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5782700000001

第1章 温一壶月光下酒(1)

淡定是一种勇气。行事自如,从容冷静,闲看庭前花落,轻摇羽扇城头;

淡定是一种风度。秋风过面,静若处子,名利场中灯红酒绿,过眼烟云。

佛前的一炷清香冉冉燃烧着,谁看透了人生的繁华与落寞?

不如温一束月光来下酒,削去身上的愁与怨,和心灵的尖锋利芒,将自己融入月光般淡淡的人世温情中。坐拥青山,剪几缕夜色,掬几片月光,温一壶清酒,而后,在平淡中不醉不休。

天涯尽头的华尔兹

一位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朋友,他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记录了自己的种种神奇经历,他说,也许,有些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多年前,为了进行稀有野生动物的编目工作,我作为志愿者来到了中国的海南。从广州到海南的路途十分艰难,在历经辗转之后,我们到达了海南的一个小渔村。又累又饿的我们在路边的一个小屋前停了下来。

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从屋里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饭菜上来后,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人的能力,尽管一无所有,他们还是能够“变出”各种菜肴。吃饭的时候,那位老太太一直对我热情地笑,并用一把很特别的羽扇替我扇风,那种扇子我从未见过。屋子里除了一只旧手表,这把扇子差不多就是最值钱的东西了。于是我尽力不流露出对它的喜爱,因为按中国人通常的做法,凡是客人看上的,必会慷慨赠送。

吃完饭我们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决定凉快一会儿再走。老太太开始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跟我们交谈,看得出来她已有几十年没说英语了。我们吃力地听着,渐渐地我们明白了她的话。她说这是她30多年来第一次在这里见到外国人,我们的出现使她回忆起了往事。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外交官,童年的她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并随父母到世界各地游玩。

有一次,父母带她去香港参加一个聚会,那儿有很多英美宾客,舞池里俊男靓女伴着音乐在跳华尔兹,他们翩翩的舞姿令她沉醉。在她看来,这简直是天底下最美妙动人的情景。她相信,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要像那些优雅的女人一样穿着华美衣衫,翩然起舞。

然而,她长大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儿不再有华尔兹,她的梦想也成了幻想。她婚后不久,就爆发了内战,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接着就是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因为种种原因,她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荒野小村一住就是几十年,靠给过路人做饭和卖偶尔捕捉到的蛇和野兔为生。

她平静地讲述着她的故事,没有怨恨和痛斥,深深地俘获了我们的心。她记忆中的生活和她的现状有着天壤之别,但她的平静和安详告诉我们她好像没有一丝痛苦。

“有什么让你遗憾的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

“唯一的遗憾是,”她说,“没能学会跳华尔兹。”

她的回答令我们始料未及,无言以对。在接下来的沉默中,我隔着桌子紧紧握住她的手,轻轻地问她:“还想学华尔兹吗?就在这儿?”

笑容像花一样绽放在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

我们站起来,走近对方,屋子中间大约5英尺宽的泥土地面就是我们的舞池。我们摇摇晃晃地开始跳,我哼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不时踩到她的脚。但很快我们就跳得流畅自如了,我唱得更大声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在小屋中回荡,老太太宽松的裤子像旋转的裙子一样飘起来,她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青春和美丽,而我则成了英俊潇洒的外国小伙,高大健壮,准备像王子一样把心爱的公主带走,远离这天涯尽头的荒凉海岛。

为了记住这难忘的时刻,我们合影留念。

今天,我们的合影还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照片上,来自不同世界的我们紧握着对方的手,面带微笑。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坎坷和磨难,老太太的精神需求早已超越了生活的苦难与艰辛。我虽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天涯尽头的华尔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强,教我笑对生活中所有的挑战,令我终身难忘。

老太太对梦想的追求和坚守让我们无法不动容,那是一种对精神的坚持,对心灵情操的不懈努力,虽然这努力是默默的,艰难的,但她没有忘记,没有放弃,岁月和流年,给她增添的是耀眼的光华。

(人生感悟)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顿和挫折,有些事情你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渺小的,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像三毛一样,虽然在沙漠中生活,却因为拥有一份对生活的虔诚和热爱,而同样让自己变得快乐和坚强。淡定的人生不会寂寞,只是心中那份对生活的勇气和坚定,才让平淡的生活有了色彩,有了希望。

淡定,一种别样的幸福

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里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这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女同胞同情别人,但她话一出,反而变成了被同情的对象。孰对孰错,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的同胞,向来是奔波劳碌,为了所谓的幸福。可是,往往却并不能得到幸福。我们不淡定,不觉得眼下的生活是最好的,而是追随飘渺的未来。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

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跟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工作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份退休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

在中国,很多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于是,那些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有的,就是自己。

有些人,可以很委屈地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户口……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有些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有些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作成功,可以把身家百万当作理想,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但是,这些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把爱国、崇高、献身、成功、立业的情结推向了极致——他们要么在大公无私,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漩涡里苦苦挣扎;要么在肩负重任,其实是在徒有其名的怪圈里受尽折磨……唯一遗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于是,在外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国,却很少有人能明白。

在现代都市竞争的人性丛林,淡定,其实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为什么每天都急匆匆地奔忙呢?你以为天要塌下来的事情,对于天来说,其实根本就塌不下来。

同事的倾轧、业绩的失败、人际的纠纷、老板的冷遇,看起来都好像火烧眉毛的事,看起来都好像令人忧心忡忡的事,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在宇宙的时空中,放在一个人一辈子漫长的遭遇中,都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使像被降职、被解雇这样的重创,如果心理上有准备,又何尝不是一次人生的转折、转机、转型?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工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

“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环节。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儿经营,不断扩充你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财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

墨西哥渔夫疑惑地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有时,需要我们跳出来想一想。

(人生感悟)

人一生的追求,说到底,就是一种幸福感。然而,物欲横流的社会却蒙蔽了太多人的心智,多少人为了满足物质上的贪婪,而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最后,往往发现苦苦追到手的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而失去的却让人悔恨终生。其实,人一生需要的并不多。红尘中,把守一份淡定的心情,不奢求不该得到的,不丢弃不该失去的,才是幸福的人生。

让匆忙的脚步停一下

那一天,刘音带着儿子匆匆赶路,由于匆忙,眼神无暇他顾。忽然,儿子用稚嫩的声音喊她:“妈妈,停一下,好吗?”她站住脚,儿子伸出小手,指着近旁的街心花园对她说:“你看,那棵树上,开满了花。”她抬起头,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一树泡桐花正在绚烂绽放,一朵挨着一朵,淡紫的,开得热烈奔放。她忽然记起了很早前读过的席慕容的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其实,对于花来说,美丽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呀,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驻足欣赏。

比如现在,如果不是儿子喊她,她一定不会停下来,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前边的路,只想着向前,向前,想着前边的目的地。可是,她到底在为什么而奔忙呢?为什么一直以来,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停一下呢?

她拉着儿子的手,来到那棵开满花的树下,那一朵朵紫色的泡桐花,像一个个倒悬着的铃铛,那一树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摆,仿佛奏着叮叮咚咚的乐曲。她真想伸出手去,把它们拨响,像拨响一串串紫色的风铃。一转头间,又看到旁边的一树迎春花,在最低处的那截树枝上,居然还有两朵明黄的花儿在娇俏地绽放,像两个调皮的小孩子,躲猫猫似的,不仔细看,还真是难以发现呢。附近的一树樱花也旁若无人地开了个不管不顾,那样娇柔的花,开得如此喧闹,竟像是有一种力量,推波助澜一般,把无限春光一波接一波不停地送到她的身边来。她眼花缭乱了,目光成了匆忙的蝴蝶,不知道在哪朵花上多停留几分钟才好。

她环顾四周,原来那满园的绿,也风采各异呢。柳枝有烟丝醉软的柔,它的绿婉约,像淡绿的水袖;槐呢,枝上刚刚钻出三片两片新叶,那绿嫩得灵透,像被水墨洇开的,远远望去,有着雾一般朦胧的美;那些柏,却把骨子里的力气都拿出来了,绿得深浓,仿佛是把绿色的油彩直接泼到了枝叶间,浓到化不开。

居然是满园的好风景呀,花儿们开得百媚千娇,树与草绿得铺天盖地。原来,只要停住脚步,身边就铺陈着这样一幅自然的美丽画卷呀。

她忽然想到,懂得生活真谛的人,一定都熟谙乐谱里面的休止符,流畅的乐曲,有休止符来提示空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某一刻,让自己匆忙的脚步停一下呢?人生,一样需要偶尔空一拍,让心灵小憩。

偶尔空一拍,是为了让后面的旋律更优美,为了让曲子更动人。

偶尔空一拍,是一种智慧,为了走得更加从容。

偶尔空一拍,是对人生的淡定,相信能更加幸福地前行。

(人生感悟)

抛去内心的焦躁,怀着一颗淡定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中别走得太匆忙,错过了沿途的美丽风景,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停一下匆忙的脚步,让心灵在沿途的花香中陶醉,人生之路,且行且珍惜。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苏东坡曾因政治的原因,过了一段种田、写诗的山居田园生活。

那时候,他写出了一生中最美丽的诗词,还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了稻子,收获了晶莹剔透的大米。他跟夫人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

于是,“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如果放在之前,“敲门都不应”肯定就让他大发脾气了,可是现在,算了,他走去听江水的声音。

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这是很多名家的切身体验和感悟。

宋宝罗,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画家、金石家,2006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谈及养生经验,他有一连串的“不”:在日常生活中,不抽烟、不饮酒、不厌食、不挑食、不信补品、不吃补品;做演员,不走穴;绘书画,不卖钱;做人,不拜鬼神,不迷信。如今,年过九十,他看书阅报、画画治印,无需戴老花眼镜,而且血压不高,心脏健康,连腰酸腿疼的毛病都没有。他认为,“淡泊以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淡不是平淡,是绚烂至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