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速致富:从穷人变为富人的12条锦囊妙计
5727400000005

第5章 立志,指引财富的航标(4)

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满足,仍然希望获取得更多。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说:“既然这只母鸡每天都可以下个金蛋,说不定它的肚子里面一定藏着更多的金蛋……”

丈夫也十分兴奋地对老婆说:“是啊,赶紧把这只鸡杀掉,把金蛋都取出来,这样也不用每天一个地那样麻烦了。”

于是,丈夫拿来了一把刀,把那个下金蛋的鸡给杀了。没想到,方这只鸡肚子里并没有金蛋。

故事道出了某些穷人的思维,这些人不想细水长流,也不想积累财富,而希望一夜暴富。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反而失去更多。究其原因,就是投机心理作祟,没有耐心地付出劳动,只想快速得到自己本不该得到的东西。

这几年,网络、邮箱、街头小广告上面都是一些所谓的一本万利和一夜暴富神话的垃圾信息,并且还不断蔓延,愈演愈烈。什么“轻轻松松每月就能赚数万”“只要投资几百元,就能得到数万元”“财富的飙升之道”,等等,都是鼓励人们不劳而获、以小搏大的骗人消息。

这让人感觉,好像不需要费力气,就能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也不想想,真要有这样的事情,世界上还有穷人吗?

“马无夜草不肥”这句话格外具有煽惑力。这是因为,穷人急切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尽快得到财富,获得成功,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观念不仅不能帮助穷人致富,反而毒害了穷人的心灵,让穷人不能脚踏实地地做生意。

世界上哪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没有轻而易举、简简单单就能够获得成功的可能。

中国有个厚黑学,教主叫李宗吾,招牌语言是:“脸皮厚,心子黑”,故曰“厚黑”。据说李氏得出的结论是,当官要厚黑,经商要厚黑,凡是要想出人头地,都离不开这厚黑二字,看来,老实人真个没法活了!

其实不然,看看那些厚黑之人,未必就有好下场。清朝和坤,权倾一世,富可敌国,也厚了,也黑了,堪称楷模,最后还不是满门抄斩。

犯罪学上有“洗钱”一说,说明钱确实有脏的。

一个人如果太想致富,又没有正当的途径,他就只好去从事一些肮脏的行业,做一些黑暗的勾当,不管钱脏不脏,挣了再说,挣了再洗。

对这类的买卖,民间呼之为歪生意。

古代的刀斧手,专门砍人头的,好多都是世袭,大概耳濡目染,习惯了,胆子就大了,手艺也好了,砍得也就利落了。杀人也是个技术活,何况挣钱!做歪生意挣黑钱的人也是如此,虽然看起来吓人,但熟能生巧,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走黑道的人,当初大多想的是做一单就收,有了资本就堂堂正正做人,但实际上很难收手。因为钱来得容易,习惯了大手笔,就懒得去做小事情了。何况黑道走顺了,再让他改道也很别扭。

但黑道上的人,又有几个能够善终!

刀斧手上场之前,往往要喝一碗酒,酒一下肚,胆就壮了,下刀才能稳准狠。可见刀斧手自己也知道他砍的是人脑袋,虽然有酒壮胆,终究心是虚的,砍完之后还是没有成就感。

做歪生意看起来发得快,但很难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歪生意通常要靠特定的环境和渠道,依赖性很强,一旦某个环节失灵,生意也就做不走了,没有后续财源,赚来的钱又很快挥霍,最后难免从终点回到起点。

这还是比较好的结局,歪生意总是见不得阳光,经常走夜路,总要碰到鬼,不管是黑吃黑,还是被曝光,被绳之以法,所担的风险都远比一般生意大,邪不压正,总有一天会翻船,说不定连身家性命都全部赔上。

更重要的是,一旦尝到歪生意的甜头,就不愿意再下笨功夫,把心思放在踏踏实实的经营管理上了,而歪生意终究不能大张旗鼓,从长远来看,真正想成大器者,还是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好。

从我们观察的角度看,真正能够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定是那种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的好汉,绝不是投机取巧的孬种。

现在,停止抱怨马上行动

天下只有三种事,即我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抱怨是一种有害的情绪,又是人们最容易产生的情绪。世界不是为自己设计的,每个人在生命中,踏上的都不是一条铺满了鲜花的路,而是一条荆棘重生,时时电闪雷鸣的路。而抱怨作为面对世界的应激反应会应运而生。抱怨的成本很低,通过抱怨能让人内心获得短暂的平衡,从而继续前行。但正因为抱怨成本比较低,所以人会依赖上抱怨来应对世界。久而久之,抱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

抱怨为什么有害,是因为抱怨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让人带上有色眼镜看世界,抱怨会磨灭人的斗志,磨损人的动力。倾向于抱怨的人,总是会否认人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通过自我改造来适应世界和不断改造环境。他们容易认为环境因素是不可以改变的。倾向于抱怨的人总是会否认外界存在的有利因素,因为抱怨自动把有利的方面都屏蔽了,抱怨会让自我陷入自怨自艾中,掉入泥潭而最终伤人伤己。

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抱怨更是不可接受的情绪。抱怨不但磨损每个员工个人的士气,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是一个组织的腐蚀剂,把员工的思维方向引入歧途,最终会形成一个黑洞吞噬企业本身存在的良好气氛。管理学家指出企业存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不同形态,而抱怨情绪通常会从非正式组织发源,不断蔓延和渗透,最终如同染色剂一样把公司本身存在的良好气氛改变,让企业大力宣扬的企业价值观成为虚设。而在现在这个商业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员工协作无比重要的时代,一时抱怨,最终会埋下无穷隐患。

每个人都应当接受不可改变的事,专注于可以改变的事情。把抱怨的精力转移到改变现状上。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指出:“想看什么就去看,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去哪里就去;凡事心有所想,必定身体力行。”伊斯兰谚语提出:既然大山不向穆罕默德走来,默罕默德就向大山走去。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如果行之不能立即有效,就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总能够听到希望的敲门声,而不是抱怨的低叹长吟声。

穷人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成功,往往把结果归结到运气上,认为自己的运气要好一点,结果就不是这样。穷人因为过于关注运气,从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就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永远受命运的愚弄。

穷人一向把把运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认为运气才是能够决定一生的东西。没有运气,不管怎样努力,也都无法弥补。一般来说,穷人习惯于在等待中改变自己,希望靠运气来解决问题。

好多天了,伊塔一直坐在他的地边发呆,不去挖成熟了的土豆。他的邻居安第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不去干活,伊塔说:“我不用受什么累的,这是因为我的运气好极了。有一次,就在我要砍几棵大树的时候,忽然刮起一阵飓风就把大树的根给刮断了。还有一次,正当我要焚烧地里的杂草时,只见一道闪电就把它们全烧光了。”

“噢,你的运气的确不错,现在你又干了些什么呢?”安第问。

伊塔说:“我在等地震,地震就能够把我的土豆从土里面给翻出来。”

可想而知,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那些地里已经成熟的土豆直到烂掉了也不可能会被地震震翻出来。

穷人的通病就是迷信运气,这导致他们不肯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行动、去追求。一般来说,能够创业、创富和成功,这里面可能有一些运气,但是,运气肯定不是创造财富的首要条件。这是因为,即使是运气,也只在勤奋和努力中才会出现。只有思维突破局限,并积极的行动,才能摆脱命运的束缚。

富人从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所谓的运气。他们认为,实现这一切只有通过勤奋和努力,只有不断地辛勤工作,才会有所改变。

富人也会抱怨什么。他只相信要想改变自己当前的状况,只能靠自己,只能靠双手。

他们更清楚,社会绝对不会同情弱者。社会上的人们给你同情,只因为你是弱者,这些不会对你命运改变起多大作用。一个人靠博取他人的同情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富人不会坐等运气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相信,如果没有机会,只要精心地处理好自己的每一天,只要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能给自己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穷人却不像富人那样,他们的思维已被牢牢地禁锢在命运的冰窖,怎么也冲不出去,怎么也看不到光明。

穷人,积极地行动吧,只有这样生命之花才会绽放,才能摆脱命运的束缚和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