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后记。时间已经匆匆流逝,翻阅书稿,深藏在内心的出走冲动,几乎是呼之欲出。
媒体把我们归为“乐活族”——活着,并且快乐着。
如此被定义绝对不是幸事:这将使我们在单位、公司无法立足。谁愿意培养这么个动不动“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的员工?迫于无奈,我和璐璐开起了自己的鸣鹿时代策划公司,从事媒体公关、事件营销、网罗推手等跟宣传相关的工作。
在生活中遭遇“乐活族”的机会并不多,我们组织过这类型的聚会,来的人并不多。朋友们的解释是:没有勇气。我不相信偌大个深圳,有勇气过“乐活”生活的就这么几个。朋友们加了一句:舍不得。这个比较靠谱。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期待能够八卦到他们新奇的经验。幸运的是,我们居然在自己的新据点发现了这类人群。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个据点叫“鹏宝轩”。
这是个高雅的书画馆,名家名画,名流名迹,在这里络绎不绝。来这里收藏家、书画家们都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这些“乐活们”活得比我们丰腴,他们与艺术同眠,爱画如子。卖画过活,对他们来说,与卖子糊口,没有区别。
三流的画家,以卖出画为荣;一流的画家,以卖画为恨。年复一年地,他们经历了孕育的快感和切肤的痛楚,最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个被称为“乐活”的生活,籍此抵抗磨砺,保留灵蕴。
过一段时间,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关于这类人的评论“不提倡这类生活”。
我想,这是个人活法问题,不是不提倡就能绝迹,不是提倡了就会全民罢工的,大可不必担心吧。
某天,久违的朋友从网上看到我们的照片,他说:“你们还是出去乐活吧,胖成这样了!”
不知道是否出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这个族引起了媒体注意,《鲁豫有约》开始在全国寻找这种特殊的例子。他们找到来了一对情侣和一对姐妹。而我们就是那对情侣。
鲁豫比电视上更苗条。台下的璐璐与鲁豫合影,总不忘比比高矮,听得璐璐一句:“啊呀!你居然比我还高!”
鲁豫善解人意,赶紧说:“没有没有,我穿着高跟鞋呢!”
我从不在这个问题上安慰璐璐,他抗击打能力超乎寻常——这个问题他面对了该有二十几年了吧?
在现场,鲁豫张口就问:“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其实,我们也不太能够确定,只能马虎回答:“2009吧。”我不知道“乐活族婚姻”,是否也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电视节目题材,总之,对这个问题,所有的人都比我本人关心。
鲁豫若有所思地说:“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人。”
鲁豫很健谈,也很善谈。就是连璐璐这样经常跑题的人,她也能够应付自如地把他的思维拉回来。台下的朋友廖洪武看着表给鲁豫记时,回头跟我们汇报说:“鲁豫坐功真不错,一坐两个小时零三分,一动不动的,嘴还从来没有停歇过。”
我们从辞职聊到旅行,聊到生活和我们的公司。
鲁豫最后总结:其实,你们什么也没有耽误。于是,挥笔写下几个字:
羡慕你们的生活状态,陈鲁豫。
鲁豫的和善,似乎从来不拒绝络绎不绝的合影和签名。但我想像她应该会有些疲惫,不忍之外,我还是自私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