了半天,居然对不出下联,纪晓岚往外头望去,想找找看有什么可以属对的东西,正好更夫打着更,从酒店外走过。纪晓岚灵机一动:“有了!我对:

二更鼓,两面锣,铛铛铛铛。”

“好对!好对!哈哈哈!”乾隆高兴得大笑,立即赏酒给纪晓岚。乾隆等人在北京走了一会儿之后,纪晓岚等人便送乾隆回宫休息了。

编《四库全书》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尤其对有严重近视、身体又有些肥胖的纪晓岚而言更是难过。《四库全书》要校阅的书籍极多,纪晓岚每天挂着他的近视眼镜,一字一句地检查,将精神全放在《四库全书》上,有时日以继夜,好几天都没回家去。有一天,天气极为炎热,胖子纪晓岚受不了酷热,干脆脱了官服图个凉快,打赤膊在那校书。

哪知乾隆突然驾临四库全书馆,检查《四库全书》编纂的情形,纪晓岚来不及穿上官服,连忙躲进桌下。桌下更是闷热,热得纪晓岚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只求皇上看完校书情况后快快离去。

结果乾隆一待就是个把时辰,好不容易,他听到外头好像没皇上的声音,以为乾隆已经离开了,又不敢确定,便叫了一声:

“喂!耳山,老头子走了没?”

“放肆!是谁这么大胆,敢说这种无礼的话,给朕出来!”天啊!原来皇上还没离开校馆啊!纪晓岚无法,只好苦着脸,从桌下钻了出来。乾隆听到这等无礼的话,本是龙颜大怒,可是看到纪晓岚一个人蹲在桌下,热得满头大汗又打赤膊的样子,就觉得好笑,气也消了大半。

不过乾隆还是装作生气的样子,喝道:“纪昀你好大的胆!敢说出这种无礼的话,‘老头子’是什么意思?要是你说出个道理便罢,否则定斩不饶!”众人一听,不禁替纪昀紧张起来,若是纪晓岚再说错话,让皇上不满意,口中说出“斩”字,纪大奇才就得进大棺材了。纪晓岚虽跪在地上,却不慌不忙地说道:“遵旨。不过臣衣服尚未穿上,不好回话,恳请皇上准微臣先穿上衣服。”“穿上!”纪晓岚赶忙穿起官衣,又跪下。乾隆不耐烦地道:“‘老头子’作何解释,快说!”纪晓岚道:“回皇上,万寿无疆谓之老;至尊无上谓之头;父天母地故称子。皇上万岁,又为至尊又是天之子,因此臣才称皇上为‘老头子’。”纪晓岚一番随机应变的妙解,让乾隆转怒为喜,不过又不愿如此作罢,又道:“好个伶牙俐齿的纪昀。你仗着你口才好,强辩掩饰己过是吧!现在朕说出一联,你得马上对上,否则,斩!”“臣遵旨!”乾隆一看校馆外的方桥,便说道:

四方桥,桥四方,四方桥上有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

语罢,纪晓岚随口对出:

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纪晓岚这个马屁把乾隆捧得舒服极了,乾隆高兴之下,便饶了纪晓岚,挥手叫他起身。

纪晓岚一起来,乾隆发现他的眼睛又红又肿,眼球布满血丝,觉得奇怪,便问纪晓岚为何如此。纪晓岚不敢说,毕竟校书是分内事,事情没做完熬夜是应该的。“回……皇上,臣……是……臣……因为……是……”纪晓岚平时答辩无碍,今天居然会吞吞吐吐,乾隆觉得更奇怪,追着问:“纪卿但说无妨!”

旁边的陆耳山看纪晓岚不知所措的样子觉得好笑,心想平时只有纪晓岚戏弄人家,这次总算有机会戏弄他了,连忙假装好意地替他解围:“启奏皇上,纪大人实有难言之处,微臣愿代为禀告圣上。纪大人向来不习惯独宿,今为校书之事,已经数天未归,熬夜加上独居,以至于双目赤肿,所以……”

“哈哈哈!有这等事,纪卿真是辛苦你了。”纪晓岚听到陆耳山这样胡说八道,吓得浑身发汗,直说:“不是这样!不是这样子的!”“唉!纪大人,在圣上面前就该说真话,事实就是事实。回皇上,陆大人说的确是实情,纪大人为校书一事,尽心尽力以致宿疾复发,这种精神着实令人佩服啊!”一旁的王文治用话堵住纪晓岚,让纪晓岚是百口莫辩,乾隆看了摸着胡须,大笑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