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择决定人生
5736800000028

第28章 以灵活的态度择业和求职(2)

由于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和经济利益,“一元开户”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师、公职人员、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业主,争先恐后,纷纷将平时劳动收入及个人所得存入上海银行。这项在创办初期遭到同行们讥笑的银行的创举,一时间大获成功,风靡整个上海滩。以至于后来竟被上海各大银行相仿效,就连像中国银行这样官办的国家银行也放下了面子,积极提倡这种业务。

“一元开户”的成功使周云光创造了一个神话,迅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人物。人们由衷地佩服周云光的精明和眼光。在“一元开户”打开储蓄局面后,周云光并没有满足,他又乘胜追击,采取了上门服务的办法,亲自率领银行员工到各大专院校开办学生储蓄、教育储蓄。

由于上海银行登门服务,手续简便,态度热情,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周云光进而在一些重点院校设立固定营业机构,为学校代发教职工薪金,促进了储蓄业务的拓展。接着,周云光乘胜追击,又想出在工人居住区开办职工储蓄这一高招,同时他还在市民中办理定活两便、零存整取、礼券储蓄、存本取息等各种新型储蓄。这些方便顾客的措施在上海滩无疑是空前的,在当时极富开创性。周云光不畏艰险,敢拼敢闯,在中国金融史上出演了一幕幕令人回味无穷的经营神话。

能在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旧上海的金融界独领风骚,周云光自有一份过人的能力,除了个人的奋斗,除了机遇的惠赐,周云光还以令人折服的个人魅力,在各种势力之间巧妙周旋。因为旧上海的金融市场是当时时政的畸形产物,是极不规范的。要想成功就要付出比在其他领域更多的心血,还要洞悉具体的国情,两者兼具方能争取机会。机遇来之不易,尤其是在逆境中,它需要人们以双倍的努力去发掘,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周云光的成功就是一个鲜活的佐证。

不断转变陈旧思想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新”字不仅仅应用于高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和商务领域,同时,对于那些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来说,在日趋激烈的求职市场上,也需要不断转变陈旧思想,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并把这些与自身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拓宽思想,把握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那把求职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了。

(1)放宽眼界,踏上那片你未曾开采的土地,播种理想的果实。

当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还在为挤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几个大都市而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当为了留在这些所谓的“宝地”而仍旧求职无果,还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却已经有人慢慢向“外围”发展,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寻找合适的地方,而不是为了地方而委屈自己的理想。

有些大学生为了留在这些城市,为了得到这些城市的户口,有的甚至去做一些无任何技术含量,只是体力劳动的工作,抛开薪水,舍弃自己原来的职业规划,荒废了专业知识。最后才发现,一直在不停追求的东西不仅没有得到手,反而失去了更为珍贵的东西——经验和能力的提高。

很多“好的工作”只是别人眼中的不错,“好的”并不意味着适合自己。中国地大物博,总会有属于你的那片土地,总会有一片令你乐于播撒青春热血的土地。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要总守着或执着地追寻着那方寸土。放开视野,为自己去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吧!

(2)改变最原始的对职业的概念,在新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当“村官”逐步进入了大学生的脑海中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为了农村的发展而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人们逐步意识到:现在有越来越多新兴的职业名称,已经不再是以前可以单纯的评定和人们一窝蜂争先涌进的旧观念的职业了。随着职业面的拓展,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求职机会。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不应仅仅停留在原来意义上的职业上,放宽眼界,转变观念,把握更多展示、学习的机会。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正在改变着以往那种要去国家机关,要去国企的观念。那些父辈们曾经指望儿女们挤进的“铁饭碗”行业早已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很难再看见“一生坐守一个阵地”的情形了。一方面,“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给在职人员很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为职场后生力量——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村官”只是顺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新兴职位中的一个。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还会有新的职位的派生。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对这些新的职位给予更多的关注,来缓解激烈的竞争压力。同时,也不要盲目的追寻,在选择这些职位的时候,应该收集相关职位信息,看和自己的性格、专业是否匹配,争取在新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潜力。

(3)排除名利和外界因素,寻求适合自己的企业。

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只是单纯的因为朋友家人的劝说,为了眼前的虚荣利益而选择并不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即使得到别人羡慕的眼神,但快乐与否只有自己才可以体会得到。

况且,在大规模的企业,尤其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少能和公司的高层领导交流,在人才济济的公司里自己也很少得到重视,发展的步伐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在规模相对小些的企业,员工们有着更为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且更容易得到老板的关注。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交流,一般工作的覆盖面也相对广些,可以扩大知识面,做个多面手,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当然,无论最终你选择了哪个企业,都应该脚踏实地,勤学好问。把握身边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仅是业务上的逐步熟悉,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更快的融入社会,如何接受企业的文化,如何和同事协同并进,如何待人接物。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只有“变”是不变的。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知识,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以创新的观念,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在很多基层单位,冷门专业的毕业生都受到热情的欢迎。

消除择业中的自卑感,树立起真正的信心

自卑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小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只有克服了不适当的自卑心理,树立起对自己真正的信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追求更完美的人生。

具体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年轻人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面对不断扩招的浪潮,看到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择业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等。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有自卑感。那么,怎样消除择业中的自卑感呢?

首先要相信自己,因为自卑主要产生于缺乏自信心。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假如一个人总想着:‘我办不到’,那他必然会办不到。”一个人的自信心并非与生俱有,而是在不断战胜困难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碰到困难和挫折。正如一位西方的哲人所说:“上帝不会把所有幸运都送给别人,而把所有不幸带给你。”不管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

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入学考试的前一晚紧张之至。他母亲对他说:“如果你不紧张,就会考取。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否则没人会相信你。要有自信,要自立。即使你没通过,但你知道自己已全力以赴了。”发榜后,麦克阿瑟名列第一。

当你相信自己能做出最好的成绩时,你不仅会发现自信提高,而且会发现自信会有助于你的表现。

一位着名的学者说:“在你停止尝试的当儿,那就是你完全失败的时候。”欠缺自信的人,将终日和恐怖结伴为邻。而越是被恐怖的乌云所笼罩,自我肯定的机会也就越是渺茫。

此时,如果我们将“恐怖”置之不顾,而任其生长的话,恐怖的阴影就会越长越大;你越是想逃避,它越是如影随形。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消除的心理障碍,市场经济需要开拓精神和自信心,这正是有自卑心理的人所缺乏的。自信心是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求职时畏首畏尾会给人以无能的印象,使求职不易成功。如何克服求职中的自卑心理呢?

首先,正确评价自己对有自卑感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对于你恢复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

其次,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别人能干好,我一定也能干好”,“我行,我一定能干好”等。

再次,克服惧怕心理。不要怕失败,因为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失败更不表示你一事无成。充满自信心,是成功的前奏。

西点军校前校长丹尼尔·克里斯曼中将说:“处于现今这个时代,如果说‘做不到’,你将经常站在失败的一边。”学着对自己仁慈些,列出一张你的胜利和成功的清单。当你想到自己已完成的事时,你对能做的事会更有信心。只有失败者才会集中注意力在失败和缺点上。

大多数人所表现的自信要大过我们所意识到的,我们很早便知道相信自己。在你跨出第一步时,你就相信你会走;在你说出第一句话之前,你就相信你会说;因为你先相信,所以你会努力去完成它。

择业时首先应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寻找理想的工作都是一件既难得又易求的事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已成为许多择业者关注的焦点。选择工作时,薪水不再是许多年轻人首要考虑的因素,其位置已下降到第二、第三位,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发展和企业前景。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判断是否接受一份新工作时,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选工作主要是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单位的好坏、行业的冷热等;第二种观点认为,找工作就是找一个发挥自己的机会,这类人一般并不看中眼下的收入多少,而是更注重长远的发展;第三种观点很务实,认为选工作就是选一种赚钱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似乎工作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地体现其经济效益。

很难说这几种观点孰对孰错,因为对工作的认识与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一份完美的工作。为此,他们选择了一次又一次,权衡了一次又一次,也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究竟有没有完美无缺的工作存在?

专家指出:工作具有三个功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发挥和提高自身才能的机会;通过和别人一起共事来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提供生存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工作其实只是一种途径,通过它人们能够寻找到那种在自己看来最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常常有人会选错行呢?人事专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自己不了解,二是对职业世界不了解。只有既充分认识自我,又了解职业世界,知己知彼,才能正确择业。

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有性格、兴趣和能力三方面。近年来,国外用人单位在选人时有一种新观念,认为性格比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培训提高。

在选择职业时,应首先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外向型性格更适合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如律师、记者、推销员等;内向型性格则比较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与人过多交往的职业,如研究人员、会计、资料管理员等。

同时,有些企业,例如保险业、汽车业的销售员,喜欢找年轻、有冲劲的男性求职者;有些工作,例如秘书类、行政类偏好女性。急于求职的你,还要找对正确的努力方向!

不要苛求理想的工作,嫌弃平凡的工作

在生活中,时常碰到一些年轻的朋友,对自己的职业各露心态:有些人为自己谋得一份轻松而报酬丰厚的工作而沾沾自喜,似乎能长期下去就心满意足了;也有人感叹自己命运不好,关系不硬,找了份又苦又累、收入又低的苦差事,似乎这辈子的希望成了泡影;更有人潜心研究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份好工作的“诀窍”,想以此尽快改变自己的处境;还有的人抱定“宁肯迟工作,也要选一个好岗位”,对组织分配的工作挑三拣四,不愿报到上班……

诚然,谁都想一开始就有一份好工作,但事实上偏偏又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有好工作。然而,第一份工作是人生的崭新起点,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你将干什么,而是在于你将怎么干,从中懂得了什么——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这将会影响你的一生。

美国迈阿密《先驱报》荣誉总裁罗伯托·苏亚雷斯刚到美国时,在《先驱报》做临时工,专门站在广告插入机前,将一份份广告夹入报纸内,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他认为这是一生中最严峻的时期,但也是最大报偿的时期,因为他明白了,没有什么收获是理所当然而不需要付出努力的。

ABC电视专栏明星帕特里夏·里尤森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旅馆女招待,不管是顾客要求做分内的事,还是支使服务范围以外的事,都努力干好。她认为,第一份工作帮助自己获得了自信,无论干什么,都全力以赴,即使失败了也不遗憾,因为已经尽力了。

这两位美国名人的第一份工作在一般人看来都很低卑,但却从中得到了受益终身的做人之理。

第一份工作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最后一份工作。处境的改变,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不在于做的是什么工作,而是工作做得怎么样。

因海湾战争而扬名全球的鲍威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水厂抹地板,当时他就打定主意,做个最好的抹地工人。结果,第二年他就被提升为副工头,最终成为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和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