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口才沟通术
5734600000037

第37章 公关、谈判(6)

不打无准备之仗,依赖于事前的调查,而需要调查的内容非常多,比如谈判所需的文字、图表、数据、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谈判地点的选择,谈判协议的草拟,谈判人员的衣食住行,等等。另外,选好谈判代表,规定谈判目的,确定最佳结果和最低限度,提出多种思路并预先设计好方案,拟定谈判日期、程序及使用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对方可能采用的策略和战术并制订一套相应的对策。所有这些,都是谈判者应当考虑到的。办好这一切,这一仗才能打得有信心。才能做到出手准确无误,取得胜利。

人生在世,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其实,所谓麻烦的事,绝大部分并不麻烦。倘若将处事行事的办法灵活改变一下,麻烦通常就会消失。

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是创造借口。在某个偶然的场合中,你见到一个特别想见的人,如一个你倾慕的异性时,你很想再见到她,但太直率地闯进去,未免会令人尴尬。这时你不妨找一个借口,比如,你在离开时,装作无意带走一样东西,或似乎粗心忘下一些什么。于是,你能够再次很自然地拜访她。

约会迟到了,对方显然不悦,这时你不妨试试创造借口,“车太挤”“表停了”“我的上司找我有要事商量”,等等。

但这些借口太平淡正常了,以至于很难形成冲击力卸去对方的不快。你可以这样说:“怎么,我打电话给你的同事,让他告诉你要推迟半个钟头,接电话的人没有转告你吗?”这是一种以守为攻的借口。

“对不起,我刚才已经来了,不过我们主任就站在我旁边等车,没注意到?就是那个穿黑西装的,我不太好意思过来……”这是出奇制胜的借口。

一个巧妙的借口,能够把需要花费半天口舌未必能说清,甚至还会伤害对方的麻烦化为无形,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到和润滑油一样的作用。

借口还能借助某种媒介,很艺术地创造出来。比如,电话就是一个极好的工具。

一个语言啰嗦,但你又不能得罪、怠慢的人在你的办公桌前滔滔不绝地说着无用的话,你没法让他停下来,也不能推托有急事而跑开。这时,你不妨写个小纸条递给身边的同事:“到隔壁打个电话给我。”

几分钟后,电话响了,你边听边说:“什么?马上去?不行,我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客人,他的事很紧。什么?非去不行……好吧。”

于是,你可以十分抱歉地送走那饶舌的来客,而且也没有伤害他的自尊心。借口不是欺骗,欺骗有明显的损人利己的性能,而借口没有。借口是一种特别有用的说话技巧。

讲究先说和后说,这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某校有个班主任谈道,有一天,他们的高一(二)班和高一(四)班进行篮球赛,两个队打得特别激烈,结果,高一(二)班赢了。

第二天一早,学校布置纪律和卫生检查,高一(二)班同学仍在兴奋之中。他们以为今天的班主任讲话一定讲昨天的球赛,没想到班主任一上讲台,不说这些,而是说:“我们班算什么先进卫生班?桌子没有擦,楼道脏土没有扫。现在,留下一些人马上搞好卫生,其余上操。我们篮球比赛夺了魁,卫生、纪律也得搞上去。”由于大家陶醉在球赛的胜利之中,所以先给他们泼点冷水,叫他们看到其他方面的差距,这是有好处的;

先说后说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思想观点,战国时代。齐王派了一名使者去拜访赵威后。问候信还没有拿出来,赵威后就抢先向使者表示对齐国的关心。

赵威后说:“贵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听了非常不高兴,说:“齐王叫我来拜访您,是一番好意。您不先问齐王好,倒是先问收成,又问老百姓,未免先贱后贵吧!”赵威后说:“你说错了,收成不好,老百姓怎么能好呢?老百姓不好,君王怎么能好呢?我这样问有什么不对呀?难不成要我舍本逐末吗?”使者听了,无话可答。

赵威后问话的语序是先收成后百姓再齐王,这是按先重后轻的逻辑顺序组织句子的。使者也是这样,只是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齐王。一颠一倒,表达出两种对立的思想立场和政治见解。

以前有人查一宗贪污案,因查无实据,难下结论,就批下“查无实据,事出有因”八个字。后来,换了另一个人去办此案,因受了贿赂,就把这句话改成“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于是贪污犯就变得一无罪责了。

先说后说还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在某学院召开的北京口语调查座谈会上,王先生说:“你们用录音办法大量进行北京口语调查,已经整理出一百多万字的资料,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接着,王先生批评这项调查书面化和普通化的倾向比较严重。末了说:“我们搞了一份北京话的会话材料,口语色彩比较浓厚,送给你们参考。信息共享嘛。”

无论有意无意,批评别人的工作之后再说自己的口语材料有价值,无异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给人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从说话的策略考虑,假如把“我们搞一份会话材料,奉献给在座各位,跟大家进行交流,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这段话说在前,把批评别人工作中的缺点说在后,调换一下所说话的位置,那就比较得体了。别人也比较容易接受批评。

总之,说话是要讲究什么先说,什么后说的。

在面对面讲话的过程中,假如达到了讲话的目的,那就该及时结束谈话了。

当然,讲话的目标直接影响我们同对方讲话的时间或方式。假如你只想向对方陈述某一件事,并且不需要对方作出什么反映或采取什么行动,那么你向对方讲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就可以结束谈话,假如你期望说服对方改变某种看法或行为,期望对方承认你的劝说“明智”,那么,讲话就要直到对方承认了问题为止,有时,对方需要时间思考你的话,那么你在结束谈话时,就需要根据情况作出不同的的结束语。

结束讲话时,总结一下对方和你本人的看法,强调一下共同的观点和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做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客观,不带偏见,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总结。

在有些情况下,如对方需要时间思考你的话,需要过一段时间再与你谈这件事,你就要讲一些“活话”,使有关这个问题的谈话以后可以继续进行。如:“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再约个时间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谈话的结束,不是只道一声“再见”就完事了,临别前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得体而不失礼,有时还要给下一次交谈留下伏笔。而对这些情况各异的谈话,不动一番脑筋,不用一下妙招,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完善和发展的。

假如遭到争论不休无法一致的情况时,我们可以转移话题,把有分歧的问题暂放一放,谈点别的,等气氛缓和了再把谈话告一段落,或者来个异中求同。用友好的笑声、笑容结束谈话,加上意味深长的道别语,会长时间留在别人的记忆里。在谈判节奏的控制上,有一种“流星战术”,能够转移对方的注意力,通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些商店门口,常可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站在玩具柜台前大哭大闹,非要买那结构新颖有趣的玩具。有的妈妈无计可施,只会一味地说:“不买,不买,就是不能买。”于是,孩子哭,母亲打,一时不可开交。

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处理方法。有个大约三岁的小孩站在一家商店的玩具柜前大声叫嚷:“我要这个!我要这个!”小孩的母亲见到这种情况,便指着天花板说:“小力,你看,飞碟。”孩子马上停止哭抬头张望,好像已经忘记刚才自己哭闹要求的东西。不久就乖乖地被母亲牵着消失在人群中。这就是“流星战术”,是一种转移别人注意力的技巧。

所谓“流星战术”,并不只对小孩有效。表面上看它只是哄小孩的把戏,实际上,在心理紧张的情况下使用,通常能收到奇效。在事过境迁之后,大家也许会感觉到自己受骗了,

可是在当时却会落入这个圈套中。假如对象是个容易受骗的人,这种战术更易奏效。某公司的经营者,在跟劳工代表交涉,快要做出决定时,突然说道:“喂!先生,你的声音相当不错,好响亮哦!”使得当场的气氛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劳工代表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整个会场陷于一片寂静中。像这位经营者,可以把对方的气势在一瞬间扭转过来,的确将“流星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在争论的场面,对难缠的对手,应该采取“打断战术”,即扰乱对方的思路,或故意把话题转到别处。这也是控制谈判节奏的一种方法。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充分准备好了自己所要讲的内容,而又正式开始叙述时,若在不被任何人打断或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你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完成你的演讲。反之,若有人三番五次中途打断你的话,你的讲话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在日常生活中最难说服的就是那些思路清楚的人。若想以理论对付这种人,反而会陷入对方的圈套,可是如只是默默地听他说话,又会使他在心理上占‘了优势。因此,对于这种难缠的对手,应该先扰乱他。如可以频繁地说“嗯,有道理”以打断对方话语的流动。有时也可以将头转向别处。当话语的流动被打断后,对方的理论思考自然就会受到影响,露出弱点,使己方有机会反驳。

这种心理技巧在国会争论中也常被采用。政府官员在国会中,往都会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宣读,所以议员们若想攻破其理论并非易事。

但是,有经验的议员都自有一套。当对方回答问题时,他会支吾其词地应对着,或者故意将话题转至别处,采取扰乱对方的“打断战术”。即使是相对习惯于质询的政府官员,碰到这种情况时,也难免穷于应付,最后也许会说出一些原来不准备说的话。这种“打断战术”,对付那些说话时思路畅通的人特别有效。

良好态度

卡耐基认为,在谈判中,除了注意手势以外,还要注意谈判中的态度问题。他说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有赖于谈判者的态度。良好态度会在谈判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真会出乎你的意料,但你确实成功了。

当你陈述自己的理由时,彬彬有礼的微笑,温和大度的语气,随便而亲切的动作,都会美化你的每一次谈话,使对方在接受你的良好态度的同时,也用类似的心态接受了你在谈判中的要求。

为什么现在公司里公关部主任多是小姐而不是先生呢?小姐温柔漂亮,没谈话已先笑,首先在心理上使你感到了亲切,然后再温言软语,细细陈述,你在不知不觉中已连连点头了。这就是态度的魅力。

当我们准备谈判时,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之后,不妨预先来检查一下自己的态度、设想和自己有可能面临的尴尬问题,然后设计一下自己的语言、动作,这样,能够做到有备无患,避免在仓促之中出错,这通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判中灵活多变

卡耐基曾经说过,掌握神奇机智的语言应变技巧,不管是对演讲还是对于谈判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演讲或谈判中,自嘲通常具有奇妙的作用,它是机智应变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自嘲,即自我嘲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而潜台词却另有韵味。所以,自嘲在交谈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别人有事求你,你想拒绝,明言拒绝,会让人难堪,而运用自嘲,委婉拒绝,既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意图,又会使对方乐于接受。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因此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我说:‘你也许是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你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嘛!’”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

在交谈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犯了你,把你置于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摆脱窘境,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20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特别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会见中,麦克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叼在嘴里,取下火柴。当他准备划燃火柴时,才停下来,对杜鲁门说:“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

很明显,这不是真心征求意见,在他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假如对方说他介意,那就会显得粗鲁和霸道。

这种缺少礼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鲁门有些难堪。然而,他看了麦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由此可见,当令人难堪的事实已经发生,运用自嘲可以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并且,还可以体现出说话者的大度胸怀。

人们在有些时候因某些事不尽人意而烦恼和苦闷,说出去必会惹人笑话,运用自嘲,不但可宽慰自己,而且能避免别人笑话,可谓一举两得。

清代乾隆年间,九十八岁的广东考生谢启祚仍参加了乡试。主考官点名时,劝他回家抱孙子算了。无奈谢意志坚决,非考不可。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中举。老先生悲喜交加,特作了一首《老女出嫁》诗以自嘲:“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面,持镜雪满头。”

在与人交涉事情,特别是谈判时,由于对方要价太高,企望太大,而使谈判面临搁浅时,运用自嘲,有时可收到以退为进的效果。

某地蔬菜公司一位科长到外地调运蔬菜,卖方想趁机捞一把,因而报价非常高,双方僵持不下。眼看市场供应就要脱销,心急火燎的科长却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自嘲地说:“其实,你们把我看高了,我不过是个小科长,还是个副的,手里能有多大权力?再说,天气这么热我花大价钱办一笔赔本的买卖,这个责任我担得起吗?”

他的这番自嘲,不但让指望过高的卖主们大为泄气,而且对他的“苦衷”还产生了同情。最后终于妥协,降低了价格。

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之后,经常会有人对自己的命运发出深切的感叹。运用自嘲感叹人生,经常可以收到深切动人的语言效果。

与孙中山、陈少白同被清政府视为“四大寇”之一的杨鹤龄,民国成立后隐居澳门,自号“四寇堂老主人”。他曾在送给七妹的像片上题字自嘲:“半百留影,鳏寡孤独之相。七妹惠存,四兄持赠。”寥寥数语,凄切沉沉。在一些场合,运用自嘲能够增添情趣,融洽气氛。

一位丈夫要出国深造,妻子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到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

丈夫笑了,调皮地说:“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瓦刀脸,罗圈腿,大眼泡,招风耳,站在路上怕是人家都不看呢。”说得妻子扑哧一笑。丈夫的自嘲,隐含让妻子放心的意思。这比一本正经地发誓,更加富有诗意和情趣。

自嘲运用得好,可以使交谈平添很多风采。假如用不好,会使对方反感,造成交谈障碍。自嘲要审时度势,相机而用,不宜到处乱用。比如,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就不宜使用自嘲。除此之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不过是当事者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