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5786300000022

第22章 敢于创新(1)

世界上本没有路

成功在于探索。

——刘吉

一场大雪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走在路上。

雪地上不知已被谁扫出了一条窄窄的路,很多人都规矩地沿着这条路缓缓走过。当这父子俩也走到这条路上时,儿子却调皮地走到雪地上去了。

父亲见了便呵斥道:“快回来,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有危险,摔倒了怎么办?”

孩子却用稚嫩的声音回答:“爸爸,你看,我并没有摔倒,还踩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呢!”

父亲一看,果然儿子身后留下了一串小小的脚印。而自己的身后,却依然是那条别人走过的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世界上本没有路。如果你沿着别人的脚步走,或是沿着已经准备好的路走,那样也许会很平安,也没有什么风险,但在此同时,你也选择了平庸的人生。

如果太过看重外在的安全,有一个坏处就是,它可能会妨碍我们在生活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冒险,涉足新的领域,发掘生活的新的可能性。这种安全会使我们失去太多的东西,生活中本来应该有的激动、挑战、刺激,都会被这种安全要求驱散。如果我们认为,让生活保持现有的轨迹就是最安全的保证,我们就放弃了进步,放弃了生活。越出常轨,这确实有可能使我们遭遇各种意外事件,然而,如果不去尝试,我们就会永远停留在无知的状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习惯,使孩子敢冒风险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和孩子一块体验全新的生活

生活应当包含一些全新的体验,对一些未知的、神秘的领域的体验。可以说,这种体验正是我们生活中进步与欢乐的源泉。因此,对于未知的事物完全不必心怀恐惧,也不必费心做那种无谓的尝试,试图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预先规划好。让生活多一些意外,多一分弹性,这对你是更好的选择。事实上,总是重复,我们又怎么可能有新的收获、学到新的东西呢?生活并不能预先确定,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要随时愿意改变自己的常规,去寻找、接受未知事物的进入。如果你对自己拥有信心,——正如我对你抱有的信心那样,——那么,没有什么事业是你无法担当的。再有,要不怕冒险,敢为人先,而不是凡事都循规蹈矩,恪守旧习。运用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拥抱新的体验吧,这样,生活中的一切单调枯燥都会与你无缘。

不要怕,不要悔

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总要受到来自进步方面的支持和欢迎,也受到来自保守方面的反对和讥笑。

——冯友兰

一个年轻人离开部落,开始创造自己的未来。少小离家,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他动身后的第一站,是去拜访部落酋长,请求指点。

酋长正在临帖练字,他听说部落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前来求教的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字,供你半生受用。”

2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中年,他有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近乡情怯,他又去拜访那位酋长。

他到了酋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密封套来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2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封套,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告诉孩子: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中年以后不要悔——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在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要勇于冒险,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成功冒险的实力,采用科学的冒险方法,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严格执行冒险计划,有效利用时间,努力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沿着既定的事业冒险目标勇往直前,百折不回,走向成功之路,实现成功目标,获得物质和精神财富,达到成功目的。

冒险会随时提醒我们,坚定成功必胜的信心,培养、开拓成功冒险的勇气,强化克服困难和排除阻力的意志。冒险促使我们掌握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实力,推动我们尽快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预期的成果。

冒险不是盲目草率的行为,不是瞎闯,不是蛮干,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目标、有计划方案、有实施方法和步骤的实践活动。冒险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正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冒险方法,否则,就无法实现成就事业的目标。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勇于冒险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明确目标

在进行冒险行为之前,一定要明确冒险目标,没有目标,冒险行为就没有方向,就会造成行为的盲目性,导致行为的无效。

2.科学决策

任何事情在作决策时,都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使行动有一个可靠的依据。

北大教授讲过的一个笑话

思想总是伟大变革的前导。

——马铁丁

北京大学的冯友兰教授,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位哲学家饿了,就让他的学生到街上去买一块面包。学生到街上转了一圈,空着手回来了,对老师说:“街上只有圆面包和长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长又不圆的)‘面包’。”于是,哲学家就让学生去买一块“圆面包”。学生到街上转了一圈,又空着手回来了,对老师说:“街上只有黑面圆面包和白面圆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是黑面也不是白面的)‘圆面包’。”

于是,哲学家就让学生去买一块“白面圆面包”。学生到街上转了一圈,还是空着手回来了,对老师说:“街上只有冷的白面圆面包和热的白面圆面包,没有您要买的那种(既不冷又不热的‘白面圆面包’。”

于是……结果不用多说,那个学生永远不可能买来面包,而那位哲学家只能等着饿死了。

人若是钻入教条的框框中,就等于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将会寸步难行。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团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固定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后来,幼象长大了,力气也增加了,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定式思维。长大后的象其实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存留至长大,它习惯地认为(错觉)铁链“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

那么,人类又如何呢?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只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自以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当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大受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深入街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好,而是深圳人对“狗不理”的名称太敏感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此后,店里一改往日的冷清,门庭若市,效益也节节攀高,势不可挡。

企业是这样,人、国家、世界也同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理念,习惯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及时地改变自己的一些处世方式去适应环境。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思维的良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创造好的环境,精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周围的人们去关心、培养,当然一切活动都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严谨的计划,精心的组织,始终使活动处于良好的运作轨道。

2.启发孩子积极思考

经常同孩子进行交谈、商量讨论,对孩子好问好表现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自信心,产生内驱力,使孩子更主动地学习:家长应多与孩子一起游戏,外出郊游,多带孩子去了解观察大自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给予解答或进行启发,满足其好奇心。这样,孩子的创造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超前的眼光

重复现成的东西并不困难,微小的创造却不容易。

——王朝闻

有一个缺水的边远小镇,居民要到5里外的地方去挑水吃。脑瓜灵活的村民甲看到其中的商机,他挑起水桶,以挑水、卖水为业,每担水卖2角钱,虽然辛苦点,还算是一条不错的路子。村民乙看了,觉得钱为什么只让他一个人赚呢?也走上挑水、卖水之路,并且将两个儿子也动员起来,当然荷包也鼓了。甲想,你家劳动力强,我比不过,索性买来了20副水桶,请了20个闲散劳动力,由他们挑水,自己坐镇卖水,每担水抽成5分钱。这样,既省了力气,又多赚了钱。可时间一长,这些闲散劳动力熟悉了门道,不再愿意被抽成,纷纷单干去了。于是,甲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

略加思索,甲请人做了两个大水柜车,并租来两头牛,用牛拉车运水,每次40担,效率又提高了,成本却降低了,因此赚头更大了。这让其他人看得直眼红。

人们很快看到“规模经营”的优势,于是纷纷联合起来,或用牛拉车,或用马拉车,参与到竞争中。

然而,正当竞争日益激烈时,人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水竟然卖不出去了——原来,甲买来水管,安装了管道,让水从水源直接流到村子里,自己只要坐在家里卖水就行了,且价格大幅度下降,一下子垄断了全部市场。

朋友,社会就是这样,善于动脑筋的人走在前头,其他人则在后面跟着走。如果你是走在前边的人,你也会成为佼佼者。如果人人能够在竞争中共同前进,社会也就进步了。

培养新习惯就要变换新思路,遇事脑子多转几个弯,寻找习惯的空隙,用智慧创造奇迹,这样才能永远走在别人的面前。同时,要冷静思考,触类旁通,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弃人之短,取人之长。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要积极开发自己的潜力,养成创新习惯,用先人一步的智慧来获得一生的不断成功。许多人、许多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好容易想出一个好主意、好办法、好点子,可没过多久,就让人家偷走了,模仿的、克隆的、假冒的,无所不用其极。纵然是专利保护,也难得安宁,打假更是颇为辛苦。

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生意场上,法律保护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但要长期保密,永远独有,也是不可能的。最可靠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思维永远快人一步,习惯永远高人一筹。虽然别人可以偷走你现在的成果,却永远偷不走你的智慧。因此,我们要永远开创新的路子,永远拥有独到的智慧,最终将创新变成自己的日常习惯,使自己永远立于竞争的潮头。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鼓励孩子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

创造力高的孩子,一般具有下面几点:求知欲强,兴趣较广泛,善于观察与思考;有探索求新精神,乐于冒险;乐于和他人交往,有社会能力;反应敏锐,思维严密,热心新想法的试验。在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过程中,应鼓励孩子思考问题能标新立异,孩子如果能设想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那么说明孩子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强,创造力较高。

2.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思维

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既有赖于他的主观因素,又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实验中证明孩子和成人在一起,成人有意识地去鼓励孩子的创造思维,去开发、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创造思维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床罩的故事

没有学习,不会有创造,没有继承,不会有发展。

——马铁丁

床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法国。据记载,这个伟大的发明者是一个普通的法国高卢妇女,她是一个红脸颊、满脸雀斑和害羞的姑娘,名叫迪迪,在与同村的马夫路易幽会了3个月后正式举行了婚礼。不幸的是,一直到了新婚后的第一个早晨,年轻的妻子才发现马夫有遗尿的毛病——他把婚床和被褥变成了尿布。这时,祝贺婚礼的客人们已陆续临近,在门外,他们大声笑闹,捶打木门,更换被褥已经没有时间了。聪明的妻子望着神情沮丧的丈夫,忽然灵机一动,从衣橱里取出一张床单,迅速铺在潮湿臊臭的被褥上,然后开门迎客。客人们按经常的惯例为新郎新娘祝福,并参观他们的新居。突然,客人中的一个指着床单惊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罩呀,这洁白的‘床罩’一定是巴黎上流社会的最新玩意儿吧?”新娘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客人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哦,这多么时髦,多么漂亮!”

于是,在他们离开后,一种崭新的铺床法就迅速地在法国各地传播开来。3年后,法国宫廷正式采用了这种方法,按那个客人所说的那样,命名为“床罩”,并把它载入了“宫廷起居事典”。几个世纪后,随着法国军队和文化的隆隆步伐,床罩征服了世界。

并非每项发明都是由天才来完成的。相信那句话吧: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天才,都有别人不具有的潜力,那就要看个人如何去发掘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部也有这种天赋的能力,有些人的这种能力或许比别人还多,但是没有一个人会缺乏创造的潜能;这也就是说,无论是日常情况,或者不论有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影响到你的状况,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就能发挥出积极心智的力量,并且因而产生有效的行动。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潜能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要教育孩子做好创新的知识积累

无论是从事科学工作还是艺术工作、技术工作、都需要对旧有水平、旧有规范的突破,若对已有的旧知道、旧技能尚未贯通,何谈“突破”?何谈创新?所以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创新的基础。

2.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自由度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格是值得赞赏的,它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而依赖性、盲目服从、胆怯、过度谦虚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问,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是创新的萌芽。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在进行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