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生活
5745900000027

第27章 让爱渗透你的生命(1)

爱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武器,爱是“温柔一刀”,无声、无形,你却又能随时感觉得到。爱能让敌人成为朋友,让朋友成为手足,拥有爱,你就拥有了一切。

一、因为美好,才有爱

爱、希望和耐心是幸福之源。爱换来爱,爱让希望添上翅膀,使内心永远充满活力。爱即仁慈、宽厚;爱即坦率、真诚。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引路人。爱是“照耀在茫茫草原上的一轮红日,是百花丛中的绚丽阳光”。无数欢快的念头都从爱的呼唤中潮涌而来。暖意融融的欢快幸福之中总有爱的精魂。爱是无价的,但她并不花费任何东西。爱为自己的拥有者祈神赐福,一个心中拥有爱的人,幸福总会伴随他,爱与幸福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爱,痛苦会化为幸福,伤心的泪水也会化作甘泉。

边沁认为,一个人给予别人的幸福和快乐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也就越多,反之,就越少。如果他待人友善,别人必定会以友善相回报。一个仁慈的人总是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和欢乐。“良言一句三冬暖,”边沁说,“善言必然导致善行,不仅听到你说这句话的人会做好事,而且那些受雇于你的人们都会择善而从,积善行德。这并非偶然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因为人与人之间这种友谊伙伴关系总在起作用。当然,仁慈、善良的行为有时并不能使对方从中受到教益和启发,但只要方式、方法适当,你的仁慈善良之举一定会使对方深受感动。友好的行为也许会换来不好的回报,一腔热血可能换来一盆冷水,但别人的冷水无法使我的热心稍减,乐善行德并不在于求一时一地的回报。我心向善当以至诚,我该尽力把友谊和文明的种子撒播人间,这些种子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沃土,并在他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结果,看到幸福之花在人们的胸中开放,看到仁爱之心像星星一样遍布人间,我才知道人们对我的回报何其丰厚,才更加明白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春播秋收,春华秋实,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都来选择这些美好的品德吧,我们将得到双倍的收获。”

牛津大学的大诗人罗杰斯过去常常谈起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凡是认识这位小女孩的人都很喜欢她,有人问她:“为什么大家都这样喜爱你?”

“我想是因为我爱每一个人的缘故。”

这个小故事很有启发意义。一般而言,我们人类到底拥有多少幸福和快乐,这要取决于我们人类到底付出了多少爱,又有多少东西在爱我们。确实,不论我们人类取得了多么巨大的物质成就,如果这些成就不能有助于人类的仁慈、善良与和平,那么,这些巨大的成就最终就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

善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拉尔·亨特曾深刻指出:“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人总是受情感的支配。有一条法国谚语是这样说的:“人类总是贪图安逸享乐。”也有一句很粗俗的英国谚语,大意是“恶狗服蛮棍!”

“每一个善良的举动,”边沁说,“都是运用人们身上的力量,每一个善行都会积累一份友谊;我们人类为什么不把用来造孽的力量用来行善呢?”

体现在善意之中的温良同愚昧和懦怯完全是两码事。谦恭并不等于胆怯,心气平和决不是怯懦的代名词。真正的善良和仁慈并不表示消极、被动,而是表示积极和主动。一个善良、仁爱的人必定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那种心冷如铁,麻木不仁的人绝不可能与人为善,友爱他人。

那些心地善良、仁慈的人都是积极工作、吃苦耐劳的人,那些只知道爱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徒和怀疑论者,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懒汉;自私自利是人生最可耻的伙伴;自私自利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可耻;自私自利者往往就是那些狂热分子。一门心思只想到自己,从来不想一想他人,自私自利者只关心自己,而无视他人的利益,个人的小我吞没了大我,上帝也只能是他自己,这种私欲恶性膨胀的人,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讲的就是那种极端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最终必然被自己恶性膨胀的贪婪所吞噬。

二、热爱自己,包括你的缺陷

《牛津格言》指出:“自我热爱远非缺点。”这种定义是恰当的。一个懂得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1生活本身不是完美的

生活,如果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所有的幸福就像是一团缠结不清的纱线,它是由悲伤和喜悦构成的,而喜悦正是因为有了悲伤才是可爱的。生活的舞台上,不幸和幸运,前后相随,鱼贯而出,使我们依次体味悲伤和快乐。即使是死亡本身也会使生活更为可爱,它让我们在现实的世界中关系更为亲密。托马斯·布朗博士认为,死亡是人类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对此,他作了雄辩有力的论证。但是,当死神真正降临的时候,我们并不会那么达观——我们惟有同情。此时,我们泪眼模糊,不能视物。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却比那些不知悲伤为何物的人看得更清楚明白。

一个理智、达观的人会渐渐地懂得,对生活不要期望太高。当他运用有效的方法力求成功的时候,他作好了失败的准备。他时时渴望幸福的降临,但他耐心地忍受各种苦难。在生活中,怨天尤人、悲号哀鸣是毫无用处的,惟有愉快而不懈的工作,才能有真实的收获。

布朗博士说:“理智而达观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也不会期许太多。只要能与别人和平相处,他就会容忍和克制。而且,即使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人,他也会有性格上的弱点,需要人们容忍、同情甚至怜悯。有谁敢说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呢?谁没有令人苦恼的事情呢?谁不需要别人的宽大、容忍和谅解呢?”

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往往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每一个心灵都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小天地。喜悦的心灵会使这个小世界充满快乐,不知足的心灵会使这个小天地充满哀愁。“我的心灵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王国”,这句话适用于一个君王,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农夫。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国王,另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奴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个体自我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灵在任何情境下、在任何财富状况下,都会反映出自己真实的个性。对于好人来说,世界是美好的;对于坏人来说,世界是腐败的。如果我们的生活观念得到升华;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的应有之义是:不懈的努力、高尚的品德、高境界的思想,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也为别人谋利益。那么,生活就将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生活也就会幸福。相反地,如果我们把生活看作是自我表现、追求感官快乐和扩大权势的机会,那么,生活就将充满阴谋、充满焦虑和令人沮丧。

2我们都是为了爱而被创造的

帕特·柯林斯教授从自己女儿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爱自己的重要性,他讲道:

玛丽现在8岁了。我希望她会走路。我希望她能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字。我希望她的视力能好一些,这样她就可以看清书上的字,而不必让老师为她把字写在大纸上。我希望她不用把轮椅挪得离电视那么近就能看动画片。就是为了玛丽自己,我也希望她能做所有的事情。可是她不能。大夫说,她的大脑损伤无法补救,永远不会恢复了。虽然她有这么多生理缺陷,我现在还是为我们有了她而感到幸福。

起初我们真的绝望过。玛丽虽然早产两个半月,我却绝没想过她会有什么缺陷。我以为她完全正常。十八个月以后,她被诊断为大脑麻痹。我的精神崩溃了。对这个快乐的宝贝,我寄托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我曾盼望她能像她姐姐一样,出落成一个身材颀长、文静自信的姑娘。被仙女遗弃在冷漠之乡的,难道注定是我们的玛丽么?

我不相信那个诊断,于是带着玛丽四处求医。对别人,我渐渐又嫉恨又恼火。我开始生上帝的气。我对自己更是怒气冲天:我究竟做了什么对不起孩子的事情呢?

我对自己说:我应当爱她。可是我却为她痛心,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注定将面临的排斥和悲苦痛心。在这个世界上,被视为有价值的人只有那些自立者。成功者、美人和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魅力就是错误,患了癌症就是走上了绝路,失去工作等于道德上的失败;在这个世界上,受苦会被掩饰起来,死亡也会被藏匿得不为人所见。我怎么也无法接受现在的玛丽。我为她感到羞耻。我想要个健全的孩子。我不能原谅自己,也不能原谅上帝。我祈求上帝祛除这个残酷可怕的符咒,通过什么魔法或者奇迹使玛丽焕然一新,变成我所期望的那个美丽可爱的姑娘。

后来我通过观察,才明白我的这种看法错了。

在玛丽看来,她天生就是这样。她并不把时间花在弄懂为什么她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走路、做事上,而是乐天知命地生活着。我开始看到,她由于有个独一无二的自我而快乐。她充满了发自心底的精力、活力和热情。她圆圆的脸儿红扑扑的,对一切都宽容厚道,仿佛认为一切都该如此。她所关心的不是自己不能做什么,而是自己还能做什么。众人的盯视、同龄人的好奇、比她小的孩子问她“你怎么啦?”、“你为什么不会走路?”这一切她都不放在心上,因为她自己就对这个世界提出了许多问题,产生了种种好奇。

我明白了:以前我看到的都是事情的阴暗面,中了符咒的不是玛丽,而是我自己。我真傻,居然相信一切印有失败、无能、疾病和丑陋印记的事物即使很富于人性,也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也是不可爱的。其实,我比玛丽更无能。“爱你所发现的东西吧”,这句话我听别人说过,却不知为什么不想记住它。我慢慢地懂得了: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在某个方面是无能的。我明白了,使我们不能理解人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接受已经赋予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接受已经赋予丈夫、孩子、朋友以及任何人的东西。

我们不愿太胖,不愿太瘦,不愿变老,不愿没有魅力。我们为使谈吐得体焦虑,为自己的嗓音和口音焦虑,为自己鼻子太大或者秃顶焦虑。我们为没有一份诱人的工作可干而烦恼。我们担心孩子的牙齿长歪或是在大学的成绩不好。我们渴望自己聪明、迷人、优雅和轻松安逸。我们想让人家看到我们衣着讲究。住在体面的地方。这都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太轻信传言和市场上的奉承,说什么假如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身体,我们就毫无价值。

玛丽为我们揭示了心灵的真理:我们都是因为爱而被创造、为了爱而被创造的,这种创造是免费而无偿的。要接受赋予我们的东西,首先要接受现实的自己。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在别人身上发现的东西,也要学会接受在自己身上发现的东西。

全面接受你自己

《牛津格言》中有这样两句话:

“我坚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真实本质。”

“热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端。”

全面接受你自己是很重要的,其原因之一便是这可使你更安心地对待自己,更具同情心。当你表现得或感觉到无保障,不要假装“并无不妥”,你可坦然面对这一现实并对你自己说:“我觉得害怕,但没关系。”如果你感到有点嫉妒,贪婪或气愤,不要否认或埋葬你的感觉,你可坦然面对它们,这可帮你迅速摆脱并远离它们。当你不再把你的消极情绪看得过重,或当作可怕的事,你就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被它们吓倒。当你接受自己的一切时,你就不再需要去假装生活是完美的,或希望如此。相反你会接受自己的现状,就是现在。

当你接受自己不够完美的那些部分,奇迹便会出现。伴随消极的方面,你也将开始注意到积极的方面,你自己身上那些极出色的、你也许从未认为自己所具有的、或甚至从未意识到的方面。当你有时在心里对自己表现出兴趣时,或当你令人难以置信地无私时,你可能就会注意到它们。有时你可能会觉得无保障或害怕,但更多的时候你是勇敢的。尽管有时你肯定会焦虑不安,但你也能非常放松。

接受你自己的一切就像是在对你自己说:“我也许不完美,但我就是我,这没有关系。”当消极品质出现时,你可开始将它们看作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始终以善意和宽容来对待你自己。

三、微笑每一天

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态度,千差万别但都逃不出这两个观点:乐观与悲观。乐观的人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他会认为失败是暂时的,厄运过后是一片晴空。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在人生中个人能把握住的事情很少,一旦自己抓住机会,就会把握好。悲观的人相信坏事是因为他自己的错,会持续很久。两种不同的态度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就带来不同的后果。两种不同的思考习惯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1悲观,乐观两重天

初为人父的张先生看着刚从医院抱回来,在摇篮里熟睡的女儿,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恩,他的女儿是如此的完美。

婴儿张开了眼睛,凝视着天花板。

张先生叫着婴儿的名字,以为她会转过来看他,但是婴儿的眼睛动都没有动。他拿起摇篮边的小玩具,用力摇响玩具上的小铃挡,婴儿的眼睛还是没有动。张先生的心脏开始急速地跳动了,他赶紧到他们的卧室去把这个情形告诉他的太太。“她对声音完全不起反应,好像她听不到。”“我想她应该没事。”太太边说走往外走,她叫着婴儿的名字,摇着铃挡,拍着手掌都没反应。最后,她把婴儿抱了起来。一抱起来,婴儿立刻扭动。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

“我的天啊,她是个聋子。”张先生说。

“她不是”,母亲说:“我想现在下任何判断都太早了。她才刚从医院回来,她的眼睛还不能凝视呢。

“但是她的眼睛一动也不动,即使你用力地拍掌,她的眼睛都没有反应。”

母亲从书架上抽一本育儿指南来翻阅。“看看书上怎么说吧!”她说,她找到“听觉”这一章,把它念出来:“假如你初生的婴儿没有被突发的大声音惊吓到,或者没有转头向发声的来源去看的话,不要担心,惊吓反射和对声音的注意力要过一些时候才发展完成;你的小儿科医生可以测试你的孩子的听力,看他神经上有没有问题。”

“怎么样?”母亲说:“书上的解释有没有使你好过一点?”

“没有”,张先生说:“这本书甚至没有提到其他的可能性,例如这个婴儿可能是聋子。我只知道我的孩子听不到声音,对这件事我有着是最坏的看法,或许这是因为我祖父是个聋子。假如这么可爱的婴孩是个聋子的话,都是我的错,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喂,等一下,”太太说;“你未免绝望的太早了吧!礼拜一早晨我们打电话给儿科大夫,把孩子抱去检查一下,目前先放宽心。来,你先抱着孩子,我来把它的小床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