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自修改过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一封贺电,传到了洛阳前线和中原各地的解放军部队。电文如下:
“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诸同志及江淮河汉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战斗员全体同志,特别是攻洛兵团的同志们;庆祝你们解放洛阳,全歼蒋青年军二O六师的伟大胜利。我江淮河汉各军深入敌境,英勇奋斗,歼灭了大量敌军,创立了广大的根据地,解放了广大的受苦难的人民,此次又攻克洛阳,全歼守敌。特向我全体指战员同志表示慰问之意。尚望继续努力,为解放整个江淮河汉地区而战。”
一、一方祝捷一方反攻
中央军委的首长们对洛阳战役非常放心,也非常关心。放心,是因为这是有十足把握和充分准备之仗,战机抓得好,必胜无疑。开战之后,他们不必再作指示,静候捷报就是。关心,就是盼望胜利来得再快点,伤亡再少点,战果再大点,各方面经验再多点。这些天,首长们聚在一起时,总要热烈地谈论洛阳战役。
陈士榘和唐亮,及时向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报告战役进展情况。
3月11日,陈、唐报告;洛阳外围四关大部均为我控制,决心今日以主力积极准备攻城。
13日,陈、唐报告:至今日黄昏止,洛阳之敌大部解决。今晚集中主力一部,继续肃清残敌。
14日午夜后,全歼洛阳守敌的消息,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传到了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15日,留在陕北的中央首长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喜气洋洋,聚在一起商议给洛阳前线指战员们发贺电的事。
毛泽东看了看地图,笑眯眯地说:“夺取了洛阳,我们就掌握了控制中原地区的钥匙,蒋介石以中原为重点的作战计划要破产罗!洛阳大捷,是我们1948年在中原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可谓中原春雷第一声呀!”
周恩来补充说:“洛阳战役的胜利,对我们今后在中原和西北的作战,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夺取了洛阳,斩断了敌人郑州与西安间的联系,增加了对这两个城市的威胁。同时,有利于我们把中原和山西连成一片,使我中原野战军获得深远的后方,更便于我们的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协同作战,机动歼敌。”
任弼时笑着说:“还有呢!我们这一次在洛阳打的是攻坚战,旗开得胜,对我们来说,增加了今后解放中等城市打攻坚战的信心;对敌人来说,不仅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会闻风丧胆,而且,全国其他驻守大、中城市的国民党军队也会丧失守城的信心,更加惊恐不安!”
周恩来赞同地点一点头,说:“敌人在洛阳的工事修得很坚固,很复杂。攻洛兵团打得很艰苦,不顾牺牲,终于夺取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洛阳。这证明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战的人民解放军,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敌于天下的英勇军队!”
毛泽东总结似的说:“两位说得很好。这封贺电,一定要突出解放洛阳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重要战略意义。”
周恩来拿出一份电报稿,交给毛泽东,说:“我让人起草了贺电的草稿,请您改一改。”
当日,经毛泽东亲自修改过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一封贺电,传到了洛阳前线和中原各地的解放军部队。电文如下:
“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诸同志及江淮河汉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战斗员全体同志,特别是攻洛兵团的同志们;庆祝你们解放洛阳,全歼蒋青年军二O六师的伟大胜利。我江淮河汉各军深入敌境,英勇奋斗,歼灭了大量敌军,创立了广大的根据地,解放了广大的受苦难的人民,此次又攻克洛阳,全歼守敌。特向我全体指战员同志表示慰问之意。尚望继续努力,为解放整个江淮河汉地区而战。”
“中央给咱们发贺电啦!”攻洛部队的指战员们奔走相告,倍受鼓舞。
各部队敲锣打鼓,包饺子加餐,庆祝胜利。
解放军欢庆胜利之时,失败者国民党军队那一方又如何呢?
从14日下午4时30分解放军炮轰核心阵地开始,国民党军队的郑州指挥部就和邱行湘失掉了通讯联络,一直不知道青年军二O六师残部的情况,也不知道邱行湘的死活。郑州指挥部主任孙震甚是着急。直到15日凌晨,前头的哨兵抓住了一个满身是泥狼狈不堪的商人打扮的人,才从他嘴里知道核心阵地最后一幕的情况。
那人是青年军二O六师的一个副旅长,姓刘。他在二O六师全军覆没的最后一刻,化装成商人,趁乱溜出了城,没命地朝东跑,找到了胡琏援军的先头部队。
刘副旅长悲切切地对询问他的人说:“下午4时后,共军集中大小炮数十门,猛烈轰击核心阵地,所有工事及房屋全被烧毁,邱师长率残余官兵冲出,因为寡不敌众被俘……其他各据点也先后陷落……”
孙震连忙打电报报告蒋介石:“我守军已尽最后之努力,邱行湘师长突围被俘。”
国民政府的主席蒋介石到底不同普通人,他接到青年军兵败洛阳、邱行湘被活捉的电报,并没有惊恐,看来在此之前他已料到结局会是这样,早有思想准备。
不惊恐并不等于没有遗憾。邱行湘最后失败时,胡琏、孙元良的援军距洛阳只有一天的行程!如果邱行湘能多坚持一天,或者,如果胡琏、孙元良快进一天,那洛阳的胜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蒋介石想到这,狠狠地捶了一下胸口。对于洛阳的失败,他不甘心啊!就差一天时间,真是输得冤枉!
蒋介石呆坐了半个小时,把洛阳战役的前前后后以及当前双方的态势想了个够。他突然感到,洛阳战役还不能算完,自己还有扳本的希望!凭他大半生的军事经验和了解的情况,他估计此次洛阳攻坚,共军的伤亡一定不会小。在大雨天不分昼夜连日作战;也一定相当疲劳。而胡琏、孙元良的援军,是装备优良的生力军,如能乘共军战后疲劳来不及调整部署之机,用胡孙援军急攻洛阳,必能转输为赢、反败为胜!
蒋分石连忙召来陆军参谋总长顾祝同,把自己的奇想告诉他。顾祝同听了,连声道好。他说;“共军攻下洛阳后,一定以为胡琏、孙元良的援军会停止援洛行动,不再前进。如今我以增援态势转攻洛阳,一定大出共军的意料之外,打它个措手不及!”
于是顾祝同下达命令,让胡琏、孙元良继续前进,反攻洛阳!
对于邱行湘,蒋介石已从郑州指挥部孙震的电报中,确切知道他的这员爱将还没有死,活在共军的俘虏营中!蒋介石想起平日对他那么忠心耿耿的邱行湘,到最后时刻没有像他一贯教导的那样“不成功则成仁”,他感到心里不是滋味。如果邱行湘当俘虏的事传扬出去,将在整个国民党的军官中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严重影响士气和斗志。蒋介石为了维护全军的士气,略施小计,撒了一个弥天大流。他命令对外宣布:邱行湘已经死了,为“党国”壮烈捐驱了,要给邱烈士召开隆重的追悼会!
为了表彰“忠烈”开追悼会,需要“忠烈”的照片,可偏偏寻遍南京城也找不到一张邱行湘的照片,国民党南京政府只得派人到江苏溧阳南渡邱家桥邱行湘的老家去索取。邱行湘的老母当年已70高龄,听说儿子打仗丧命,哭得死去活来。召开追悼会后,蒋介石还给邱家发了一张“烈属”证书,发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抚恤金,这样一来,邱家人以为邱行湘真的死了。十余年后,邱行湘从北京功德林战犯监狱中给家里写信,家里人却不相信他还活着。怎么人死了还会写信?把他的全家人吓得魂飞魄散。直到邱行湘的二哥确认是邱行湘的笔迹,全家人才转惊为喜,老母又喜得大哭一场。这是后话了。
当年,蒋介石煞有介事给邱行湘举行隆重的追悼会的时候,邱行湘正在解放军的押送下离开洛阳,夹在大批俘虏兵的队伍中,向黄河以北的解放区走去。
二、国民党军队仅得空城一座
3月15日,解放军全面攻占洛阳的第二天,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中央通讯社播发了一条消息:
“国军坚守核心阵地,寸土必争,屡建奇勋,现我国军劲旅已抵洛阳,匪处于内攻失利,外受包围,有被歼之命运矣……”
这则消息造了两个假,一是把已经被彻底消灭的青年军二O六师说成还在坚守阵地,二是把还没有到达洛阳的胡琏、孙元良的援军说成已抵洛阳。
解放军不会让国民党援军进得那么快。阻援部队华野八纵和陈赓兵团九纵、二十二旅接到命令,务必节节抵御敌援军,争取3天时间,把洛阳所缴获的物资搬运完了,救济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才让敌援军靠近洛阳。
此前,陈士榘、唐亮曾两次发电报,向中央军委请示打下洛阳后的行动方案。陈、唐在电报中说,此次洛阳作战,连续激战数昼夜,兼以连日天雨,运动不便,部队异常疲劳;战斗胜利了,士气高昂,但伤亡相当大,尤其下层干部伤亡大;对大批俘虏,需要时间进行短期改造;敌人胡琏、孙元良两兵团靠拢行动,又加之伊河、洛河洪水滚滚,地形狭窄,不便寻机歼敌。基于这些理由,陈唐向军委提出暂时将部队撤出洛阳,集结于洛阳以西及西南的新安、渑池、洛宁等地区休整待机。
军委给陈唐复电,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进行休整是必要的。同意他们撤出洛阳后,如敌不来追击,则休整半个月。
解放军的计划是:3天之内,不让敌人进洛阳。3天之后,待到把该搬的东西搬完后,留一座空城给敌人。
从14日下午开始,黑石关方向的华野八纵阻援部队,鉴于保障攻城的任务基本完成,主动地向洛阳方向西撤。然后,又在吴义沟、谷城、白马寺建立三道新的阻援阵地,逐次阻击敌人。挡一挡,放一放,有计划地拖延敌人西进的时间。
陈赓兵团的九纵主力,进至龙门街之前,占领有利阵地,在伊河沿岸布防,威胁敌人援兵渡河。
胡琏、孙元良的部队会合后,齐头并进,冲破解放军的节节抗击,好不容易于16日晚,抵达洛阳南郊的伊河。
在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间里,伊河的水都不深,可以淌水过河,走到对岸。只因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徒涉根本无法过河,只能靠架桥了。
架桥谈何容易!在解放军的动员下,沿河老百姓把船和架桥的木料都藏起来了,人都跑光了。事前毫无准备,既缺架桥的器材,又不知河流的情况。河对岸,还有解放军炮火的干扰!
胡琏为了实现蒋介石的反攻计划,连夜组织部队渡河,以便趁解放军疲惫之时,对洛阳的解放军进行反包围。可是,河又宽,水又深,流又急,器材又不够,架了一次又一次,桥就是架不成,还被河水冲走了14个士兵,气得胡琏狠狠地打了工兵团长一个耳光。
胡琏手下的一个叫王元直的旅长,望着汪洋一片河水,感叹道:“天意欲失洛阳以助共军,岂人力能为!”
这位王旅长在怨天怨地的同时,还忘不了埋怨郑州指挥所的孙震,说孙震“事先对兵要地志毫无调查,驱使部队至此阵地,又不准备渡河器材或配给以渡河工兵,似此庸劣,安得不失洛阳?!”
从偃师方向沿铁道线西进的孙元良兵团的运气要好一点,他们在五义沟、杨村等点,渡过了河。
胡琏兵团的四个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也在一个叫东西下村的地方,渡过伊河。他们渡河时提心吊胆,生怕龙门方向的解放军赶来乘其渡河时攻击,还派出一部不小的兵力,对龙门方向警戒。胡琏兵团的主力鉴于“敌前渡河之不利”改由白马寺以东地区渡河。
国民党军队陆续渡河的时候,洛阳城里的解放军开始有条不紊地向城外撤。
打洛阳抓的俘虏多,缴获的战利品多,那主动撤退的情形,有点像大搬家。
汽车、马车上,装的全是粮食、盐巴、油料和被服。战士们的干粮袋,也装满粮食,每个袋子都是胀鼓鼓的。
衣服、鞋子破了的官兵,都领到了新衣、新鞋。冲锋时丢了背包的战士,也背上了新的背包。当然,这些新衣、新鞋、新背包,都来自青年军二O六师的仓库。
炮兵的队伍又变长了,因为增加了许多新缴获的大炮。刚缴获的榴弹炮、重迫击炮,都是大口径的,,炮身高大粗壮,在当时堪称最现代化的装备。战士们坐在上面,穿过条条大街,通过城门,脸上喜气洋洋,真是威风神气!解放军在洛阳缴获的这些大炮,后来用在淮海战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十字街头,站立着荷枪实弹的执勤战士,此刻他们的任务,是维持撤退的秩序,肪止坏人捣乱。
解放军押送着一队队俘虏,从各个城门口走出城。这时俘虏的装扮五花八门,煞是好看。有的没了帽子,有的披着毯子,有的当官的穿士兵服,有的军服外面还套着便服,有的提皮箱,有的拎包袱。
时不时传来轰轰巨响,这是解放军的工兵,在破坏没有被炸毁的工事。
城里很多居民也纷纷向城外撤,向乡下跑。他们害怕国民党军队烧杀抢掠。特别是那些帮助过解放军抬伤员、带路,以及分过青年军仓库粮食、衣物的群众,害怕国民党军队报复,跑得更急。
那些没跑的居民,站在家门口、路边,依依不舍地与解放军。官兵道别,热情地给解放军战士们倒茶送水。
到17日中午,解放军完成了主动撤退,城内没剩一个解放军的人。
再说,国民党军队渡过伊河后,就没命地跑步前进,向洛阳城猛扑。沿途没有遇到解放军,没发生什么战斗,进军速度倒是蛮快的。
孙元良兵团的五十五旅一六四团的官兵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终于在17日下午1时30分,最先进入空城洛阳。
随后,孙元良的四十七军军部、三十八师的主力(4个团)也相继进入洛阳。
胡琏兵团也陆陆续续到达洛阳郊区。
胡琏与孙元良想反攻,想报复,却找不到解放军的踪影。他们乘解放军疲劳时打个胜仗的计划又泡汤了!
但见洛阳城内,居民关门闭户,行人稀少。城墙上弹迹累累,工事塌陷。经过激烈战斗的地方,满眼是败瓦颓垣,还可见来不及掩埋的死人死马。屋檐下和街巷边,横七竖八地躺着、坐着数不清的青年军伤兵病兵,他们有的头上扎着绷带,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大声哭叫,有的低声呻吟。他们都伸出手,向胡琏、孙元良的部队要饭吃,要治伤治病!
胡孙援军千里迢迢而来,仅得洛阳空城一座,没有打死、打伤或抓住一个解放军人员,没法向蒋介石交待呀!所以,胡孙援军占领洛阳后,每天派出一个团至一个旅的兵力,向洛阳四周地区搜索,寻机作战。他们得知龙门还有解放军陈赓兵团九纵的部队后,经过充分准备,于22日,派出孙元良的一二四旅的三七O团,向九纵龙门阵地猛攻,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除了邀功之外,敌人进攻龙门的另一个目的,就是驱赶龙门方向的解放军,控制龙门山地,保障洛阳安全。
激战最烈之处在马圪挡阵地。马圪挡是一个山寨,是敌必攻我必守的要地。解放军杨更戍副营长带领八十一团九连和八连的1个排,守卫此处。杨副营长和大家一起下了决心:“坚决守住,把敌人钳制在马圪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