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智慧全集
5737700000031

第31章 犹太人的竞争智慧(2)

依据对手的变化相机制定战略战术

能接受被动更要能争取主动,相对于一切外在环境因素,商人都应当成为强者。

犹太商人在经营中,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而相机制定自己的战略战术,这的确是高明的。由于市场变化多端,竞争激烈,能否顺应这种变化,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应该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制订出各种应变的计划。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了犹太人面对环境随机应变而获得的成功。犹太人占姆士原来沾染了恶习,像个花花公子,到处寻花问柳,沉溺赌博,把父亲给他的一笔财产花光以后,生活也难以为继了。这时他才觉醒,想要努力奋斗。浪子回头金不换,占姆士决心从头做起。他从哥哥那里借来一点钱,自己开办一间小药厂。他亲自在厂里组织生产和销售工作,从早到晚每天工作18个小时。有多大的付出就会有多大的收获,他把工厂赚到的一点钱积蓄下来用于扩大再生产。几年后,他的药厂办得有点规模了,每年有几十万美元盈利。但机敏的占姆士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后,觉得当时药物市场发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场前途光明。因为世界有几十亿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食物。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于1965年毅然出售了自己的药厂,再向银行贷得一些钱,买下了“加云坎食品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是专门制造糖果、饼干及各种零食的,同时经营烟草,它的规模不大,但经营类别很多。占姆士接管该公司后,在经营管理和行销策略上进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将生产产品规格和式样进行扩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香口胶等多个品种;饼干除了增加品种,细分儿童、成人、老人饼干外,还向蛋糕、蛋卷等食品发展。这样,使公司的销售额迅速增长。接着,占姆士在市场领域上下工夫,他除了在本市经营外,还在其他城市设分店,以后还在欧洲众多国家开设分店,形成了广阔的连锁销售网。随着业务的增多,资金变得雄厚,占姆士又相机应变,把英国、荷兰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购进来,使其形成大集团。到1972年,他的食品连锁店已达2500家,成为英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了。

占姆士时刻注视着市场风云的变化,随机应变,逐步由食品行业经营,拓展到地产业、石油业、金融业、出版业。经过20多年的经营,他已成为世界20位超级富豪之一了。

钓“鱼”时要谨防被夺“饵”

商人就是钓龟者,因此要谨防“鱼”没钓着,而“诱饵”反被吃掉的结果发生,那会令人笑掉大牙的。

在犹太商人中,有一位“钓鱼不成反被夺饵”的企业家,他就是伊利·布莱克。

布莱克是一个犹太教法典学院(拉比学院)的毕业生,他随父母一起从波兰迁来美国,在长岛担任过3年拉比。后来,他觉得传教没有什么意思,便放弃了拉比的职位,转而去哥伦比亚商学院学习。

离开学校后,他在莱曼兄弟公司干过一段时间,管理罗森沃尔德家族的财产。此后,他买下了一个陷入困境的瓶盖制造公司——美国西尔——卡普公司。用布莱克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规模极小而问题极大的公司”。布莱克对该公司进行了大的改造,易名为AMK公司之后,便走上了盘购的道路。

布莱克刚把约翰·莫雷尔公司连同它的种种问题一股脑儿塞入自己的皮包,转身又去追求一个历史悠久,以波士顿为基地的香蕉种植和运输公司——联合果品公司。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有几十万顷的种植园,拥有自己的冷藏船队,共有37艘冷藏船,年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并不被人看好,只能算一种疲软的保本股票,因为公司的经营情况时好时坏,须凭自然或外国政治家的脾气而定。不过,这家公司有两个不为人注意的长处,一是它没有债务,二是它有1亿美元的现金和流动资金。正是这两点吸引了布莱克这个精明的估价人的眼光。

布莱克偶然从一家经纪行得到消息,该行早在2年前就曾以较高的价格向委托人推荐过联合果品公司的股票,而现在又在寻找对象把它盘出去。布莱克瞅准时机,马上采取行动,先将这些经纪人手上的股票买下来,抢先了一步。布莱克从摩根信托公司为首的银行集团借贷了3500万美元,以每股56美元,也就是比市场价高4美元的价格买进了大量股票。这笔交易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名列第三的大宗交易。

之后,布莱克希望不动干戈就能把联合果品公司收购下来,但其他精明的人也看到了该公司有油水,结果导致了一场混战。几个月之内,3次投标出价,使股票的价格由每股50美元涨到了88美元。1968年正是20世纪60年代哄抬行情中兼并狂潮达到高峰的时候,布莱克以80美元到100美元的价格将可更换股票的债券和认股证书一揽子收进的交易,极有诱惑力。硝烟散尽,AMK成了胜利者,布莱克通过戈德曼·萨克斯公司又收进了36万多股股票。

布莱克把新组建的联合大企业命名为“联合商标公司”,这个食品加工综合企业,规模极为庞大,令人望而生畏。然而,经营情况却与此并不相称。1969年股市崩溃和随后的经济衰退,打断了布莱克企图犯错钓大鱼的连续作业,而连续的天灾人祸,则使其亏损不断上升。

1970年公司亏损200万美元,1971年为2400万美元,1972年和1973年还可以,收支扯平。1974年公司总收入为20亿美元,而亏损却达到了4360万美元。

联合果品公司接连遭受自然灾害:飓风毁坏了中美洲的许多水果作物;干旱和欠收导致全球范围粮食紧缺,牛饲料价格也随之猛涨。更为糟糕的是,后来又遭遇了中南美洲7个国家效法欧佩克的打击。

这7个香蕉输出国为了冲抵自1973年以来因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赤字,联合决定对每箱40磅的香蕉课以50美分或1美元的出口税。实际征收这项税的只有3个国家,洪都拉斯是其中之一。洪都拉斯定下的税额是每箱50美分。由于联合商标公司的香蕉有35%是在洪都拉斯生产的,每箱50美分,累积起来将达1500万美元之巨,这对联合商标公司来说,却是一笔大开销。

就在这时,洪都拉斯官方渠道又放出风声,说出于某种考虑,可以适当降低税额:如果联合商标公司另行支付500万美元,洪都拉斯总统就会减半征收。这样,公司可以少纳税750万美元。这是明目张胆的索贿。公司经过同洪都拉斯方面的谈判,商定支付250万美元的贿赂。随后,通过公司在欧洲的高级职员,将125万美元存入了一家瑞士银行的账户,同时答应将余款陆续存入。后来,布莱克因默许贿赂受到极大的压力,所以,余款再也没有送去。再往后,连送去的必要也没有了。飓风毁坏了洪都拉斯70%的香蕉林,造成公司的损失高达1950万美元。

布莱克失败的原因中有许多偶然因素,而且人们也不应当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他这种钓鱼不成反被夺饵的失败教训,还是值得人们认真吸取的。

一定要学会对付不守规则的对手

即使在较高级别的生意场中,也总会有“犯规”的不道德的商人。碰上这种对手,一定要勇敢巧妙地予以反击。

在商界,如果说一个商人从来没有遇到不讲规则的恶劣对手,那简直是在编童话,正像一个人在一生中没碰到过坏人似的不可置信。一个经验丰富的人,一定是打败了坏商人后才取得成功的。

商人在商界对于坏商人,正如同我们在生活中对坏人似的,不可惶惶不安,却也不可无防犯之心。

在五彩斑斓的商海里,“坏商人”的脸上是不会写着字让人们看清他的,相反却穿着非常美丽的外衣,巧舌如簧,每时每刻都可能活动在你的身边。他们像一个黑色幽灵,活跃在你的经营活动里,若隐若现,明来暗去,像埋伏在经营者周围的敌人,时刻都可使你遭到不测,甚至使你破产。面对如此的商业竞争,经营者若耳闭目塞,头脑反应迟钝,对骗子没有起码的戒备心,上了当、受了骗,有时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呢。

没有戒备心,对自己的投资不加分析、思考,往往就会糊里糊涂地上了骗子的贼船,被掀翻在商海中。有一位着名的犹太商人曾这样说:“不要迷信号称有极高利润的经营项目,实际上有10%的利润已是十分有利可图的了,越是获利高的经营项目其风险性可能就越大。”可见,经营者投资之前,看准对方的经营实力是最关键的。对于无雄厚资金却试图通过“集资”来经营的人应多加防范,不了解某种经营项目的行情,千万不能光凭对对方的“好印象”而投资(除非有足够的事实让人信服)。

另外没有戒备心,对自己的合作者不加防范,到头来也会时常吃亏。人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作为经营者,遇事三思而后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商场面临“利”字当头的选择时,有许多人,哪怕是好朋友,甚至父子背叛的也有。有很多人财迷心窍,为中饱私囊,有时候就会什么也不顾。

在商场与其他同行合作、搞交易之前,对对方的资信状况、组成人员状况、盈利亏损状况、业务内容、设备设施、创业资历等内容,都应该进行认真的资信情况调查,这样才能熟知对方的底细,也才能看清对方是真心实意而来的,还是虚晃一枪的皮包商。

现代商场,虚假广告常常诱惑着一心想发财的经营者,假冒伪劣产品被一些不法分子以廉价转销给经营者,虚假的无效合同不时地缠绕着经营者,假发票、假信用证、假单据更使经营者受到骚扰。经营者若想与假绝缘,自己就要练就一双慧眼,时时保持戒心。

既然行骗者有之,盗密者有之,那么商人对付这些行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犹太商人常常依据自己的根本原则去防范对手,那就是:依法经商,心明眼亮,常有戒备。

时时以危机感警策自己

美国犹太富豪洛克菲勒曾说,商人的事业永无止境,拥有了一定的财富,那只是阶段性的成功。如果不以危机感时时警策自己,那便会让自己陷入真正的危机。

一个商人在取得所谓的成功之后,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你需要时时记住,你所取得的只是阶段性的胜利,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说到危机感,可能你会说:那是没有成功的人或失败者才需要考虑的,成功者只需尽情地举起庆祝的酒杯,好好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成功了,该庆祝庆祝,但如果你认为成功了就不需要危机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流浪民族,任何一个犹太商人绝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会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事实上,每一个真正成功的犹太商人,其实都时时充满了危机感。因为他们知道,影响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充满了变数,而这些因素你又不能完全控制。这就意味着成功只是暂时的,一旦某个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就需要面对失败。如果你没有危机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缺少应对的策略,到那时候,你可能就会束手无策。

一次、两次成功了,更需要你冷静下来,考虑这次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原因,而对于可能出现的竞争,对于社会政治可能出现的变化,对于消费者的更新变化等,都要进行冷静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才是一个真正有眼光的商人所应有的态度。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危机感,这个民族就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个商人如果没有危机感,他的事业前景就十分堪忧;所以,即使已经成功了,你也应该时刻记住:明天的日子也许不会比今天更好过!

有钱还要大家一块儿赚

现代社会的企业,虽然也提倡竞争,鼓励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齐发展。否则导致两军相争,你死我活,则会两败俱伤。因而犹太商人在商务往来时,往往能够通过巧妙调整而取得双赢的效果。

莱曼兄弟的故事更能说明双赢这一技巧所创造的效益。

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有将近150年历史的美国着名的犹太老字号银行,70年代末期,一年利润就可达3500万美元,而它的创业颇富神奇。

1844年,德国维尔茨堡的一个名叫亨利·莱曼的人移民到了美国,他在南方呆了一段时间后,就同随后移居美国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耶一起在亚拉巴马定居,同时做起了杂货生意。

亚拉巴马是美国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只有棉花,所以,莱曼兄弟积极鼓励农民以棉花代货币来交换日用杂货。

这样做是不是与犹太商人一贯的“现金第一”的经营原则不符合呢?但莱曼兄弟的账却算得很清楚,他们认为:以商品和棉花相交换的买卖方式,不但能吸引那些一时没有现钱的顾客,而且能扩大销售量;同时在以物换物并处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能操纵棉花的交易价格;经营日用杂货本来需要进货运输,现在乘空车进货之际,顺路把棉花捎去,还能节省一笔较大的运输费。这种经营方式可称作“一笔生意,两头赢利”,买卖双方都有得赚,何乐而不为?

在买卖中把握双赢的技巧,这不仅是莱曼兄弟的经商手段,也是大多数犹太商人采用的手段,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当然,在市场竞争中,谁都想胜不想败。说市场竞争的各公司是“敌手”,因为它们在彼此竞争中带有以下性质:一是保密性,竞争者在一定阶段一定情况下,都有一定的保密性;二是侦探性,竞争者几乎都在彼此刺探情报,以制定战胜对方的策略;三是获胜性,竞争诸方无一不想胜利,都想获取一定利润,让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四是克“敌”性,假若市场不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任何企业都想保存自己而“灭掉”对方,即使市场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它们也还是都想以强“敌”弱。

虽然竞争公司间有点像战场上的“敌手”,但就其本质来说又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公司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司赚的钱也被国家、公司和员工三者所用,公司间的竞争手段必须是正当合法的,在这种意义上讲,公司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帮助、支持和谅解,应该是朋友。

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是相通的,不应有冤家路窄之感,而应友善相处,豁然大度。这好比两位武德很高的拳师比武,一方面要分出高低胜负;另一方面又要互相学习和关心,胜者不傲,败者不馁,相互间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对手之间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与对手竞争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运用正当手段,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质量、价格、促销等方式进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来一决雄雌,切不可用鱼目混珠、造谣中伤、暗箭伤人等不正当手段损伤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