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动欧美:给心灵安装一道爱的程序(下)
5783000000001

第1章 快乐就在一念之间(1)

(本卷编译:语人)

青蛙爸爸的客人

文/ J·弗莱维尔

青蛙爸爸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他不是最富有的,但他有足够的物质享受。街坊邻里都认为他是个模范当家人。青蛙爸爸对朋友总是很热情,和亲戚们关系尤其密切。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这些晚辈频频造访青蛙爸爸家,还有一些亲戚全家假借探望青蛙爸爸住下来不走了,很快10多个家庭在青蛙爸爸的地盘上定居下来。

青蛙爸爸再也没有隐私可言,因为客人们把他家的客厅,甚至厨房都挤满了。为了给客人做饭,青蛙爸爸在厨房忙进忙出,分批给客人们开饭。很快,他的食物不够了。一天,青蛙爸爸决定再也不忍了。青蛙妈妈对这些寄生虫一样的亲戚也忍无可忍:“让这些懒家伙离开!没什么可说的。”她不耐烦地说。

“我不能那样做,”青蛙爸爸说,“面对面的对质不是我的作风。亲戚和邻居会怎么说?不过,别担心,我自有办法。”青蛙爸爸非常冷静。第二天,青蛙爸爸醒来后高兴地说:“我想出一个最好的办法。”但他不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妻子。

瞒着所有人,青蛙爸爸去请蛇到家里做客。他希望蛇能把惹人讨厌的青蛙亲戚们赶走。饥饿的巨蛇赶紧接受了邀请。不用说,蛇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他把青蛙爸爸所有的亲戚无论大小都吃掉了。不幸的是,这条蛇同时也把青蛙爸爸、青蛙妈妈和他们的孩子也吃掉了。记住,遇到麻烦的时候,你要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比问题本身更糟。

学大雁,别做海鸥

文/查尔斯·史温顿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过所有其他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它不断地表演着,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记录着它的优雅。

但是在海鸥群里,它完全变了个样子,所有的优雅与庄严都堕落为肮脏的内斗与残忍。还是那只海鸥,它像炸弹般冲入鸥群中,偷走一点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愤怒的尖叫。海鸥之间不存在分享与礼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凶猛的竞争。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他海鸥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种鸟儿作为人类社会的榜样,那么海鸥绝对不是个好选择。相反,我们应当学习大雁的行为。你曾想过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阵吗?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

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社会更像是亿万孤独的海鸥组成的群体,人们为个人的利益争吵不休,代价是不得不孤独地承受自身的压力。

水盆与大海

文/塔尼娅·科奈特

师傅打发他的一个年轻弟子到集市上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满脸的不高兴。

师傅便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生气?”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都看着我,还嘲笑我。”弟子撅着嘴巴说。

“为什么呢?”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可他们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大呀。”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傅听完弟子的话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的海滩。

师傅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吗?可是,为什么人家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

麻雀的故事

文/玛德哈尔

有一只麻雀在冬天即将来临之际准备飞到南方过冬。然而,突降的寒流让尚未做好准备的麻雀仓促远行。刺骨的寒风冻僵了它的翅膀,它重重地摔在了一座农场的空地上。

还没等满眼冒金星的麻雀缓过神来,正在旁边食草的一头奶牛“哗”的一声在它的身上拉了一泡臭屎。麻雀心里在想:“唉,这下完了。”但是,令它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温暖的牛屎渐渐融化了它冻僵的躯体,两只僵硬的翅膀也可以扑腾几下了。

麻雀觉得全身暖洋洋的,好像不是躺在一堆屎里,而是沐浴在清新的温泉当中,于是欢快地唱起了歌。

正在此时,一只大猫正好从农场走过,听见麻雀的鸣叫,于是顺着声音走到了屎堆前,看见了正在自鸣得意的麻雀,一口就把它吞进了肚里。

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两个做人的道理:第一,不是每一个向你泼屎的人都是你的敌人,同样的,不是每一个把你从屎堆里拽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第二,人不能够得意忘形,否则会招来灾祸。

等两周的道理

文/保罗·科埃略

一个忧心忡忡的母亲带着儿子向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求助:“先生,请您跟我儿子说几句,劝他不要吃太多的糖果。”

长者沉默片刻,然后说:“现在不行,等过两星期你再带孩子过来。”

两周后,这位母亲带儿子再次登门拜访。长者看着孩子的眼睛,诚恳地说:“好孩子,为了你的健康,我希望你以后要改掉贪吃甜食的坏毛病。”

孩子的母亲既感激又困惑,问道:“为什么让我等两周?您当时不可以这么说吗?”

这位长者回答道:“绝对不可以。两周前,我自己也是嗜糖如命啊。”

最难的学问

文/马尔科·阿尔丁格

一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述自己的出游经历:

“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

“每个人都懂呀,”老人平静地说,“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先生,还有比未卜先知更高深的学问?”

“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林木,人人都能张眼即见,但你看得见自己的睫毛吗?它可是就在你的眼前啊。所以,我要教给弟子的,不是让他们预见朦胧的未来,而是看清鲜活的现在。”

尽量放松些吧

文/博克罗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对他的马夫说:“你骑着马跑多远,我就会把多少土地赐予你。”马夫二话没说,飞快地跳上马奔驰起来。当他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也不想停下来,因为他想跑得更远。但他不知道,他跑得越远,就越有可能被累死。于是,他问自己,“我为什么非要勉强自己跑这么远呢?现在我要是死了,也不过要巴掌大的地方埋自己。”

人生旅程也和这个故事中所描述的一样,不少人每天竭尽全力争权夺利,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时间和家人、周围的美景以及自己的爱好。当有一天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意识到,得到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的,而失去的却无法弥补。

有钱有势并不是生活的目的,生活也不只是工作,工作是为了让我们有能力享受人生的美好和乐趣。

保持工作与休闲、家庭与个人时间的平衡才是生活的重点。你必须清楚如何保持生活的平衡。快乐才是生活的意义,也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所以,尽量放轻松些,欣赏一下自然之美,做自己想做的事。生命脆弱而短暂,不要轻视生命,还是过一个平衡而有意义的人生吧!

没有痛苦哪来自由

文/菲利普·亚西

印度有一个青年名叫萨丹,他很小就染上了麻风病。幸运的是他无意中结识了一位来家乡马德拉斯传教行医的传教士医生保罗·布兰迪,两人成了忘年交。从此好心的布兰迪医生便把萨丹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几年后的一个夏天,萨丹想回家过个周末,一是探望家人,二是想看看自己独立生活的可能性。

由于麻风病的原因,萨丹的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觉到疼痛。临行前,布兰迪医生告诫他对陌生环境中的危险要格外小心。一切准备就绪,萨丹登上了开往马德拉斯的火车。

星期六晚上,和亲戚朋友尽兴而散的萨丹,回到自己曾住过的房间,一头倒在草铺上,沉沉地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萨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全身。因为永远无法感知痛苦,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他惟一可以判断危险、保护自己的办法,多年来萨丹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检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萨丹发现自己左手的食指血肉模糊。原来这个房间年久失修,他熟睡时,有只老鼠从墙洞里钻进来,竟然把萨丹的手指当成夜宵。但由于感觉不到疼痛,萨丹连一只小老鼠都抵御不了。

周日晚上,萨丹不敢掉以轻心。他整夜盘腿坐在草铺上,背靠着墙,借着油灯的光看书。破晓时分,他的眼皮越来越沉重。终于再也抵挡不住疲倦,萨丹头一歪睡着了。几小时后,萨丹被家人的叫声惊醒,原来萨丹的右手滑到了盛灯油的碗里,手背上的皮肉都被烧焦了,幸亏油灯的油所剩不多,又被家人及时发现,否则连他本人也会葬身火海。看到这一切,萨丹失意地告别了亲人,双手缠着绷带离开了马德拉斯。

布兰迪医生在回忆录中写道:“萨丹回来后,我为他清理伤口,我们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因为没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萨丹最渴望的自由被剥夺了。”

布兰迪医生在文章最后说,“当你在痛苦中挣扎,抱怨上苍不公时,我希望你会想起萨丹的故事。没有痛苦,就无法知道危险的存在,没有进退的尺度,就无法判断做的是对还是错,无法保护自己,就永远担惊受怕,没有自由。萨丹的故事教给我们一个人生真谛:没有痛苦哪来的自由!”

吵闹的青蛙

文/韦恩·赖斯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有整整100万只。餐馆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从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说:“是这么回事,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上百万只青蛙。一到晚上它们就开始叫,我都快被它们逼疯了!”

于是农夫和餐馆签订了一项协议,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向餐馆供应青蛙,每次500只。

很快第一次交货的时间就到了,农夫又来到了餐馆,可是他的手里只拎着两只瘦骨嶙峋的青蛙。老板很奇怪,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其他的青蛙在哪里呢?”

农夫回答说:“是我搞错了,池塘里只有这两只青蛙,那么多的噪声都是它们俩发出的。”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它们就像几百万只青蛙在耳边呱呱叫,使我们躺在床上彻夜难眠。

黑暗中,我们总是感觉问题比实际大,但是第二天清晨,在黑暗过去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问题不过如此。

下一次当你听到什么人批评你或取笑你时,不要忘了这两只吵闹的青蛙的故事。

心灵涟漪,不可忽视

文/克尼斯

我7岁时,有一天祖父带我来到农场的鱼塘边。他让我向水里扔一块石头,并且观察被石头激起的一圈圈波纹。然后,他要我把自己想像成那块打破鱼塘宁静的石头。

“在人生中,你也会像那块石头一样,在生活的湖面上掀起阵阵波澜。这波澜会打破你周围的人生活的宁静,”他说,“记住,你一定要为自己所激起的涟漪负责,因为它们也会散播到别人的涟漪中去。当然你希望把自己好的东西,比如平和、友爱等传播给别人,但是愤怒和嫉妒常常也会随着激起的浪花传播到别人那里去。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你都要对它们负责任。”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冲突也会影响到外部世界。其实我们都在向外界辐射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管你是否把它们说出口。

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充斥着斗争、憎恨、怀疑或者愤怒,我们又怎能带给世界和平。所以请不要忽视我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它激荡出的浪花会影响和改变其他人的生活。

应听乌龟的意见

文/阿尔曼

格洛丽亚·斯坦姆,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位领导者兼作家。学生时代,在一次地理考察中,她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在史密斯大学演讲时,斯坦姆和听众分享了这次经历:

“在考察中,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来的,经过一段土路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它还在继续前进,随时有被汽车压死的危险。

“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觉得帮助它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障上带回岸边。这期间,它不断愤怒地想咬我一口。

“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并对我说:“你知道,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那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

“哎,我当时懊恼极了。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发现那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生动的一课。它时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管你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在做事关‘乌龟’的决断时,都不要忘记先听听乌龟自己的意见。”

大石头的脆弱

文/布赖恩·卡法纳

一位农夫的田地里有一块大石头,虽然他每次耕田时都很小心,但是在多年的劳作中还是撞坏了许多犁头和一台松土机,他对这块石头的恐惧与日俱增。

一天,农夫又损失了一只犁头,想起这些年这块石头给他带来的种种麻烦,他怒火中烧,于是,他决定对石头做点什么。

他找来一把铁锹,用力地向石头下面铲去。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块困扰了他多年的石头最窄的部分竟只有15厘米宽。

于是他找来一把大锤,将石头毫不费力地砸碎,之后用手推车把碎片运到了田外。

此时,想到这块多年来给他平添无数烦恼的石头,竟被他如此轻松地就铲除了,农夫不禁哑然失笑。

言语的作用

文/韦克

在一次讲演中,一位著名演说家向一群青年学生提出忠告:要注意自己说话时的一言一词,因为语言具有无穷的力量。这时,一位听众举手表达他的不同意见:“当我说幸福、幸福、幸福时,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快乐;当我说不幸、不幸、不幸时,我也不会因此而倒霉。所以,我认为语言只是我们使用的一种很普通的工具,并没有所谓的无穷的……”

“笨蛋一个!你根本就没有理解我话里的意思。”这位演说家没等他说完,就在台上对他大声呵斥。

这位听众顿时目瞪口呆,继而怒形于色,愤然起身反击:“你才是……”

但是演说家手一挥,没让他继续说下去:“对不起,我刚才并不是有意伤害您的,希望您接受我最真诚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