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教授谈人生
5735600000033

第33章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1)

人之心量大,心境自闲;

人之心境闲,心术自正;

人之心术正,心事自少;

人之心事少,心情自乐?!

做人,必须在不同的地方发现相同;

做事,必须在相同的地方发现不同!

发现相同,我们才能真正地宽容对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养呢?就是宽容。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待人要宽厚、要包容,不管别人待你好与不好,都能谅解,都能包容,这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民魂

北京、清华大近百年来为何造就出如此多支撑中国命运的顶级人才,我们一步步向前追问,最后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都离不开各自的校魂——宽容。

北大的“兼容并包”最直接地展示了北大文化的宽容性。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中“厚德载物”更是体现了宽容的博大胸襟。

当年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堂校长之后,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任教授与讲师。他聘请教员只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潮、派别。因此,他既聘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也请筹安会的刘师培、复辟派的辜鸿铭;既聘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请反对白话文的黄侃;既聘“只手打孔家店”的吴虞,也请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当时,北大的群星灿烂、声名鹊起,靠的不正是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之策么?

为什么北京大、清华都会选择“宽容”这两个字作为学校的校魂呢?

因为,中国文化,5000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形成,都是因为这“宽容”二字造就。换句话说,中华文明实质上就是宽容的文明。离开宽容就不可能有中华文明。所以说,不只是北大、清华以宽容为魂,其实,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都是“宽容”二字造成。

一个国家失去宽容,则必将亡国;一个民族失去宽容,则必将被外族同化;一个企业若失去宽容,则必将寿命有限;一个人若失去宽容,则必将无朋无友,孤苦一生!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看,儒家文化已渗透到每个人的血脉之中,而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仁”就需要“宽容”。如今市面上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如《中庸之道》、《忍经》、《糊涂学》、《菜根潭》等等,都是在从不同角度解释“宽容”之道。如果你还没有吃透“宽容”二字,那就还算不得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凡是在中国能成就一番伟业的人,第一品质一定是宽容心。

道家文化的老子称赞“上德若谷”。夫“谷”者,虚也虚者,能容也。比喻人的胸怀象山谷那样宽广,以形容人十分宽容。即所谓“心若空谷”也。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毫无疑问,宽容是修炼心性的重要内容。

佛家文化更是宽容的倡导者。许多人认为禅的行为不亚于缩头乌龟或驼鸟策略,把头藏起来,天下就太平了。其实,禅的境界实际上并非逃避,而是宽容与宽恕与超越。用宽容和原谅取代埋怨、责怪和忌恨,宽恕宽容别人,不为鸡毛蒜皮之小事而生气。

有容乃大、容则事易。不原谅别人,就会满腹怨气、怒气、恨气,心里难受,身体受累,甚至生病,是自讨苦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原谅他人,就可以舍弃怨气、怒气、恨气,只当没有这件事,没这个人一样。

处世之道,即应变之术,人有大度才能成大器,若不能容下几句恶言,偏执一端之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理达则和通,乱气不烦于胸中,故不气。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能够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他人对自己的损害或损失也不计较或不追究,说明这个人便具有了宽容的人格和品德。如果一个人,在受到污辱时,能够镇定不惊;面对“曲”、“枉”时,能够泰然处之,那么这个人也就做到了“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这种修养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是过人的目光与胸怀;

宽容是对于人性的深度理解,是对于利益的整体把握,是对于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于共存原则的贯彻与实施。

宽容是一种整体观念是一种高瞻远瞩。试想一个成熟的人,怎会在一个耍无赖的小孩面前耍无赖?试想一个君子在小人的伎俩面前怎会与之计较?

总之,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失去了宽容之魂,那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成为富强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

许多人,误以为宽容只是一种心态,其实,这只是对宽容的肤浅认识。其实,任何完美的文化,完善的文化,成熟的文化,都不只是一个观念,它一定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个人和团队及国家实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更为具体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行为方式及做人成事的方式。

今天,我们又将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冲击,许多人说,中华民族将在这一次机遇中会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强大,要靠什么来做保障呢?当然,还得凭“宽容”之道。

文化,简单地说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东方文明的做人文化,一块是关于西方的做事文化。东方文化重做人,西方文化重做事。正是因为做人和做事才能成就真正的完整的人生。所以,今天,中国人要想成功卓越,那就看谁能真正将“包容”二字继续发扬光大。

◆宽容是一种修养

宽容,就是宽厚能容忍。他是人类一种可贵的胸襟,可以说是一种美丽而富有爱的人格。

宽容是一种修养;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

宽容是饶恕可容之事;

宽容是包涵可溶之人。

宽容,当需要有够大的心胸。在南京多宝寺内的弥勒佛是这样的:“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这是何等的心胸啊!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宽容和笑、愉快在弥勒佛的境界里是连在一起的。有了宽容的胸怀,才有容天容地、容江海的崇高和博大,才有来自心底的真挚笑容。四川乐山凌云寺内的弥勒佛是这样的:“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大千世界,日月轮回,时事境迁,人心思变,所以,于己要多责,责自己无知无识;对他人,要多欣赏,赏他人有高有低。人生有了这种宽容的气度,才能安然走过四季,才能闲庭信步笑看花落花开。

宽容是一种理智,可以使人走向成熟;

宽容是一种风度,可以把急躁之火冷却;

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之间的摩擦;

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可使人在纷扰中恪守平静。

当我们遇到种种不如意时,我们除了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一种友善、豁达、宽容的心境去处理、去对待。宽容可以觅亲情,得密友,获真爱,于是我们渴望宽容,呼唤宽容,用宽容调出多彩的人生。

宽容是世界上稀有珍珠,是一种优秀的美德,是智慧和善良的表现,善于宽容的人,总喜欢播种阳光和雨露。同宽容的人接触,智慧能得到启迪,灵魂能变得高尚,襟怀会更加宽广。宽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是一种智慧和力量,是对生命的洞见,它不仅是一种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宽容是一种强者的风范,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是一种修养。人生是一种艰难的跋涉,宽容,能融洽气氛,交流情感,活跃思想,从而才能获得真话,真知,真情。

宽容,最重要的是容人。人,也有高低之分,学人之长,是宽容修养的基础,所以,做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容人之短,尤其是容持不同观点的人的缺点,则需要较大的胆识和胸襟。“将相和”是容人的典籍,蔺相如为国家的利益甘受廉颇嫉妒之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终使廉颇羞愧难当,负荆袒肉于蔺相如门前请罪,二人随成刎颈至交,成就了赵国的大业。所以,要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善于发现、培养、发挥他人的长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互惠互利,才能成就事业,拥有更多的成功。

所以,宽容是人之博大、人之崇高、人之快慰的优良品德。

天称其为高者,以无不覆;

地称其为广者,以无不载;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

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在这世界构建的新的文明中,愿更多的朋友,能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厚待人,宽厚至语,宽厚做事。宽容于己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可以收获快乐,收获成功,会给人间增添多一些的欢乐和温情。

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也绝不是软弱的表现,更不是窝囊的代名词,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宽容是由修养、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人的一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在无数个得到与失去、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的不断循环中走过。所以学会了宽容,也就学会了走好自己的人生,它不但能释怀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

宽容正如和风之于春日,阳光之于冬天,它是人类灵魂里美丽的风景。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宽容一切的心灵,宽容自然会散发出浓浓的醇香。

宽容是蔚蓝的大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

宽容是广袤的天空,怀天下而不记仇恨;

宽容是灿烂的阳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风;

宽容能延续生命,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闪烁的一瞬。宽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喜悦。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