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5728000000037

第37章 汉日语同形个体量词“个”与「個」的认知语义学对照考察(2)

三、日语个体量词「個」的认知语义学分析

据崔崟(1996),中世纪以后, 日语助数词的大部分为「漢語」所代替。助数词逐渐失去了独立性, 演变为接尾词,起到给名词分类的作用。日语固有量词「つ」的应用范围变窄。而到现代,助数词趋向简单化,如「個」、「匹」、「本」等常用助数词的使用范围在扩大(玉村文郎(1986)、寿岳章子(1986))。而饭田朝子(1999)认为,量词「個」用于描述「三次元的形状」的物体。

下面同样考察日语个体量词「個」的用法。

(一)日语个体量词「個」的用法归纳

日语中量词「個」所描述的名词大致可分为四类。

(二)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日语量词「個」的用法

《广辞苑(第五版)》对「個」的解释是:①ひとつの物。ひとりの人。②ものを数える語。本稿认为,日语量词「個」是从汉语而来,其原型用法也是“单独的”,其本义“ひとつの物。ひとりの人”正是原型用法的具体体现,且对物体形状的要求并不是重点。

第一类也是所有收集的例句中数量最多的。从日用品到高大建筑,从微生物到天体,不一而足。从物品大小来看,物品有大有小,大的如“東京ドーム(东京巨蛋)”“地球”,还有“満月”;,小的有“遺伝子”“ カビ”“粒子” “原子”等。从物品形状来看,有圆形的ボール(球),有圆柱形的グラス(玻璃杯),还有不规则形状的CPU、LEDランプ(LED灯)、ピラミッド(金字塔)、トロフィー(奖杯)等。从「個」的词典释义“ひとつの物。ひとりの人”来看,它本身对形状、大小等并没有限制,只要是可以一个一个数的物品(或人)都可以使用量词「個」。

这一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本身是独立的存在(或我们的认知认为它是独立的存在,如“粒子”“原子”等),是最容易认知,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本稿认为这类用法是日语量词「個」的原型用法。

而第二类用法,描述的是人和动物(或它们的集合体)的数量。人和动物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单独、一个一个数的。

第三类用法,词例不多。“がん(肿瘤)”,其数量、大小不一。医学上的认知其数量也是以「個」来计量,其虽为人体的一部分,但因肿瘤的形成是机体的某一部分组织细胞长期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对机体有危害性(《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也就是说该细胞与周边正常细胞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是我们人类认知和分类的基础。我们将之“看成”一个个的“独立存在”。这类用法比第一类用法稍微复杂些,如对“がん(肿瘤)”的认知,一定是随着近代医学技术的进步才出现的。这类用法逐步偏离原型用法,属于日语量词「個」的扩张用法。

第四类描述的是抽象事物的量。有“データベース(数据库)”“質問(问题)”“領域”“欲望”“夢”“テーマ(主题)”,还有“アウト(出局,出界)”、“権利”。这些名词都没有具体的形状,也几乎不可视,往往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果或精神世界的体现。这类是“個”的用法中最抽象的,属于量词「個」的边缘用法。

四、对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量词“个”和日语量词「個」在描述的对象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物理形态上独立存在的对象物或我们认知上将之看成“独立存在”的对象物汉日语中分别用“个”、「個」来描述,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从这些使用实例我们可以说日语的量词「個」和汉语的量词“个”确实有历史的渊源。具体说就是,在描述的物品类、人和动物类、身体部位类、抽象名词类这四类对象中,由于“个”和「個」“单独”之义的原型用法,汉日语量词“个”和「個」都可以使用,但由于汉语量词“个”意义的高度泛化导致的通用性,更倾向于口语化,所以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各行各业、各种动物都可以用它来描述。而「個」传入日语后其更多限于书面语的特点以及后来日语固有量词「つ」的出现等原因,导致「個」的使用范围远不及“个”。

而表6所示:第1类的物品类的用法中,日语「個」的用法更有书面语的特点。

第2类的“人和动物”类中,汉语“个”的使用几乎没有限制。日语中描述人的量词一般是用「人」「名」「方」,描述动物也有相应的量词,也即本身有专用量词,所以「個」的用例不多,而且如下面例句所示,往往是强调“独立”之义时使用。

(5)大宮さま、私を一個の独立した人間、女として見て下さい。

(6)要は一個の独立人としての業績を持たない故の?心中では忸怩たる小児的な威張り屋に過ぎないのである?

第3类机构和场所类汉语“个”的使用几乎没有限制。而日语中不同机构和场所一般都有专用量词。如「大学」「学校」等机构的量词就用「校」。

(7)中小企業大学校は、現在全国に9校設置されています。

第4类身体部位名词中,汉语“个”除可以用于描述“肿瘤”的数量外,还可以用于描述“拇指”“脑袋”“鼻子”等身体部位的数量,用于强调该部位“单独的”、与其它部位不同的功能或作用。而目前日语中只看到「個」描述「がん」(肿瘤)的数量。其它身体部位名词一般有专用量词。如下面例句所示,「指」的数量一般用「本」来描述。

(8)指は、ヒトの場合、通常、手?足とも5本ある。

第5类活动名词类中,汉语中“演说”“葬礼”“比赛”等的数量除用偏口语的“个”外,也可以用“场”来描述。而日语中这些活动名词的数量也有专用量词,而不是用「個」来描述。如「講演」的数量用「一本」、「一回」、「一度」、「一席」、「一題」或「一場」来描述,而「試合」的数量用「一試合」、「一勝負」、「一戦」、「一回」或「一本」来描述。

第6类时间名词类,和机构场所类、活动名词类一样也是汉语量词“个”独有的用法,并且描述时间的用法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而日语中一般的时间名词,如几天,几个月等都有自己的专用量词,如「日」「月」「旬」「年」等,但汉语“寒假”“夏季”“白天”等对应名词在日语中没有找到相应的量词的用例。一般都是在前面加上定语来描述,如「今度の冬休み」「去年の夏」等。

第7类抽象名词和第1类物品名词类一样,是汉日语量词“个”、「個」用法重合度较高的一类。本稿认为这是“个”、「個」两词都有“单独”的语义所致。这些抽象名词没有具体形状,没有其它更好概括的特点,正好和“个”、「個」对对象物的形状没有特定要求这一点相吻合。尤其汉语中“个”的意义已经相当虚化,用“单独的”之义的“个”、「個」来描述这些抽象事物,和其它进行区别是最合适不过的。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及对比,对汉语量词“个”和日语量词「個」的用法进行了统计和归类,总的来说同中有异:都用于描述独立存在的物体,对该物体的形状没有统一要求。汉语量词“个”偏向于口语,所描述的类别更多,使用范围更广。

汉语量词“个”的这种大范围的使用,本稿认为是由于现代汉语中“个”的高频使用,使得‘个’的内涵意义越来越小,而外延意义越来越大,导致意义越来越抽象与泛化,而能描述的事物范围越来越大。其次正如李莹(2009)所述:由于类推的机制,使得“个”的指示对象扩展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范围扩大到既可指示名量,也可指示复杂、抽象的量,甚至是结果、程度、情状,不像“条”“根”“缕”等量词,对所描述事物的形状有限制。“个”意义的高度泛化,直接导致了“个”的高搭配率,其成为了现代汉语里的“通用个体量词(吕叔湘1999)”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日语量词「個」由于早期和汉语的关联,至今还保留了较多和汉语“个”的相同用法,同时它偏重于书面语的特点仍然存在。但随着日语固有量词“ひとつ、ふたつ”等的使用,某些时候可以替换使用,日语量词「個」相对有限的使用范围,使得「個」的范畴化程度远没有汉语量词“个”高。

汉、日语量词有用法相同的地方,这无疑给汉、日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多数有差异或完全不同,汉、日语学习者不能贸然照搬。同时,学习者光关注量词使用时“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和任意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找到这些量词不同用法之间关联的理据性,也即量词的认知机制。所以关于汉日语量词的认知对比考察依然是汉、日语教学的需要。希望本稿对汉、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白美云.日、汉语量词对比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

[2]陈杨.日语中数量词的新视角[J].日语知识,2007(9).

[3]陈云香.“个”的历时演变描写[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4]崔崟.日语助数词的研究史[M].外国问题研究,1996(3).

[5]杜玲莉.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

[6]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7]洪诚.论量词“个”的语源及唐以前的发展情况[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8]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9]李葆嘉.理论语言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0]李建平、张显成.泛指性量词“枚/个”的兴替及其动因——以出土文物为新材料[J].古汉语研究,2009(4).

[11]李庆祥.日语量词详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12]李莹.量词“个”的非范畴化[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

[13]刘杨.从量词的使用看中日两国语言使用的差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3).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王绍新.量词“个”在唐代前后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2).

[16]吴婷婷.量词“个”的历时发展及其表量泛化的原因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8).

[17]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8).

[18]许玉岭.汉日语量词对比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5).

[19]张蕾.认知理论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10(2).

[20]张麟声.日中两语の助数词[A].日语教学研究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1]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3).

[22]宗守云.范畴化理论与汉语量词研究[J].理论语言学研究,2007(12).

[23]宗守云.认知范畴的原则共相与细节殊相——以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的异同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1(2).

[24]飯田朝子.日本語主要助数詞の意味と用法[D].東京大学博士(文学)論文,1999.

[25]奥津敬一郎.日中対照数量表現[J].日本語学,1986.

[26]広辞苑(第五版)[Z].東京:岩波書店.

[27]寿岳章子.私の助数詞意識[J].日本語学,1986.

[28]玉村文郎.数詞?助数詞をめぐって[J].日本語学,1986.

例句出处: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共同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

朝日新闻网(日本)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