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际关系心理学
5727800000004

第4章 人脉是金,悉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4)

2。不要对着人说话

有些人有口臭的毛病,与人面对面讲话时,口腔里发出难闻的气味,会使对方不悦,自己也难堪。口臭可能是由内脏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口腔疾病或不注意口腔卫生引起的,应该查明原因以治愈口臭。若是单纯口臭而没有其他疾病,就应多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认真刷牙,饭后漱口,不暴饮暴食,多吃清淡食物,戒掉烟酒。有口臭时,在社交场合应注意闭嘴呼吸,避免呼出的不良气味影响到他人。与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千万不要凑到他人身边去,如必须在人耳边低声交谈,应用手加以掩盖。必要时可以用口香糖来减少口腔异味。

3。不要当众剔牙

人有一口洁白的牙齿是很美的,古人说“齿如扁贝”,就是标准洁白的牙齿。

保持牙齿清洁,首先要坚持每日早晚刷牙。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糙的谷类,以清洁牙齿。不吸烟、不喝浓茶,以防牙齿变黄。不要当众剔牙缝。若餐后一定要剔牙,应用左手加以掩盖,右手轻轻剔牙,不要让人看到你呲牙咧嘴的样子。

4。不要留长指甲

手在人的仪表中占有重要位置。与人交往时,人总不免先看到你的手,手的形象与人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手的卫生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习惯,所以要随时清洗自己的手。洗手时应该用香皂轻轻搓洗,不要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指甲缝里常常是最脏的地方,更应该认真清洗。

指甲要及时修剪整齐,有人认为指甲留得长长的,看上去很美,其实适得其反,长指甲对健康文明的年轻人来说,不仅缺乏时代美,而且于健康不利。涉外活动是不允许蓄指甲的,生活中也偶而发现个别男士蓄着很长的指甲,无论是出于什么心理,都是不妥的,除非是出于职业需要。还有人喜欢用牙齿啃指甲,这个动作既不卫生,也不雅观。同时还给人一种不成熟的印象。

掌握应酬场面上的主动权

这里说的控制场面,是指要善于在应酬中争取主动,表现出诚恳、热情、友好、技巧地先控制对方。

有两位陌生作家王某和李某共同参加一次座谈会,因为时间很短,仅仅会面而没有机会交谈。当第二次两人在路上相遇时,王某考虑到两人仅一面之交,说不定李某早已不记得自己了,便有意回避。可是这时,李某却主动、热情地上前向王某打招呼。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嘘寒问暖。这样,李某就在与王某的应酬中掌握了主动权,给王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下次再见面时,王某一定会友好主动地向李某问候。

由此可见,在应酬中积极主动是很重要的。但如何争取在应酬中的主动权呢?

有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总认为张三财大,李四气粗,不好应对。其实,这只是自己的猜测。要知道,此时对方也可能像你一样在暗暗揣度你呢!如果你主动、热情地上去问声“您好”,就一定会改变双方的心态,使对方对你产生一种歉意感,甚至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张良与黄石公桥上相遇的故事就是在应酬中主动、热心地控制场面得到丰厚回报的最佳例子。

张良是战国时指使力士投锥刺杀秦始皇的韩国公子。他们刺秦失败后逃至下邳(今江苏邳县)。

一天早晨,张良外出走到一座桥上,看见一位白发老丈向他走来。他正准备上前招呼、搀扶,此时,老丈脚下的一只鞋子脱落,掉到桥下。张良主动热心地对老丈说:“老丈莫急,我去替您把鞋捡回来。”谁知鞋捡回后,老丈伸出脚气喘喘地怎么也穿不好。张良心想,老丈这么一把年纪了,索性好事做到底,给他穿上吧!于是,张良又为老丈把鞋子穿上了。老丈这才捋着胡子,抬头仔细打量了张良一番,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张良说:“孺子不才,望老丈授教!”老丈这才从袍袖中取出一本书,送给张良,并嘱咐说:“你好好读读此书,日后定有用途!”

张良接过书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就是姜太公演兵的书。他不禁大喜过望,再抬头欲谢老丈,老丈却不知去向了。后来张良苦研此兵法,他也扬起了反秦抗暴的大旗,成为汉高祖刘邦逐鹿天下的功臣。

有一句格言说:诚恳是成功的侣伴。在应酬的各种场面中,只靠主动、热情还不够,还要表现出真诚与友善,以诚待人,否则应酬就失去活力,甚至导致失败。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次屈尊降贵,到诸葛亮的茅庐去请他。当时刘备已年近五十,而诸葛亮才二十出头。刘备竟然以最诚恳的态度,三次走访,请求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他的诚意终为诸葛亮所感动,遂毅然答应刘备的请求。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如此,对其他部属也是一样。比如,当赵云从敌人重围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太子阿斗之后,刘备不是像常人那样欣喜若狂,而生气地将阿斗扔到地下,并感叹地说:“由于你差点折损了一员大将!”这样诚恳、负疚的态度,又怎能不使部下誓死效忠呢?

即使你主动热情、态度诚恳,却不知道怎样将这种主动和诚恳传达给对方,那么在应酬中也谈不上主动权了,甚至会束手无策。

比如赵某和钱某都是你的朋友,而他们之间有嫌隙。一次,赵某请你去为他办一件事,而恰在此时,钱某也请你去为他办一件事。此时,如果你善于在这种应酬场面中争取主动,你就一定会避开赵某而委婉地告诉钱某:“好啊,不过我目前有件事,一办完就给你办!”如果你不会控制应酬的场面,那你一定会回答:“真不巧,待我把赵某的事办完再给你办吧!”很显然,这两种应酬的场面,其效果大不相同。

韩非也很讲究应酬之“术”,他在《韩非子·八经》中提出“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这里说的上君、中君、下君是指上等、中等、下等能力的君王而言。而“尽人之智”是指把文臣武将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一个君王的力量绝对敌不过众多文臣武将的力量,一个君王的智慧也绝对无法把任何事情都办理得面面俱到。那么,与其单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治理国家,不如把自己的诚意传达给大家,让大家集思广益,运用全国臣民的智慧和力量。

可见,应酬有术,就是要善于掌握对方,抓住其心理,适时地把自己的热情和诚恳传达给对方,并注意斟酌语言“出击”的时机,这样就可以在应酬中掌握主动权,达到使对方听从于你的目的。

应酬场上不可厚此薄彼

交际场上,来的都是客,要一视同仁,尤其是自己作主人的时候,更不能厚此薄彼。

有一个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说过: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

主人心里很着急,便说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

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为什么这个人请的客人都走完了呢?表面上是由于他不会说话,再往里面分析,就是因为他说的话厚此薄彼,无意之中把自己邀请的客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人不走完才怪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没有比伤害别人的自尊更要命的事情了。在交际场合,倘若厚此薄彼,结果会使所有人都感到你的失礼,那你的事情搞砸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在交际场合,一定要平等地对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风度和办事水平,才能够获得大家的欢心。

有一个卖电脑的营销员,她的销售业绩在同事中一直遥遥领先。她的秘诀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她对自己的每一位顾客都一视同仁,无论先来后到,从不区别看待。有一次,店里前脚刚进了一位顾客,正在给这位顾客进行讲解的营业员忽然发现又来了一位顾客。这位营业员小姐很机灵,马上对第一位顾客说:“先生稍等一下。”然后走到第二位顾客的面前说:“先生您好!有什么问题直接问我好了。”同时把手里的宣传彩页递过去,先用宣传彩页招待新来的顾客,不至于使他们感到冷落。然后回来再招待第一位顾客:“这位先生,您看我刚才的讲解,外观的材质是这么好,是否符合您的要求呢?”把第一位顾客搞定之后,再回到刚才那个在看彩页的新顾客那里:“先生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就这样,每一批顾客都在这位小姐这里感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她的业绩自然就好了。

其实,要做到不顾此失彼,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就可以了。你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1)思想上要重视起来

无论是对自己办事有没有直接作用的人,都要认真接待,天知道他会对你起到什么作用呢?所以任何人都不可忽视,也许,他就是你成功的关键因素呢!

(2)在交际场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随时观察他人的动向,看看有什么客人新到,或者什么客人将要离席,这样才能够保证不漏过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