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教授谈修心
5738000000038

第38章 心的醒度修炼(4)

如果说人生还需要我象足球一样滚动,跳跃,去面对一次碰撞,抽射,扑救的话,那我就继续向前,继续没有进门前的一切努力。我要勇敢得能够去爱,坚强得能够去宽容,低姿态的去学习,亮豁地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明智得能够理解爱,那么我就能取得别的生物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作家李友斌说:“做你爱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决对可以活得更精彩。”

人活着无外乎就是要创造一个精彩的人生,那么敲醒你的头脑,做你应该并值得去做的事,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人生短暂如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糊里糊涂磋砣岁月之际,它已经燃成灰烬。聪明的人总能小心谨慎,把人生路上的每一步分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他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终其人生,即便滑有光辉灿烂的成就,也会有无穷闪光的火花,人生有了意义,才不枉此生。

有一种蝶,它来到世上只是一只丑陋的早蛹,一生需要穿超无数高山与峡谷,直到变成最美丽的纯紫色,为的是能和自己的伴侣双宿双飞。这种蝶就是爱情蝶。蝶的一生短暂却背负着蜕变这艰难的使命,也许这是别无选择下的旅程,但是它扔有着明确的目标。人拥有着比蝶更胜百倍的头脑,更应能把自己人生之路看个清楚,划下一个个棱廓分明的脚印。

有这么一句话: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其实它忽略了第三种选择——和命运结伴而行。和命运结伴而行,淡淡的言语,却在人生路上划下一道清晰如光路般的脉络。人人都有着明亮的双眸,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清醒的头脑。歧路当头,很多人许会迷茫而不知所措。于是他们一个个倒下了,化为路边的尘埃。

人生如梦,有清醒头脑的人知道他该做什么,什么值得去,做什么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为此我想到了晏子不卑不亢,维护人格国格的一生;邹忌委婉而讽,纳谏除弊的一生;曹植从容不迫,七步成诗的一生。一生之意义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过得是否精彩,有无遗憾与悔恨。

为了成就人生,我做不成太阳,做不成月亮,也要做一颗流星,在深邃的天际,留下一条清晰美丽的痕迹。

心的敏感度修炼

你的命运因你的敏感度而改变。没有人能使你开悟,除非你自己变得十分敏感。你之所以无法解脱,无法增进智慧,是因为你太麻木不仁。

世界因为你的敏感度而改变。当敏感度达到最全然、最终的顶峰时,世界消失了而神性显现。你无法找到神性,真的,你必须找到敏感度。在全然的敏锐度中,没有任何的保留,突然间,神性就在那里。他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你太不灵敏,太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是指对于任何事物不敏感,以至于达到不仁的地步。一个人资质愚钝会麻木不仁,一个人懒惰成性会麻木不仁,一个人流于世俗会麻木不仁,一个人过于贪婪也会麻木不仁。

世界因为你的敏感度而改变。当敏感度达到最全然、最终的顶峰时,世界消失了而神性显现。你无法找到神性,真的,你必须找到敏感度。在全然的敏锐度中,没有任何的保留,突然间,神性就在那里。他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你太不灵敏,太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虽然算不上什么坏品质,但却是一种流毒甚深的习气。坏的品质可以受到防范,但麻木不仁的习气一旦养成,则不易改变。麻木是一种漠视,是一种缺乏感情关怀的司空见惯,是一种对任何事物不加分辨的态度。也正因此,古人把麻木和不仁联结在一起来表达,先后体现出一种因果关系。麻木是不仁的原因,不仁是麻木的结果。

子曰,仁者爱人。不仁则自然是对别人缺乏关爱。一个缺乏关爱之心的人虽然说不上坏人,但决不能纳入好人的范畴。关爱需要敏感,不是盲目地关心和爱护。对于人和事物好的品质要肯定,对于差的品质则要提醒。关爱不仅体现在对于他人和身外之物的呵护,也要体现在对于自身的呵护。对于自己的优点要发扬光大,对于自己的缺点则要及时反省。一个既善于呵护别人又善于呵护自己的人才能避免麻木不仁。

成长是一个修炼敏感度的过程,成长是一个唤醒意识的过程。生命是一个唤醒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一个内在的天才。人与动物与植物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人能被唤醒,而动植物无论你怎么喊,都是无法唤醒的。

爱因斯坦的大脑智慧,只被喊醒15%,我们普通人的智慧一般只被唤醒1%左右,这是一个相对数字,这说明我们都还没有完全启用自己固有的智慧。为什么无法启动?因为麻木不仁。

生下来时,还是小孩时,我们是十分敏感的,随着习惯、教育、风俗、道德等一系列的后天信息输入,我们被塑造成了有偏见的人,而且是极有偏见。我们只认可我们认为的东西,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熟视无睹。

习惯改造我们,习惯也塑造了我们。习惯对成长有帮助,但对成熟却有巨大的阻碍作用,习惯让我们变得麻木。

首先,是我们的感官麻木。走在马路上,看的都是东来东往,灯红酒绿;坐在办公室里,就是工作工作和工作,还有那几个熟面孔;与人沟通,就那几个老问题,钱、权、色;多年来就那么几个老朋友,没有交几个新朋友;学习,也没什么大的刺激的观念,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老掉牙,都那么吊不起胃口。

我们就这样逐渐变得麻木了,就这样失去了敏感度了,就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了。凡是得道的人,开悟的人,创造过卓越的人,都一定是重新唤醒他的自我意识的人,是一个十分敏觉的人。

生命是一个二重曲,你在吃时,那个吃是一种运动,另外你大脑中升起的那个“知道你正在吃”,就是你的觉知,就是你的意识。这种思维就是“二思维”。你知道自己在吃。这个吃苦保持有双重性,你就能吃出菜的味道,吃出菜的感觉,吃出智慧来了。否则,你只是在嚼,你只是在作机械运动而已,正如牛吃草一般。

那么,怎样唤醒我们运动之外的意识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感官训练起。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所参与的每一个行动,都可以用来训练我们的意识,训练我们的敏感度。当我们看书时,上班时,走路时,要时时刻刻观照,时时刻刻保持警觉、清醒、有意识,不要只像行尸走肉般在做机械运动。

其次,我们从我们的情绪情感中训练出敏感度。以前,当我们被别人骂时,我们会发火、会反击。我们只是一个单一的我,被外景带动的我。此时,要你升起一个警觉,升起一个意识,当别人再骂你时,你那个意识看着对方,看着对方是怎么发怒的,看着他的发怒是怎么运作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当然,你也可以站在高空看自己,看你是怎样被激怒的,又是怎样怒火上升的和最后怒火下降的。你只要观察几次,你就会发笑,你就会觉得对方的发怒十分可笑,你自己的发怒更为好笑。你的意识越集中,你的怒火就会消失得越快,甚至不会升起怒火,因为你会知道那个发火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会制造更大的悲剧。

就这样训练,反复训练,很快,你会发现,一旦以后你将发火,你就会变得十分敏感,你就会立即警觉,火是不能发的,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思维、思想的动作中训练出敏感度。当你有意识地讲话时,你会十分诧异,因为你越敏感,你就越集中,你的大脑就能快速地理解对方并作出相应的回应。当你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时,你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专一,周围对你的负面干扰会越来越少。当意识为100%时,干扰就会为零。

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训练,你会变得十分敏感,变得意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此时,你就是活生生的,你就是拥有最大能量的觉悟者。

每个人,都能从麻木的悲剧中找到喜剧,关键是,不要只停留在麻木上,因为麻木是死的,是僵化的。我们要让麻木成为一个新生的起点,从麻木的背后出发,迅速升起我们的意识,让我们的主人苏醒过来,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开悟!

其实,人类演化的过程就是意识发展的过程。

树木比石头更有意识;动物比树木更有意识;人比动物更有意识;觉悟的人比人更有意识。佛境、基督意识、开悟,它们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完全意识的开花。物质是完全没有意识的;一个觉悟的人则是完全清醒的。人处在两者之间:既不是此,也不是彼。他生活在不上不下的状态里,不再是动物,也没有成为神;不再是过去的,也没有成为他可以成为的。

有了人,无意识的演化结束了,智者奥修告诉我们:而有意识的演化开始了。但是有意识的演化也不是非从任何特殊人的身上开始不可。只要你选择它开始,它就开始了。

生命意味着运动。它不可能在我们的脚下停留。要么我们演化到更高的意识水平,要么我们就倒退回去。选择是我们的。我们不能不选择。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微妙的选择。大多数人都在寻求遗忘:回到无意识的状态。他们借助酒精和药物、借助工作、借助性、借助感官刺激来寻求它。只有少数人选择走上通往更高意识的旅程。

我从西方心理学停止的地方开始。我走得比弗洛伊德、比荣格、比各种新的关于人类潜在活动的理解更远。如果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是病理心理学。马斯洛的心理学是健康人的心理学,那么我的心理学就是开悟心理学、解脱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