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口才沟通术
5734600000028

第28章 交际(2)

一般情况下,说话者假如是男士,而接受者又不是自己的妻子、恋人或关系甚密的姐妹,那么言辞就要严格把握分寸,在内容上、方式上都要充分注意女性所接受的特点。对一些能够向男士说的话,就不一定能向女士说;对一些能够向男士使用的表达方式,就不一定可以用之于女士身上。

例如,对于陌生或者不很熟悉的女性就不适合轻率地询问她的年龄,也不该贸然询问他的家庭住址及家庭情况。即使对那些特别熟悉的女性,也切忌由于某事而讪笑人家,也不能说其他女性的坏话。

对男性,把说得随便一些、重一些、粗放一些、甚至有时带点骂词儿、脏语,也无多大关系;可对女性就不能这样,并且涉及性、爱的话题,尽量回避。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个别谈话,以及开玩笑、逗趣之时,就必须注意区别使用适宜的言辞。

对于那些懂心理学的管理者,还善于根据男女性别心理上的差异巧妙地说话,从而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交际目的。

对于“老”字,男人大致感到没多大关系;可如果说某位女性年龄大、老,她会非常不高兴的。

冬天,在电影院里,经常会遇到年轻女观众入场后不脱帽子,影响后面的观众观看效果。为此,放映员便会数次广播:“影片放映时请不要戴帽子。”可很多人依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后来,放映员索性说:“本影院为了照顾年老体衰的女观众,准许她们戴帽子,不必摘下。”最终,多有戴帽子的女性便全摘下帽子,由于她们不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是衰老之人。

4.注意对方的文化、职位

听众所具备的文化程度对表达内容的取舍、表达风格的好恶有非常大的影响。基本上说,文化程度高的听众较为喜欢高雅、有深度的话题,较喜欢文雅、蕴含哲理的语言;而那些交化程度低的听众较喜欢世俗、有趣味的话题,较喜欢通俗、贴近生活的语言。面对文化程度低的听众,典雅的语言便被认为直冒酸气,给人以文绉绉的感觉;而面对文化程度高的听众,直白的语言可能就缺少一点文采、韵味。

除此之外,面对职位高低不同的听众,也要有所区别。同样一席话,让那些学者听起来可能会被认为是自以为是、哗众取宠,而学生听起来却可能会认为是推心置腹、谈笑风生;同样一席话,跟领导讲可能会被认为谦恭有礼,跟群众讲可能被认为是故意做作。

因此,说话时面对身分、地位不同的听众,话题、语体的选择是不可或缺的。总而言之,要努力做到有礼、有节;要立于有理,结果归于有利。

说好第一句话

在交际场上互通姓名之后,第一句话是非常不易开口的。由于你不熟悉对方,不清楚他的性格、嗜好和品行。因为受时间的限制,不允许你多作了解和考虑,同时又无法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

我们都知道,有关天气之类的话题常被作为开口交谈的问候语,可除了在甲板上或是沙滩上散步时不妨偶尔使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中说这句话会使人感到好像在敷衍,而且缺乏内容,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可是,到底应该选择那些话题作为开口交谈的内容才好呢?实际上,不妨就地取材来的从容得体。

什么是就地取材?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寻找话题。假设双方相遇的地点是朋友家中,或是在朋友的喜宴上,那么对方与主人的关系便可以作为第一句的话题。

“先生(小姐)与某先生也许是同学吧?”或者说:“阁下和某先生是同事?”

这样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会引起对方的话题。猜得对,能按原题急转直下;猜得有误,根据对方的解释还能顺水推舟,与对方继续畅谈下去。

“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这句话有些俗套,但却能引起其他的话题。

“这礼堂布置得真不错!”赞美一样东西往往是最恰当得体的开始。如果是夏季湖边的游园会,则可说:“湖边的杜鹃花开得好极了,先生(小姐)去看了没有?”或说:“热天在园里喝茶,实在太舒服了!”等语言。

1.展开话题的领域

开始第一句话要注意的是要使对方能理解,给对方留有发表看法的余地,由此再推测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用来拓展继续交谈的领域。倘若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听见鸟鸣就说“很有门德尔松音乐的风味”,除非你清楚对方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不然的话,不仅不能讨好对方,还有在背后挨骂的可能。

倘若不清楚对方的职业,就不可随便问他。由于社会上免不了有人会失业,问他的职业无异于迫使他自认失业,这对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是不太好的。

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以试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特忙,“每天上哪儿消遣最多呢?”随后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就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何时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职业。假设他说是星期天或者每天下午五时以后去,那肯定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方能问他的职业,如此便可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清楚对方有无职业,或确知对方是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最好。

2.使对方开口的良策是问话

如果对方是医生,尽管你对医学是门外汉,你不妨以“问”的方法来打开局面。“近年感冒又开始流行了,贵院可能又要忙一阵子了吧?”一句和时令或新闻有关,与此同时又贴近对方工作的话题,是最得体的问题。如此一来,对方便不得不开金口。由此可以打开话匣,由感冒的症状谈到气候,谈到药及补品……总之,只要你不厌烦,你便能够一直引导对方谈下去。

当你碰到做生意的人,你可以问他近来生意怎样,哪些东西好卖,哪些东西滞销。遇到教师则问他学校的情况、学生的素质和倾向如何。总之,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的最佳选择。

问话时要注意的是要问对方在行的问题。假使你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内行,那么就以不问为佳。例如问一个警员:“几年来本市发生的车祸有多少起?”此为通常人不容易记清的事,要是对方回答“不太清楚”,这样就不仅使回答者有失体面,而且双方都觉得没趣。其次,关于政治见解不宜问,除对方是一位政治家或权威人物之外。因为普通人的政见差异颇大,他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人一般不会坦白地回答此类问题,以最好还是不问为佳。

3.问话要适可而止

有些问题,当你并未得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可有一些问题就不该再问。

譬如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却不愿说出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势必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不然的话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没有必要再继续追问了。以此类推,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该追问,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所具有的毛病。因为他回答你时,如并非对其同行过于谦逊的赞扬,就是恶意的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与他站在对立面的人或事总是不明智的方式。

除此之外,在日常交际中要知道的是:大体上说,不宜问及别人衣饰的价格;不宜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六岁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不宜问别人的收入多少;不宜详问别人的家世如何;不宜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宜问别人工作上的秘密,例如化学品的制造方法等等。

凡别人不清楚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尽可能地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并非让任何一方没趣。若能令对方引起共鸣,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闻,那是使用问话的最高本领。

有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的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颇发人深省,虚怀若谷的人常常是受人欢迎的的对象。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语,而且你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4.怎样应付沉默寡言者

此种人往往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郁郁寡欢。而当听见别人的笑声时,一般情况下也会跟着一笑,但这一笑却是敷衍的,由于他的目光早已游移到别处去了。

沉默寡言者是较难应付的。尽管此种人绝对不会单独来找你,可如果在别人家里遇见,或在一次宴会上恰巧坐在你的身旁,那么你就必须想个办法引。

如果世界上果然有人不爱交谈,那么他可能是终年躲在图书室或实验室里,不肯出来交际应酬。为何这种人看来如此难以合群呢?分析起来,也许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他大概是一般人中年纪较大的或较小的;或学问趣味较高,而同时在座的其他人则比较市侩,谈天说地,问题无非是些饮食男女,或出语俚俗,言不达义,使较有修养的人望而却步,因此他们才单独躲在一边。只要你知道症结所在,是容易应付韵。你可以在几句谈话中探得他的学问与兴趣怎样,然后再和他谈论下去。只要你学会如何询问,便能够得到一个丰富学问的机会。他见你谈吐不凡,一定会把你当成知己,如此一来,僵局便被打开了。

至于年纪较大或较小的一种,可能是因爱好不同和兴趣不相随合,上面的方法,原则上也能适用。

第二,还有一种人,他们沉默寡言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思想显得并不很高超,只不过与生俱来的古怪,与人难以融洽相处。只要你和他谈上几句,了解了这类原因后,能够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感化或刺激他。

例如,如果当你了解到他对篮球有兴趣时,你可以说:“某某球员近来真不行!”这是一句极好的富有挑战性质的话语,对于他感兴趣的话题,他自然乐于与你开口谈起来。这种激将法同样可用在那些学问渊博,可性格古怪的学者身上。无论在任何场合,遇到任何人物,谈话的方法都应该体现出信心十足,有所准备、随机应变。

5.保持说话题材的新颖

你一定记住,话是说给对方听的,并非说给你自己听的。所以,说话不在于仅图自己一时之快,而必须顾全到对方的兴趣,你必须为听者着想。首先,你一定探测到对方的兴趣(照例用几个回合的对答就应该能探出来),然后择选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常常是由于你有某一种值得听的话题或观点,或是你才自某地旅行回来,或由于你的事业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或由于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问题见解独到,听者才乐于耐心地听你谈下去。

探出其兴趣之焦点,就可以围绕这一焦点始终谈下去。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说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延太久,不然会让人感到厌倦。说完一个题材之后若不能引起对方发言,而又一定由你支撑局面时,你便一定要另找新鲜话题,这样才能把对方的兴趣引导出来。

其次,就是在谈话中,尽管发言权为你所操纵,可你一定要经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话。当说到某一个问题时,可征求他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或在适当的时机请他叙述他的经验,一定让对方不致呆听,才算善于说话的人。

再次,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还没有把发言权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作主动发言的准备,在这个时候,你应该想办法将这一谈话结束,即使你认为还好,也应给人休息的权力。

自己占去了大半的发言机会,是没有办法的方法。如果你不管别人是否爱听你的谈话,或不管别人是否有兴趣,你都一味地说下去,那就与语言艺术之道背道而驰了。

会运用心理暗示

某次,曹操带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天气炎热,士兵们又累又渴,行进迅度非常缓慢,曹操见此情景,也特别着急。忽然他心生一计,传令道:“前面有一片梅树林,我们赶到那里摘梅子吃,能够解渴。”士兵们听说有梅子吃,都生出了口水,也就不特别渴了。于是曹操乘势引军前进,迅速走出了干涸地带。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尽管曹操用的是欺骗手法,然而,对于解决当时行军中的困难,却起到了预料之中的缓解作用。由此,应该说,望梅止渴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应变之术。

这种方法的核心内容是用空想的东西来安慰自己或别人,进而达到稳定人心的目的。

从心理学上有人分析,望梅止渴确实有较大的心理感应。对这种心理感应,古人也有认识。汉代桓谭《新论?琴道》记载说:“人间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

魏曹植《与吴季重书》也说道:“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此种“过屠门而大嚼”,尽管有自欺欺人之嫌,但是对一时还得不到的东西,求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及满足。假使在说话中适当运用,也会收到望梅止渴的神奇效果。

给人留台阶下

尽量避免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的一些使人尴尬的情形。在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语言的技巧在对方丢面子时能体面的下台阶,不仅能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显示了自己良好的素养。

1953年,周恩来率团慰问驻旅顺的苏军,在中方举行的招待会上,总理讲话时,一名苏军中尉翻译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一位同志立刻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也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令他很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那名翻译的肩章和领章。

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十分紧张。这时,总理为对方及时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要做到恰到好处的翻译两国的语言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清楚。”并慢慢重述了那段被译错的话,让翻译仔细听清楚,并准确的翻译出来,缓解了当时紧张的气氛。

周总理讲完话同苏联同志用餐时,还单独同那名翻译干杯,那名翻译感动地举着杯子久久不愿放下。

在社交场合,所有人都展示在众人面前,因此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举办了一场酒会。除邀请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许多作战勇敢的士兵,酒会自然是热烈隆重。没料想一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知道酒席上的一些规矩,喝了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顿时引来一片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讥笑声。那士兵一下子面红过耳,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起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所有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此时,感激得士兵们泪流满面。

这位将军将可笑的事情严肃化,帮助自己的士兵下了“台阶”。

在一些场合中,对方有关严肃话题的提问通常能在顷刻间使众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方身上,给我方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若故意不按常规回答,将严肃的问题转为幽默与诙谐,在笑声中,就可以避开回答可能造成的尴尬。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在苏联机场,飞机正准备起飞,一个引擎却突然失灵。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非常着急、恼火。在外国政界要人面前出现这种事是非常丢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