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懂胡适
5814100000003

第3章 胡适的行

1.反对匿名谩骂

1906年,胡适在梅溪学堂读书,成绩优异,学校打算派他和另外三位成绩优秀的同学一起去上海道衙门参加会考。当时,受梁启超提倡种族革命的影响,胡适对清朝的统治很不满。于是,胡适与他的三个同学在会考前偷偷离开学校,还写了一封匿名信大骂上海道台袁树勋。后来,胡适反省自己,主张写文章要用真名,反对匿名谩骂。在《我们要我们的自由》中,胡适写道:“我们深信,不负责任的秘密传单或匿名文字都不是争自由的正当方法。我们所争的不是匿名文字或秘密传单的自由,乃是公开的、负责任的言论着述出版的自由。我们深信,争自由的方法在于负责任的人说负责任的话。”

2.依兴趣选专业

1910年,经过努力,胡适获得了留美求学的机会。他的二哥竭力劝他学农学,因为当时农学好找工作,薪资也不错。胡适对农学本不感兴趣,但是为了不让二哥失望,胡适选择了农学。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胡适对农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倒是对哲学越来越有兴趣,于是胡适转学哲学。后来,每当有人询问如何选专业的时候,胡适总是劝人们选专业要看自己的兴趣,不要听凭父母的意见。

3.娶个小脚太太做妻

1917年,胡适留美归来之后,随着他与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胡适暴得大名,而且由于是海归博士,再加上风度翩翩,爱慕胡适的青年女子数不胜数。但胡适最终还是选择听从母命,迎娶了母亲给他指定的小脚妻子江冬秀,胡博士的小脚太太也成为民国史上的一大奇迹之一。

4.怕老婆

胡适喜欢收集世界各国各种怕老婆的故事,还得出一个规律:历史中有各种怕老婆故事的国家,容易走向民主宪政,而那些没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很可能是专制独裁的国家。由此,晚年胡适大力提倡怕老婆,他还有了新“三从四德”的名言:“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的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不过,胡适的大儿子胡祖望曾跟何炳棣说:“炳棣兄,请问那一个洋洋得意向全世界宣扬传统中国文化是一个怕老婆文化的人,会是真正怕老婆的呢?那真怕老婆的人,极力隐藏还来不及,怎敢公开宣扬呢?”

5.不卖博士茶

自1917年提倡新文化运动暴得大名之后,胡适的许多亲戚想借胡适的名人效应来牟利,其中胡适的族叔胡近仁就是一个。1929年,胡近仁打算借助胡适的名气在乡间卖博士茶,广告中写道:“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对此,胡适坚决反对,在给胡近仁的信中,胡适写道:“此是最陋俗的话,千万不可发出去。”在胡适的竭力反对下,此事终未发生。

6.捐资助才

民国时期,高级知识分子待遇优厚,按当时的薪资标准,人力车夫每月大约4块大洋,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约为8块大洋,中学老师约有20块大洋,而作为大学教授的胡适,月薪则达到了280大洋。生活优裕的胡适于1918年成立了成美学会,取“君子成人之美”之意。这个学会主张捐集资金,津贴那些本可成才却无力求学的学生。胡适为其积极捐款。

7.反对谣言

1919年,胡适、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那些反对白话文运动的守旧派,为了给胡适、陈独秀制造舆论压力,故意散布谣言,称其被政府驱逐出校,并有可能遭到逮捕。当时,北大的学生张厚载,根据谣传给外间报纸写通讯报道此事。对此,胡适写信致本校学生张厚载,认为不调查真相,依据谣传,就给外间报纸写通迅,是不正当的,严厉批评了张厚载,并痛斥造谣行为。张厚载回信表示公开道歉。之后,胡适致信《北京大学日刊》编章主任,将两封信送登,以释群疑。

8.帮助林语堂

1920年,林语堂获得去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机会,与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约定,留美归来后去北大执教。来到美国之后,林语堂经济困难,情急之下向北大去函借款,不久就收到了以“北大”名义汇来的2000美金,解了燃眉之急。1923年,林语堂学成归来,找到时任北大校长蒋梦麟,打算偿还那2000美金,才发现那笔款是胡适用自己的钱资助他的。

9.平易近人

胡适的待人方式,受到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做县令时,曾送给儿子一个长工,并附书言:“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胡适说自己看过这九个字,深深印在脑海里,“三十年不敢轻用一句暴戾的辞气对待帮我做事的人”。不论是对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胡适都不卑不亢,平易近人,让人如坐春风。

10.平等待人

1923年,胡适的好朋友兼安徽老乡高一涵娶了一个妓女为妻。当时,胡适跟高一涵两家住在一起。胡适担心妻子江冬秀看不起高一涵的妻子,专门给江冬秀写信,希望江冬秀对高一涵的妻子平等相待,信中胡适写道:“她也是一个女同胞,也是一个人。她不幸堕落做妓女,我们应该可怜她,决不可因此就看不起她。天下事全靠机会。比如我的机会好,能出洋留学,我决不敢因此就看不起那些没有机会出洋的男女同胞。”

11.对自己写字的基本要求

胡适在中国公学读书时,其同学认为他样样都好,就是书法不好。不过,胡适对自己的写字有一个基本要求:“不潦草、不苟且,每个字都要让排字工人看清楚。”后世留存下来的胡适手迹大都娟娟可喜,一目了然。

12.请中医看病

1920年秋,患病多日的胡适经西医诊治良久,不见起色,经马裕藻推荐,中医陆仲安成为胡适的医生。经其诊治后,不久就痊愈了,胡适于是对陆仲安的医术大力赞扬,后来还曾介绍其为晚年的孙中山看病。胡适虽然有全盘西化的主张,但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13.为溥仪说话

1924年,冯玉祥派军队强行将清帝溥仪驱逐出宫。此时距《清室优待条例》的签订仅十二年。中华民国当年建立的条件之一就是《清室优待条例》的签订。对于冯玉祥的这一举动,许多舆论哄然叫好,尤其是那些自诩革命的青年学生,无不额手称庆、拍手称快。胡适则给当时的外交部长王正廷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胡适写道:“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14.推荐王国维

1925年,清华筹办清华国学研究院。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为此请教胡适,胡适推荐以“晚清遗老”自居但学贯中西、颇有国学造诣的王国维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后来,在胡适、吴宓等人的力邀下,王国维成为清华国学院的导师,培养了一批国学人才。对胡适的行为,史学大师陈寅恪非常感动。王国维死后,陈寅恪曾在诗歌中写道:“鲁连黄鹞绩溪胡,独为神州惜大儒。”

15.欣赏歌德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激进的青年学生纷纷罢课游行。对学生用罢课手段来反帝的行为,胡适不能赞同,而是更推崇歌德的镇静功夫:“每遇着国家政治上大纷扰的时候,歌德便用心去研究一种绝不关系时局的学问,使他的心思不致受外界的扰乱。”

16.胡适劝和

1925年,在北平女师大风潮案上,鲁迅、周作人兄弟与陈西滢产生分歧,继而发展到在报纸上相互谩骂的程度。于是,胡适分别给他们写信,对他们“深仇也似的笔战”表示惋惜,劝他们以和为贵。信中说:“我深深地感觉你们的笔战里,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不少的少年朋友,暗示他们朝着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

17.反对烧报馆

1925年,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发起“仇苏与友苏”的讨论,张奚若在上面发表了一些反对苏俄的文章,而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接受苏俄援助的时期,国民党怂恿群众火烧了《晨报》馆。陈独秀与胡适谈及此事,反问道:“你以为《晨报》不该烧吗?”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胡适写道:“几十个暴动分子围烧一个报馆,这并不奇怪。但你是一个政党的负责领袖,对于此事不以为非,而以为‘该’,这是使我很诧怪的态度。”并说,“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凡不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18.提倡人权

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之后,开始初步建立起党国体制,在教育领域则大力推进党化教育。胡适对此则表示抗议。1929年,胡适以《新月》为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与国民党的人权论争,论争中,胡适要求国民政府切实保证人权,要求“快快制定约法以确定法制基础,快快制定约法以保障人权”。

19.给沈从文、张兆和夫妇证婚

1928年,胡适在中国公学做校长,聘请沈从文到中国公学做教员。教员沈从文爱上了其学生也是当时的校花张兆和,写了很多情书给她。一天,张兆和拿着情书向胡适告状说:“沈老师给我写这些信可不好。”对沈从文深有了解的胡适笑着说:“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并郑重地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之后,随着张兆和对沈从文的了解,两人渐渐情投意合。步入婚姻殿堂时,胡适为其证婚,郎才女貌的两人终成眷属,成为文坛佳话。

20.胡适做礼拜

1931年,胡适住在北平米粮库四号。在这一时期,每逢星期天的下午,胡适的大门就会向所有人敞开。不论和尚、士兵、学生,都可以不经预约就来这里拜访、请教。对于胡适的行为,胡适的妻子江冬秀笑称这是胡适在做礼拜。

21.送蒋介石书

1932年11月29日,胡适在武汉第一次见到蒋介石,留下一册自己的学术着作《淮南王书》,托人送给了蒋介石。胡适盼望蒋介石能够想想“主术训”中的主要思想:“重为善,若重为暴”,即“不轻易做一件好事,正如同不轻易做一件坏事一样”。希望蒋介石能够节制自己,不多管细事,无为而治,做一个守法守宪的领袖。

22.不领特支费

1938年,抗战军兴,国家民族到了最后关头,胡适受命担任驻美大使。在任期间,风尘仆仆,做了几百场讲演。大使有一笔特支费,但胡适从未动用一文,原封缴还国库,他说:“旅行演讲有出差交通费可领,站在台上演讲不需要钱,特支何为?”

23.不麻烦工役

1948年,胡适与李济去武汉大学演讲,演讲归来回到旅社之后,李济打算洗个澡舒服一下,胡适则没有洗澡就躺下了。对此,李济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胡适为何不洗澡。胡适说他有个习惯,每次洗完澡都要把洗澡池的污垢擦洗好才行,这样可以不麻烦旅社的工役,现在他太累,没有力气擦洗洗澡池的污垢了,所以就不洗澡了。

24.沉迷于《水经注》的考据

胡适晚年,喜欢考据《水经注》,他曾收集了60多个版本的《水经注》。对于他沉迷于考据的行为,许多知识分子不以为然,认为胡适应该把精力放在追求宪政民主上。对此,胡适也有他自己的理由:“为人辩冤白谤是第一天理。”胡适曾努力为戴震辩冤白谤,认为戴震并没有抄袭全祖望的《水经注》研究。

25.追求言论自由

1951年6月,《自由中国》第四卷十一期发表夏道平的《政府不可诱民入罪》。此文得罪了国民党政府,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自由中国》在接下来的一期中刊登了赔罪道歉的文字。胡适看到后很不满,写信给《自由中国》的主编雷震,提出要辞去《自由中国》发行人之衔,以表示自己的抗议,并说:“《自由中国》不能有言论自由,不能有用负责态度批评实际政治,这是台湾政治的最大耻辱!”

26.以德报怨

1954年,大陆开展了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在这一运动中,胡适的学生冯沅君、陆侃如曾写过文章大力批判昔日的恩师胡适。对学生为保全自己而批判老师的行为,胡适不以为忤,认为要有充分的“同情之理解”。1958年,当冯、陆《中国文学史》一书因涉嫌“渲染自由主义文学,歌颂共产文学”遭到台湾当局的查禁时,胡适还专门写信给陈诚,亲自为自己的学生辩护,信中他反问“渲染自由主义文学”何以构成“叛乱”罪名?认为“书籍之事,文艺之事,都不应由军法机关管理”。

27.给自己取室名

文人都喜欢给自己居住的房子取室名,胡适也不例外。胡适给自己的房子取的室名是“藏晖”。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胡适的用意是提醒自己不要锋芒太露而得罪人。胡适在1955年11月24日致胡光尘的信中曾解释说:“老兄是绝顶聪明人,总未免锋芒太露,未免得罪人。这是聪明人很难避免的灾祸。我在十八九岁时就取李白诗‘至人贵藏晖’的意思,取‘藏晖’为室名,欲以自警。”

28.提倡传记文学

胡适是传记文学热心的提倡者。他曾劝许多人写过自传,熊希龄、陈独秀、王云五、钮永建等人都曾是他游说的对象。不仅如此,胡适还身先士卒地写传记,从早年的《李超传》到中年时期的《四十自述》,再到晚年的《丁文江的传记》等,都是胡适所写的传记。胡适认为中国的传记文学不发达,其原因有三:一个缺乏崇拜大人物的风气;二是忌讳太多;三是古文不适于刻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