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全集(白金版)
5780900000033

第33章 以德报怨,我本善良(10)

爸爸说:“也许是神的旨意吧,发生这样一件事,使我有了休息的借口。”

他又说:“日后你坐到审判席上,得多想想别人的处境,给犯错的人一条路走。”

我不大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诲,因为那件事对我而言,曾经是个可怕的梦魇,不过,想起现在健康的老爸,与当初吃饭端碗都要费好大劲的老爸,也许老天爷真的自有安排,况且那个歹徒案发后就发现罹患癌症,在爸爸跟我聊起这事的几天后就过世了。

有一个健康的爸爸,这该感谢那个歹徒吗?我不会如此想,但会牢记爸爸的话:“无论你多么愤怒,都不要忘记留一条路给别人走。也许神明自有安排!”

待人宽厚是一种美德。

伯伯,挺冷吧

那是今年初春的事了,当时早晚还残留着一些冬季的寒意。一天早晨,我在向平时上下班的电车站走去的途中,看到有两三个四五岁的男孩在嬉戏。当我正准备从他们身边走过去的时候,一个男孩仰着头看着我说:“伯伯,挺冷吧?”我也自然地顺口答道:“嗯,真冷啊,小淘气儿。”便走过去了。因为意外地听到这个小男孩的话,我心里感到十分温暖,感到迈出的步伐都轻快了。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下了电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前几天孩子们蹦着跳着玩耍的广场已经完全被雪覆盖了,只是在那广场的一端,还延续着仅能容一个人通过的足迹。我正踩着那些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觉得身后好像有人。接着,“这路可真窄呀!”一个可爱的男孩的说话声传了过来。这是前些日子向我打招呼的那个男孩吗?我这样想着,回头一看,那个男孩已经毫不介意地走过去了。我已经没法儿回答他了。我忘记了路的难走,心情爽快地回到了家。

“伯伯,挺冷吧?”“这路可真窄呀!”这些话的确很简单,可是这简单的一言一语,当时却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也许是出自那个男孩特有的敏锐的直观:看到一个似乎很冷的过路人随口说了一句:“伯伯,挺冷吧?”看到一个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艰难的行人,便追上来,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这路可真窄呀”而已。可是,正是这种能把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形如实地、毫不犹豫地向陌生人说出来的、孩子身上特有的那种天真、亲切温暖了我的心,使我心中无比畅快!

由于这件事,我又记起了另一件愉快的往事。那已经是距今20多年,我在中学里教国语时的事了。

4月初的一个早晨,我像往常一样,下了电车以后,享受着春季早晨特有的阳光,朝着学校的方向缓步走去。途中,穿过公园的樱花树林,快要迈上柏油路的时候,一个学生从我身旁快步走过。我无意中看了一眼,是一个身穿崭新制服,像是入学不久的学生。一会儿,从我身后又走过来一个学生,他赶过正缓步走着的我,向我问候道:“老师早!”我一看,原来是我教的一个五年级学生。这时,刚才超过我的那个新生不知想起了什么,一下站住了,然后当我一走近,他便摘下帽子说道:“老师早!”“你早!”我的话音还未落,他又接着说:“老师,刚才我不知道您是老师。”

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必须要用清晰的话语问候,这是这个中学的守则之一。这个新生恐怕也是很快地受到了这种教诲吧,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对一位老师欠了问候时,马上原地站住,向老师问好,并且还似乎为刚才的失礼进行了道歉。

想想看,这的确是令人称道的言行。无论是谁,当他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有错误时,能这样毫无顾忌地承认错误,并坦率地改正,是多么可贵啊!甚至连遇到了这样一个学生的我也顿时心情愉快地跨入了校门。

以后,我时常记起这桩往事,并且,那个少年郑重的面孔、劲头十足的声音还活生生地能够看到和听到。每当我想起“刚才我不知道您是老师”这句话,就不能不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像这样不加修饰地吐露出的话语,具有奇迹般地打动人心、使人愉快的力量。它使得黯然忧郁的心胸豁亮,使得冰冷滞固的心融化。恰恰是这样的语言,才可以称得上是具有生命力的语言!

我在这里所记起的,也可能仅仅是可称作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无邪的表现而已。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注意语言的纯净化,我想即使是过了特有的年龄阶段之后,这样具有生命力的语言不仅不会失去,而且它将被培育成强有力的、价值很高的东西,同时还能够由此培养出我们的人,能够使社会变得更美好。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会欣赏别人

上大学时,杰克班上有个很会欣赏别人的同学,常能听到他对别的同学的称赞。那时杰克觉得这同学挺庸俗,年纪轻轻何以学得如此世故,搞这等“阿谀奉承”,真没有意思。

不过这“庸俗”的同学在班上人缘极好,在竞争意识很浓,谁对谁都不服气,彼此讲究“封锁”的氛围里,这位同学似乎是个例外,他如鱼得水,能够和大多数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垫底位子一路飙升。到了毕业时,他已是年级的前几名了。即使这样,同学们还是能听到他对别人的赞扬。

后来他们又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别看这位同学其貌不扬,但特会“来事”、卖乖:见谁都打招呼,好像早就是老熟人似的,而且总听他赞扬人,一副谦虚的样子。同事屁大一点儿事,他都爱帮忙。

他来了不到一年,不但得到领导的首肯,许多同事,尤其是年长的同事也都很喜欢他,许多诸如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美差”都落到他的头上。年底,他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杰克他们这些平时工作勤勤恳恳、自恃“清高”的人却什么也没得到,他们都说这不公平!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欣赏的人!

大方地领情吧

我们都乐意给予,但为何总是那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好意?

朋友邀请我参加他的银婚纪念庆祝会,我因为自己行动不便推辞了,可是,住在楼上的黛娜和塞勒斯坚持送我去。几天后,伴我度过寒冬长夜的“随身听”坏了,他们的儿子费利又替我把它修好。

我十分感激,于是送他们一盒巧克力,附带一张谢卡。黛娜随即一脸不愉快地捧着那盒巧克力来到我门前。“求求你,”她声音发抖地说,“你不能这样。请拿回去。”

我解释说我只是想送他们一点东西,聊表谢意而已。

“但是你根本就用不着谢我们,”她说,“我们是朋友啊!”

虽然我终于说服了她把巧克力收下,但她显然不大高兴。我有点不明白,也有点伤心。为什么他们不大方地接受我的礼物呢?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黛娜以为我送礼物是为了还人情债,把她一家人义助朋友的行为贬低了。但我呢?我倒还不至于蠢得以为自己可以偿还他们对我的关怀,我只是想回赠一些东西而已。我这才恍然大悟,不能大方地领情的原来是我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愿意领别人的情呢?我有个朋友永远在恋爱,永远在追求。但是,他所追求的女子一开始还他以情,他就会马上打退堂鼓。“我在示爱时,一切由我控制。”他说,“但如果反过来,那就变成她控制我了。”

正因为怕失去控制权,所以我们许多人不敢领情。我们在给予的时候,会感到安全和优越。但接受却会使情形倒转,令我们感到自己受惠于人。

母亲的一位朋友每次上我们家,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些糖果、进口干酪或亲手刺绣的靠垫套子。可是,要是我们给她一个蛋糕,她就会说:“我从来不吃甜的东西。”如果我们给她自制的泡菜,她会说:“我受不了泡菜,太酸了。”她总是拒绝我们的礼物。为了保持自信,她只做施与者,从不做接受的一方。

也许,我们不肯领情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怕不能做等量齐观的回报。一位家境不大好的老邻居常来我们家看电视连续剧,但总是在节目播映完之前便离去,一面走一面说:“简直一塌糊涂,幸好我家没有电视机。”可是到了下个星期,他又来看同一个连续剧。他抵受不住电视的乐趣,却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享受这乐趣,因为如果她那样做,就等于承认自己欠了别人的人情,而这是他无力回报的。

其实,接受也是一种美德。这表示我们有能够相信别人真的关怀我们、希望我们快乐的自尊;这表示我们抛弃了假面具,不再硬充自己可以无求于人,承认别人有能力丰富我们,给予我们所需要的;这表示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露出最脆弱的自我,并在接受别人的爱时毫不恐惧。

“上帝喜欢乐意奉献的人。”圣经新约说。但是如果送出的礼物不获赏识,无论施赠的人多么乐意,他仍是不会快乐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上帝也爱一个愉快地接受的人。

接受,也是一种美德。

长成心中一棵树

智者收了众多门生,毕业前夕,想挽留一位跟在身边传承自己衣钵,便召开了一个大会,会上智者宣布,他将一视同仁让所有门徒参加这次考核。考核的题目很简单,让他们每人花一年的时间做一次长途旅行,想传承他衣钵的人,一年后,再回到他身边汇报这次旅行的心得,接受他的考核。

从学多年,能承传智者的衣钵,当时来说是每位学徒的理想。听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让智者甚感欣慰。

门徒一一离开,智者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们陆续归来。一年很快过去,结果却让智者大失所望,众多门徒竟没有一位回归门下。一气之下,智者决定关门闭学,打算后半生不再开堂授徒,并跑到好友白隐禅师那儿大吐苦水。

白隐禅师闻听,微微一笑,把智者带到一棵树下,问:“你还记得这棵树吗?”智者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向树深深来了个三鞠躬,然后回答说:“怎么能忘记,我落难之时,全靠它替我遮阳蔽日,挡风拒雨,它已经长在我心底了。”

“对啊,在每位门徒心目中,你就是这样一棵树,他们都是在你身边栖息过的鸟。他们虽然没飞回来,但你已长到他们心里了。”

智者闻听,大悟。不久,重新开堂设馆,广收天下门徒。

给予者永远是埋在收受者心底的一粒种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不会被掩埋,而是日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受宠若惊

在开车前往海滨小舍度假途中,我在心里发了个誓,要在未来的两个星期里努力做一个爱妻子的丈夫和爱孩子的父亲,彻底地体贴他们,无条件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