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口才沟通术
5734600000033

第33章 公关、谈判(2)

像这样的问话通常会出现在一些非常正规的公开场合,需要引起答者的注意。如曾有外国记者问我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政府对在印度政治避难的达赖回到他自己的国家——西藏持何态度?”我外交部发言人回答:“首先,我国政府从没有对达赖实行过政治迫害,不存在什么政治避难问题。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始终欢迎达赖回到祖国来,他愿意的话,也可在西藏自治区工作。”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答话是对记者提问本身的否定。若不明辨是非,便等于承认了这些,落入对方设好的圈套。

以理诱之,以情导之

说话办事有两种类型不同的人,一个是性格鲁莽者,他们不计后果,贪图一时之快,例如水浒中的李逵,《三国演义》里的张飞等人。另一种则是沉着稳健者,例如宋江、蔺相如等。可前者尽管性格鲁莽,一般人却难以驯服。所以,对待他们除了武力之外便是以理服人。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当时,东北军内“杀蒋”的呼声非常高,特别是下级军官更甚,我党提出的不杀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颇使东北军军人无法理解,有的还声称闹事。

某上午,周恩来刚回到寓所,便见二位剽悍的年轻军官闯进来,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语气生硬地说:“周代表,我受王曲军官训练团全体军人委托,敬请您去赴会。”

周恩来微笑地顺手接过请帖,高兴地答应了这位军官的请求,周恩来说:“十分感谢你们的邀请,到时我一定前往。”

见周副主席接受了邀请,大家特别着急。由于王曲军官训练团尽是些血气方刚的青年,非常鲁莽,他们任何事情都干得出来,去那里非常危险,因此有人劝周副主席不要去。

周副主席微微一笑:“请同志们不要担心,我没事的,我是去说服他们,并非与他们去吵架的。”

当周副主席独身一人到王曲军官学校时,看到从学校门口到礼堂间的大道旁,挤满了全副武装的军官,他们人人横眉立目,怒气冲冲,摆出一副吵架寻事的架势,周副主席则镇定自若地穿过两旁挤满愤怒的军官的甬道,面带笑容,丝毫不介意。

周恩来登上礼堂讲台,首先非常礼貌地向各位军官表示问候,然后特别随和地说:“我今天来贵校,是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的,希望诸位不要拘束,畅所欲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是爱国军人!”

台下马上有人问:“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何不杀他?”

“不杀蒋介石,为何还要捉他?”

“不杀难平民愤。”

“不杀蒋介石,将后患无穷……”

直到大家把话基本说尽时,周恩来这才大声说:“要杀,这不难?只一句话就可以了。”周恩来出乎意料的回答,竟一下子就把全场的人都怔住了。

周恩来接下来又接着说:“可是杀了他怎么样呢?局势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又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这次抓了蒋介石,与“十月革命”抓住克伦斯基不同,与滑铁卢抓了拿破仑也不同。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拿破仑军事失败的悲剧。现在虽然抓住了蒋介石,可并不能消灭他的实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加上英美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此迫蒋抗日是可能的。我们要爱国,就要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的私仇。”

这一段话,以理诱之,以情导之,以例区别,使这些“一片杀声”的军官最终心悦诚服。

一语双关,进退自如

有些时候,如果把话说得太明白,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或者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自己使要办的事情容易使对方接受,可以利用词的同音、同形或多义的特点,侧面表达自己不能明说的意思。我们中国人称此种表达方式为“一语双关”。

从前有个人很有钱,但非常吝啬,待人很刻薄。有一天来了客人,吃饭的时候他推说有事,把客人留在客厅里,自己偷偷地溜到里屋吃饭去了。

客人非常生气,大声说道:“这座厅堂很可惜,许多梁柱生蛀虫了!”

主人听见了,急忙走出来,问道:“哪里生蛀虫?”

客人笑了笑,说道:“它在里面吃,外面怎么会知道?”

客人的话是表面上是说蛀虫,实际上是指主人。主人自然能听出话中之意。

一语双关能使语言迂回委婉,幽默风趣。

百货公司正在“大酬宾”,柜台前购买者争先恐后,秩序混乱。

一位女士愤然对营业员说:“幸好没打算向你们找“礼貌”,我看这里根本找不到。”

营业员随即说:“请让我看看您所需要的“礼貌”的样品!”那位女士听后愣了一下,笑了。可见一语双关还能改变人的心情。

毛泽东在延安时,有一阵子右肩发痛,经常痛得不能入睡。毛泽东问他的保健医生朱医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医生仔细观察他住的窑洞,发现这洞内朝北的那一面依着山,有一个约高两米、宽一米的洞。

朱医生肯定地说:“对了,对了!就是从这个防空洞口吹进来的过堂风害人。”

毛泽东顺着朱医生手指的方向看去,说道:“好,这个原因。看起来,不正之风能够使人生病!今天我从你这里学到了学问。我看,从防空洞里吹出来的风,都是逆风和歪风,那就一定要将它堵住。要不然,真会像你讲的那样,会害死人的!我们要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一定得提防从防空洞里钻出来的歪风,半点也马虎不得啊!”

毛泽东表面上是说从隐蔽的防空洞里吹出来的歪风、逆风,其实是说资产阶级的坏风气,会毒害我们革命队伍里的一些人,使他们在思想上患病。我们一定要把那些害人的“防空洞”堵严、堵死。

晋人谢安原隐居于东山,后来不断地接到朝庭召他出山做官的命令,不能再隐居,才勉强做了桓温大司马的部下。

有一天,有人送桓温一副中药,其中有一味草药名叫“远志”。桓温把这一味药拿来问谢安:“为什么这味药叫远志,又叫小草,一件东西却有两个名称呢?”

当时郝隆将军在座,抢先说:“这很容易解释:隐居不出则为远志,既已出仕则为小草。”谢安知道郝隆的意思,显出惭愧的样子。

古时文人最讲求出处之道,对于什么时候该隐居不出,什么时候应该出山做官有很多讲究。郝隆借草药挖苦谢安:为布衣隐居时,朝廷多次下诏不出,身价倍增,自然志向远大;一旦出山做官,沾染俗气,必然贱如小草。

桓温见谢安不快的样子,便为其解嘲说:“郝将军这种解释不为恶意,也很有见解。”

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也可以运用一语双关的方法,通过内含的意思来回答对方的问题,可进可退。进,可以一箭双雕,巧妙地应答不好直言回答的问题;退,也不会受到对方的嘲笑。

有一次,赫鲁晓夫在会见尼克松时,毫不客气的对尼克松说:“你们这个决议臭极了,就像刚拉下的马粪一样臭!没有比马粪更臭的东西了。”

尼克松从容地回答说:“主席先生我想您大概搞错了。有比马粪更臭的东西,那就是猪粪。”他这样回答是因为指赫鲁晓夫年轻时当过猪倌。

三国时北方魏国皇帝曹丕的儿子曹睿,自幼聪明,曹丕甚是喜欢他。但是,曹睿的亲生母亲却被曹丕给杀害了。因为曹睿的亲娘甄氏是曹丕跟随曹操攻打袁绍时抢来的。她长得漂亮,曹丕便娶了她做妻子,生了曹睿。后来,曹丕又娶了一个姓郭的女人,把郭氏封为贵妃。郭贵妃一直想害死甄氏,自己当皇后,就设下一条毒计。她派人刻了个上面写上曹丕的名字和生日的木头人,偷偷埋在甄氏的宫里。后来叫人在甄氏宫中挖出了这个木头人,并诬告说:“这是诅咒皇帝,让皇帝早点升天。”

曹丕听后大怒,便处死了甄氏,立郭贵妃为皇后。曹睿失去亲娘,孤苦无依。虽然曹丕喜欢他,但因为郭贵妃作梗,并不想让他继承皇位。曹睿自己也清楚,母亲死后,郭贵妃为了清除后患,肯定会对自己下毒手。为了保全性命,他提醒父亲不要听信郭贵妃的话迫害自己,并想在父王面前找个机会表白自己的心迹。聪明的曹睿终于遇到了一个好机会。

一次,曹丕带他上山打猎,走到一个山沟里,两只梅花鹿突然窜出。曹丕一看,是一个母鹿和一只小鹿。曹丕弯弓搭箭将母鹿射死,小鹿一看母鹿倒地,在母鹿周围呦呦地哀鸣着,不肯离去。见此情景,曹睿不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母亲被害,自己孤苦伶仃,正像眼前这只小鹿一样,心里不由地一阵酸楚。

这时,曹丕在马上大声问道:“孩儿,为何不射那只小鹿?”

曹睿一语双关地说:“您已经杀害了它的母亲,我实在不忍心去杀害这头失去母亲的小鹿呢?”

曹睿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曹丕的心。他在杀害甄氏后,也感到后悔,便称赞曹睿说:“你真是个既聪明又讲仁德的好孩子啊!”

后来,曹睿被曹丕立为太子,继承了皇位。

曹睿的这‘句话也是一语双关法。

要注意在适当的机会才能用一语双关的应答方法。只有在适当的机会,运用这一种应答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一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例中曹睿所感动曹丕的话,就是在那个适当的场合中,他抓住机会,所说的话才会收到那么好的效果。

选好谈判的方式

在真正成功的谈判里,了解对手是一种必须的准备,只有在这种准备的基础上,才可能选择具体而有效的谈判方式,反击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地了解对手,必须明确谈判对手属于哪一种类型,这样,就能在谈判桌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既可节省精力又可一击而中。

所以,在谈判之前,获悉谈判对手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确定相照应的谈判方式,是很重要的。卡耐基先生在这方面有着很成功也很丰富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他在年轻时的成功经商经历,也正是建立在这些经典的经验之上的。

有些人在谈判中爱虚张声势,动不动就对对手进行威胁恐吓,这是一种强硬型的谈判方式。强硬型的谈判对手通常情绪表现得非常激烈,态度强硬,在谈判中趾高气扬,不习惯也没耐心听对方的解释,总是按着自己的思路,认为自己的条件已经够好的了。尽管这种一厢情愿式的主观认识非常愚蠢可笑,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假如你遇到这样的谈判对手,你最好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以应付各种尴尬场面,并在耐心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提出你的理由。

强硬型的谈判对手总是咄咄逼人,不肯示弱。有的可能什么也不说,有的干脆一口回绝,绝无回旋的余地。就算他们有时候口气不是特别坚决,并申明他们将认真考虑你的建议,但事实上,他们转身就会把承诺忘光。如果你紧逼不舍,要求兑现,他们肯定会矢口否认,或干脆对你说:“不”。

这种人之所以如此“强硬”,一方面也许是他们自身拥有优势,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其性格原因造成的。自身拥有优势者总是待价而沽,囤积居奇,不愁他们的东西卖不出去。尤其对于其产品性能优良而又独占市场的商家来说,当他们高傲地面对其对手时,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鲜明。

有些人面对强硬的对手,通常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他们不愿再与对手发生任何关系,甚至不愿意再相见。这就势必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损失,同时也使强硬的对手蒙受一定的损失。所以,强硬者通常会失去销售出其产品的机会,而同时又使对方也失去获得优良产品或技术的机会,以致造成两败俱伤。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也许会谴责强硬者而同情其对手。其实,谈判桌上的这种同情丝毫没有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弱者”如何有效地去对付强者。

“弱者”其实并不“弱”,他们也能有一套相应的应付办法。世界上的所有事都是相互矛盾、相克相生、互相转化的,有时也可以化不利为有利。既然双方可以坐到一起,进行谈判,就必然是可以互利互用的,他对你有用,你对他也有用,这种相互关系就给“弱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使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可能对对方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击。

不过,进行反击以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对手的情况:他如此强硬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根据上级的指示,或许这只是他的一种谈判技巧?是否由于谈判者个人的性格和作风造成的?只有摸清了这些情况,才可以从容地进行有效的反击。

假如对方是根据上级的指示而这样做的,那你最好放弃与对手争论的机会,直接去找他的上司;假如这不是对手使用的谈判技巧,那么你大可沉着应战,不为其强硬所动;假如这是对手的一贯作风,那么,就应当从打掉他的气焰着手。

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别的适当方法,如诉诸法律、新闻爆光等。

假如,你在商店买了假货,去商店要求退赔货款,商店却拒不承认并不答应赔偿,你就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提出控告,要求消协维护你的正当权益。

有的商品交易数额巨大,你还可以聘请律师,通过法律来索赔。假如对方是聪明的,他会向你提出庭外和解。这样,既维护了自己的正当利益,又打击了对方的气焰。

当然,控告通常是用于多次交涉仍未有结果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采取的最后一招。假如可以避免走上法庭,最好就不进行控告。因为这样不但会耽误你的时间,还会浪费掉你的大量精力,而且有时还会损坏你公司的声誉,并由于打官司的费用而浪费自己的钱财。

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强硬的一方是受其上司的指示而故意这么做的。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去找对方的上司诉苦或申诉,要求他答应你的条件,解决你遇到的问题。

对你来说,这样做的损失只不过是一些时间而已,而为了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这些时间的损失也是特别值得的。

当然,你去找对方的上司最好不要满脸怒气,高声吼叫,要明白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是求得和解。因此,你最好心平气和,把事件的过程和症结向对方仔细陈述清楚,表明你受的损害有多么大,你希望得到哪些补偿,等等。

找对方的上司不失为一条好办法,这样既可避免上法庭,又可借着对方上司的行政压力而解决问题。因此,这也是取胜的方法之一。

在适当的时候和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新闻媒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利用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和揭露,其影响力已愈来愈广。因此,如果你在用其他方法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不妨通过新闻媒介制造舆论,申诉你的遭遇,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同和帮助。社会上毕竟有正义感的人占大多数,人们对丑恶的行为总是深恶痛绝的。

现在无论是报社还是电台、电视台都设有新闻热线,因此,假如你在某些权益遭到损害,而对方又蛮不讲理时,就可以向报纸、电台、电视台投诉,寻求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