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5786300000016

第16章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

正确引导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黄宗義

1992年9月2日下午,有5个来自重庆市的少女,含泪向记者述说了来广东后,被人贩子拐卖的一段屈辱经历。

这3个小姑娘分别是16岁的程××,17岁的郑××和17岁的万××,都是重庆市某中学的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由于平时学习成绩不好,3人初中毕业后都没有考上高中。在家是独生女的小郑告诉我们,她考不上高中,父母经常在她耳边提起诸如“你考不上高中,看你以后怎么办”之类的话。小郑听得厌了,赌气说:“我偏要自己去闯出一条路给父母看看。”7月中旬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小郑约了平时要好的小程、小万以及同年级同样考不上高中的小袁等4个人聊天。5位姑娘一听小郑的诉苦,就说:“对呀,我们的父母也是这么唠叨的,都忍受不了啦!不如我们自己去闯一番世界给大人们看吧。”于是,这4个具有共同经历、在家又有共同感受的小姑娘就这么决定了。小郑和小程身无分文,小万多个心眼,从家中偷偷拿了几百元,加上小袁有一些钱,4人便怀着美丽的梦想,没有带一件换洗衣服,匆匆踏上了南下广州的列车。

到了广州,4名天真的小姑娘才发现,广州并不如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完美,并没有随处可见的打工机会。“管它呢!反正都来了,找不到工作来玩玩也好。”4名小姑娘自己随身带来的钱已所剩无几。

一天晚上,她们在广州华南影都的舞厅跳舞,遇上几个东北人。“小妹妹,我们帮助你们找工作吧!”她们信以为真,加上囊中羞涩,就跟着这几个东北人来到广州石碑一间皮包公司临时住了下来。第二天,一个男人将小万单独带到一出租屋去。

几天后,好几个陌生的男人专门包了一辆面包车,带上小郑、小程、小袁直奔惠州“找工作”。

小程事后说:“我到那时仍不知道是受骗上当。汽车把我们3人载到淡水,在一家酒店住下后,他们带我去见‘老板’我一眼看见车上堆着好多好多的钱。只见他们几人低声商量后,小袁被这个老板先带到淡水的一间房去住。第3天,这个老板又把我带到惠州。晚上,酒足饭饱后,我问老板,我是来干什么工作的。这个老板带着几分醉意,把我上下打量了一通:‘你还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我出了两万四把你们俩买下的。’”

天真的小程此时才如梦初醒,老板没等她反应过来,就饿狼般扑过来。

事后,老板抽出1000元甩给小程:“喏,这是生活费,过两天还要来。”说罢扭头就走。孤独的小程此时才体会到父母平常的唠叨是多么的亲切和温暖。

第二天早上6时许,小程偷偷离开惠州,搭上开往广州的中巴,她要去找小伙伴。一到广州,她又傻了眼,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无奈.她只好再往火坑里跳、回头去找曾把她卖掉的人贩子。当她由人贩子领着、在罗冲围一间出租屋见到因暂时卖不出去而从惠州回来的小郑时,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一场。

几天后,人贩子把小郑、小程以及一直呆在广州的小万一起关在出租屋内不让外出。8月25日晚上,当3名小姑娘再一次被人贩子以每人2万元的价钱准备转卖时,广州公安局干警及时将这伙贩卖人口的犯罪团伙抓获,3名小姑娘才获自由。

这4个少女所以出走,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逆反心理。父母说她们几句,她们就赌气说:“我偏要自己闯出一条路给父母看。”结果上当受骗。

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是:你叫孩子不要向东,他偏要向东;你叫孩子不要和坏孩子玩,他偏要和他玩;你叫他不去玩游戏机,他偏要去玩等等,

逆反心理有两种:一种是坏的逆反心理。如上面的4个少女的事例就是坏的逆反心理,坏的逆反心理是对自己、对社会有害的心理。另一种是好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能激起人们的上进心,对自己,对社会将会起到好的作用。

那么,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而不是以专横的压服的方法对待。

2.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家长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责骂,而是给孩子温和理解和宽容,孩子会慢慢地平息激动的心情,聆听亲人的劝导,反抗心理也会减弱。

纠正孩子不正确的爱美心理

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和优雅使心灵入迷。

——伏尔泰

年仅22岁的特蕾西原是美国一位身材适中的美貌的女影星。她于1990年结识了罗比·马歇尔之后,为了保持她的美貌,取悦这位新男友,便开始进行减肥。她的体重一下子从55千克减至49千克,但她仍不满足,继续节食。她每天早上只吃一个苹果,午饭不吃任何东西,光是一杯接一杯地喝百事可乐。

当她的体重终于降到了她理想的40千克时,人们发现,她已变得瘦削不堪。有一天,她在拍戏时穿了一件毛衣和一条迷你短裤,结果使在场的人惊讶不已:她骨瘦如柴,不仅双腿皮包骨头,就连身上的肋骨也透过毛衣隐约可见。

节食的恶果开始在特蕾西身上逐步体现出来了,她先是感到体力不支,十分疲倦,继而头晕眼花,脸色苍白,发展到最后连床都起不来了。不久,她被送进了洛杉矶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像上面这个女影星这样爱美的方法,就很不恰当。最终事与愿违。

一个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但是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内在美”和“外在美”相比,“内在美”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外在美”是静止的,“内在美”是能动的。“动能制静”,“外在美”人为难以完全改变,“内在美”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由丑可以变成美。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不正确的爱美心理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教育孩子认识“美”的真谛,不要过分的打扮自己,只注意外表美而不注意内在美是错误的。

2.教育孩子不要盲目地模仿和追求别人的打扮,要充分表现个性魅力。

引导孩子不正常的自尊心理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斯托夫人

1994年8月11日凌晨2时,当一列货车向东行至上海龙吴路立交桥时,有一男子突然横卧在距机车约5米的轨道内,当即被挤压身亡。

死者魏某今年22岁,家住新疆阿克苏,1993年开始学气功,1994年6月离家去四川成都拜师学气功,8月8日随母亲前来探望在沪打工的哥哥。9日上午,魏曾在母亲和兄长面前夸口说,目前其功力已达到连火车也压不垮的程度,想不到他果真会卧铁轨试功。

难道这个青年不知道卧轨会有危险吗?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是他盲目地相信气功的威力,二是他的自尊心理在作怪。为了维护他的“夸口”,为了维护他的自尊心,所以,他甘于冒这样的危险。

自尊心理有两种类型:正常的自尊心理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自重、自爱;不正常的自尊心理就是超出常人应有的自尊行为。前一种是好的,后一种是不好的有害的。上面一例中所表现的是不正常的自尊心理,是应该反对的。

那么,怎样引导孩子不正常的自尊心理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知晓正常的自尊心,理与非正常自尊心的界定。教育孩子不能逾越雷池。

2.孩子不要以自己一次危险的举动来满足虚荣心,而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赢得大家的认可。

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心理

我们幼年的模仿,使我们学到了父母的激情

——司汤达

1994年9月3日上午,河南省偃师县府店乡双塔村东头,4个六七岁的小孩在场院里游戏,旁边有两位家长正在用铡刀铡喂牲口的草料。晌午时分,家长们叫孩子们回家吃饭,孩子们不肯离去,家长们便扔下铡刀自己走了。

7岁男孩李阳这时想起前天电视节目《铡美案》中包公怒铡陈世美的一段,就同几个小伙伴商量,也来演《铡美案》玩一玩。小伙伴们都表示同意。谁当“陈世美”呢?6岁的小女孩安娜指着身旁的7岁的王辉说:“让他当陈世美,他坏,有泡泡糖不给我吃。”小王辉毫不畏惧,走到铡刀前躺倒在地,并把脖子置于铡刀底部。接着,7岁小孩王大伟,学着电视中包公的模样,到小河沟里用泥巴把自己涂成大花脸,然后手持刀把喊了一声“开铡”,音起刀落,只听“啊”的一声,王辉的脖子上鲜血直冒,几个小伙伴被眼前的情景吓得撒腿就往家跑。及时赶到的群众立即将小王辉送到了医院,幸因王大伟力气小,这一刀没有彻底铡下去。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才使小王辉幸免丧生。

有人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这,未必正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儿童喜欢模仿却不可否认的事实。

那么,怎样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心理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心理、使之向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2.家长要注意净化家庭文化环境。协助孩子抵制不好的,不健康的文化的诱惑。

3.家长必须杜绝一切使孩子可能产生错误模仿的可能性。在家中不打麻将,不看凶杀小说,不看不健康的电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