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决定成败
5734900000033

第33章 忙碌不盲目——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1)

要习惯于留出时间去思考你做的事

有调查显示,人类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抵抗压力的侵蚀、完成责任以及对规章制度的遵循上,大量的没有任何作用和效果的人际交往充斥在我们身旁,创造力被浪费,热情被消耗,机械的一成不变的步骤强占了我们的时间和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很多人生乐趣被剥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被大大压缩了,生命的浓度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

在研究过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成功之路后,我们发现,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事;而对于其他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的话,也要想个最简便的做法。而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正是源自这种“懒人”的想法。所以,有人戏言,是懒人推动了历史发展,懒人更适合当领导,因为领导的本质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军事家们就曾在选拔军官时,把人分成了四类,并认为,聪明但懒惰的人可以做将军,聪明而勤奋的人可以做参谋,又笨又懒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奋的人只会添乱,这种人最要不得。由此可见,“懒”得恰到好处也会成为一种才能。

一位大企业家曾经说过,工作过于努力的人没时间去赚大钱。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抱怨,“我工作太辛苦,简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满足生计的需求已占据了一切,以至于你没时间去考虑未来的机会。这也正是普通人与成功人士的区别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懒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适合做领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补养,这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时代体现得尤为明显。

假如你过于忙碌地工作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将无法充分发挥你的潜力,展示你的才能;只有在降低工作量后,你才有空做广泛而非狭隘的研究。假如你过于专注于自己小小的领域,就不会知道其他领域也许对你目前从事的事有极大影响的信息和思想。而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此,除非你有时间广泛涉猎、学习他人所做的事,否则就很难提高办事效率,成就大的事业。

采取最佳方法才能费时少,功效大

方法,是过河的桥,摆渡的船,是探索的路,发明的钥匙。你要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方法。弗兰西斯·培根说:“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就如在黑夜中摸索行走。”巴甫洛夫指出:“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

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没有。世界上有无限多样的事物,构成我们的认识和行为对象,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众多的方法中总是有一个最佳方法。方法不同,效果也迥然有异,采取最佳方法,往往能费时少,功效大,取得最优效果。最佳方法,是一条最能成功、最有希望的道路。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呢?一般的说,最佳方法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最佳方法具有最大的适用性。首先,是最适合某个单位、某个地区、某个问题的方法。瑞士在发展本国经济的时候就注意到了适用性最强的方法。他们根据本国矿产资源贫乏、旅游资源丰富、智力资源集中的国情,决定发展本国经济不采用发展重工业的途径,而采用发展精密工业的方法。这种精密工业污染少,材料省,适合本国的情况。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才使得瑞士的旅游业兴旺发达,手表远销海外,国民收入达到了第一流水平。

圆珠笔的漏油,曾使许多厂商伤透了脑筋,纷纷设法解决,有的设法改善了质量,有的设法改善笔头,有的则用减少圆珠笔储油量的方法,等到圆珠磨损开始漏油,而油也正好用光。第三种方法最简单,也最适用,因此,是最佳方法。

(2)最佳方法必须具有先进性。就是说具有效率高,收效快的特点。

(3)最佳方法要有创造性。创造性的方法是最珍贵的方法,容易使工作出现重大的飞跃。我们应努力打破习惯性思维,努力训练创造性思维,不断开拓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怎样去寻觅最佳的方法呢?

(1)必须善于找出事物的特殊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对事物的特殊矛盾,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找到最佳方法。

(2)必须善于移植和综合。移植和综合常常是产生最佳方法的有效途径。一种学科的成就、方法,对于另一学科往往有借鉴意义,经过一定改造后,往往成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李斯特创立消毒外科学,就是得益于巴斯特证明生物不能自身的肉汤实验。他从肉汤腐败和伤口腐败之间的相似性,找到了伤口感染的原因,从高温杀菌法找到了化学杀菌法。综合也是一种产生最佳方法的重要途径。日本人的炼钢新技术,就吸取了奥地利、美国、瑞典、德国的六种炼钢新技术,把它们综合起来,从而成为一种更加优良的方法。

(3)必须善于进行辩证思维。任何方法都是思维的结果,最佳的方法都是辩证思维的结果。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最佳方法没有现成方法。辩证法是原则的、简单的、变化无穷的,但辩证法并不就是最佳方法,它不能代替最佳方法。恩格斯曾经说过,你知道根据弦的长短来定音,但你不一定能拉出好的乐曲。最佳方法的获得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采取快捷的工作方式

完成一件工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果一生都能采取快捷的方式去工作,将不知节省多少时间。比如,通知各个部门召开一个会议,你是一个个打电话通知,还是写信或发传真?显然这里写信的方式最慢,传真和打电话同样快。如果打电话,受话人不在办公室,你还需要再联系,半天后才找到受话人,还是没达到快捷的目的。如果发传真,无论受话人在不在办公室,他回到写字台时都会看到,可以节省再次打电话找受话人所浪费的时间。在生活中,完成同样的工作,高效工作者总是善于动脑子,能比别人快捷迅速地完成同样的任务。

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我们根据什么原则选择出快捷的方式呢?一般来说不外乎依据客观事物的规律、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和对方所拥有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来选择最佳方式。比如,到外地出差乘坐飞机最快,但从北京到石家庄,乘飞机就没有乘小汽车快。因为从市内到首都机场乘车需40分钟左右,再加上候机、办理登机手续、安全检查、登机又需要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飞机在石家庄机场降落后,从机场乘车到市内又需几十分钟。从出机场门到抵达出差的目的地最少也得3个多小时。万一飞机晚点,那就更没准了。如果乘车走高速路的话,3个小时就能到石家庄。所以说,什么方法最快捷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聪明的人能随机应变、机动灵活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莫将时间浪费在琐事上

如果你留心算一算每一天的时间和你的行程,你就不难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可能都在忙于一些琐事。

例如洗脸、洗头、洗衣、吃饭、擦地等等,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这些琐事可以在工作之余去做。但是对于一个想取得一些成就的人来说,就不能限定于8小时的工作时间做工作。只有付出多于常人的工作时间,才能做得比常人更好,从而比常人获得的更多。

历史上几乎所有杰出的人物,他们在琐事上所花费的时间是极其少的。

居里夫人刚刚结婚的时候,家里的布置非常简朴。居里夫人的父母写信来说,想为他们买一套餐桌,作为结婚礼物,可以在邀请客人来家里吃饭时派上用场。

但是,居里夫人很客气地写信回绝了。理由很简单,她认为现在没有时间来请客吃饭,连回客的时间也没有,所以就没有设置餐桌的必要,况且有餐桌之后,还必须花时间每天清理灰尘,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她的实验。

居里夫人以及许多的名人,正是将别人做琐事的时间利用起来,为完成自己的目标,减少不必要的琐事,使自己的时间价值发挥到最大。

时间管理者也要发扬这样的作风,将无意义、无价值的琐事尽可能减少,能够合并的合并,能够不做的坚决不做,一切为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服务。

掌握你的时间节奏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除了每天能力状态的规律性波动之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较长时间段里的生理规律:生理节奏。通过生理节奏管理,我们可以解读体内的“生物钟”,了解其规律,通过主动调整,使自己的能力与其自然波动相适应。

在低点周期和临界日,我们养精蓄锐,放松休息,多做重复性工作、回避不愿见的人和令人头疼的问题。与此相反,在高点周期则要大干一番!这时候适宜做出决定,重新部署工作,贯彻自己的意图。

管理好自己的生理节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身体,享受更轻松、更简单的工作和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生理节奏”呢,看过下面这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我们就会明白了:

汤米睁开了眼睛,才不过清晨五点钟,他便已精神饱满,充满干劲。另一方面,他的太太却把被盖拉高,将面孔埋在枕头底下。

汤米说:“过去15年来,我们俩简直几乎没有同时起过床。”

像汤米夫妇这样的情况,并非少见。

我们的身体像个时钟那样复杂地操作,而且每个人的运转速度也像时钟那样彼此略有不同。汤米是个上午型的人,而他的太太则要到入夜后才精神最好。

一位大学赛船冠军队队长曾说过:“我们的教练常常提醒队员说‘要想赢就得慢慢地划桨。’如果划桨的速度太快的话,就会破坏船行的节拍,一搅乱节拍,再恢复正确的速度就很难了。”同样,我们要做好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就要注意用好自身的节奏。

很久以来,行为学家一直认为人体生物钟方面的差异主要是个人的怪癖或早年养成的习惯。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医生兼生物学家赫森提出了一项称为“时间生物学”的理论,此一见解才受到挑战。赫森医生在哈佛大学实验室中发现某些血细胞的数目并非整天一样,视它们从体内抽出的时间不同而定,但这些变化是可以预测的。细胞的数目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比较高。而在12小时之后则比较低。他还发现心脏,新陈代谢率和体温等也有同样的规律。

赫森的解释是,我们体内的各个系统并非永远稳定而无变化地操作,而是有大约一个周期。有时会加速,有时会减慢。我们每天只有一段有限的时间是处于效率达到巅峰状态。

赫森把这些身体节奏称为“生理节奏”。

时间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工作,现在全部由美国太空总署主持。罗杰斯就是该署的一位研究生理学家,亦是一位生理节奏学权威,据他说,在大多数太空穿梭飞行中,制定太空人的工作程序表时都应用了生理节奏的原理。

这项太空时代的研究工作有许多成果可以在地球上采用。例如,时间生物学家可以告诉你,什么时候进食可以使体重不增反减,一天中哪段时间你最有能力应付最艰苦的挑战,什么时候你忍受疼痛的能力最强而适宜去看牙医,什么时候做运动可以收到最大效果。罗杰斯说:“人生效率的一项生物学法则是:要想事半功倍,则必须将你的活动要求和你的生物能力配合。”

你可以利用生理节奏规律来帮助你。但是,你首先必须知道如何去辨认它们。罗杰斯和他的同事们已研究出以下这套方法,可以帮助你测定自己的身体规律:

早上起床之后一小时,量一量你的体温,然后每隔四小时再量一次,最后一次量的时间尽量安排在靠近上床时间。一天结束时,你应该得到五个体温度数。

每个人的变化不同而结果亦异。你的体温在什么时候开始升高?在什么时候到达最高点?什么时候降至最低点?你一旦熟悉了自己的规律之后,便可以利用时间生物学家的技术来增进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的生理节奏到达最高峰的时候,做体力工作便会得到最佳的成绩。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最高峰大约持续四小时。因此,你应该把花费气力的活动安排在体温最高的时候进行。

至于从事脑力活动的人,时间表则比较复杂。要求准确性的任务,例如教学工作,最好是在体温正向上升的时候去做。大多数人体温上升时间是在早上8时或9时,对比之下,阅读和思考则在下午2时至4时进行比较适宜,一般人的体温在这段时间会开始下降。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理节奏,每个人的高峰和低谷时间也各不相同。但是我们要用好自己的生理节奏,有一个习惯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于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这种习惯显得更加重要。

被人们称为时间管理大师的哈林·史密斯曾经提出过“神奇三小时”的概念,他鼓励人们自觉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点起床,这样可以比别人更早展开新的一天,在时间上就能跑到别人的前面。利用每天早上5~8点的“神奇的三小时”,你可不受任何人和事干扰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早起三小时就是在与时间竞争,你必须讲求恒心,养成早起的习惯,以后你会受益无穷。

仔细研究一下,早睡早起除了哈林·史密斯所提到的“神奇三小时”的好处之外,更有着以下的一些好处:

(1)获得内心的平静

已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曾说过,现代生活在都市的人最缺乏的、最渴望的就是“心灵的平静”。而早睡早起,利用早上神奇的三小时想些问题、做些重要工作,这样往往可以捕捉到都市喧嚣忙乱背后的宁静时刻。

(2)规划一天工作

“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往往是你精神最集中、思路最清晰、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绝对没有人或电话来骚扰你,你可以全心全意做一些平日可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或事务,规划一下未来的工作,并且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3)培养自律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可以使你一天精力充沛、更能增强你的信心,考验你的自律,为你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概念”。

(4)调息身心

当然早睡早起并不是苛刻地剥削我们的睡眠时间,正好相反,早睡早起只是将我们的睡眠及起床时间略微调整,而这正是高效率利用时间的要求。如果我们在晚上10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的话,我们的睡眠时间仍然是7个小时。而一般人如果在午夜12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的话,他们的睡眠时间也同样是7个小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