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可不知的励志故事全集
5779000000017

第17章 愈战愈勇地迎接挑战(1)

一心大师刚剃度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一心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有人劝一心说:“法门寺是个召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进露了。”

一心自忖良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一心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一心的意图后,问他:“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

一心说:“当然是太阳了。”

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当然愿做太阳!”

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一心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

一心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便说:“它只能做煮粥的劈柴。”

方丈又信步带一心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道:“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一心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

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都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一心听了,思索了一会儿,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亍!”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一心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自满是向上的最大障碍。”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已经具有的东西不满,才会时刻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才会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才会爆发出神奇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才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要想出更好的办法

1801年,在意大利中部的小山谷。有两位年轻人,一个叫柏波罗,一个叫布鲁诺,他们是堂兄弟,都是雄心勃勃的,他们住在意大利的一个村子里。

两位年轻人从小就是要好的伙伴。

他们都有雄心勃勃的梦想。

他们常常没完没了地谈论,在某一天、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可以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他们都很聪明而且勤奋,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机会。

有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要雇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蓄水池里去。村长把这份工作交给了柏波罗和布鲁诺。

两个人各抓起两只水桶奔向河边开始了他们辛勤的工作。当一天结束时,他们把村广场的蓄水池装满了。村长按每桶水一分钱付钱给他们。

“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布鲁诺大喊着,“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的好运气。”

但柏波罗却不是这样想的。

他的背又酸又痛,用来提那重重水桶的手也起了泡。他害怕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去做同样的工作。于是,他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将河里的水运到村里去。

“布鲁诺,我有一个计划,”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时柏波罗说道,“一天才几分钱的报酬,而要这样辛苦的来回提水,不如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进村里去吧。”

布鲁诺愣住了。

“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布鲁诺大声的嚷道,“柏波罗,我们拥有一份很棒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按一分钱一桶水的话,一天就是1元钱!我已经是富人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可以买一头牛。6个月后,我还可以盖一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还有双休日,每年有2周的带薪假期。我们这辈子都不用愁了!放弃你的管道幻想吧!”

但柏波罗不是容易气馁的人,他耐心的向他最好的朋友解释这个计划。但可惜的是并不能改变布鲁诺的想法。于是柏波罗决定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要实现这个计划,它将一部分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末的时间来建造他的管道。他知道,要在像岩石般坚硬的土壤中挖出一条管道是多么艰难的事。因为它的薪酬是根据运水的桶数来支付的,他知道在开始的时候,自己的收入会下降。他也知道,要等上一二年,它的管道才能产生可观的效益。但柏波罗坚信他的梦想会实现,于是他全力以赴地去做了。

不久,布鲁诺和其他村民就开始嘲笑柏波罗了,称他为“管道建造者柏波罗”。布鲁诺挣到的钱比柏波罗多一倍,并常向柏波罗炫耀他新买的东西。他买了一头毛驴,配上全新的皮鞍,拴在了他新盖的两层楼旁。

他还买了亮闪闪的新衣服,在饭馆里吃着可口的食物。村民尊敬的称他为布鲁诺先生。他常坐在酒吧里,掏钱请大家喝酒,而人们则为他所讲的笑话而格外地高声大笑。

当布鲁诺晚上和周末睡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柏波罗却还在继续挖他的管道。头几个月里,柏波罗的努力比并没有多大的进展。他工作的很辛苦——比布鲁诺的工作更辛苦,因为柏波罗晚上、周末也还在工作。

但柏波罗不断地提醒自己,实现明天的梦想是建立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一天一天过去了,他继续地挖,一次只能挖一英寸。

“一英寸又一英寸……成为一英尺,”他一边挥动凿子,打进岩石般坚硬的土壤中,一边重复这句话。一英寸变成一英尺,然后10英尺……20英尺……100英尺……

“短期的痛苦带来长期的回报,”每天的工作完成后,筋疲力尽的柏波罗跌跌撞撞地回到他那简陋的小屋时,他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他通过设定每天的目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效。他这样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大超过此时的付出。

“目光要牢牢地盯在回报上,”每当他人睡前,耳边尽是酒馆中村民的嘲笑声时,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目光要牢牢地盯在回报上。”

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了。有一天,柏波罗意识到他的管道已经完成了一半了,这也意味着他只需提桶走一半的路程了。柏波罗把这多出的时间也用来建造管道。终于,完工的日期越来越近了。

最后,柏波罗的重大时刻终于来到了——管道完工了!村民们簇拥着来看水从管道中流到水槽里!现在村子里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水了。附近其他村子里的人也都纷纷地搬到这个村子中来了,于是这个村子就发展和繁荣起来了。

管道一完工,柏波罗便再也不用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

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人。当他周末去玩时,水还在流入。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人柏波罗口袋里的钱也就越多。

许多年以后,尽管柏波罗和布鲁诺已退休多年了,他们遍布全球的管道生意还是每年把几百万的收入汇进他们的银行账户。他们有时会到全国各地旅行,也会遇到一些提水桶的年轻人。

世界上,许多人因为缺乏远见、不思进取而终生默默无闻,一事无成,这是非常可悲的。我们不要满足于生活在一个“提桶的世界”里,要敢做“建造管道的”梦。

仙女带来的珍贵礼物

一个国王添了一个爱漂亮的王子,在孩子洗礼的那一天,有12个仙女受上帝的派遣前来祝贺,每一个仙女都带来了珍贵的礼物。第1个仙女带来的礼物是智慧,国王很高兴地收下了。第2个仙女带来的是珍宝,国王同样高兴地收下了。第3个带来的是力量,第4个带来的是财富,第5个带来的是英俊,第6个带来的是情感,第7个带来的是健康,第8个带来的是朋友,第9个带来的是爱情,第10个带来的是知识,第11个带来的是关怀,国王都十分高兴地一一收下了。但是到了第12个的时候,国王愣住了,因为她带来的礼物是不满。国王认为,我的儿子什么都不缺少,要什么有什么,怎么能够让他有不满呢?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第12个仙女的礼物,国王甚至对这个仙女有些不客气。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子渐渐长大了,继承了王位的他英俊漂亮,性情温和,身体健康。但是,在他的心灵里,却没有那种因为不满而产生追求未来的雄心大志,没有因为不满而产生的要建功立业的抱负。对已经拥有的什么都满意,对自己的国家什么都满意,对于再平庸的大臣,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从来都不想着改革创新,从来都不想着励精图治。久而久之,因为他每一天都在自得意满的状态中,大臣们也都变得不思进取。他的国家落后了、穷困了,很快沦落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不久被邻国吞并了。

在他的国家被消灭的时候,老国王还没有死。面对灾难,他幡然醒悟,原因是他把上帝送给儿子的最珍贵的礼物拒绝了,不满的礼物对于儿子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不满”是最珍贵的礼物。“不满”会让你保持不断奋发向上的斗志,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步。

要想想还能做些什么

101岁的哈里·莱伯曼身材瘦长,脸上皱纹已深,下巴留着一撮胡须,头发花白,但却精神焕发,衣着也很讲究,看上去最多不过80岁。

而80岁,这正是他开始学习作画时的年纪!

莱伯曼是在一所老年俱乐部里和绘画结下缘分的。那时,老人歇业已有6年。他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作陪。看到老人的失望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下。

“您说什么,让我作画?”老人哈哈大笑,“我从来没有摸过画笔。”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您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过了一会儿,她又跑来看看老人“玩”得是否开心。

“呵呵,先生!您刚才在骗我!您简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画家。”她笑着对老人说。

不过,老人说的全是实话,这确实是他第一次摆弄画笔和颜料。提起当年这件往事,老人颇有感慨:“这位女办事员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我每天去画室。她又使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退休后的6年,是我一生中最忧郁的时光。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等着走向坟墓更烦恼的了。从事一项活动,就会感到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绘画,对于这位八旬老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消遣活动。81岁那年,老人还去听了绘画课,一所学校专为成年人开办的10周补习课程。这是莱伯曼有生以来头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学习绘画知识。第三周课程结束的时候,老人抱怨任课教师、画家拉里·理弗斯从来不给他帮助指导。

“您给每个人讲这讲那,对我却只字不说。这是为什么?”显然,老人不高兴了。

“先生,因为您所做的一切,连我自己都做不到。我怎么敢妄加指点呢?”最后,理弗斯还自愿出钱买下了老人的一幅作品。

就这样,不到四年的光景,哈里·莱伯曼的作品先后被一些著名收藏家购买,并进了不少博物馆。美国艺术史学家斯蒂芬·朗斯特里特写道:“许多评论家、艺术品收藏家,透过这种热情奔放、明快简洁的艺术,看到了一个大艺术家的不凡手法。可以说,莱伯曼是带着原始眼光的夏加尔。”

19r77年11月,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品陈列馆举办了其第22届展览,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画展。这位百岁老人笔直地站在入口处,迎候参加开幕仪式的四百多名来宾,其中有不少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活力赢得许多参观者的赞叹。老人说道:“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或90岁就自认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还不是生活的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要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这才是生活!”

励志箴言

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要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才充实,才有意义。

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烦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一只八哥,它每天都在那儿用非常圆润的歌喉,唱着悦耳的曲子。

初夏的早晨,当八哥唱歌的时候,忽然听见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嘶叫声,它仔细一看,在那最高的树枝上,贴着一只蝉,它一秒钟也不停地发出“知了一知了一知了”的叫声,好像喊救命似的。八哥跳到它的旁边,问它:“喂,你一早起来在喊什么呀?”

蝉停止了叫喊,看见是八哥,就笑着说:“原来我们是同行啊,我正在唱歌呀。”

八哥问它:“你歌唱什么呢?叫人听起来挺悲哀的,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了么?”

蝉回答说:“你的表现力比你的理解力要强,我唱的是关于早晨的歌,那一片美丽的朝霞,使我看了不禁兴奋得要歌唱起来。”

八哥点点头,看见蝉又在抖动起翅膀,发出了声音,态度很严肃。它知道要劝蝉停止,是没有希望的,就飞到另外的树上唱歌去了。

中午的时候,八哥回到那棵大树上,它听见那只蝉仍旧在那儿歌唱,那“知了一知了一知了”的喊声,比早晨更响。八哥还是笑着问它:“现在朝霞早已不见了,你在唱什么呀?”

蝉回答说:“太阳晒得我心里发闷,我是在唱热闹呀。”

八哥说:“这倒还差不多,人们只要一听到你的歌就会觉得更热。”

蝉以为这是对它的赞美,就越发起劲地唱起来。八哥只好再飞到别的地方去。

傍晚了,八哥回来了,那只蝉还在唱!

八哥说:“现在热气已经没有了。”

蝉说:“我看见了太阳下山的本事,兴奋极了,所以唱歌,欢送太阳。”一说完,它又继续着唱,好像怕太阳一走到山的那边,就会听不见它的歌声似的。

八哥说:“你真勤勉!”

蝉说:“我总好像没有唱够似的,我的同行,你要是愿意听,我可以唱一支夜曲。”

八哥说:“你不觉得辛苦吗?”

蝉说:“我是爱歌唱的,只有歌唱着,我才觉得快乐。”

八哥说:“但是,我在早上、中午、晚上,听你唱的是同一首歌呀。”

蝉说:“我的心情是不同的,我的歌也是不同的,我生来就具备了最好的嗓子,我可以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八哥说:“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烦极了,原因就是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烦的,你不肯休息,已使我害怕,明天我要搬家了。”

再美妙的乐曲,如果反复重奏也会变得单调和枯燥。任何事物如果一成不变,都会被别人因厌倦而抛弃。

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

一家电话推销公司正在对业务员进行培训。

主管用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