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烟民保健直通车
5771800000012

第12章 如何把烟草的危害性降到最低(6)

这个动作完毕,再将双手放在鼻子上,拇指与四指展开成直角,依此形状通过眉间,向前额斜上方滑动,直至拇指运行到太阳穴处止。拇指与其他四指的指中间部分接触到皮肤,手掌悬空不触及面颊。接着将右手五指张开,伸入前额上方头发中,直至伸到指根处,再用力抓起一把头发,朝斜后方向上拉起。不要用力过猛,宜匀柔。重复3次。

最后按上法,张开双手五指,插入两鬓头发中,至手指根处,双手各抓住一把头发,轻轻用力朝斜上方拉动,重复3次。

四、预防与护理

当你无法拒绝诱惑,当错误已经铸成,或者说,当错误的后果正在朝你逼近,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向后退一步,或者再为自己披上一层盔甲,以便阻挡和降低这些危险分子的恐怖威力。

1.短期戒烟可帮吸烟者修复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疾病的吸烟者,可以考虑暂停吸烟,因为短期戒烟可以帮助吸烟者修复血管。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研人员称:长期吸烟者一旦停止吸烟,血液中的辅助细胞数量将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从而帮助修复受损的血管内壁。所以,即便是短期的戒烟行为,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吸烟者心脏病发作的概率。

研究人员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14名健康的不吸烟者,另外一组为15名年龄相当、身体健康,并且都希望戒烟的吸烟者。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血管内皮组细胞”数量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吸烟者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内皮组细胞数量要低于不吸烟者,而且,第二组研究对象中,吸烟越多的人,内皮组细胞的数量就越少。

然后,第二组研究对象都开始短期戒烟,其中8人使用了尼古丁替代物,另外7人则没有。研究人员发现,他们血管中的内皮组细胞数量立即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那些轻度吸烟者(每天吸烟数量低于20支)内皮组细胞的恢复速度比重度吸烟者(每天吸烟数量超过20支)要快得多。

一个月后,第二组短暂戒烟的“吸烟者”又开始吸烟,他们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内皮组细胞数量也很快跌落至实验前的水平。

对此,研究人员的结论是:短期戒烟可帮助吸烟者修复血管,但只有永久性的戒烟才是缓解心血管病危险最有效的方式。

2.吸烟影响部分药物疗效吸烟者服药期间不宜吸烟。吸烟能抑制某些药物的功效,对药物的疗效影响颇大,因为烟碱本身也是药品,它对药物的影响实际上是药与药之问的相互作用。

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药理科王教授解释说,在服药后吸烟,烟的分解物会加速药物降解,使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成分降低。比如,在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吸烟,会使药物代谢速度加快,导致药效明显下降,代谢产物不能迅速排出,造成蓄积中毒。

王教授说,吸烟并不是对所有药物和所有人服药都有影响。烟中的烟碱(尼古丁)主要影响肝脏代谢类药物。烟碱可增加肝脏酶的活性,从而加速药物的降解,使血液中药物有效成分降低。此外,巴比妥、芬太尼、苯乙哌啶、磺胺类药、胰岛素、B受体抑制剂等都属于肝脏代谢类药,而且大部分常用药都经肝脏代谢。比如,如果病人在服用治疗心律不整、心室性心搏过速的氟卡尼后又吸烟,就可能导致氟卡尼被快速清除,造成心搏过速,这种情况甚至能造成病人突然死亡。

抽雪茄的小窍门

雪茄一般在吸至3/4处时,就应该将剩余的1/4搁在烟灰缸里。1分钟之内,它会自行熄灭。千万不要像处理过滤嘴香烟那样去拧灭,否则,不但显得没有涵养,而且在你拧灭雪茄的时候,还会串起一股难闻的异味。

但吸烟对于非肝脏代谢类药的药效影响则不大,如葡萄糖等。还有一些人对于烟碱的作用不敏感,服药后吸烟也基本不影响药效。

3.长期吸烟者须定期查体有数字显示,吸烟史在30~40年的人群发病率最高。对此,专家建议:年龄超过55岁、烟龄超过20年的高危人群需要每半年体检一次,而且一定要照胸片。

长期吸烟对身体的危害特点有三点:一是渐变,不易马上发现;二是致命,一旦发现,常常不可逆转,并导致肺癌,许多肺癌病人一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了;三是年龄趋于年轻化,不少人被发现患了肺癌时,年龄仅仅30~40岁。

“吸烟的病是医生看不了的”,这句话颇有道理。一些吸烟者虽明显感到自己的健康欠佳,但在中医和西医那里却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因此难以下药,即使用药也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你实在难以割舍烟瘾,那么,就请多多注意饮食及健身,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对于长期吸烟的人来说,为了避免严重的疾病后果,应该经常关注自己身体的危险信号。如有下列症状之一的吸烟者,务请多多提高警惕。

(1)勃氏吸烟危险系数。

这个系数是,把吸烟者每天的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史的年数,如果结果大于400,就属于肺癌的危险对象群,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必须马上减少吸烟的量,注意饮食搭配,并定期到医院作相关检查。

(2)肺部病感。

吸烟者如果发现自己肺部出现轻微疼痛、发紧、咳嗽、头晕,这些症状足以判断你是气管炎的前兆。

(3)痰液。

长期吸烟者几乎100%有咯痰现象,特别是早晨起来时。当痰液出现块状并呈浅黄色时,有可能是你咳血了。

轻微咳血往往不太明显,因为血的红色在肺部被痰液稀释后会变成浅黄色,因此,一些吸烟者咳血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待病情加重时,一检查就质变成肺癌了,这是十分可怕的。

(4)呼吸和睡眠不畅。

长期吸烟的人,由于肺部和呼吸道受到损伤,呼吸变得越来越浅、短,身体供氧长期不足。

特别是在睡眠的时间里,这时由于你已经睡着了,身体在7~8个小时内长期处于供氧不足的状态自己也无法知道,早晨醒来后身体乏力、疲倦、精力不足。有这种症状的吸烟者多数消瘦。

(5)胸部发紧。

胸部常有发紧、吸不进气的感觉,像一个装满水的桶,再也装不下更多的水,医学上称之为桶状胸。

(6)肢体乏力。

吸烟者常感四肢乏力,昏昏沉沉,手指和脚经常发麻,甚至不知道原因地疼痛,稍干一点体力活就特别疲惫,这有可能是末梢神经出了问题。80%的长期吸烟者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但只要一周不抽烟,体力又会明显恢复。

(7)心脏疼痛。

当吸烟者偶尔出现心脏某个部位像针刺一样的疼痛,表明心血管受到损伤,有肢体乏力信号的吸烟者常常也有这种反应。

(8)声音变异。

长期吸烟的吸烟者声音如若出现明显变化,如声音变得粗大,声带麻痹,几乎无法小声讲话时,可以判断,是声带出了问题。

4.“洗肺"、“洗血"、“洗肠’’不能当成保健行为

专家称:洗肺是临床治疗手段,正常人洗肺有害无益。哈尔滨一家医院曾收治过一名肺功能衰竭患者,医生诊断是因长期洗肺导致。患者烟瘾很大,每天最少抽两包。为了减少体内烟毒,他曾每隔一周或半个月到医院或美容院洗一次肺。半年后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检查,竟得了肺功能衰竭。

目前,有些医疗或美容机构受利益驱使,任意夸大“洗”人体器官的保健功能,以致所谓的“新型保健方式”如洗血、洗肠、洗肺等渐渐风行。医生警告说,一个人如果长期依靠洗肠排便,势必会使自己的肠道失去排便功能,还会影响肠道自然存在的内环境,导致各种继发性疾病。洗血不当则危害更多。由于洗血是对血液中大分子物质进行过滤,所以在清除“血液垃圾”的同时,也将蛋白质、氨基酸、锌、硒等微量元素和其他人体必需物质一并清除于体外。洗血过猛,短期内会造成机体的血浆渗透压急剧下降、脑水肿、心肌细胞水肿及出现心脏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危险并发症;长期则会出现骨痛、眩晕、皮肤干燥、指甲变形等并发症。

5.维生素C可助血液循环服用维牛素c,可以帮助吸烟者恢复因烟毒而引发的血液循环亚健康状况。

U本干叶大学医学研究院的专家小组,对25名健康男性的血液循环功能进行了观测,发现其中的13名吸烟者在血液流向心脏的动力方面明显不足。但是,在这13人服用了2克的维生素C大约2~4小时后,他们的血液循环功能很快就和另外的12名不吸烟者“并驾齐驱”,“冠脉血流速率储备能”指数从先前的低于平均标准恢复到正常水平。

专家称,维生素c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人体内uJ‘能破坏细胞的“氧自由基”。因此,维生素c可以对抗吸烟给血管内壁带米的“氧化压力”,减低因为吸烟导致人体动脉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另外,对于实验对象服用的2克维生素c,专家指出,其实只要服用200微克的维生素C就可以达到相似效果,因为超过这个量,人体反而不能吸收。

6.治疗打鼾必须暂停吸烟很多吸烟者及不幸常吸二手烟者常常夜里“鼾声如雷”,若想治疗打鼾,可以考虑戒除一段时问的吸烟行为,这打鼾说不准就治好了。

根据《美国呼吸及危症处理》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吸烟者以及被动吸烟者,都比其他人更有可能睡觉时打鼾。研究小组对来自丹麦、爱沙尼亚、冰岛、挪威和瑞典的1.5万名年龄在25~54岁之间的男女进行了观察,总结这些人吸烟、打鼾、慢性支气管炎、肥胖、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情况。结果发现,在吸烟者中,有24%的人打鼾,在不吸烟者中这一数据仅为13.7%。曾经吸烟者也不能“幸免”,他们中打鼾的有20.3%。此外,有20%的人从来没有吸烟历史,但是因为他们的家人吸烟,令他们也成为习惯性打鼾患者。

在充分计算了其他可能导致打鼾的因素,比如肥胖、性别和年龄后,研究者得出结论,吸烟会将打鼾的概率增加17%,被动吸烟者将增加2.2%。相比之下,人们一向认为导致打鼾的最平常因素—肥胖,只会增加打鼾概率4.3%。

研究者是基于三大理由,认为吸烟会刺激打鼾的:第一,吸烟以及被动吸烟会导致上呼吸道过敏、发炎,从而阻塞呼吸道:第二,晚上睡觉时,人类白天吸入的尼古丁会部分释放;第三,尼古丁的毒性会对上呼吸道肌肉组织的神经细胞造成损害。

7.缺碘吸烟者慎吸烟缺碘的吸烟者如若再过量抽烟,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丹麦的研究者最近发现,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们如果吸烟,患甲状腺肿大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科研人员称,烟草燃烧后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种叫硫氰酸盐的物质,会抑制甲状腺利用碘的能力,阻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引起甲状腺肿大。

研究小组在丹麦一个碘轻中度缺乏地区观察了4600多名成年人,结果发现,非吸烟者有1%患甲状腺肿大,吸烟者患上甲状腺肿大的高达4%,后者发病率是前者的4倍,这一现象在中年妇女身上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