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
5718300000009

第9章 机智风趣赢得君心(4)

新娘子见到新郎如此之处先是吃了一惊,接着又被他笑得莫名其妙,联系到此刻之事,心中甚不自在,终于按捺不住,问道:“你这是咋了?”

“我问你,纪学士的贺联,写的什么?”新郎说。

“好像是两句对韵呀!”新娘听后不假思索地答道。

“不。我说是连同横批,这里面讲答什么你知道吗?”

新娘在床上摇头不解。

“那么,我再念一遍,你就明白了,你可听好。”

“噢。”新娘应了一声,满脸疑惑不解地听着他念。

“平,上去入(日)!平平仄仄平平仄……”

“哎呀!羞死了……”新娘子恍然大悟,赶紧扯被角把脸遮了起来……

前几日,王熙平的新娘子到纪府走动来往,和郭彩符一见如故,非常契合,偷偷地将此事告诉了彩符,彩符笑骂几句之后,红着脸赔罪道歉。

听完彩符的讲述之后,纪晓岚更是得意。彩符止住笑声劝告他:千万收敛一下这个老毛病,尤其是官场上,更要出言谨慎,自尊自重否则惹出一身麻烦就会很难处理。

郭彩符说得句句在理,纪晓岚也连连点头称是。心想没想到这个小妾竟如此通达事理,简直可以同夫人马月芳不相上下了。于是更加喜欢这位只有二十多岁的侍妾。

郭彩符的话不无道理,这让纪晓岚沉思良久,伴君如伴虎,现在只是一时的官运亨通,至于今后的前途怎样,这就很难预料,谁也说不清楚了。

不过,乾隆对纪晓岚真正的赏识和宠爱是在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

准噶尔是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漠西蒙古部落,清初一直与清廷通好,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实力的割据政权。但自康熙中期以后,准噶尔一度处于混乱动荡之中,势力迅速衰败下去。

乾隆十九年(1754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死后,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汗位不断爆发内战。兵祸连年,众多牧民纷纷逃往内地,请求清朝政府的庇护。后来,贵族达瓦齐被拥立为王。没过多久,他又与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发生冲突。阿睦尔撒纳无力抵挡,也向清朝皇帝求救,请求出兵伊犁。

乾隆对西部边疆问题一直比较关注,如今阿睦尔撒纳率部将来降,真是大快人心啊。乾隆立刻册封阿睦尔撒纳为亲王,并在热河行宫宴请他们。

第二年,清军两路出兵进攻伊犁,直捣敌营,达瓦齐军惊慌奔窜,自相蹂躏,降者六千余骑。达瓦齐仅率数十人,向南疆逃窜。其余各部都不战而降。从此准噶尔割据政权结束,伊犁平定。

消息传来,乾隆为这次辉煌的战绩感到欣喜,立即下旨将军功告祭太庙,并设宴庆贺。席间乾隆兴致勃勃地作《午门受俘》诗一首:

鸳瓦缤纷积瑞银,受俘军礼举重新。

丹墀群辟齐肩侍,白组名王系颈陈。

天德好生还贷死,海滨多蹇又逢屯。

刑曹宪典聊迟待,指日欧刀剚叛臣。

纪晓岚不失时机地做了一首《平定准噶尔赋》,跪呈乾隆皇帝。赋中称:

“皇帝规晚年之计,答眷佑之心,命将出阵,戢凶察暴。牙璋方起,捷书旋来。锋娟斧螗,莫敢龃龉。

“是役也,动乎九天之上,决胜万里之外。建斗极以握奇,规地员而执契。葱岭之陬,视如阃内。开陵之属,役如仆隶。熊虎之臣,运如指臂,不须乎授钺登坛,玛牙军祭。出偏师以临之,蹴铁山而立碎。方叔召虎莫能测其机,风后力牧莫能效其智。按六经而校德,合雒摄提,未屈指以一二。

“然而皇帝方穆乎深思,持盈保泰。谨驭贵之大权,示宴安之炯戒。震动恪恭,式序在位,复与天下沿溯乎道德之源,磨砻乎邹鲁之治。备九献与八佾,观车服与礼器。《天保》、《采薇》,文经武纬。且将法周室之四巡,准《虞书》之五岁。乔岳怀柔,翕河裒对。奖力田,劝孝弟。采风谣,礼耆艾。功弥大而弥勤,卜亿龄之永赖。声灵赫濯,湛恩汪濊。”

全赋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用典准确,文字优美,气势恢弘,巧妙地歌颂了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武功之盛,特别是乾隆皇帝在其中的英明韬略,表现出这位年轻的翰林渊博的知识学问,老到的文字功力和高远的政治见识。这是纪晓岚从政以来,颂扬皇清圣朝的无数文章的开篇。此赋一出,几乎成了朝中大臣表达忠心的典范。

纪晓岚在这次宴席上大出风头,给乾隆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次年秋天,纪晓岚这样一个小小的庶吉士,竟被选为乾隆扈从随驾巡行,之后还被授命同钱大昕一起撰修《热河志》。这在翰林院,可是头一遭。后来负责增订《热河志》的嘉定文士曹仁虎有诗纪其事:

河间着作才,舆志资编纂。

初登词苑班,即备属车选。

踵事逮末儒,依类订成卷。

余义在引申,匪曰夸证辩。

纪晓岚入翰林时间一长,早已磨练出一套随机应变方圆之道。他知道乾隆一向喜欢舞文弄墨,特别喜欢作诗,凡是他经心的事,包括天时农事、朝廷盛典,以及巡行见闻,山川名胜,风土人情,莫不写诗记载。这样一来,只要纪晓岚和皇帝亲密接触,投其所好,是很容易得到乾隆的欢心,那前途自然是不可估量。

这年秋天,艳阳高照,乾隆率领军民离开京城,迤逦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出行之时,车马隆隆,仪仗威严,充分显示出大清帝国的威仪。纪晓岚和钱大昕二位才子,以敏捷的才思竞相恭和,殷勤从事。此行纪晓岚作了大量恭和诗,如《恭和御制怀柔县元韵》、《恭和御制出古北口咏古元韵》、《恭和御制晚荷元韵》、《恭和御制至避暑山庄即事元韵》等等。这些诗多描写乾隆帝在行围途中的所见所感。纪晓岚将这些诗恭和进呈,深得乾隆欢心,经常得到“天语嘉奖”。我们不妨挑选一首御览诗以悦读者,如《恭和御制至避暑山庄即事元韵》:

黄伞亭亭初驻跸,碧城隐隐宛仙游。

寒山影里开天阙,流水声里敞御筵。

玳押珠帘旁掩映,红桥翠渚一沿缘。

菊花恰值重阳闰,好待君王大猎旋。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驻跸避暑山庄行宫的富丽宜人、王者气象。在避暑山庄,离开皇宫大院的乾隆,欣赏着山野之间自然朴素的田园风光,心情无比畅快。他与群臣一路吟诗作赋,猜谜对句,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纪晓岚小心谨慎地随侍左右,灵活地应付皇帝的提问和对句。

一天,众人行走到一池塘边,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风一吹过,嫣然摇动,娇艳无比。乾隆随口吟道:“池中莲藕,出红拳打谁?”纪晓岚则指着池边茂密的火麻答道:“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

不一会儿,来到一小桥边。只见这小桥造型别致,由汉白玉雕成,呈八方形,引起乾隆极大的兴趣。他便以桥为题吟成一上联:“八方桥,桥八方,站在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这一连串的“八方”让人难以应对。谁知纪晓岚却立即对出了下联:“万岁爷,爷万岁,跪在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马屁可真是拍得恰到好处啊。乾隆听了,龙颜大悦。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对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中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扈从热河这段经历,对于纪晓岚以后的人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纪晓岚正是从承德开始发迹,日后扶摇直上,鹏程万里,成为乾隆皇帝身边须臾不可离的大人物,甚至连皇帝玩笑都敢开的特殊侍从。

就在纪晓岚初入翰林,随侍乾隆、广为交游的时候,有一个江南学者走进了他的交际圈,这人就是戴震。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休宁属徽州,那里山清水秀,竹茂林丰,溪流纵横,山村佳秀。戴震出生在休宁与屯溪之间的隆阜老街。隆阜老街是一处风水宝地,“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

据说戴震10岁才能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得太久,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有一回,戴震读到朱熹《大学章句》中的一节,他问塾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曾子所记?师答:朱熹说的。又问:朱熹是何时人?师答:宋人。再问:孔子、曾子是何时人?师答:周人。接着问:周朝宋朝相距多少年?师答:差不多2000年。可戴震还是不肯罢休,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么朱熹是如何知道的?塾师汗流浃背,无以为答,只好说:这孩子真是不同寻常啊。十六七岁时他就精研注疏,与同乡郑牧、汪肇龙、程瑶田等人,从师于着名学者江永。他学识广博,天文、历算、地理、音韵、文字,样样精通。可是他在科场上却不得意,29岁才补诸生,40岁才中举,未中进士,5l岁时任《四库全书》纂修官,两年后才得赐同进士出身,不久就病死了。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为族中豪强欺负戴震家贫势单,强占了他家的祖坟,戴震不得已跑到县吏那儿告状。但由于县吏收了豪强的重金贿赂,不但没有为他主持公道,反而诬陷他。戴震只好告别家人,从偏远的江南小镇来到了喧嚣的京城避难,暂住歙县会馆,生活十分窘迫。尽管戴震当时的身份不过是一介县学生,可他的深厚学历和不图虚名的学风早已声名远扬,王鸣盛、钱大昕、朱筠等一大批新科进士慕名前来拜访,“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折节与交”,以至戴震“声重京师”。钱大昕在《戴东原传》中记载了他与戴震的一段交往:戴震来到京师之后,听说钱大昕在学界很有威望,就带着自己撰写的着作前去拜访。两人一谈就是一整天,戴震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无所不涉及,其学问之广博、议论之精深,令钱大昕大为折服。戴震离开后,钱大昕由衷地发出感慨:“真是天下奇才。”钱大昕当时已经是名气不小的学者,能够令他叹服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他能给予戴震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戴震的确非凡夫俗子。

乾隆二十年(1755年)夏天,纪晓岚与戴震相识。戴震比纪晓岚年长一岁,虽然家境寒微,却也是博学之士。纪晓岚特别钦慕戴震的学问,便“折节与定交焉”。为了能朝夕相处,纪晓岚将居无定所、生活靠朋友接济的戴震接到了自己家中,一边让他教授自己的儿子,一边与他谈道论学。在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夏的《审定史雪汀〈风雅遗音〉序》中,纪晓岚记述道:“于时休宁戴君东原主予家,去取之问多资参酌。”可见两人在一起既有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和颜悦色的探讨。

闲暇之时,纪晓岚和戴震经常以对句为戏。有一次,两人吃西瓜消暑,说起对子来。纪晓岚先出上联:“吃西瓜皮向东抛。”戴震看到桌子上摆着一部《左传》,灵机一动,随口答道:“看《左传》书往右翻。”

这下把纪晓岚属对的癖好勾起来了。他接着出了一个俗联:“屎壳郎,撞南墙,乒乓,扑拉,炭!”戴震听了这个滑稽而又刁钻的上联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思考了一会,说出了下联:“癞蛤蟆,跳东洼,咯呱,咕咚,姜!”真是绘声绘色,相映成趣。

接着,轮到戴震出上联了。戴震略一思索,吟出一句:“太极两仪生四象。”“太极”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世界,后来清轻者上升为天,混浊者为地。“两仪”便指天地了,“四象”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这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却概括了太极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互相作用,生出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丰富内涵。戴震的才学,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对上此句,不仅要形式上工稳,而且要蕴涵深刻才为上乘之作。然而才思敏捷的纪晓岚马上引用苏东坡诗中的“春宵一刻值千金”来应对,实乃天衣无缝啊。戴震对此赞叹不已。两人唱和不断,互相切磋,互相砥砺,学识日进。

也就是在纪晓岚的寓所里,戴震将自己着的《考工记图》呈给纪晓岚,纪晓岚看后赞叹不已,称其为奇书,并“欲付之梓”。戴震十分高兴,对纪晓岚说道:“昔日丁卯戊辰间,先师程中允将此书拿给齐次风先生指教,齐学士一见而叹之为奇书。想不到今天您再次称之为奇书,这部书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一年后,经过再三修订的《考工记图》在纪晓岚的支持下刻印成功。纪晓岚亲自为此书作序。在序中,纪晓岚盛赞戴震的学问:“戴君深明古人小学,故其考证制度、字义,为汉已降儒者所不能及。以是求之圣人之遗经,发明独多。《诗》三百,《尚书》二十八篇、《尔雅》等,皆有撰着”,并称其所着《考工记图》亦“为治经所取溢固巨”。纪晓岚又指出:《考工记图》虽颇有价值,“然戴君不喜驰骋其辞”,“余独虑守章句之儒不知引申,胶执旧闻,沾沾然动其喙也,是以论其大旨以为之序首”。

从此以后,纪哓岚与戴震成为莫逆之交。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住在纪晓岚家,相互切磋学问,倾诉离情别绪。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戴震在纪晓岚的推荐下进入四库馆。当时的戴震仅仅有举人功名,能进入冠盖云集的四库馆,可谓是殊荣。纪晓岚是戴震生命中的一大贵人,戴震后来成为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与纪晓岚的帮助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当然,纪戴之交对纪晓岚的影响也很深远。戴震去世后,纪晓岚曾深情赋诗说:“披肝露胆两无疑,情话分明忆旧时。”戴震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尖锐抨击,深深地影响到了纪晓岚!在纪晓岚纂修的《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中也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古人说:“文人相轻,自古亦然。”纪晓岚与戴震同为学界大师,彼此能够诚心相待、虚心切磋,的确难能可贵。他们的高尚情操值得后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