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智慧全集
5737700000027

第27章 犹太人的言谈智慧(1)

慎重使用自己的舌头

犹太人认为,“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因此,犹太人总是尊敬那些懂得倾听艺术的人,而讨厌那些只是喋喋不休的人。

有一个犹太女人很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地道别人是非。

多嘴本来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她却太过火了,以至于连平常饶舌的三姑六婆们也都无法忍受,终于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拉比那里去控诉她的行为。

拉比仔细倾听每一个女人的控诉之后,便要这些女人们先回去。然后拉比差人去找那个多嘴的女人来。

“你为什么无中生有,对邻居太太们品头论足?”

多嘴的女人笑着回答说:“我并没有杜撰什么故事啊!也许我有一点夸张事实的习惯,不过我说的不是很接近事实吗?我只是把事实稍微修饰一下,使它更有声有色而已。但是或许我真的太多嘴了,连我丈夫都这么说呢?”

“你已经承认你的话太多了,好吧!让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拉比想了一会儿之后,走出房间,然后拿回一个大袋子,他对女人说:“你把这个袋子拿去,到了广场之后,你就打开袋子,之后,你便要掉过头来,把东西收齐以后,再回到广场上去。”

女人接过这个袋子,觉得很轻,她很纳闷,非常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加快脚步走到广场去,到了广场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微风轻吹,令人觉得非常舒服。女人照着拉比的吩咐,一面走,一面把羽毛摆在路边,当她走进家门时,袋子刚好空了。然后她又提着袋子,一边捡,一边回广场。

可是,凉爽的秋风却吹散了羽毛,以致所剩寥寥无几。女人只好回到拉比那里,她向拉比说,一切都照拉比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却只能收回几根羽毛。

“我想也是的。”拉比说,“所有的马路新闻,都像是大袋子里的羽毛一样,一旦从嘴里溜出去,就永无收回的希望。”

于是,拉比用机智矫正了这个女人的坏习惯。

犹太人认为,长舌远比二只手更令人头痛,假话传久就会变成恶言,谣言足以离间亲近的朋友。因此,不要用嘴巴去发现看不见的东西。

同时,拉比们还告诫人们说:“遇到鬼的时候,你一定会拔腿就跑;同样的,遇到马路消息时,你也要快速地逃。”

犹太人认为,当所有人都不再在背后道人长短时,一切纠纷的火焰就会熄灭。因此,犹太民族很讨厌多嘴多舌的长舌妇,他们对谣言更是深恶痛绝。可以说,犹太人是一个寡言的民族。

犹太人相信善于听话的人,是聪明人;而喜欢表现自我、喋喋不休的人,通常都是些傻瓜。所以犹太人有一句俗话说:“当傻瓜高声大笑时,聪明人只会微微一笑。”

犹太人还认为,把沉默教给自己的舌头,这在人生中有很大的好处。为此,《塔木德》告诚犹太人要——“如同对待珍宝一样,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舌头”。

犹太人认为舌头好似利剑,必须小心使用,否则不但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到自己。因此,犹太人学着古时的剑圣——除了真正需要外,绝对不拔剑伤人。

“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犹太人常把沉默当作智慧所披挂的黄金盔甲。

犹太人认为,话不可以随便乱说,应该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对。为此犹太人常常用药来比喻言语,即适量的言语可以一针见血,但是用量过多就会愈描愈黑,反而有害。

因此,犹太人是世界上较其他民族比较注重节舌少嘴的民族。他们还有一些警世良言:“舌头表面没有骨头,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应该由心来操纵舌头;而不应该由舌头来操纵心。”

把握言外之意摸透对方的心理

犹太商人说:“一个精明的销售人员,要善于从顾客的潜台词里挖出对方的真正心理,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的时机。”因此,推销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台词,分析他的意思内涵。如果听话不听音,便领会不到说者所表达的真正含意,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于各人的天资、能力、个性、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而对一件事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又由于各人的地位、担负的工作及生活习惯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发现,有些人擅长察言观色,洞察他人心理;而有些人对别人的态度变化则显得迟钝。这说明人们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有一定差别的。

一位犹太推销小姐这样说道:“只要你留心观察对方的一言一行,你就会发现对手神态和表情中流露出的内心变化。”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出的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

由此看来,“察言”是很有学问的技巧。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在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深知别人的内心世界。

(1)由话题知心理

人们的情绪会从一个话题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由话题知心理是指通过观察从说话人所说的话里,来了解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丈夫小A和妻子小B刚结婚时,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离。那是因为小A是一个由话题知心理的好男人。比方说,当妻子对他说:“我们公司里小王昨天买了一件很好看的衣服,而且价钱也不贵……”,这时小A就会面带笑容地对妻子说:“等我这月工资发下来,我第一时间就陪你逛商场,你喜欢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别看这平实得不能再平实的几句话里,却反映出小A是一个由话题知心理的人。由于小A具有由话题知妻子心理的本领,所以,小两口结婚多年,都过得很幸福、美满。没有像许多夫妻那样——随着生活的日渐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后的生活,再也没什么新鲜感了,却常常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而吵架。

(2)措词的习惯流露出的“秘密”。

人的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措辞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现的自我形象无关,通过分析措辞常常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在这种意义上,正说明本人没意识到的措辞的特征比词语的内容远为雄辩地告诉我们其人自身。

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常用复数的人多见于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随声附和型的人。

(3)说话方式能反映真实想法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都能在说话方式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

①说话快慢是看破深层心理的重要关键

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都变得迟缓,而且稍有木讷的感觉。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

如果说有一个男人每天下班都按时回家,而这一天他下班后却留在办公室与同事打扑克,回到家时,他就马上跟老婆说他加班了,而且还要抱怨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活儿干不完等等之类的话。他说话的语调也一定会比平常快,这样,他可以解除内心潜在的不安。

②从音调的抑扬顿挫中看破对方心理

上述的那位“加班”的男人,当他回到家时,他说话的语调不仅快,而且慷慨激昂,好像今天的“加班”的确让他很反感,他是很不愿意“加班”的。

当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

那种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③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

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看透对方的深层心理。

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盯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

有些人会仔细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到讲述者快说完时,他也会透露自己的心声。

如果你想得知某人某方面的消息,你就应和他从一个平常的话题切入,然后认真倾听、提问、倾听……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把握言外之意看破对方的心理,才是明智的方法。

沉默有时是最好的反攻武器

在一位犹太人的家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对很恩爱的夫妻,忽然遇到天大的不幸,丈夫遇车祸身亡。相敬如宾的丈夫连句话都没给妻子留下便撒手人间,而且还给她留下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和一个年过半百的公爹。妻子揩干眼里的泪水,二话没说,挑起了养老抚幼的重担。好在公爹身体健康,他似乎为了弥补儿子给儿媳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加倍而热情地分担着家里的工作。

然而,没过一年,公爹却忽然提出要分开过。儿媳当然不能同意,丈夫从小没了娘,是公爹又当爹又当娘拉扯大的,他的爹就是自己的爹,现在丈夫虽已不在人世,但怎么可能把公爹赶出家门呢。没过多久,闲言碎语终于传到了年轻寡妇耳朵里,让她知道公爹要分开过的原因。

儿媳妇听到这些,简直痛不欲生。本来失夫之痛,已经让她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现在却又有人散布这样的流言蜚语,无异于刀口上撤了把盐。

可是,人言可畏,寡妇门前是非多,总是这么下去,谎言也会成为“真理”。她思前想后,打算让公爹单独生活,免得让别人的闲言碎语辱没了清白。但是,她的妈妈得知这事后,找到她,不仅不让她把公爹从家里分开,还告诉她,对付这些胡说八道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沉默,用无言的行动击碎谣言。她听从了妈妈的话,像是没有听到过那些话似的,该怎么对待公爹,还怎么对待。说也怪,慢慢地那些流言蜚语不攻自破,再也没有人相信。又过了一年,她征得公爹的同意,找了入赘的新丈夫。新婚之夜,妻子说起这段往事,新郎高兴地说:这事我早就知道。而他选中她首先就是看中了她面对别人嚼舌头,不理不睬泰然处之的态度和做法;二是特别赞赏她对老人的一片孝敬之心。

妻子有说不出的感慨,如果当时她负气地将公爹推出家门,那些流言蜚语也许还会进一步泛滥。看来,沉默不仅是对付谎言最好的武器,而且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回报。生活中总有些长舌人,喜欢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对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让流言蜚语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变成无足轻重的泡沫。

犹太法典《塔木德》上说过:“在某些时候,沉默比什么话都有效。沉默就是力量,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并不是谈判的全部,以变以就,立足现实,以异乎寻常的方法反其道而行,往往会成为商场上的最大赢家。”

两家犹太人经营的公司正进行一场贸易谈判。谈判一开始,A方代表便滔滔不绝地向B方介绍情况,而B方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

A方代表讲完后,征求B方代表的意见。B方代表恍若大梦初醒一般,说道:“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B方公司换了另一个代表团,谈判桌上B方新的代表团申明自己不了解情况。

A方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给他们介绍了一遍。

谁知,讲完后B方代表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于是,第二轮会谈又告休会。

在过了几个星期以后,B方又派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告诉A方代表一旦有讨论结果立即通知A方。一晃半年过去了,A方没有接到通知,便认为B方缺乏诚意。就在此事几乎不了了之之际,B方突然派了一个由董事长亲率的代表团与A方开始谈判,抛出了最后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A方谈出全部细节,使人措手不及。最后,谈判达成一项明显有利于B方的协议。

在谈判的时候不一定要唇枪舌剑、口若悬河,适时的沉默有时产生的压力足以动摇对方的信心。有些话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说比较好,但有些话说出来效果就未必佳。如果环境不相宜,时机未到,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

犹太人的电话沟通技巧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每人提一个要求的机会。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汽车!”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知,犹太人善长沟通,特别是电话上的沟通。现代社会中,电话沟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更善于沟通的犹太人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沟通条件。

犹太人的电话沟通技巧和他们的经济状况一样,领先于全世界的其他民族。

他们在一系列的商业经营中总结出来很多沟通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

有打进的电话时,一定不要让铃声响得太久,应尽快接电话。

在接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不要吃东西,要手拿纸笔,随时记下重点。而且话筒要与耳朵保持合适的距离,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声音。

对于打错的电话,要礼貌相待。

但是他们在沟通时,绝不会拖泥带水,不会浪费对方的时间,更不会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向别人倾诉。犹太人的电话沟通给别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犹太人在打电话前的准备也会非常的充足,在不合适的时间内,他们是绝不会打电话的。另外,做充足的自我介绍也是他们打电话的一大特色,在接犹太人的电话时,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舒适。

犹太人已经把沟通当成了他们的一种本能,他们有最强烈的沟通意识。他们自然地把沟通当作了一种技巧,更把沟通看作为一种态度。他们认为电话沟通最重要的是电话语言上的组织,应把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平和而且没有任何细节上的漏洞。

杰克是一家公司的新员工,由于公司的需要,他必须打电话给一位犹太供货商,对公司所要求的材料进行审察。

杰克拨通了这家供货商的电话,一个沉稳的男中音接到了电话。

“你好,我是新飞达公司的一名质检员,我叫杰克。前一天,我们公司向你们预定了一批原材料,按照我们公司的规定,我要对这批原材料进行质检,希望你们能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