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5728000000049

第49章 日语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指导方法——利用促音的新尝试(2)

两次录音调查前的访谈中,60%的学习者 表示“因无法掌握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方式而烦恼”、“日语发音中最难的就是不送气清音的发音”。不过,两次录音调查结束后再进行访谈时,作为访谈对象的10名学习者中,70%的人表示“在新方法的指导下,自己已经初步掌握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方式,不再为此感到困扰”,而余下的30%则表示“虽然现在还未完全掌握,但是只要按照新方法进行练习,相信自己不久就能掌握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方式”。正是因为利用促音的新指导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正确的发音范例和自我检验、自我修正的标准,所以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日语发音的自信心。

不过,在访谈中有个别学习者指出“利用促音的新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掌握日语促音的发音方式,如果没有学会日语的促音,那么就无法按照新方法练习日语的不送气清音了。”的确,如何掌握日语促音的发音方式,这也是我国日语学习者学习发音阶段的一个难题。尽管利用促音的新指导方法只要求学习者初步掌握促音的发音方式,但是对于没有丝毫日语基础的学习者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探讨如何指导学习者迅速掌握日语促音的发音方式,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五、结语

如上所述,利用促音来指导不送气清音发音的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在不送气清音之前插入一个促音,在反复的朗读练习中逐步体会、理解并掌握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方式,然后去掉所加入的促音,再次进行朗读练习,这样不断重复“加促音朗读”和“去促音朗读”,直到完全掌握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方式为止。

利用促音的新指导方法的优越性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了正确的发音范例和自我检验、自我修正的明确标准。录音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均显示,无论对于零起点学习者还是对于有日语基础的学习者,无论对于男性学习者还是对于女性学习者,利用促音的新指导方法在指导效果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指导方法,新的指导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迅速掌握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方式,而且在增强他们学好日语发音的自信心方面也发挥了较大作用。

当然,本文的调查对象人数较少,特别是有日语基础的学习者只有5名,所以本文的调查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利用促音的新指导方法是否对各种年龄、性别、方言的学习者都具有明显的指导效果,还需通过扩大调查范围、把调查对象加以分类考察、延长调查时间等来进一步证实。另外,除了不送气清音的发音指导之外,如何指导学习者掌握日语浊音的发音方式、如何提高学习者对日语清浊音的听辨能力、如何指导学习者掌握日语促音的发音方式等也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凌蓉.日语的格助词与停顿[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3).

[2]凌蓉.日语语音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杨诎人.日语语音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朱春跃.语音详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石野博史.朗読と読みの間――放送の場合[J].日本語学,1987(12).

[7]今石元久.音声研究入門[M].大阪:和泉書院,2005.

[8]今田滋子.教師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6発音(改訂版)[M].東京:凡人社,1989.

[9]鹿島央.日本語教育をめざす人のための基礎から学ぶ音声学[M].東京: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2.

[10]鴨下信一.日本語の呼吸[M].東京:筑摩書房,2004.

[11]窪薗晴夫.現代言語学入門2日本語の音声[M].東京:岩波書店,1999.

[12]郡史郎.音声の特徴からみた文[J].日本語学,1996(8).

[13]代田智恵子.日本語の複文の構造と区切れ――結合関係とポーズ[A].日本語の教育 から研究へ[C],土岐哲先生還暦記念論文集編集委員会[编],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6.

[14]杉藤美代子.談話におけるポーズとイントネーション[A].講座日本語と日本語教育2日本語の音声?音韻(上)[C],杉藤美代子[编],東京:明治書院,1989.

[15]鈴木博.言語技術としてのプロソディー[J].月刊言語,1992(8).

[16]松崎寛、河野俊之.よくわかる音声[M].東京:アルク,1998.

第1节 浅谈母语话者产出的被动态特点以及对日语教育的应用——以因文章内容不同而产生的句式和句意差异为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 曹娜

摘要:从日本语学以及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书面语中因文章内容不同而导致被动态在句式上和句意上产生差异的研究还不多见。本论文在对日语母语话者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实际产出的被动态进行实际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日语书面语被动态因文章内容不同在句式上和句意上会有所差异。这一考察结果将对实际日语教学产生知道意义。

关键词:句式 句意 有生命被动态 无生命被动态 从句

一、引言

被动态是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从日本语学以及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被动态进行的研究最为盛行。并且近年来,在日语书面语中出现的被动态和在口语中出现的被动态具有不同特征这一点颇受关注,在很多研究中也得到了充分论证。但是,书面语也有议论文和记叙文等很多类型。所以“书面语中的日语被动态”这一笼统的提法已经不能准确、翔实地表达日语被动态的真实情况和特点。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书面语中出现的被动态进行句式上和句意上更细致、更准确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对日语学生进行日语书面语被动态指导,必将比笼统地指导“日语书面语中的被动态”效果要好,对日常的日语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论文将利用日语母语话者书面语语料库,对其中出现的被动态是否因文章类型不同而在句式上和句意上有所不同,进行全面考察。

二、先行研究

(一)无生命被动态

“无生命被动态,即受动主体为无生命物体的被动态,并非日语中原有”这一观点在20世纪的上半叶是日本语学界的主流观点。代表性的研究有山田孝雄(1908)、三矢重松(1908)、橋本進吉(1931)等。他们认为日语中原有的被动态是有生命被动态,即将有生命物体作为被动态的受动主体的被动态是“纯正”的日语被动态,日语主要通过有生命被动态来表达被害或者不愉快等消极的感情色彩。并且他们认为无生命被动态是明治维新时期以后,翻译西方文献、和西方人交流等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受西方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并非日语中原有。

而到了20世纪的下半叶,宮地幸一(1968)、小杉商一(1979)、清水慶子(1980)、奥津敬一郎(1992)通过日语古典书籍中的大量实例推翻了“无生命被动态是明治维新时期以后,翻译西方文献、和西方人交流等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受西方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并非日语中原有”这一观点,并且证明了无生命被动态是日语原有的这一事实。特别是奥津敬一郎(1992)利用『徒然草』、『枕草子』、『万葉集』等文献古籍,对出现在其中的无生命被动态进行了考察分析,得出了无生命被动态是日语中固有的结论。并指出无生命被动态存在的原因是“为了统一视点”。

(二)对日语书面语中的被动态的构造特点分析的研究許明子(2004)将朝日新闻专栏(コラム)「天声人語」以及电视连续剧「ひまわり」作为考察资料,对日语书面语以及口语中的被动态进行了句式上和句意上特点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书面语中被动态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口语中被动态的使用频率。而且,在句式上口语中的被动态为有生命被动态,而书面语中的被动态为无生命物体被动态的倾向明显。对此她认为,日语的直接被动态会因为口语还是书面语这一文体上的不同,而导致使用在其中的被动态在句式上也会有所差异。

与此同时,她又将朝日新闻专栏(コラム)「天声人語」中出现的被动态的感情色彩分成了“被害”、“中性”、“恩惠”三类,并进行了句意上的考察。通过考察发现,在书面语中表达中性感情色彩的被动态高达70%之多,处于绝对优势。而且在通过对例句的详细考察中发现,表达“被害?不愉快的感情色彩”的被动态中的谓语动词本身基本上都是含有“被害?不愉快的感情色彩”的动词。而表达“中性感情色彩”的被动态中的谓语动词以汉字词动词居多。表达“恩惠感情色彩”的被动态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只有3%。并且多为有生命被动态。

三、先行研究的问题点和本论文的出发点

从先行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日语书面语被动态的主流研究仍仅局限于从“和口语中被动态进行对比”这一视角出发。但书面语中也有议论文、记叙文等多种文章类型,一味笼统地说“书面语被动态的特点”已不能准确地、翔实地展现日语书面语被动态的全貌。也不能将其研究成果很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因此,有必要对在不同类型的书面语文章中出现的被动态进行深入分析,考察其是否会因为文章内容不同,而导致句式上和句意上有所差异。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日语教学中,对学生的日语被动态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

在进入正式的调查研究之前,首先对本论文中出现的,有生命被动态和无生命被动态的分类、被动态本身的分类以及从句(「節」)的分类进行一下说明。

(一)关于有生命被动态和无生命被动态的分类

首先,本论文参照奥津敬一郎(井上和子(1989))、奥津敬一郎(1992)、許明子(2004) ,根据被动态受动主体和施动主体的[±Animate]性将被动态分为如下四种。

a.“++型”:カルメンがホセに殺された。

b.“+-型”:太郎が風に吹き飛ばされた。

c.“-+型”:源氏物語は紫式部によって書かれた。

d.“--型”:橋が洪水に流された。

(二)关于被动态的分类

其次,在日本语学界中,对日语被动态的分类诸说纷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但是从“直接”、“间接”、“持有者”这一句法研究的视角对被动态进行分类的研究最为多见。比如说有寺村秀夫(1982)、森山卓郎(1988)、工藤真由美(1990)、宮島達夫?仁田義雄(1991)和山内博之(1997)等。除此之外,益岡隆志(1991)从被动态句意的角度也对被动态进行了分类。本论文主要参照寺村秀夫(1982)中的分类,将“持有者被动态”归类于“间接被动态”中,将日语的被动态从整体上分为“直接被动态”和“间接被动态”两种。

(三)关于从句(節)的分类

本论文主要参照宮島達夫?仁田義雄(1995)中的分类,将复句中从句分为主句(主節)、状语从句(従属節)、嵌入句(埋め込み節)、定语从句(連体修飾節)四种。

首先,宮島達夫?仁田義雄(1995)认为“主句(主節)”在复句中具有核心性的、支配性的地位,其他从句都是以某种方式依存于、或者从属于主句的。

其次,他认为“状语从句(従属節) ”在保留从句地位的同时,和主句相连并从属于主句。具体举例如下:

(1)作業長が大声をあげたので、皆が一斉に振り返った。      (p.384:〔1〕)

然后,宮島達夫?仁田義雄(1995)将“嵌入于句子中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句子单独使用的从句”定义为“嵌入句(埋め込み節)”,并具体举例如下:

(2)ソ連文化省のシャリドリン局長が、リュビーモフ氏を主任演出家の地位からはずす決定が下されたことを発表した。            (同:〔1〕)

最后,他将“修饰名词以及和主句存在依存?从属关系的句子”认定为“定语从句(連体修飾節)” ,并举例如下:

(3)約束通り元日の昼前にやってきた慎吾は、知子を一晩中看病した。(同:〔3〕)

四、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论文将收录在由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制作的《日语学生的日语作文及其母语对译语料库(网络版)》(「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日本語作文と、その母語訳との対訳データベース(オンライン版)」)中的,日语母语话者写的议论文《对于吸烟的看法》(「たばこについてのあなたの意見」、以下略称为“烟草”)44篇,和记叙文《你们国家的活动》(「あなたの国の行事について」、以下略成为“活动”)24篇,共计68篇作文作为调查对象。将日语母语话者在这68篇作文中产出的被动态挑选出来,对其做句式上和句意上特点的分析、考察。

本论文之所以将其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如下:第一,虽有报纸时评、新闻专栏「天声人語」等以表达观点或者看法为主的议论文、以及小说等记叙文,但作者均为专业人士,不能很好地反映广大普通日本民众的书面语被动态的真实使用状况。第二本论文的最终目的是将调查结果应用于实际的日语教学当中,所以如果将专业人士的日语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考察,并将其结果提示给日语学习者,要求所有的学习者写出来的日语都达到高水平的做法在近年来的日语教育中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做法只适合在少数学习能力强的“精英”学习者中推广,而不适合在众多的日语学习者中大面积推广。如果这种做法在所有日语学习者中大面积推广的话,会使学生有挫败感,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有些学习者会以自己不打算成为如新闻记者或者作家那样熟练、高度掌握日语的人才、或者新闻记者或作家写出来的日语里实际生活中的日语太遥远、不实用为由,放弃学习其笔下的日语。综上所述,笔者选择了离日语学习者近的、易于学习日语学习者模仿的,《日语学生的日语作文及其母语对译语料库(网络版)》中普通日本大学生写的作文。

(二)调查结果

1.受动主体和施动主体的[±Animate]性

根据受动主体和施动主体的[±Animate]性,本论文将日语母语话者在作文中产出的被动态分为四种,并将每一种的具体的数字和百分比总结在下面的表1当中。通过此表对日语母语话者产出的被动态是否因作文内容的不同在句式上有所差异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