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速致富:从穷人变为富人的12条锦囊妙计
5727400000022

第22章 坚持是成功致富的不二法门(3)

在充满不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是不是朝着既定的方向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学求生的出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着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因该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只知道执着的淘金者走向失败,而知道变通的亚默尔却成了富翁。

执着与变通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不能单纯的说哪个好与不好。单纯的执着于变通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在学会变通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执着于变通二者兼顾。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任何事情,要是都能用积极的心态,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肯定都会有通融的办法的。学会多角度灵活看待,处理问题,生活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钻“牛角尖”形容费力钻研那些不值得研究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则把这个引申为想问题、办事情不会转弯。

一个穷人给一位心理专家写信说:“我这个人是死脑筋,想问题死搬教条,常常钻牛角尖。”因此,钻“牛角尖”就是“死脑筋”的同义词。“死脑筋”,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比较差。

为什么穷人思维不灵活呢?这有先天性生理原因,也有后天的修养原因。

先天主要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有关。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基本的类型。

一种为“安静型”,这种类型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对外界的影响做出反应时很迟钝。

你稍微留心一下就可能发现,我们周围慢节奏的人很多,平常我们把这种人称为“慢性子”。

慢性子的人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他在看问题、办事情时,可能表现出惰性的色彩:到了拐弯处,难以迅速转弯,还需要走一阵子,一直走下去,甚至钻进牛角尖。

从后天来看,因为在后天氛围中,人们不同的心理特征对思维灵活性的影响,及从思维自身的特征来说,有些人的思维,是发散式的,想问题比较容易开放,另外一些人则喜欢从不同的角度来想象。还有的人的思维是集中式的,这种人总是较倾向于整齐划一,喜欢从一条思维去找寻答案,追求稳定。

一般来说,集中式思维特征比较突出的人,容易陷入“牛角尖”。

过强的好胜心,死要面子,固执,对价值的判断力不高等都容易把人推进牛角尖。

穷人容易钻牛角尖,他们在“此路不通”明显可见时,还硬要往里钻,落得个被人嘲笑的结局。

一旦走到这一步,就可能会“一次败北”,总想“卷土重来”,尽力挽回损失;时间一长,便养成顽固不化的思维模式——“钻牛角尖”。

有一次长跑角逐,参赛的有几十人,他们都是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三个人,竞争格外激烈。

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成为第四名。他受到的责难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得多。

“真是功亏一篑,给你跑成这个样子,跟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众人的看法。这个选手却说:“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在所有没得到名次的选手中,我名列第一!”在竞争中,幽默达观的心态远比名次和奖品更为珍贵。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就。

只要一个人不总是钻牛角尖,善于变通,把各种事情融会贯通,就一定能成功。

变换角度看问题,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把不完美等同于错误。每当做事做得不够完美或理想时,我们通常的反应是“真是的,又错了,这次是哪里不对?”而做事有“心机”的人会分清错误和不完美这两个概念,了解不完美的潜在价值,然后把不完美的之处当作垫脚石,为新创意服务。

许多人不喜欢不完美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但有“心机”的人,不会简单地否定不完美的事物。走进商店,我们就能发现货架上的商品似乎不停地在更新换代。电视、自行车、保温杯、衣服等等,这些日常用品在使用中会不断地被发现缺点,明智的厂家会根据这些缺陷对产品不停地进行改进创新。比如下倾盆大雨,鞋子总是被淋湿,普通的雨伞帮不了忙。高档的皮革被淋湿,鞋主会很心痛的。为此,日本人新发明了小型鞋伞以弥补这个不足。只要把固定在鞋尖上的鞋伞撑开,就能使鞋和脚保持干净。

这些事实说明,不完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发现不完美的事物,对用户是件伤神的事,对于制造者来说,意味着商机和财富。做个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把不完美变成最美的。

妥协是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方式,是一种智慧。不要只看到妥协中失去的那些,更要着眼于妥协后所得到的。妥协不是放弃努力,更不是失败,妥协是为了前进,出奇制胜,是退一步进两步。

凯特是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公司几次想与另一个化妆品公司合作都未能如愿。经过凯特的努力,该公司终于答应与凯特的公司合作,但有一个要求——要在其化妆品广告词中加上该公司的名字。

凯特的老总不同意,认为这是花钱替别人打广告,协商陷入僵局,合作公司要求凯特的公司两天内回话,凯特听到消息,直接找到老总,让赶紧答应,不然会错失良机。

老总不乐意地说:“我坚决不妥协,他们这是以强欺弱。”

凯特则认为把自己的产品和一个著名的品牌绑在一起是有利的。经他的劝说,老总终于同意了双方合作的条件。

事情正是像凯特预料的一样,生产蒸蒸日上,销售额直线上升,凯特因此被提升为业务总经理。

妥协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对机会的把握,这样才能准确出击。妥协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表面看来是以对方利益为重,其真实的意义则是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广森有一家三星级的宾馆,朋友给他介绍一个名气很大的导演,导演准备在他的宾馆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广森很快就答应了,在租金上却不能与对方达成协议。广森要价4万元,导演答应出2万元,双方因此争执不下。朋友劝广森说:“你这么傻?只看到了2万元,2万元背后的钱可不止这个数啊。他们都是名人,平时想请都请不来。”

广森还是不妥协,坚持4万元,对朋友说:“你看你介绍的人,这么苛刻。”

朋友生气地说:“我没有你这个目光如豆的朋友。”说完,朋友把广森丢下自己走了。广森旁边另外一家四星级宾馆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及时找到导演,说非常愿意把宾馆大厅租给导演,要价不超过2万元。于是,导演就租了这家四星级宾馆。开新闻发布会那几天,除了记者、演员外,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影迷,十几层的大楼无一空室。因为明星的光临,这家四星级宾馆也名声大噪。

广森听到和看到这一幕之后,真是后悔的不得了,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他只能懊悔自己怎么这么短视,没有认识到妥协是退一步进两步的良方。

每个人都很希望自己做事情能从一个好的角度下手,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可是,这种好的角度,又会从哪里来呢?当然要从思维而来。这是因为,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的出路。一个人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这样才可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农夫花巨资买下了一片农场,突然发现上当了,因为无论栽培果树或养猪都是不可能的。这里盛产的只是有一些小橡木及响尾蛇。

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把这些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换成财富,就要善用这些响尾蛇。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于是,他开始制造响尾蛇肉罐头。几年后,生意异常红火,每年到农场参观的有数万人。

响尾蛇毒牙抽取的毒液卖给研究所做抗毒剂研究;蛇皮是妇女鞋子或手提包的材料;

蛇肉罐头深获喜爱,连村名也改成“佛罗里达响尾蛇村”了。

一件失败的事情,要换一下思维角度,或许就会变为一件成功的事。

“如果有个柠檬,就做柠檬水。”一位聪明的教育家说。

傻子的做法正好相反。他发现生命给他的只是个柠檬,他就会沮丧,自暴自弃地说:“我完了,我的命运真悲惨,连一点发达的机会也没有,命中注定只有个柠檬。”

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一辈子让自己沉浸在自卑自怜当中,毫无作为。

聪明的人拿到一个柠檬时,他就会说:“从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学到什么了呢?我又该怎样改变我的命运,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水?”

一个人在世间生存,想要生活更好,就要善于变通。不知道变通,会走进死胡同,等到那时候,再想什么后悔的事情也就来不及了。

迂回前进,不要一条道跑到黑

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是一种方法,做事,不要一条道跑到黑,因为你想到的可能是最差的。

我们必须开动脑筋,试着多想一种方法,这样你就可能豁然开朗。有了“换条路”的思考方式,你就会发现很多好方法。聪明人总想着如何“偷懒”节约时间和成本,别人做一件事情需要300元钱,我能不能少花些;别人做这件事用两天,我能不能只用一天半。

很难想象一个只找到一种方法的人如何能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办法是人们想出来的,即使是你比别人笨一些,只要你能够多花点时间去想,你就可能做得比其他人更好些,在别人眼里,你就是聪明人。

成功者是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才做出惊人的成绩,“船王”包玉刚能够从一条破船起家,从一个不懂航运业的门外汉成为一代船王,主要就是因为他时时处处都在寻找最佳的。

别人搞房地产时,甚至当他父亲也主张投资房地产时,他却决定投资航运业;别的船主用“散租”的方式获取暂时的高额租金时,他却用“长租”的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赢得了无数的固定顾客。

如果发现环境不利,就要试着换一个地方。发现手下人不称职时,就要坚决撤换。发现靠每天一封情书向人求爱不灵时,就要试着一个礼拜不给她写信。

发现“不行”就得变,而发现“行”得变着“更行”。

要想成功,就得时时刻刻想着:“是否可以换种方法?”

穷人说:“就这样!永不改变!”

富人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持之以恒,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凡事都要一分为二。所以,才更要辩证地看待“坚持”。

坚持是一种很好的品性,然而,在有些事上如果坚持得过度,则会导致更大的浪费。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成功,就要有个目标,这才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也就不太容易有什么动力,当然,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不然的话,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据报载,有一位文学青年,高考落榜后就夜以继日地搞起诗歌创作。他一篇篇投稿,一篇篇被退回。一气之下跑到新疆去发掘灵感,跑遍了所有地方也没有人愿意收留。

他万念俱灰,饿了五天五夜,步履艰难地回到家里,无脸见人服了毒药,抢救过来之后,不但没有受到亲人的责怪,父母亲还发誓以后再也不认他。

他沉痛地说:“一个不幸的人选择了文学,而文学又给了我更多的不幸。”

这位青年不能说没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甚至他还有锲而不舍的毅力,然而,却什么到了这般田地?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哪些构想应该丢弃,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

有些事情,你用了很大的努力,但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走的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

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另外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曾经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很失望,于是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后,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牛顿却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最正确方向,同时不忘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做正确抉择。每一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拼搏奋斗的毅力固然重要,盲目用力则往往只是白搭。勇气也许不仅仅是坚持,人生更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可贵的勇气不是在错误上坚持,而是在发现自己错了之后赶快回头。

文学家歌德年轻时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在变幻无穷的色彩世界中难以自拔。他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努力去提高画技,最后收效甚微。

40岁的那年,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真正大师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被震醒了。他明白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

歌德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青年,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跟着感觉走。歌德感慨说:“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的光阴。”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沿一条看不见光明的道走到黑,往往以失败收场。如果能在绝望中改变思路,就会发现另一个生机。

富人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手段,只不过他们比穷人多想了一点点,比穷人懂得变通而已,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生活中,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因为不会进行新尝试无法成功。那么,请坚持你的目标,不要犹豫,也不能太固执,要会变通。

如果确实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

富人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这才是聪明的选择!

有一个年薪已达到六位数的非常优秀的推销员,难以想到他竟是历史系毕业的,并且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是这样回忆他的事业道路的:“事实上,我是个没趣味的老师。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我讲任何东西他们都听不进去。我厌烦了教书生涯,对此毫无兴趣,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最后,校方解聘了我,理由是我和学生无法沟通。我非常气愤,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自己胜任并感觉愉快的工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被解聘,也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很懒散,整天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惊醒了我的懒散之梦,到现在为止,我还庆幸自己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闯出今天的局面。”

穷人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富人懂得检查自己的目标是否合乎实际,是不是切实可行,是不是符合主观及客观的条件,因而他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