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人生规划
5729700000003

第3章 揭开北大才子学习(2)

在裁缝匠中并非没有杰出人物出现。约翰·斯通成了历史学家,在他一生中他抽出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贸易。成了画家的杰克逊,在他成年以前一直制作衣服。约翰·霍克斯伍德在波依蒂尔斯工作时因表现出伟大杰出的勇敢而被国王爱德华三世授予爵士称号,早年他给伦敦的一位裁缝当徒弟。1702年在维戈摧毁了敌人的栅栏网的海军上将霍布林,也是属于相同的行业出身,他曾在威特岛上靠近本彻奇的一个裁缝师父那儿当徒弟。当海军中队的战士要途经该岛的消息传到本彻奇这个村庄时,他马上从裁缝店蹦出,纠集一伙同伴来到海边,欣赏海军通过时的壮丽景象。这孩子突然萌生了要当水手的雄心。然后跳进一艘小船,划向海军舰只附近,走向海军司令的船上,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愿望。最后他被作为一个自愿兵而被留下了。多年以后,他衣锦还乡,在他曾作为徒弟工作的小屋里就餐,吃烤肉和鸡蛋。然而,裁缝出身的人中最伟大的人物毫无疑问是安德鲁·约翰逊了,他曾任美国总统——这是一个具有超常的性格力量和才华出众的人。他在华盛顿的就职仪式上发表演讲,说他的政治生涯其实从他当市议会议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他在立法机关各部门之间往来穿梭时,人群中有个声音突然喊出:“这是个裁缝匠出身的人。”在美好事物中搀杂点人为的嘲讽,甚至把它当真来玩玩,这是约翰逊的性格特征。“某些先生们说我过去曾是个裁缝匠。这根本没有使我感到难堪;因为当我是个裁缝匠的时候,我享有一个优秀裁缝匠的良好声誉,而且我特别胜任自己的活。我总是对我的顾客热情周到,并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在那些对令人肃然起敬的天文学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物中,我们发现了哥白尼,一位波兰面包师的儿子;开普勒,一位德国小旅馆老板的儿子,而开普勒自己也曾当过“有歌舞表演的餐馆的服务生”;达隆巴特,一位弃儿,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在巴黎对让宏德教堂的台阶上被人捡到,由一个玻璃安装工的妻子抚养长大;牛顿和拉普拉斯牛顿是格雷哈姆附近一个地产商的儿子,拉普拉斯则是汉弗勒尔附近的波蒙特奥奇一位贫穷的农民的儿子。尽管在他们的早年生活中有如此不利的困资;这些困贫人物通过他们的勤奋,最终取得了坚实和永久的声誉,这是人世间任何财富也无法买到的名声。事实上,拥有财富被证明是比低贱的出身条件对人生的成长起更大的阻碍作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拉格朗日的父亲在都灵提任战时财务主管,然而他父亲的多次投机活动把家产全部赔尽了。他的家庭重回贫穷的深渊。功成名就以后,拉朗日还习惯于把他的功名和幸福归功于当初的艰难生活条件对他的磨练。“如果当初一开始我就富裕的话”,他说,“我就很可能成不了数学家了。”

这种通过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充满活力的奋斗,从而把自己从最低微的辛劳的社会底层上升到对社会发挥作用和影响力的社会上层的杰出地位,这些事例是如此众多而广泛,以至于这种情形再也不能被当作是生活中的例外情况来看待了。只要我们看一看这些成功者中那些更为出色的人物的遭遇,那么,我们就可以这么说,早年遭遇人生的艰难和不利于自己的困境还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和不可代替的条件。

沈从文先生少时家贫,他刻苦读书,用旁听的形式使自己步入了北大教授的行列。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了成功的果实,战胜了生活中的困难。

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不向厄运低头,用辛勤战胜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理查德·科布登,他也同样出身低微,他是萨斯克斯的米德哈斯特一位农民的儿子。年纪很小时就送往伦敦,在该市一个仓库受雇为童工。他是个勤奋、行为规矩的孩子,他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他的主人是旧式学校出来的人,警告他别读太多的书,但这孩子不听,继续他的事业,他把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财富贮藏在心。他很快获得提升,从一个仓库管理员到旅行推销员——从中他建立起了大量的关系网络,这为他以后下海经商奠定了基础。最终,他在曼彻斯特当印花布漆工时,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由于他对公共事务颇感兴趣,尤其是对大众教育情有独钟,他的注意力逐渐地被有关谷物法的问题吸引过去了。为了废止该项法律,他可以说是把自己的财富和毕生精力都奉献进去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令人纳闷不已的事实;他首次在公众面前发表的演讲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但是,由于他具有非凡的毅力恒心。实干精神和充沛的精力,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他终于成为了公共演说家中最具说服力和最具震撼力的人物之一,就连一向不苟言笑、在赞扬别人方面一向吝啬的罗伯物·皮尔爵士本人也不得不对科布登的演讲抱以赞美。法国驻英国大使德鲁阿·德·鲁斯先生曾精彩地评论科布登先生,认为他是“一个个人才能、坚韧不拔和辛勤劳动所能完成什么样的一种伟业的活生生的标本;他是那些出身社会最底层的贫寒之士通过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个人的服务才能而挤身社会公共生活中受人尊敬的上层地位的人士中最完美的一个例子。

2.挤“海绵之水”的时间神童

(1)挤出“海绵里的水”

时间有独特之处,她也是勤奋的见证人,它“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呆住不动了。有的时候,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这时,时间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一声,连回顾一下都来不及。而有时,时间却慢步不前,慢得像粘住了一样,简直叫人难受。它突然拉长了,几分钟的时间拉成一条望不到头的线。”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正是利用时间的这种特性,不断充实时间的容量,就像盖楼房一样。本来只有几十平方米在的地基,盖起楼房却可以占据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的空间。

充实时间容量的好办法就是挤。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谢觉哉老人也曾精辟地说:“挤,……工作要挤才紧张,时间要挤才充裕。”谢老还说:“挤是正常的,不挤才是不正常的,应该欢迎挤,要知道,挤是使人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一生多少有点作为,对人民有点贡献,大凡都是靠挤出来的。一个人如果常年不觉得挤,反而觉得有的是时间,松松垮垮,他将一事无成,虚度年华,浪费了生命。”谢老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那是一九六三年夏天的事。谢老突然得病,半身瘫痪,右手不能动弹,他就试着用左手写字,由于他顽强坚持,竟然左手也能写字了,谢老对人说:“左手能写字是被右手挤出来的,可见,挤对人没有坏处。”

(2)积跬步致千里,善用零散时间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这样的诗句:“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汇涓涓细流以成大海,积点滴时间以成大业。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点滴”的时间看起来很不显眼,但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却大有用场。史书上记载了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陶宗仪是元末明初人。他在江苏松江做乡村教师时,亲自耕田种地,休息时,常把自己的治学心得、诗作、所见所闻,随手写在摘下来的叶了上,放进一个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装满了十多瓮。后来,他将这些瓮挖出来,将叶子上的文字摘录、整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共有三十卷的《辍耕录》。

知识做梦做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刻苦学习,日积月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在一个同学的笔记本上写道:“百文之台,其始则一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焉,四石以至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有的人觉得,读书、写作、科研,就得有大块时间,零散时间在他们看来是毫不足道的,谁要这样想和这样企求,谁就永远做不成大事。

历史学家吴含晗曾这么说过:“那些年思想找个比较长的完整时间写东西……光写文章,这个不现实的主张想法,害苦了自己,老是在等,总等不来,可以利用的时间也就轻易地滑溜过去了。如今,不这样想了,一有时间就写,化零为整,许多零碎时间妥善地利用起来,不就是一个大整数?这笔账过去不会算,自己想想,真是蠢得可以!”

平时,我们常想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一部想像丰富的科幻小说、一篇说服力强的政论文的作者从哪里搜集这么多的资料呢?其实这决非朝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辛勤劳动的结晶。没有平日的艰苦努力,企图在一个早晨突然成为世界上智力超凡的人物,那只能是空想。

时间像水珠,一颗颗水珠分散开来,可以晒化,变成烟雾飘走;集中起来,可以变成溪流,变成江河。集中的方法之一是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整块的东西,做到点滴积累,系统提高。获取高深的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实现。我们应该以陶宗仪、李贺等为榜样,在学习中注意积跬步致千里,不断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3)“一心二用”的妙使

每天清晨漫步在北大校园,都可看到许多边跑步边听外语广播的学生,他们懂得了充分利用时间的奥秘。许多人认为,通过看原版电影,既可学习外语,又是较好的娱乐方式。

“一心二用”即在某项松散活动进行期间同时开展另一项活动。例如著名电影艺术家夏衍在看一部片子之前,先把影片说明书拿来,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然后自己设想,假使这个本子叫我来编,我该怎样介绍人物,怎样介绍时代背景,怎样展开情节,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心里打下了一个腹稿;而在电影开展之后,一边进行艺术欣赏,一边进行学习。青年编辑王同忆,利用点滴时间勤奋学习多门外语,甚至碰到说话呷啸的人就在心里思考着如何将此人的空话译成外语、辛勤耕耘自有收获,他熟练地掌握了十多门外语。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集中精力于某件事情上,比较专注、有效,可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过分集中在某件事上,就会变成不能融会贯通或赶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现代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在自己身边广布天线,随时接受社会的动态信息。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习惯在吃饭时打开电视、摊开报纸,这样可以同时使用听电视的耳朵、看报纸的眼睛和吃饭的嘴、手,这对培养灵活的大脑非常重要。

当然,一开始试着这样做时,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专心于吃饭的话,眼睛却被忽略掉,虽在看报纸,却不知讲的是什么消息,也无法注意到耳朵的作用,即使打开了电视也不知所云;如果过分地集中精神看报纸,就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不知不觉中,又常常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而想把三件事同时做好的秘诀,最好做瞬时性的意识变化,也就是3~5秒的精神集中于吃饭,再分别用5秒钟集中于看报和看电视,如在意识集中于电视前,即使中断了几秒钟,也可以知道连续的消息,又不会忘记刚才阅读过的报上的讯息。如此做瞬间意识上的转变,则有可能使三种行为同时协调地进行。一旦养成了习惯,这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4)具体的时间规划

宋代著名学者朱竟有一首诗叫做《观书有感》,诗中这样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在这首诗之中把读书所获得的思想及知识比喻成了源头的活水,他非常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如果要想使自己的思想清澈透明,知识不但广博而且精深,就要像池塘引进活水那样,通过读书对于新的东西源源不断地加以补充。

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知道读书在生活、学习、工作之中的作用,并且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呢?你是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地读书了呢?

如果是的话,北大才子劝你先规划一下你自己的时间。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时间比过去任何时代的时间都要宝贵。因此,时间的规划,也就成为了判别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那么,你该怎样科学地规划时间呢?

1.节省时间

“一切节约,都要归根到时间的节约上。”从时间中节约时间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安排时间时要先问三个能不能

·能不能取消它

因为,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什么都去做。所以你应节制一下过于广泛的兴趣和交友的。

对那些可以不必去做的事,不必见的人,应该取消。对做不做都无妨的事情,亦可不予安排。

·是否合并起来做

把那些可以合并起来办的事,尽可能合并起来办,并尽量做到两全其美。

譬如说你在排队买东西时可以看报纸杂志;在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可以同时洗菜、做饭;在看电视时可以打毛衣;在散步时可以进行交谈等等。

·能不能代替它

用费时较少的办法代替费时较多的办法。

在了解某部名著的内容时,可以看部电影或一本连环画,而不用去看原著;一个人可以办好的事,不要派两个人去做;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传播工具了解信息等。

(2)利用时间先抓三个快不快

·节奏快不快

调节工作(生活)频率,加快工作(生活)节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性活)效率。

·动作快不快

动作的快慢决定着要耗用时间的长短。

有这样一件事,这件事说的是一个闲着无事的老大爷,为了给远方的孙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花上一天的时间。老大爷买明信片时用了二个小时,找老花镜用了一个小时,找孙女的地址用了一个小时,写明信片用了二个小时,投邮明信片用了一个小时。

这位老大爷所作的事,如果换作一个动作迅速的人来作,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办好。

·进展快不快

我们所讲的时间观念和节奏观念,都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如果一个小时就把需要两个小时办的事办完了,其进展速度提高了一倍。在有限的时间里办成更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

2.挤时间

(1)化零为整凑时间

要想成为一个时间的富有者,就要学会化零为整,善于把时间的“边角余料”拼凑起来,加以利用,这就要求你做到:

·切莫小看几分钟

有一个叫雷曼的学者曾说过:“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得正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有聪明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

莫扎特经常利用理发的时间考虑创作,当理发师把围裙解开时,他就会立即向理发师要来纸和笔,把在理发时考虑的乐谱记下来。

毛泽东同志有很多著名的诗篇都是在马背上作成的。无论一个人的时间怎么紧,在等车、吃饭时挤出个三五分钟的时间还是可以的。

·空余时间不能丢

王素之就经常利用饭前和饭后的时间练笔,你也可以把每天饭前和饭后时间加以利用。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也会从中得到不少的时间。

·早晚时辰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