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礼仪贺词婚庆一本通
5764500000035

第35章 婚庆篇(6)

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

这是婚姻在自然层次上的含义。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性本能,这是婚姻赖以产生的自然因素,也是婚姻本身固有的自然属性,这份自然属性也是婚姻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之间不同的重要特征,假如没有以上各种自然因素,人类社会压根儿就不会出现婚姻。

回望整个婚姻发展史,婚姻全是以男女两性的结合作为内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里,不但研究了婚姻的起由与发展,而且推想了未来社会的婚姻。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的群婚制、对偶婚制下的婚姻都是异性间的结合,这和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与卖淫作补充的一夫一妻制,从名称本身就说明它是男女两性间的结合。从恩格斯对一夫一妻制起由的分析看来,更能看出来它一定会要求与异性结为婚姻。“一夫一妻制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

以共同生活为目的

婚姻以什么为目的?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此表述也不同。我国古代一直将“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为婚姻之目的;基督教婚姻,结婚的目的是子女的生养教育和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养以及性要求的慰藉;近现代各国的法律也对婚姻的目的作出了各种规定。虽然这些“目的”复杂纷繁,可透过这些表面的目的,我们就能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它们大都强调结成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一定要“共同生活”。这不仅是婚姻对当事人主观心理状态的一个要求,也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婚姻在理想层次上的内涵。

所谓的“共同生活”,是说居住在一起,作为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处在同一个生活消费共同体之中。通常来说,其中还包括夫妻间的性生活与夫妻间的互爱互敬。史尚宽先生觉得,“共同生活”一般就是“精神的生活共同(互相亲爱、精神的结合)、性的生活共同(肉的结合)及经济的生活共同(家计共有),”这是对“共同生活”全部内容的概括。

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

夫妻身份的公示性,是婚姻在现象层次上的内涵。它要求婚姻双方当事人应当具备公开的夫妻身份。婚姻概念的这层含义,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男女双方必须要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周围的群众也将他们认为是夫妻。

意思就是,男女双方不但要在实际生活中有夫妻之实,在外部形式上还应当有公众所认可的夫妻身份。婚前性行为、姘居、纳妾、非婚同居等现象的存在,要求婚姻法学建立一个相应的法学名词。可要将这些法学名词与婚姻的概念区分开来,就一定要求婚姻的概念以“夫妻身份的公示性”作为内涵。

第二,夫妻身份只要被公众认可,不需要具备合法性。

婚姻法学界普遍认为,婚姻概念的必要内涵就是“合法”。这和婚姻法学里相关婚姻种类的理论是矛盾的,和我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也并不吻合;不仅不利于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研究婚姻制度,也不利于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研究婚姻制度;并且和我国目前的婚姻状况也不相符。在法律法规与婚姻法学典籍里,涉及到种种婚姻:无效婚姻,“是指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而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包办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违反婚姻自主的原则,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行为;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行为(参见1992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上述各种婚姻,全不合法,可在我们的立法、法律解释以及法学研究里,都将它们视为婚姻。所以,我们在界定婚姻概念时只应当确认具备夫妻身份的公示性,而不需要必须具备合法性。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是说一国公民与外国人(包含无国籍人)的婚姻,其中包括涉外结婚与涉外离婚。在我国,“涉外婚姻”也包括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内地居民与华侨之间、台湾居民、澳门居民、香港居民的婚姻。根据我国法律,我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适用于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于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凡是涉外婚姻当事人在我国境内结婚或者离婚的,都必须要按照我国的法律去办理。

婚姻的个人需求

1,婚姻生活满足个人需求

结婚

个人需求是人们施行行动的基础和动力,这些需求一定要得到满足,在婚姻家庭生活里下列的需求特别重要:

⑴爱——在婚姻中最先满足的、最重要应该是对爱情的渴求,婚姻里的爱应当包括诚实、责任心与给予的态度,以及柔和的适应能力。

⑵安全感——女人比男人更需要这点,换言之,她更加依赖男人,经济能力和道德操守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

⑶自信——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美或者公平的待遇,夫妻之间更有这个需要。婚姻生活里相互鼓励,增加对方的自信,才是正确的。

⑷生育——正常的婚姻也应当满足彼此的性欲需求,生儿育女更是遵循自然发展,完全的拒绝生育必然会导致婚姻生活的失败。

⑸家庭权威——家庭权威职责的分明,儿童在家庭中懂得接受权威,才会在长大后在社会中学会尊重法律和权威。

2,细心灌溉婚姻的花圃

⑴避免做影响夫妻关系的事,应当保持警惕,不要说刺伤的误言和无谓的争吵。

⑵平日多结交些有助于家庭生活的朋友,多交换些家庭生活的意见。

⑶夫妻二人也应该经常检讨婚姻生活,寻求感情改善。

⑷冲突、冷战、吵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冲动,关键的是将每一次冲突化作成长的经验,将个人的心胸放开,学会面对现实。只有爱,并且为对方考虑,才会化解一切。

婚姻家庭是爱情的花圃,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空间来用于成长,按计划去栽种,有时翻土,有时施肥,有时移植,有时铲除。种花时应当看季节,季节不一样,开出的花也不一样,婚姻生活也是有四季变化的,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困难和危险,而危险不正说明是“危机中的危机”吗?因此要细心地灌溉爱情小花,假如让它和野草长在一起,一定会被捣乱死,任它被风吹日晒,也不会长好,只有努力灌溉,作些充分准备,耐心等待,早晚的劳苦才会获得成效。

3,四个婚姻危险期

第一个危险期:

孩子出生后,夫妻两人身上的压力一下加大,原先嬉戏与娱乐大幅度减少,性生活质量也有所下降。孩子的到来产生了“三角”关系,原本的“二人世界”不复存在,夫妻对婚姻同时产生了困惑、紧张、茫然的感觉。

第二个危险期:

婚后四至五年,这段时期的夫妻容易感到生活的平淡乏味。丈夫工作多年,却看不到什么光明的前途,而且懒得做家务;妻子不但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夫妻根本没有机会卿卿我我,他们这时候非常有可能去另觅知音。有一位社会学家调查过七十位和有妇之夫有染的女性,发现这些婚外情大多数都是从单纯的友谊开始的。当丈夫或者妻子将本来应该说与对方听的知心话对别人倾诉了,夫妻双方都无法摆脱责任。

第三个危险期:

婚后七年左右。社会学家的调查认为,夫妻在婚后第六到十年间,对婚姻的满足程度会降到最低点。而事实上,离婚发生率在婚后第七到十年间形成一个高峰。这时,夫妻双方应当以最大的忍耐,最多的关怀去帮助对方,从而保证婚姻的质量。

第四个危险期:

婚后二十年左右。男女双方这时候的身体状况渐渐发生变化。妻子进入更年期后经常烦躁不安,常常担心自己失去了魅力,丈夫就为渐渐衰老而忧心忡忡——-精力不充沛了,才思不敏捷了,打篮球打不过儿子了,提升没有希望了。这时他正是需要理解与安慰的时候,可妻子也正好有同样的要求。假如夫妻无法彼此给予,那么他(她)就极可能去到其他异性那里寻觅了。

结婚纪念日

通常结婚周年有下面的称呼:

结婚一年称做纸婚

结婚二年称做布婚

结婚三年称做皮婚

结婚四年称做丝婚/绢婚

结婚五年称做木婚

结婚六年称做铁婚

结婚七年称做铜婚/毛婚

结婚八年称做电器婚/青铜婚

结婚九年称做陶器婚

结婚十年称做锡婚

结婚十一年称做钢婚

结婚十二年称做绕仁婚、丝婚

结婚十三年称做花边婚

结婚十四年称做象牙婚

结婚十五年称做水晶婚

结婚二十年称做瓷婚

结婚二十五年称做银婚

结婚三十年称做珍珠婚

结婚三十五年称做珊瑚婚/翡翠婚

结婚四十年称做红宝石婚

结婚四十五年称做蓝宝石婚

结婚五十年称做金婚

结婚五十五年称做翠玉婚/绿宝石婚

结婚六十年称做钻石婚

结婚七十年称做白金婚

未来中国婚姻十大变化趋势

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

理念:每家3到4个人。

随着小康生活的来临,婚姻的期望也发生着变化,例如格外重视的不再是收入的高低、家务的投入,是不是生育。而是保持亲热,恪守婚姻协议,相互谅解,创造舒适安宁的小窝。

晚婚晚育人数增多

理念:单身不婚者增多,自愿不育者呈上升态势。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已经很难再套用到现代人的身上,甚至可以说被完全推翻了。现代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提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大量吃蛋信息以及媒体上对两性议题的报导,使女性产生了“女人也撑半边天”的理念,因此提高了对爱情的自主权以后,有关择偶与结婚所考虑的事情便更多。

有这样一首打油诗,三十左右的男人看女人的学历;三十以后的男人看女人的经历;四十以后的男人看女人的病历。实际上这样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可悲的,一个是只会“看”,另一个只是“被看”,最终什么结果都不会有。

因此,建议年岁较大的男人,别提太多要求,因为最终还是只能娶一个妻子,停下脚步,给自己多留一点机会,多与女性相处,别只是“看”,还要靠身体力行才能追寻到自己的幸福;年岁较大的女性,曾经错过并不可怕,现在尚为时不晚的。即便那些男人都是只喜欢年轻的女孩,我们还是要去努力地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能够不结婚,可以在别的方面寻求到寄托,或者“单身女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普遍科学的性教育

理念:年轻人由于好奇心而引起的轻率性体验变少了,对待婚前性行为越来越慎重。

择偶轻经济重情趣

理念:择偶更看重情趣一致,对经济条件的要求降低。男女青年都更加希望对方和自己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

具有幽默感,懂得尊重他人,生活中充满乐趣的男人成为女青年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侣,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的影响逐渐淡化。

注重婚姻质量

理念:人们追求更多的目标是婚姻质量。

许多家庭不再凑合,提高了婚姻的调适能力,家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新鲜与幸福。婚姻中的男女双方更加平等,家庭暴力大大减少,家庭义务由丈夫和妻子共同承担。

关于婚姻中激情与平静的关系,有人做出这样的评价——每一段爱情都有注定的能量,爱的越激烈,能量消耗的便越快,就像火焰,绚烂漫天以后,片刻便化为灰烬。而恬淡从容却能维系一生。或许婚姻越是平淡,爱情的质量才越高。

理财过渡为AA制

理念:由一人为主的家庭理财方式过渡为AA制。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夫妇双方在婚后开设银行账户,经济独立核算。要所婚姻协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经济义务由夫妻双方各自承担。

夫妻AA制,是新出现的一种家庭经济承担模式。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双方各交一些钱作为每月的“家庭公款”,用来支付房租水电费之类的家庭开销,剩下的各自料理;另一种是各自付请客、购物、打车之类的费用,只有买房或者大的投资项目上才由夫妻俩共同负担。近来,许多年轻夫妇在家庭生活中引入AA制——“亲爱的,让我们AA制”,逐渐成为一句流行语。

家务矛盾变少

理念:随着家务劳动强度的降低,夫妻之间因家务劳动而引发的矛盾也相应减少。家务劳动趋于社会化,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缩短了家务劳动的时间。

离婚更理智

理念:协议离婚与试离婚成了理智分手方式的首选,然而离婚率依然呈上升态势。

人的知识与文化水平越高,情感越丰富,对爱情的要求便便高更多。同时离婚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也会相应地减少。

试离婚的好处便是能够让双方不会为冲动之下所做出的决定而后悔,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都将客观主动地再次对自己进行检查,体会对方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最终做出理性的抉择。如果在试离婚过程之中,发现自己的婚姻确实已经无爱、无性、无益,而且状况无法被改善,那么试离婚也可以作为给自己的缓冲期,一旦告别这段婚姻之后,你也可以使自己的心态平和,适时放弃,留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给自己。

对待婚外恋更理性

理念:社会对待婚外恋的态度继续保持理性。

人们对于婚姻的责任感更多的是源于自我认识、自我约束与自我修正,而并非受外在压力所迫。人们对于婚姻的质量与情感,夫妻间权利与享受的要求,选择的自由与自主意识更多了。

在婚外恋如同飞涨的物价一般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用冷静和成熟的心态来承受与面对,须知,婚外恋的诱惑虽然难以阻挡,然而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

婚姻更自由

理念:婚姻自从众行为中脱离出来,是否结婚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单身不结婚、“丁克家庭”等的出现使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

“丁克”一词是英文Doubleincomeandnokids的缩写DINK,指的是夫妻都有收入并且没有子女的家庭结构。近年来丁克家庭的增长如雨后春笋一般,特别是北京、上海这些超级都市里。近期的一则消息引起我的关注,前一年我国的丁克夫妇数量已经突破一百万对。

婚姻讲究门户相对

门当户对是指缔结婚姻的双方应该具有大致相同的社会地位。从文献记载看,婚姻关系中讲求门当户对的观念和习俗,远在周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特别是在统治阶级内部,通婚范围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吴、越争霸战争中,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被吴国俘虏。越国大夫文种带了大批财宝和许多姑娘去吴国求和,“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但即使是在这种俯仰由人的不对等的谈判中,他依然强调必须按门当户对的原则来安排这些越国女子的婚姻,即越王的女儿应该嫁给吴王,越大夫的女儿应该嫁给吴大夫,而越士的女儿也应该以吴士为丈夫:《国语·越语上》。这种王室配王室、大夫配大夫的原则,有时候还因诸侯国际地位的高低之分而实行换算,即大国上卿相当于小国诸侯,小国的王室只能与大国的卿大夫联姻。比如陈国的公子陈完侨居齐国时,能娶齐大夫懿仲的女儿为妻,已感到满足。相反,齐僖公欲把女儿嫁给郑国的公子姬忽,郑国又不敢高攀了,说是婚姻要门当户对,齐国大,郑国小,不在一个等级上。这就是成语“齐大非偶”的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