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速致富:从穷人变为富人的12条锦囊妙计
5727400000014

第14章 快速行动,发财致富的唯一捷径(2)

而职员乙是个刚刚毕业的书呆子,面子思想严重,根本就拉不下面子骑着三轮车做贩夫走卒,而是在一个居民稀少的地方破帽遮颜,守株待兔,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他的家里仍然像个啤酒仓库,喝得一家三代都找不着北了。

主即行动,永远不要等待。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有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只招一个学生,于是教授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两个学生同时做完了题目。过程一样精彩,结果也一样正确,难分伯仲。教授思考了一下,选择了其中一个。

另一个很不服气地找教授问:“为什么没有选择我?”教授指着题目开始做的时间说:“题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他是上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你是周一开始做的。我之所以选择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的他,是因为我认为一个立刻开始行动的人更具竞争力。”

每一个行业的领导人物都认为第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根据可靠的材料,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正在等你。有一个主管曾说,资历很好的人实在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亦即贯彻的能力。

戴维是一位多产作家,有才干。最近面对稿纸时他总是写不出东西来。

戴维希望在动笔之前先产生灵感,然后写作。他认为,优秀的作家一定要在觉得自己精力旺盛、才思泉涌的时候才动笔。如果想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等到灵感来了”。

哪一天情绪不高,就意味着哪天他不能工作了。

要符合这样理想的条件才能工作的话,那就很难工作了。他很少觉得情绪好到能够办成任何事情。

他很难感到有创作欲望,觉得失望,就更不能“情绪好起来”,写出的东西就更少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者奧茨的做法正好相反。

他说:“对于情绪必须毫不留情。在某种意识上说,写作会产生情绪。如果我觉得筋疲力尽,觉得精神微弱到只剩下一口气,觉得为任何东西也不值得再坚持5分钟,那么,我就强制自己去写。不知道为什么,一写起来,情况全都变了。”

要改变这些,就需要做些事情,戴维的步骤就是培养“能够坐下来的力量”。

想写东西,就得在打字机前坐下来。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做到。戴维平常想要写作时,脑子就变得空白。这种情况使他感到害怕,不愿意瞪着空白的稿纸,就赶快离开了打字机。

对于戴维,泡在浴室里摆弄胡子,或者待在花园收拾玫瑰花,是不会弄出白纸上的黑字来的。想完成一项工作,就得待在实现目标地方。像戴维,非在打字机前面坐下来不可。为了克服写作障碍,戴维订了一个日程表。

早晨7点半,闹钟就响起来。8点钟,坐到打字机前面。任务就是坐在那里,一直到打出些什么来,打不出来就坐一整天。

他还订了奖惩办法:如果打不满一页纸,就不准吃早餐。

第一天,戴维忧心忡忡,焦躁不安,到下午两点还没打满一页纸,自然也就免去了早餐。

第二天,戴维进步得多了,刚坐到打字机前面两个小时就打满了一页纸,能够早一点吃早餐了。

第三天,他把第一页纸打满了,又打了5页纸才想起吃早餐。

他的作品终于创作出来。他就是靠动手学会了勇敢地承担艰难棘手的工作。平常就要养成习惯,“立即行动”。这样,一旦发生了紧急事件,或者机会到来时,你能做出强有力的反应,立即行动,不至于任由机会擦身而过。

假如你一直想给一个人打电话,但由于拖延,你没有打这个电话。一旦“立即行动”的警示进入意识时,你就会立即去打这个电话。

行动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马上去做。立刻去做,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原则。

穷人要想致富,就要始终把握住这个原则,不要让自己停留在口头上,否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最好的结果只能靠辛勤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换得。

一拖再拖只会让事情无法完成

穷人常常推卸责任说:“事情不好办啊,时机还不成熟呢,等等再说。”

富人则会说:“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事全都得靠自己,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能产生奇迹。”

生命充满机会,足以使你功成名就。主动争取,好好利用,就得看你自己,不付诸行动,你将注定贫穷一生。

人一生的时间有限,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很多,要求我们善待时间,抓住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善待时间就是善待生命,想成功、想过上富有生活的人,都应该从善待时间开始。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在森林里,鸟儿歌唱着,劳动着。

有一只寒号鸟,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和歌声。看到别人辛勤劳动,嘲笑不已。

百灵鸟说:寒号鸟啊,垒个窝吧!冬天来了,怎么过呢?”

寒号鸟说:“冬天还早呢!趁着大好时光,玩吧!”

日复一日,冬天眨眼来了。鸟儿们晚上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然休息,寒号鸟却在夜间的寒风里瑟瑟发抖,悔恨过去,哀叫未来。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万物苏醒了。寒号鸟忘记了夜里被冻的痛苦,又歌唱起来。

鸟儿劝它:“快垒窝吧!不然又要发抖了。”

寒号鸟说:“不会享受的家伙。”

夜晚来临,寒号鸟重复着昨天晚上的故事,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叫了呢?

太阳出来,大家发现寒号鸟被冻死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善待今日,才会在“今天”奠定成大事的基石,孕育“明天”的希望。

很多人贫穷不仅仅因为没有信心,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做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思维能力造成的,而是行动能力造成的。

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动。穷人会等到事情不能再拖延时才行动,富人则以积极的姿态积极行动。后者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行动。

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往往明天也做不到,“明天再做”的想法深深根植于穷人的大脑。到了明天,会想,反正还有“明天”呢。实际上,“明天的明天”还有新的事情要做。如此一来,穷人就旧账未清,又添新债。

行动态度、行动方式的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汉斯与邦德非常要好。几年前,两人决定每人办一家服装厂。汉斯立即行动,没用多长时间,就将产品推向市场。

邦德多了个心眼,他想先看看汉斯的服装厂怎样,没有行动。

汉斯的服装厂开办不久,遇到了困难:市场打不开,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工人的积极性下降……

邦德心中暗自庆幸没有盲目行动,避免陷入困境。

但是,汉斯针对困难想出了解决办法。一年后,服装厂度过难关,利润滚滚而来。

邦德后悔莫及。于是,他也开办了服装厂,但为时已晚。

汉斯赢得了众多客户和广阔市场,而邦德的客户寥寥。

几年之后,汉斯的营销网络遍及美国,拥有数亿资产。邦德的服装厂却只能为朋友的鞋厂进行加工,资产少得可怜。

两朋友同时看到机会,汉斯马上行动,占尽先机;邦德犹豫观望。

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

富有的人士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有效率而且大量的行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一个成熟的人,就是一个不需别人提醒,也能够自觉、主动行动的人;而那些如同驴子拉磨似的人,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那些拖拖拉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注定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被时代解雇,被职场拒绝。

立即行动,不要等待。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只招一个,教授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两人同时做完了。过程一样精彩,结果也一样正确,难分伯仲。教授选择了其中一个。

另一个很不服气,问:“为什么没有选择我?”

教授指着题目开始做的时间说:“题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而他是上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但是,你则是周一开始做。我选择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的他,是因为我认为一个立即行动的人具竞争力。”

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有利、万无一失。

人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等到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

“立即行动”是获取财富的秘诀。

当“立即行动”从你的下意识心理到有意识心理时,就该立即行动。

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更重要的是失去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没有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为有害,更使人懈怠,更减弱做事能力。人应极力避免拖延。

发现要拖延时,要振作精神,绝不做最容易的,而要去做最艰难的,并坚持做下去。自然就会克服拖延。拖延是最可怕的敌人,它是时间的窃贼,还会损坏人的品格,败坏机会,掠夺人的自由,使人成为它的奴隶。

医治拖延,方法就是立即去做自己的工作。要知道,多拖延一分,工作就难做一分。奥格·曼狄诺是美国一位成功的作家,常告诫自己:“我要采取行动,我要采取行动……从今以后,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时、每一天都重复这句话,一直到这句话像呼吸一样让人习惯。有了这句话,就能够实行成功的每一个行动,就能够制约我的精神,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穷人总在别人成功后,扼腕叹息:曾经有一个变成富人的机会,没有珍惜,悔恨不已,假如再给我一个机会……

穷人总在“假如……”、“如果……就”中耗掉宝贵的青春,浪费激情和热情。穷人年复一年地按照失败者的生活模式过日子,却不知道他们的遭遇恰恰是自己造成的。还会责怪自己的配偶,责怪一起做生意的伙伴,责怪运气不好,责怪经济不景气……他们成天谈论所有的人如何“亏待了自己”。

怨天尤人改变不了你的命运,只会耽误光阴,让你无法取得成功。如果想要“赶上好时机、好地方”,就去找一样能够拼上一拼的工作,下大力气去干。

也许已经具备了知识、技巧、能力、良好的态度与成功的方法,懂的多,但要成功。还你必须立即行动,一百个知识不如一个行动,不行动永远不会有结果。

掌控时间就是掌控财富

仔细观察一下有成就的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就能学会作一个成功者。当你开始比较有成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时,可以把成功者的作法作为你的指南。

如果你还没有工作日程的小本子,就去买一本,着手比较仔细地计划每天的工作日程。要随时做笔记,把计划之中要做的事记下来,别靠脑子记。外出的时候,随身带着小本子和笔,以便把临时想到的念头和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在家的时候,每个房间和床边也要准备有小本子和笔。

要充分利用每天所有的时间去做有实效的工作,当面或者通过电话同别人进行有目的的联系和交流。对于怎样支配时间要慎重一些。要对照着安排工作日程的小本子考虑问题,把有可能取得成果的每一件行动安排到日程里去。把工作时间的每一个空挡都安排上事情,每一分钟都要利用。

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爱尔斯金曾讲过钢琴教师卡尔·华尔德对她的启示:

“一天,卡尔·华尔德给我授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我说大约每天三四个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想从事兼职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我白天晚上的时间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我一直不曾动笔,因为我总是找不到时间。后来才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我的话。

“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就按他的话去实践。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一百字或短短的几行。出人意料的是,在那个周末,我竟积累了许多的稿子准备修改。”

后来我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我同时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我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我的教授工作虽日益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时间。

利用短时间,其中有一个诀窍:就是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5分钟的时间供你写作,你切不可把4分钟消磨在咬你的铅笔上面。只要思想上有所准备,到工作时间来临的时候,就能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

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白白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就会一无所成。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界线在于怎样分配时间、怎样安排时间。

如果想成功,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时间是要争取才有的,时间是自己安排出来的。忙碌的人能够读很多书,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瑞士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婴儿降生,医院就会打开计算机查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在户籍卡中输入这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婴儿和大人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1998年,南美一位黑客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想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并填写有关表格。填写财产这栏时,他敲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确信天衣无缝后关了机,本以为自己的儿子从此就是瑞士人了,谁知三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这位假居民。

查出假居民的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填3.6万瑞士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二字。

他们认为,一个人,尤其一个刚出生孩子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的东西。

一个人出生到底拥有什么?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生命就是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就用时间去换取权力;有些人需要财富,就一点点地换成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

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或许有所启迪:你放纵了时间,财富也就从你手中溜掉了。

一个不遵守时间的年轻人比约定的时间迟到了20分钟。

公司老总说:“年轻人,你没有权力轻视这20分钟时间。告诉你,飞机20分钟可飞行三四百公里;纺织机20分钟就织出一百多码布;我用20分钟就可处理两家公司的来往文件。你的工作因为你不守时失掉了,希望你以后珍惜。”

万通董事长冯仑说:“实际上一件事情是不是伟大要靠时间。阿拉法特奋斗了45年之后,国家还没有建立,但45年已经成为一个成就,一个传奇,这45年是一个阶梯。所以当你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时,你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一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就有机会了。所以做任何事情,时间是最重要的。”

管理时间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