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海盗时代
5781400000015

第15章 寻找加勒比(3)

9月15日黄昏,霍金斯命令水手换上西班牙旗帜,骗过海岸炮台进入了韦拉克鲁斯的圣胡安港。9月17日晨,西班牙的一支舰队在弗朗西斯科·卢汉和新任墨西哥总督马丁·恩里克斯的带领下驶入圣胡安港,他们对停泊在港口内的英国人表示友好。入夜,西班牙舰队突然对英国舰队发动袭击,大部分英国船员被俘虏,只有德雷克指挥的两艘小艇设法逃了出来。英国和西班牙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1572年夏,德雷克拿着女王陛下的私掠证,率领由霍金斯出资购置的两艘武装私掠船再次回到加勒比海并且偷袭了巴拿马的迪奥斯港。据说他依靠18名武装分子就把这个海港洗劫一空。西班牙朝野震怒。摩擦进一步升级。

而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终于让两国间的冲突到达了顶点。

这段时期,英国上下和海盗关系融洽。海盗们把从西班牙或者其他什么国家的手里抢夺的金银珠宝按提成比例送到女王陛下手里,女王则把那些好听的头衔和爵位分派到他们头上。名气大一点的海盗几乎都在西班牙身上一试身手。霍金斯、德雷克、雷利、马斯克维尔……加勒比成了他们的练兵场和实习基地。深受女王宠幸的大海盗雷利就于1595年在古巴岛上的特里尼达建立据点,成了西班牙眼皮底下的刺。另一个英国海盗威廉·杰克逊也在牙买加附近多年逡巡,几乎成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梦魇。

西班牙人的噩梦还不止这些。17世纪,当与伊丽莎白的战争结束之后,荷兰海盗也出来凑凑热闹。

荷兰在制造业、航海业和金融业方面同西班牙保持了广泛的贸易联系。但是因为信仰的问题,荷兰新教徒和保守的西班牙之间同样面临着战争。在非洲、亚洲和加勒比地区,荷兰人很快找到新的伙伴替代了西班牙。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从沼泽地上冒出来的国家,它的崛起让整个世界惊奇。17世纪公认是“荷兰的世纪”,而17世纪的加勒比也是“荷兰海盗的加勒比”。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荷兰人彼得松·霍因。

1628年,他被委任为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舰队指挥官(该公司后面单独讲),这支舰队拥有31艘船和3000名水兵,他们成立的目的就是做海盗,主要的目标就是抢劫西班牙从美洲驶往欧洲的船只。这位霍因的确不简单,出海没多久就抢劫了一支庞大的西班牙船队,这可不是普通船队,而是有4艘火力威猛的军舰护航,每艘船自己又装有火炮的强大运输队。霍因采用的战术是“事先隐蔽,突然袭击”。被劫走的金银和香料足足装满九艘大船,西班牙的殖民者为此很长一段时间发不出工资。

实际上,海盗们登台亮相的时间并非不可逾越,随着加入的队伍越来越多,后期的加勒比似乎成了“海盗联合国”。早期的西班牙海盗、法国海盗、英国海盗、荷兰海盗,以及后来来自其他地区的海盗,都在这里游弋,为了利益需要,有时他们相互联合,有时又互相火并。

这其中有两个地区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位于海地附近的托尔蒂岛,另一个是牙买加附近的罗亚尔港。这几乎成为后期加勒比海盗的两个活动中心。

早期的托尔蒂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却因为疏于防范被海盗逐渐控制,英国人因为相对多数的原因暂时做了托尔蒂的海盗武装的指挥官。这种局面并未维持很长,法国的勒瓦瑟就纠集一百多号人把英国管理者赶跑,把自己扶上了台。想想看,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氓恶棍聚集在一起,任何人想要控制他们都是天大的难题。法国人被手下杀死了,西班牙人杀回马枪了,英国人复辟了,小小的岛屿在统治者的争夺中变幻无常。海盗们厌倦了这种权力的打闹,他们纷纷离开这里,17世纪40年代以后,托尔蒂逐渐淡出海盗的记忆。据说2004年的飓风“珍妮”已经把这个小岛吞噬,我们不知道它是否还会有沧海桑田的那一天。

罗亚尔港的经历更富戏剧性。1655年,英国人从西班牙手里抢到了牙买加之后,大兴土木,修建要塞和港口,罗亚尔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当时都铎王朝的大幕刚落,女王依靠海盗把帝国安置得井井有条,继承者詹姆斯一世发扬光大,整个英国对海盗的认识就像女王对自己的子民那样宽容,罗亚尔自然对海盗张开欢迎的臂膀。海盗们大多是蹩脚的商人,同他们讨价还价往往容易低价成交,来自各地的商人们于是蜂拥而至,罗亚尔就此成为当时海盗们销赃的贸易中心。各种肤色的海盗在这里聚会,港口上堆满到处抢来的货物,海盗们在牙买加的大街上挥金如土,喝酒泡妞,整个城市的经济就是围绕着海盗旋转,海盗的种种行为成了罗亚尔经办商业的借口:酒吧、旅馆、客栈、妓院……到了1668年,据说整个罗亚尔有了800家供应食宿的房舍,其租金之昂贵,犹如坐落于伦敦的通衢。这些都没有任何人出来干涉,因为牙买加的总督就是著名的大海盗亨利·摩根。这位残忍的海盗于1668年亲自带领700名士兵袭击了古巴沿岸,抢劫了大量财物。同年晚些时候,又洗劫了西印度群岛的第三大城市贝略港。

在这次战斗中,摩根启用“当地手无寸铁的教士和僧侣”做攻城的前锋,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由这样的总督管理,难怪整个城市都陷入混乱。作恶多端带来的后果是:整个地区遭到天谴。1692年6月7日,随着轰然一声巨响,罗亚尔沉入海底。即使英国人距离原址不远的地方再次重建,罗亚尔还是难逃厄运,1703年,又是一场大火让英国人和海盗彻底断了念头。

就像罗亚尔港的命运,海盗在加勒比海的日子终有一天会在人们重建的良知与法则中淹没。

大胃英格兰

关于英格兰与海盗之间的故事我们讲得太多了,这也是历史的偶然,海盗们既然蹂躏英格兰那么多次,也就得偿还为此欠下的风流债,历史给他们留下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那就是公元1500年。

1500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数字,假如前边再加上一个“公元”的头衔,那就更令历史感到振奋。据说在那之前全世界各个大洲之间是互不往来的,来往的也是极少数人,每块大陆的人都把自己脚下站立的土地当作整个世界,公元1?00年之后,全世界人民的脑袋上仿佛都遭受了上帝集体敲的一锤,人们突然忙碌起来,不知疲倦地远离自己的家园,四处寻找和发现,穿着丝绸和披着树叶的人们开始相互认知。之前,每个地方的人都标榜自己的文明,那其实只能算“区域史”;之后,世界地图因为发现而日趋完整,大洲和大洋在土著居民或者开化民族的眼中几乎是同一概念,这会儿,才真正称为“世界史”。说到底,公元1500年只是一个变革的时间线。

历史在这一界限发生了明显的质变,海盗与各个新兴国家政府的地位也在悄然地发生着质变,不列颠诸岛屿在这一时间线附近准备迎来它们的新主人亨利·都铎。

从15世纪中叶开始,英国的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为争夺王位打了30多年的仗。因为双方家族的标志分别是红玫瑰和白玫瑰,这场斗争就被后世称为“玫瑰内战”。1485年,红玫瑰一方的亨利·都铎率军击败了白玫瑰的军队,亨利夺得王位,加冕为亨利七世,而后又娶了约克家族的最佳继承人伊丽莎白为妻。至此,旷日持久的玫瑰战争终告结束,势不两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被融合进红白都铎玫瑰的徽章中——都铎王朝从此建立。

这个新的王朝已经厌倦在世界舞台幕后的表演,正准备站到前台的聚光灯下。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的主持下,仅仅是把地球切成两半,而这次,英格兰的胃口太大,大到想要一口吃下整个西瓜。这个过程需要许多利益相同的伙伴支持,谁也没有料到,英格兰第一个想到的伙伴竟然是海盗。这一时期,大不列颠岛有一个女孩在位的时间最长,她的大名在历史上绝对流芳,关于她的故事和猜想留在身后让无数好事之徒浮想联翩,她就是终身未嫁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

生于1533年的伊丽莎白注定会成为变革时代的主宰者。

这个不寻常的女人一生之中也曾经历过几次爱情,历史公认的一段,是她同莱斯特伯爵的恋情,然而他和她注定无法走到一起。女王同埃赛克斯的暧昧关系更是耐人寻味。这个20岁不到的英俊少年在一次宫廷聚会中遇到当时已经57岁的伊丽莎白女王,就让位高权重的老妇人一见钟情,赢来了十多年的宠幸。可是女王最终还是选择了单身,一切就如加冕时戴上的结婚戒指一样,在她心里,真正意义上的丈夫只有一个,那就是英格兰。

为了英格兰,伊丽莎白辗转周旋于众多的男部属、男臣民、男国王和男海盗之间,却放弃了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机会,不禁让人感到唏嘘。她精通七种语言,擅长书法和射箭,熟悉音律,谈吐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英格兰在她的手里从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成长为一个日渐成熟的大帝国。

当时的世界海洋,是西班牙的天下(葡萄牙因为联姻而合并)。伊丽莎白知道,还不到公然对抗的时候。在她登基后的第二年,一件小事引起我们的注意——她悄悄地开始赞助海盗的远征。

也许,她在喧闹的世界地图上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蓝色海洋上混乱异常的发现和征服过程中,海盗绝对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伊丽莎白不仅主动向海盗示好,甚至颁发允许私掠的特许证书。

这些海盗可以用英格兰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去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公海上航行的商船。

依靠海盗,英格兰王朝逐渐露出“日不落”帝国的峥嵘,贪婪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大胃英格兰”名副其实。

有了这样的宽容政策,英格兰的公民也忍不住下海做起了抢劫的生意。于是,在海盗的英雄谱里,我们看到了太多英国人的身影——德雷克,霍金斯,基德,摩根,罗伯茨,戴维斯……

如果说从公元9世纪到11世纪是北欧海盗的世纪,那么从16世纪开始,英国几乎成了海盗的培训基地,而加勒比海就是他们的表演舞台。他们的功绩和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海盗,成为海盗史上的一面旗帜。

这当中有海盗历史上最残暴的人亨利·摩根,最为官运亨通的霍金斯,最倒霉的基德,最绅士的罗伯茨,甚至还诞生了科学家——威廉·丹比尔——这位出生在英格兰西部萨默赛特的水手虽然长期在海盗船上服役,但做的事情却像极了一位学者。他出版的《新环球旅行记》对西印度群岛及太平洋岛屿的地质、水文、植被、动物和居民都有生动而翔实的描述。他是第一位环球航行和登上澳大利亚的英国人,今天在地图上还用“丹比尔海峡”、“丹比尔地”、“丹比尔群岛”这样的地方来纪念他的功绩。

海盗人生

以海盗身份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的人在英国绝不是少数派,比如当上英国国会议员的亨利·梅努埃林,藏宝鲁滨逊岛的勋爵乔治·安逊,做过牙买加副总督的亨利·摩根,还有担任普利茅斯市长的德雷克等等。但是,还有比他们官运亨通的海盗,如果需要树立一个典型,那就是霍金斯。

约翰·霍金斯,1532年出生于普利茅斯,也就是德雷克环球航行出发的那个海港城市。霍金斯家族世代经商,因此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当时的贸易主要通过水路,他从小就跟随着父母在商船上接受商业熏陶和航海锻炼。利益的重要性从他孩童时代就已经明了。

1554年,父亲操劳过度而去世,把年仅22岁的霍金斯推到家庭顶梁柱的位置上。子承父业,从此霍金斯就开始了往来于各个贸易港口的海上航行。他的航行轨迹据说最主要在西班牙和加纳利群岛之间,那里有从美洲运过来的“可可、烟草、白糖和蜂蜜”。早期的航行为他后来的事业淘到了“第一桶金”。

1562年,已经做了8年贸易的霍金斯厌倦了每月数次往返于这些贸易集散地,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讨价还价面红耳赤地争吵,他想要做更大的买卖。长期的商业浸淫使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商人感觉到还有更好的机会在向他招手。经过一段时期的考察,霍金斯发现,非洲内陆的黑奴总是通过阿拉伯人或者转道意大利进入西班牙奴隶市场,再运送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美洲、加勒比地区、西印度群岛……这种“转口贸易”让中间商层层盘剥后利润微薄。

为什么非要绕一条曲折的陆路,而不能从非洲内陆直接用船把黑奴从大西洋运到美洲或者其他需要奴隶的地方去贩卖呢?

就是这个瞬间闪过的念头让霍金斯孤注一掷,他把自己的家当全部押上,又从岳父手里借了点钱,还是没有凑够,于是再从几个伦敦商人手里借了高利贷,自己组织了一支船队往非洲大陆进发。这支船队携带有武器和弓箭,已经有了海盗舰队的雏形。

到了西非的几内亚附近,他们发现了一个黑人部落,霍金斯用火绳枪口喷出的火焰和亮晃晃的长剑俘虏了他们,清点数目居然有300人!这么多的黑奴运到西印度群岛卖掉的话足够抵消此次活动的所有费用还略有盈余。

第一次“海上直航”的奴隶贸易就这么做成了。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贸易活动。胆子大一点的商人开始参与进来。霍金斯的名字也开始传开,从商业港口一直跑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耳朵里。在了解这个海盗的所作所为之后,一方面,从情感上她是难以接受的,靠贩卖活生生的人口来赚钱与上帝宽容而仁慈的教诲不相符合;另一方面,帝国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钱,而且是大大地需要钱。女王最终决定选择后者——让国家强大起来,让后人去评说功过是非。

霍金斯被召进了王宫。

1564年,女王亲自赞助他的第二次航行。她特意把一艘名为“耶稣号”的船只折价四千英镑卖入霍金斯的船队——也许女王希望耶稣能宽恕她对帝国的一片良苦用心。1565年,霍金斯船队满载着抢劫来的黑奴到达南美的委内瑞拉,并把这些黑乎乎的人儿换成黄澄澄的金币带回到英国。作为投资人,女王陛下得到了她“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儿”。

1567年,富有的霍金斯组织了200名精干的雇佣军,配备大量的枪支弹药,和西非塞拉利昂海岸附近的部族联合起来向另一个部族开战。战斗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取更多的俘虏做奴隶。装备精良的联军取得胜利,霍金斯从此次战争中获得470个俘虏。

赚够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的霍金斯还不满足。他又开始准备新的探险。

1568年9月,第四次远航准备完毕。

这一回,霍金斯还带着自己的表弟德雷克一块儿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