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襄阳
5783400000013

第13章 战斗在羊山(3)

“可以感觉到、刘伯承、邓小平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刘伯承对邓小平很尊重,写好电文,每每把眼镜一摘,对工作人员说:‘送政委定稿。’邓小平个子不高,散步或出门迎接什么人,刘伯承总是走在邓小平后面或侧面稍后。这种细微之举令我感动不已。邓小平称刘伯承‘刘师长’。看我有些不解,就对我说:‘这嘛,伯承是129师老师长;二个嘛,伯承是我的老师,我敬重的长者。’有一天,他拿了一副字给我看。我问他喜欢什么体,他很认真地说:‘刘体,集柳、颜为一体的刘伯承体。我临的就是他的帖。’

“住了四天,刘伯承看我老是闷着,问我:‘想不想到我们后方看看?蒋先生说我们是土匪,共产共妻,你看是不是那样。’我笑着说:‘好,我去看看!’走的那一天,刘伯承、邓小平为我饯行。在座的还有罗哲东、郓城被俘的55师副师长理明亚。

“席间谈到蒋介石主办的上校以上的军官训练班。理明亚6月底刚受训回来,7月初就被俘了。他说:‘蒋委员长企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检讨战术,二是解决士气。有什么办法呢?统帅部绝对不承认战略有错误,反而责备将领导不注意战术,不关心自己的存亡荣辱。蒋说:我个人已经老了,没有关系,你们不好好干,最后失败了都是共产党革命的对象。说得大家都笑起来。’理明亚接着说:‘这回我受训一趟,花了40多天,其实无论如何一个月足够了,可是大多数人躲来躲去,根本无心归队。所以我们曹师长福霖说我:明亚,你还算老实。

“我的副师长罗哲东有头脑。他是湖南人,带点辣椒性格。他说:‘我们那边的问题是没有政治资本。北伐的时候,我们有明天的远景,今天打军阀,明天革命成功,中间只隔着一个短短的黎明。人人为府上的重任自豪。那时黄埔同学见面,就问哪个做了烈士。没有怕死的,都以死为荣。现在呢?今天为了什么?明天是个什么样子?眼前一片漆黑。哪里有勇气流血牺牲?怎么能不打败仗?’

“理明亚苦笑道:‘我们现在成了那时的北洋军阀,行军找不到向导,打仗找不到担架队;天一黑赶紧宿营,几个部队挤在一起,即怕被解放军包围,又怕地方民兵骚扰。放出去的侦察不但弄不到真实情报,反而常常遭伏击。简直就像聋子、瞎子。而解放军对我们的情况却摸得清清楚楚,连我们师长个子有多高、眼睛有多大、鼻子有多长都知道。’

“邓小平笑了,说:‘不光知道师长的,你的我们也知道。’大家正笑着,就听旁边的收音机播出了国民党中央社的一条‘新闻’:‘鲁西消息,刘伯承所部溃不成军,国军连日来获得空前大捷……’当时我很难堪,便说:‘中央社从来不说真话。’刘伯承笑笑说:‘从反面听嘛!鲁迅先生的推背图,对蒋介石很适用。’”

“饭后,送我们的车子来了。过黄河走寿张,经过邯郸,再去太行山。张际春副政委也来送行,并派了保卫科张科长专程护送,保证我们的安全。临别,刘伯承把他写的《指挥纲要》一书送给了我……

“在那个四合院住过的四天,对我的后半生起了巨大的作用。当时我不曾意识,其实我和刘邓一接触,我原有的信仰就开始崩溃了,新的思想亦已孕育。在解放区参观结束的时候,摆在我面前有三条路:可以回南京,可以回家乡,可以留下参加解放区的工作。我选择了后者。后来我再没有机会见到刘伯承;如果有,我想我会改变称呼,称他‘刘师长’的。”

陈颐鼎老先生谈了许多许多。临别;他送我们出门,指着门口的“黄埔同学会”牌子又道:“民族分裂是我们这一代人造成的,祖国的统一也应当由我们这一代人来完成。我在努力做,也算不辜负刘伯承师长的教诲。”

在北京,我们见到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保卫科科长张之轩老人。他一米八的个头,虽年逾七旬,,又大病初愈,但腰板笔直,像个小伙子。

我们听到不少关于这位保卫科长的精彩故事,也看过他的《南征年历》。他机敏勇敢,又严谨心细,刘邓大军的许多重大事情都能从他的《南征年历》中找到记载。

他讲了护送陈颐鼎等人过黄河到后方去的片断——

那天晴空万里,静风,河面上仍是巨浪叠起。船行至河心,面对几里宽的黄水浊浪,罗哲东惊诧道:‘这么宽的河面,这么大的波滔,对面又有重兵把守,刘邓大军究竟怎么过的河呢?不可思议!”

张之轩暗示他问理明亚。

理明亚坦然地说:“河防是我们55师把守的,守河我们还是有经验的,估计这种季节没人敢闯黄河,也就疏乎大意。当刘邓大军突然出现时,我们已经来不及组织抵抗,为了保存实力,全师收缩,进了郸城。”

陈颐鼎说:“刘伯承真是天下奇才。这样的天险,隔岸又有重兵,居然敢迎闻而过。自古以来,兵书战略上没有这样的打法。”

罗哲东接道:“像我们这样一年里这么多将领一个个被俘,恐怕也是史无前例。”

理明亚摇摇头,叹道:“不奇怪哟。在南京受训的时候,我跟老头子(蒋介石)对面坐,他一张嘴,露出红的牙床,满口牙掉得椿光。我算了算,他正好60岁,心里就叫了声:不好!”

“为什么?”罗哲东挺奇怪。

“这你老兄还不知道?60岁是‘牙运年’。没有牙、就是‘倒运年’。他倒运,你我之辈焉能不遭厄运之灾?”

罗哲东笑了:“原来理师座还懂相术。既有此术;怎么没给自己相相面?”

“这倒叫你说着了。今年3月我给自己相过面。那一天又正巧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突然死了。我就知道大运不佳。”

张之轩在一旁听着,暗暗好笑。过河后他一直随第1纵队行动,打郓城,打六营集,他都参加了。可以说,这三位黄埔生、国民党的中将都是他的俘虏。在缴获的文件中,有一份是陈颐鼎、罗哲东从南京受训回来后根据蒋介石叮咛亲手制定的,很有意思。

文件规定,为避免被俘要采取特殊措施:

(一)长官对部下称名号,部下对长官称“先生”,平级则称号或老张老李。

(二)长官一律穿士兵服装,不戴领章、臂章、肩章,统一钉于衣袋内。各级长官所带卫兵、传令兵应避免一切恭敬动作,携带手枪时,藏于衣袋内。

(三)司令部万不可选择好房屋,其间若有居民应使其离开,另集一室,并多设伪装司令部,门卫一律单哨,使用步枪。

(四)行军时如遇老百姓询问,以“八路”答之,友军询问,以“打八路”答之,万不可暴露番号。

(五)进入公共场所,如在酒楼、澡塘、商店等,均不可谈论军事,严禁与老百姓闲谈。

缴获的文件中还有一本第70师第40旅第279团2营6连连长的日记,从中可见国民党军下级官兵的心境和士气——

5月1日:由充州出发,逃了两个兵,今天又逃了两个;本连阵地,又向后延伸了,我实在时时准备着,有事时一个死。

5月13日:今天又跑了两个。连部号兵洪明德开了小差。8班那个背机枪的兵,拐1支步枪跑了。天啊,叫我如何干下去!根本就补不胜补,你今天补一个,他明天要跑两个。

6月17日:我们在昌邑集停了很久,连一个老百姓也没看到,简直八路军是想向我们封锁,弟兄们两餐没吃一点油了。

6月19日:自昨早上起,全旅人都没有饭吃,真要命!什么都没有,只有挨饿。

7月8日:今晨55师师部逃下来三个长官,都狼狈如丧家之犬。我问他们郓城情形,他们不胜悲忿地说:“郓城完了!”他们自昨晨由郓城逃出后,一直没有吃过饭, 白天藏在高梁地里,夜晚走路,肚子饿了,就啃高梁杆。

7月10日:今天在途中碰到55师师长,穿着便衣,满身泥巴,狼狈地坐在一辆牛车上,垂头丧气。追击炮连陈连长斥责他为什么把牛车拦着路,他的卫士说:他是55师师长。我们都把舌头一伸。唉,多堂哉皇哉的师长啊!而今坐着牛车,落荒而逃。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吧?老天爷保佑,不知我们的下场会是个什么样呢?

在这个连长7月10日发出如此感叹后的第四天,他和他的师长都成了俘虏。

自上船,陈颐鼎很少说话。眼睛一直看着河面上来来往往运送后勤物资、伤员、医院、马匹、车辆的船只。那些船工赤身裸体,喊着号子,阳光把身上的汗水映得像闪光缎一样。浪大船不稳,一件医院的什么器械落入河中。那水有lO多米深。只见一位船工“咚”地扎入水中,稍许,举着那东西露出头来,哈哈地笑着。

陈颐鼎喃喃的:“即便攻下解放军的一城一池,也占不住。民心所向,大势已去矣!”

鲁西南羊山集1947年9月13日——19日

羊山集是个有居民千余户的大镇。这个古老的镇子依山顶据,此山名目羊山。

不知是哪位有灵性的人给它起的名字、一个“羊”字把这座不大的山点化活了。它东西走向,五里长,东头存一个圆圆的由包,似仰着的头;中间十段曲而长,似躬着背助腰;西头小山包包一个个挤在一起,似翘着的尾巴。远远望去,极像一只仰着头,撅着尾、跪着腿、躬着背、正在吃奶的小羊羔。

这方水土自有战争开始,便是屯兵据守之地。羊山的周围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明末时期的寨墙;寨墙外面,东、南、西三面有丈余深的水壕,这是侵华日军、汉奸队盘踞时留下的;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开进羊山集后,又在寨墙、水壕之间加筑了一道坚固的鹿砦。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碉堡、射击孔密匝匝地分散在鹿砦之中,火力可控制羊山周围1000米开外的地区。第66师师长宋瑞珂是个有战术眼光的人,他巧妙地利用羊山的羊身、羊头制高点,与山下集镇的民房构成核心阵地,隐蔽工事一层又一层,像个铁筒,易守难攻。除此之外,宋瑞珂又在羊山集二里开外的村庄和四野做了布局,开辟了辐射状的野外阵地。

第66师系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配置一流的武器装备;和张灵甫的第74师比起来,除编制配额略少外,战斗力一点也不逊色。师长宋瑞珂毕业于黄埔3期,因出类拔萃而留校任内务长官。北伐开始后,他几次打报告请求参加北伐军,学校不允。他说动了校医,开了张“患肺病”的证明递了上去。学校教育长也知道这是一纸假证明,但终被他的诚挚所感动。那时的宋瑞珂是个满腔爱国之情的热血青年。他个头不高,斯文白净,像个绍兴师爷,却没有绿林和行伍之气。他是地道的山东人,青岛市的,因家境艰涩,只读到中学就缀学,进工厂当了名保全工,后经人举荐考入黄埔。

北伐开始,陈诚是筹备处主任,他很赏识这个“小白脸”、“小个子”的精明和热忱,说:“把他留在我这里。”从此宋瑞珂便一直追随陈诚,成了“土木系”的中坚骨干,极受恩宠。

内战爆发时,宋瑞珂30多岁,骁勇而足谋,在国民党少壮派里是姣姣者,可谓前程无量。他是“中原停战协定”的签字人,墨迹未干,又第一个登台亮相,打响了全面内战的第一枪。

在鲁西南战场,宋瑞珂虽未能受命统帅三军,但他很知道如何执行王敬久的命令,很知道如何选择进攻路线和驻扎营地。一进羊山,他就开始营造这个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要塞,凭险而据。

第32、70师全军覆没,第66师被团团围住;一夜之间,羊山的野外阵地亦被收拾干净。王敬久命宋瑞珂突围,宋瑞珂没有动。他在“羊背”一座居高而又隐蔽的石屋里拿着望远镜,东、南、西三面眺望,很冷静。

7月13日19时,刘邓大军第2、3纵队扫除了羊山外围阵地;按作战部署,第2纵队攻“羊尾”,第3纵队攻“羊头”,东西两路向羊山集实施攻击。

进攻道路多水。部队爆破鹿砦向镇子突击时,羊山上“头”、“背”“尾”和镇内制高点四面火力一齐压过来,攻击未果,拂晓撤出战斗。

7月16日,两个纵队召开党委扩大会,对兵力火力重新做了调整和部署,于17日晚再次发起攻击。第3纵队第8旅第22团主攻“羊头”,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突破层层封锁、跃过水壕、鹿砦和寨墙,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去,终于越过峭壁,攻上“羊头”;但“羊头”石坚土少,一时无法构筑工事,天一亮,全团兵力便暴露在山上,伤亡很大,无法立足,拂晓又撤出战斗。第2纵队第19团主攻“羊尾”,情况与第3纵队相似,虽然攻上了“羊尾”,但天亮后敌人居高临下轰击,部队三面受击,伤亡太大,最后只有3营像钉子一样扎在“羊尾”的15个小山包上,其余撤出战斗。

7月19日投入了三个纵队的兵力,向羊山压过去。自14日开始连下大雨,羊山脚下成了一片沼泽地,水壕水深超过两米,山上泥溜苔滑,敌人阻击的枪弹密集得像一堵墙。主攻部队又一次艰难地攻上“羊头”、“羊尾”,与守敌反复争夺山头。“羊头”是第66师防御体系的核心,存亡之关键。宋瑞珂增调了兵力、兵器,多次冲锋、反扑。主攻部队另由镇南、镇西突破前沿,楔入纵深。宋瑞珂又把火力集中到这里。炮火像山洪压下来,攻击的部队一排排应声倒下,一批批被埋在炮火掀起的泥土里。第2纵队第6旅旅长周发田站在一堵断墙边,大叫:“机枪!机枪!给我压住它!”

喊声引来一串子弹,打得墙基的石头火花乱进;警卫员一把拉住周发田往壕沟里拽,周发田甩开:“不让老子指挥啦?妨碍老子枪毙了你!”说罢一跃又跳出堑壕,靠前指挥。

卧倒的战士被旅长的英勇鼓舞着,呼地站起一片……

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冒着炮火直靠到前沿阵地,急得作战参谋大叫:“司令员,你的位置不应该在这里!”

一个战士发现了陈再道,兴奋地喊:“同志们!司令员……”

话音未落,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口,血呼地喷了尺把高。他倒下了,笑容还没有消逝。陈再道一把抱住他,紧紧搂着,猩红的血染透了陈再道的前襟。

作战科科长告诉陈再道,已经有十几个旅团干部负了伤,作训科科长和第18团2营教导员牺牲。陈再道两只眼睛一阵一阵打着闪,血红血红的。

天亮前,陈再道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连攻三次未成。雨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猛;水壕里的水漫了出来。整个羊山集成了泽国、水乡;血海,一片汪洋。

金乡距羊山仅有20华里,第32师、第70师被歼之后,王敬久既怕第66师也被歼,又怕自己被围,每夜都爬到金乡城内的宝塔上观察战况,指挥驻在城北的榴弹炮营向羊山集附近炮轰。

7月16日,王敬久传蒋介石的指令,再次要第66师突围。

宋瑞珂复电:

连日激战,负伤官兵甚多,他们多年随从左右征战,不忍遗弃。如遵令突围,又无法带走。故各级军官

都决心固守待援。

蒋介石深为宋瑞珂在此危急之时犹以伤员为重而感动,同时又忧心宋瑞珂的脸恶处境。他电催顾祝同,速调五个师进鲁西南,以解宋瑞珂之围,全歼刘邓。

顾祝同正为山东战局慌乱,蒋介石一调就是五个师,真是捉襟见肘。徐州的兵不能减,山东的兵不能调。筹来划去,还是去挖豫北、陕西、武汉、洛阳的整编第10、40、52、82师和青年军第206师编成第4兵团,命王仲廉为司令长官。

陆军司令部总参谋长郭汝瑰对此接有异议:“王仲廉最大的本事是营私舞弊,此人万不可重用。”

顾祝同的高参顾鸣歧也说:“去年王仲廉两次与刘伯承交手,两次均为败局。鲁西南已失两师,此次援军之帅,事关重大,总司令三思而行……”

顾祝同脸色难看。他并非器重王仲廉,只不过是无奈之举。他气恼地反问:“以二位之见,哪个又比王仲廉强呢?”

郭汝瑰、顾鸣歧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