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说到位全集
5729500000025

第25章 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5)

为了使谈判富有成果,就必须让谈判小组的成员在谈判中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否则,各说各的一套,漏洞百出,危机四伏,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确立了谈判目标,谈判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努力方向,他们不再是分散的、盲目的谈判者个人,而是朝同一个目标努力的一个群体。谈判目标明确,能使谈判小组成员更好地发挥合力作用,减少矛盾和冲突。

设置“最后期限陷阱”

在商务谈判中,有时为了某种协议的需要,有时可以采用一种虚假的、人为的限定期限,又称为“最后期限陷阱”。一位客户要求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偿付一笔赔偿费。保险公司开始答应得很痛快,并且其清算赔偿人还特意告诉客户,他下个星期一就要去度假了,所以建议客户最好在本周星期五把所有的资料都带到保险公司去,他们稍作检查后,就马上开支票给他,以了结此案。这位客户信以为真,于是加班加点整理资料,终于在星期五下午把一切资料都准备妥当。到了保险公司,当清算赔偿人检查完资料之后,很抱歉地对客户说还必须向上级请示一下,等他请示回来以后,却遗憾地对客户说,公司只能赔偿所要求的数额的一半。这位客户顿时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面临一个十分不利的谈判形势:要么他马上同保险公司谈判,匆匆作出决定;要么他必须等待清算赔偿人度假回来再作打算。其实,那位清算赔偿人根本就没安排度假,这只不过是一个限定期限陷阱,用以冷却客户的赔偿要求。保险公司借助于一个虚假的建议和一个虚假的最后期限,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

当然,要想成功地运用这一策略来迫使对方让步,你还须具备如下条件:

(1)最后通牒应令对方无法拒绝。发出最后通牒,必须是在对方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对方想抽身,但为时已晚,因为此时他已为谈判投入了许多金钱、时间和精力;而不能在谈判刚开始,对方有路可走的时候发出。

(2)最后通牒应令对方无还手之力。如果对方能进行有力的反击,就无所谓最后通牒。你必须有理由确信对方会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做。

(3)发出最后通牒言辞要委婉。必须尽可能委婉地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如果谈判者再言辞激烈,极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对方很可能由于一时冲动铤而走险,一下子退出谈判,这对双方均不利。

但是当对手运用这一招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知道最后通牒的真伪。也许对方的最后通牒只是一个唬人的东西,那么,就应该针锋相对,作出绝不退让并退出谈判的表示。但同时,又要让对方有台阶可下,告知对方,如果他们对谈判有新的设想的话,可继续谈判。

其次,如果对方的最后通牒是严肃的,那么就应该认真权衡一下,看看作出让步达成交易与拒绝让步、失去交易这两者之间,究竟谁轻谁重,再作决策。

最后,如果不得不接受对方的最后通牒,向对方作出让步,那么可以考虑改变其他交易条件,力争在其他交易条款上捞回自己失去的好处,即既令对方有利可图,己方又毫无损失。

与谈判对手周旋的策略

有人戏称谈判是一场顽强的性格之战。因为我们要接触的谈判中的对手可能千差万别,无论经验如何丰富,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谈判对象,可以视其性格的不同而加以调整,采取不同的策略。

1强硬的对手

强硬型的谈判对手情绪表现得十分激烈,态度强硬,在谈判中趾高气扬,不习惯也没耐心听对方的解释,总是按着自己的思路,认为自己的条件已经够好的了。尽管这种一厢情愿式的主观认识十分愚蠢可笑,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谈判对手,你最好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准备应付各种尴尬场面,并在耐心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提出你的理由。

强硬派总是咄咄逼人,不肯示弱。有的也许会什么也不说,有的干脆一口回绝,绝无回旋的余地。强硬派之所以如此“硬”,当然有一点原因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拥有自身的优势,也有性格使然。自身拥有优势者总是待价而沽,囤积居奇;他们不愁他们的东西卖不出去。

在谈判之中,表现强硬的一方很多时候是受了其上司的指示而故意这么做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直接去找对方的上司诉苦或申诉,要求他答应你的条件,解决你遇到的问题。

对你来说,损失的不过是一些时间而已,而为了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这些时间的损失也值得。

当然,你去找对方的上司时最好不要满脸怒气、高声吼叫,要明白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是求得和解。所以,你最好心平气和,把事件发生过程向对方仔细陈述,表明你受的损害有多么大,希望得到哪些补偿,等等。

找对方的上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既可避免谈崩,又可借着上司的行政压力而解决问题。所以,这也是取胜的保证。

2坦率的对手

这种人的性格使得他们能直接向对方表示出真挚、热烈的情绪。他们十分自信地步入谈判大厅,不断地发表见解。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开始谈判,乐于以这种态度取得经济利益。在磋商阶段,他们能迅速把谈判引向实质阶段。他们十分赞赏那些精于讨价还价、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施展手段的人。他们自己就很精于使用策略去谋得利益,同时希望别人也具有这种才能。他们对“一揽子”交易怀有十足的兴趣。作为卖者,他希望买者按照他的要求作“一揽子”说明。所谓“一揽子”意指不仅包括产品本身,而且要介绍销售该产品的一系列办法。

他们会把准备工作做得完美无缺,他们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们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确地确定交易的形式、详细规定谈判中的议题,然后准备一份涉及所有议题的报价表,陈述和报价都非常明确和坚定。死板的人不太热衷于采取让步的方式,讨价还价的余地大大缩小。与之打交道的最好办法是应该在其报价之前即进行摸底,阐明自己的立场;应尽量提出对方没想到的细节。

3攻击性强的对手

遇到攻击型的谈判对手,最好避其锋芒,击其要害。攻击型其实是有别于强硬型的一种。强硬型的谈判对手有时仅仅采取防御姿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而攻击型却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你进攻,迫使你屈服,不给你反抗的余地。

攻击型的对手往往能寻找到一些理由加以攻击,并不是无中生有,因此,面对攻击型的对手如何应付就成了个难题。

攻击型的对手表面上看并不都是那么吓人,击败他的关键之处是要找到要害,也就是其理由不足之处。掌握了这一点,你也可以套用对付强硬派的手法来对付他,只要对方的气焰一灭,你再采用有理有节的方法与之对垒,用让他害怕的方式来威胁他,使他明白事情的轻重,不敢再闹。

对付这类人,当事人必须注意的就是:切莫惊慌,惊慌往往自乱阵脚;也不要过于愤怒,过于愤怒会没有分寸。自乱阵脚而失去分寸,那必受害无疑。

4搭档型的对手

搭档型的谈判对手或隐或显,虚实相间,最令人防不胜防。

搭档型的表现是:当谈判开始时,对方只派一些低层人员作为主谈手。等到谈判进入到快要达成协议时,真正的主谈手突然插进来,表示刚才的己方人员无权做决定,或是刚才的价格过低,或者是时间不能保证。当你表示失望或觉得一切都完了的时候,对方会说:“如果你确实急需,我也可以卖给你,但至少在价格上要做些调整……”你此时往往无可奈何。因为谈判进行到这个时候,你已完全摊开了底牌,对方已掌握了你谈判的一切秘密,如果你想达成协议,除了作出让步外别无他法。

当然,谈判必须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谈判之初,你必须了解对手是否有权在协议书上签字,如果他表示决定权在他的上司那里,那你应坚决拒绝谈判。但是,也有另外的办法来应付这种情况。那就是,既然对手派的是下层人员与你谈判,你也不妨让下属人员去谈判或由别人代替你去谈判,待草签协议之后,你再直接与对方掌权之人谈判,这样,你将获得较大的转换空间,不至于到关键时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5犹豫的对手

在这种人看来信誉是第一重要的事,他们特别重视开端,往往会在交际上花很长时间,其间也穿插一些摸底。经过长时间、广泛的、友好的会谈,增进了彼此的敬意,也许会出现双方共同接受的成交可能。与这种人做生意,首先要防止对方拖延时间和打断谈判,还必须把重点放在制造谈判气氛和摸底阶段的工作上。一旦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就可以大大缩短报价和磋商阶段,尽快达成协议。

以上所举5种人经常能遇到,总结经验,以下6种策略可以尝试:

(1)坚持一切按规矩办事。强硬型、坦率型、搭档型都会强迫你接受他们的条件,你应拒绝受压迫,而且坚持公平的待遇。

(2)当对方采取极端立场威胁你时,可以请他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极端的要求,可以说:“为了让我更了解如何接受你的要求,我需要更多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3)沉默是金。这是最有力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对付两极派,不妨这样说:“我想现在不适合谈判,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

(4)改变话题。在对方提出极端要求时,最好假装没听到或听不懂他的要求,然后将话锋转往别处。

(5)不要过分防御,否则就等于落入对方要你认错的圈套。在尽量听完批评的情况下,再将话题转到“那我们针对你的批评如何改进呢?”

(6)避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辩解,应多问问题。只有问问题才能避免对方进一步的攻击。尽量问“什么”,而避免问“为什么”。问“什么”时,答案多半是事实,问“为什么”时,答案多半是意见,就容易有情绪。

运用以静制动策略

在有些谈判中,一些谈判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气势,在谈判一开始就表现得来势凶猛、气焰嚣张,企图从一开始报盘就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迫使对方接受其高要求。而且,有些谈判者确实智力过人,语言表达流利而精彩。

此时,如果以硬碰硬,由于对方来势凶猛、气势正旺,则很难把其嚣张气焰打下去。那么这就有必要运用“你凶我静,静观其变”的策略,使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平等的地位重新与你进行谈判。

我国某外贸公司与美国某工业集团进行一项贸易合作谈判。美方财大气粗,执意要求将谈判地点定在美国。我方代表看出其中必有文章,便同意了美方的要求,看其究竟要怎样。

果然,谈判一开始,美方谈判人员就没把中方放在眼里,作为卖方主动报盘,陈述情况,气势汹汹、滔滔不绝。从上午8点到11点,美方代表喊叫了3个小时,并配合有力的图表数据,精心配置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打出深奥难懂的图像,以证明他们的要价是完全合理的。

当报盘结束后,美方谈判人员带着满意的笑容,满怀自信地转向我方代表,问了声:“就介绍到这儿吧,你们认为怎么样?”而此时,我方代表一直一声未吭,只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从谈判开始到此时,几位中方代表只说了几句话,那就是:

“对不起,我们对你方的介绍不太明白。”

“我们希望你们能再一次详细地介绍一遍。”

连续2个小时的长篇大论,有谁愿意继续讲下去?而且好像没人听,美方终于“再而衰”了。眼看时针指向12点了,美方代表有气无力地说:“好了,我是不会再讲一遍了,下午我们重新开始谈吧。”

下午的情况你可能猜想的到,中方代表突施奇袭,美方只好节节败退了。

从这一例可以看出,在对方表现出较强优势时,不要惧怕,也无需以硬碰硬,不妨让他充分表演,而你完全可以靠平静消耗他的体力,待其气势已尽,你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发起反攻了。

以静制动这一策略稍稍变通,演化成“静施缓兵计”,也是十分有效的。静施缓兵计是指为了使对方进退两难而静止不动,对对方的观点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使其处于左右为难之际,而我方则静观其变,以静制动,以缓制动。这种策略的具体做法是:在对方要价很高但态度又坚决的情况下,请其等待我方的答案,或者以各种借口来拖延会谈时间。但是“缓兵”不是“搁浅”,表面是“静”,实则在“动”,目的是创造主动进攻的机会。这样拖延一段时间后,对方可能已信心大减,而我们则在这一期间准备了充足的谈判材料,足以和对方讨价还价。

口头的强攻不如口头的佯退

商务谈判过程大都紧张而激烈,需要谈判者付出大量的精力,谈判者因而也极易产生情绪,使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致使谈判出现僵局。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地暂停谈判,采取“谈不拢就走人”的谈判策略,可以使双方冷静地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对方的情势。实践证明,“谈不拢就走人”的谈判策略,确实能为运用者带来利益。

1984年,中国与日本某商社的商务代表、技术代表就在中国建化肥厂的有关事项进行谈判。为了交易成功,该商社的一位部长与某厂厂长一同前来上海参加谈判。谈判前,日本某厂已经获得了我方政府部门批准的进口用汇额度情报,这对我方来说极为不利。谈判一开始,日方报价为350万美元,经我方代表的努力,反复地讨价还价,价格逐渐降至293万美元。这个价格基本上符合引进厂的要求,应该说是可以成交的。但我方主谈估量了目前的情况,凭他的经验,认为价格仍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于是,中方主谈对日方代表说:“贵方在设备的报价上做出了不少努力,我们深表感谢。可问题是经过我方核算比较,还是觉得有些高,希望贵方进一步考虑,明天上午报一个更优惠的价格。”第二天上午9时,双方在日本某商社的上海事务所继续谈判。某商社的部长发言说:“经过反复核算,价格实在是不能再降了,再降就亏本了。我们总不能做亏本买卖吧?”中方主谈听后郑重地说:“如果情况确实是这样,我们的谈判只能到此为止了。不能成交我们很遗憾。不过,贵方为了这个项目曾多次来上海,我们深表感谢。”他一边说一边离开座位,中方的其他谈判人员也纷纷离开谈判室。

在晚上的宴会桌旁,中方主谈很随意地问该商社的部长:“上午我们离开后,你们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新的想法吗?”这位部长急急地说:“不瞒你说,上午你们一走,我们就进行了紧急商量。某厂表示再降价就亏本了,可不降价你们又不答应,为了促成这笔交易,我们商社愿意从佣金中拿出5万美元,不知贵方能否接受?”中方主谈听后一阵高兴,可表面不露声色地说:“今晚我们好好喝一杯吧!业务上的事嘛,既然贵方愿意做出让步,那就明天再谈。”本来某厂厂长已经买好了回日本的机票,可为了第二天的谈判,决定延期一天返回。结果,在第二天的谈判中,日方决定再让价10万美元,最后以283万美元成交。

适时撤身而退实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