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这个问题有点冷:课堂上学不到的冷门知识大集合
5815200000013

第13章 文化冷知识特长班

这些知识我竟然不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中的“三宝殿”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三宝殿”到底指的是哪里呢?

其实,“三宝殿”也可以叫作“三宝地”,它是佛教用语。“三宝”包括佛、法、僧,“殿”为活动场所,“三宝殿”即佛、法、僧的活动场所。通俗来讲,佛是有大智大觉的人,法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是继承和宣扬法的人,佛、法、僧这三者间是互相联系的关系。

“三宝殿”包括佛教信徒做法事的“大雄宝殿”、佛家珍藏书典的“藏经楼”,以及供僧人休息的“宁静禅房”。规模较大的寺庙才会设有“三宝殿”,比如少林寺。这三处地方是佛教重地,不能随意进入,因此有了“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用来表示只要登门必有事相求。“鸡毛”和“蒜皮”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鸡毛蒜皮”这个词,多指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但“鸡毛”和“蒜皮”这两个不相干的东西是如何被联系到一起的呢?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两户人家隔着篱笆为邻,东边的人家以卖鸡为生,西边的人家以卖蒜过活。卖鸡的人家每天清早要提前起来拔鸡毛,院子里的鸡毛随处可见。而卖蒜的人也要在早上将蒜皮剥好,为一天的买卖做好准备,他家的院中到处都是蒜皮。原本相安无事的两家,因为刮风而不停地吵架。原来,刮东风的时候,卖鸡人家的鸡毛会被吹到卖蒜的人家去;而刮西风时,卖蒜人家的蒜皮会被吹到卖鸡的人家去。时间长了,两家的矛盾也逐渐升级,终于有一天,两家大打出手,不得不对簿公堂。县老爷听说是为了“鸡毛”和“蒜皮”这样的小事而发生的斗殴,便对堂下的人说道:“此等鸡毛蒜皮之小事,竟也能到公堂之上来理论。每人罚十大板,回到家中各自反省。”之后,“鸡毛蒜皮”之事就传开了,并逐渐被用来指代琐碎的事或无价值的东西。“法老的诅咒”真的存在吗?

“因为外人随便闯入陵墓,所以法老的诅咒开始显灵,让那些入侵者得病死去。”这是19世纪初,在欧洲广为盛传的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发掘了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在此之后的几年内,与发掘陵墓有关的工作人员或得病死去,或意外死亡,法老咒语应验之说四散开来。

但卡特本人不相信有“诅咒”的存在,他说,“法老的诅咒”只是人们凭空捏造出来的,如果真有诅咒的话,他自己也不可能健康地活了那么久。德国的学者斯丹道尔夫用大量的证据和材料证明“法老的诅咒”是子虚乌有。之所以会有“诅咒”显灵之说,是那些随便发掘古物之人自己内心害怕造成的。

“杀破狼”到底是什么东西?

“杀破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是紫微斗数,命理学里,“七杀”“破军”“贪狼”三颗主星在命宫的三方四正会照时,即所谓的“杀、破、狼”格局。

“七杀”象征着威武勇猛,主肃杀;“破军”则是事必躬亲的星曜,主祸福,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贪狼”象征足智多谋,主福祸、欲望,其与“七杀”“破军”为固定组合,即“杀、破、狼”。

“杀破狼”是紫微的一种命格,包括“七杀”“破军”“贪狼”三颗星。古代驰骋沙场的大将军和勇士多为这种命格。“杀破狼”好动不好静,动中得财来福。

“不管三七二十一”是怎么来的?

乘法口诀中有“三七二十一”,但它怎么会出现在我们的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中呢?

其实,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当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一天,苏秦到齐国见过齐国君主齐宣王后,对其阐明自己的作战观点。当齐宣王说到齐国的兵力匮乏时,苏秦说道:“齐国的都城临淄之内有七万人家,如果每家出三个男人服役,那么齐国都城就有三七二十一万的士兵。这样的话,挖秦的兵源仅仅齐国的临淄一城就足够了。”当然,苏秦这个算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临淄城的每户人家不可能都出三个男人来当兵,因为有的人家有女无男,有的只有老弱病残。

于是,后来的人们就用“不管三七二十一”来形容那些做事不考虑实际,偏要去做的情况。

“七月流火”是表示天气热的意思吗?

从字面上解释的话,“七月流火”很容易被人误解为七月温度高,暑热似火。事实上,“七月流火”来自《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气开始转凉了,大家要准备厚实的衣服了”。

三千年前,历法还没有完善,农民需要看星象来进行农事。在夏末,天空的正南方会出现一颗叫“大火”的红星,农民认为这颗星出现代表着夏天要过去了,秋天即将来临,秋收就要开始了。过一段时间后,“大火”慢慢往西边移动,并呈现出下坠的轨迹,即“流”,直到看不到这颗星的存在,这个过程就被人们称作“七月流火”。因此“七月流火”表示暑气减退,寒气将至。“七月”不是阳历的七月,而是农历的七月,相当于阳历的八九月份。

“五福临门”有哪五福?

“五福临门”是一句祝福语,大家经常说,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含义,究竟“五福”指的是哪五福呢?

其实,“五福”出自《尚书》中的《洪范》。里面关于“五福”是这样写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具体来说,“长寿”指福寿绵长,“富贵”指家产丰足且地位高贵,“康宁”是指身体无恙且内心宁静,“好德”指生性善仁且宽厚宁静,“善终”指去世之前没遭受过巨大伤害,身心健康且无病痛。

因为“考终命”谈到了死亡,为了避讳,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将“考终命”改成了“贵”,因此,后来的“五福”就成了“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西方人为什么对“13”这个数字避而不谈?

西方人对“13”这个数字很忌讳,认为“13”不吉利。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跟很多神话故事和传说有关。

北欧的一个神话中有这样的记述:在哈弗拉宴会上,共有12位天神出席,但当天又来了一位不请自来的人,他就是烦恼和吵闹之神——洛基,这第13个客人,使备受天神宠爱的伯尔特丢了性命。

关于“13”的传说还有很多,其中最为着名的是:耶稣在受害前与弟子共进晚餐,参加宴席的第13个人正是耶稣的弟子犹大,而犹大为了钱财将耶稣出卖给了犹太教当局,使得耶稣遭受了巨大的折磨。参加宴会的是13个人,而当天的日期又正好是13日,“13”这个数字因此被认为是不祥的象征,也被看成是出卖的同义词。

很多西方人为了避“13”,连门牌号和楼层数都用其他数字或字母代替“13”,如13楼就用“12A”代替。电影院中12排和14排之间是人行过道,13日那天大家都不外出旅游等。

东西方的“龙”有何不同?

西方传说中的“龙”,是充满了暴力色彩且凶狠无比的,它具有攻击性,会掠夺人类的财产,破坏人们的家庭,掠夺走人间美丽的公主。人们大都谈“龙”色变。但在东方人眼中,“龙”则有着完全相反的象征意义。

在东方,人们会向“龙”祈求健康,如果遇到干旱季节,还会向“龙”祈雨。“龙”在东方人的眼中是吉祥的化身,它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虽然东方的“龙”和西方的“龙”在外形上差不多,都全身覆盖着鳞片,而且有四只利爪,但在一些细节之处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西方的“龙”长得更像是恐龙,背部有翅膀,嘴部无须。而东方的“龙”有着如蛇般的身体,虽然背部没有翅膀但却能在天空中飞翔,嘴的附近有长长的须子。

“琴棋书画”中的“棋”指的是象棋吗?

“琴棋书画”这个词多被用来形容某个人才艺了得。很多人认为“琴棋书画”中的“棋”是指象棋,真的如此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棋”是指围棋而非象棋。

古代的人们将弹琴、弈棋、书法和绘画看作是文人骚客必须掌握的技能。其中的琴主要指古琴,而棋是指围棋。这四个方面的技能合在一起就是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唐朝,而直到南宋时象棋才被发明出来,两个朝代间相距400多年,因此,“琴棋书画”中的“棋”并不是指象棋。

“三长两短”竟然与棺材有关?

“三长两短”多形容人遭遇了意外的灾难或事故,用来指代人的死亡。为什么“三长两短”这个词会与死亡有关呢?

其实,“三长两短”与我国古代的棺材有着很大的关系。古代的棺材没有钉子,所以只能用绳子或藤条将棺材盖与棺材身绑扎在一起。通常都是横向捆三道,纵向捆两道。因横向的木板长于纵向的木板,于是就有了“三长两短”的说法。后来的人们就用这个词来指代人的死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除去棺材盖,棺材是由两块短板和三块长板组成的,所以用“三长两短”比喻人的死亡。

“下海”是如何成为经商的代称的?

戏曲《洛阳桥》讲述了清朝的一个状元依照母亲的意愿,在家乡建了一座洛阳桥。可在修建的过程中,桥墩打不到水中,老百姓开始传言说是海里的龙王不让建桥。于是这个状元就贴出了布告,想找到可以下海能与龙王商讨建桥之事的人。这是“下海”早期的意思,指稀里糊涂做事的行为。

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下海”成了巨大风险和可观回报的代名词,它具有敢于拼搏、敢求创新的含义。“下海”意味着要放弃传统制度下的保障,到新的环境中去从事风险和回报都非常高的商业活动。

在中国的古代和近代,东南沿海一带的人们为了躲避自然灾害或战乱困苦,会冒着生命危险到南阳谋生,因而“下南洋”与“下海”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意思。两种行为都有很大的危险性,但还是有人会衣锦还乡的。

“雷池”难道是埋着地雷的池塘?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听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说法,“雷池”到底是指什么?有人从字面上理解,说其指的是埋着地雷的池塘。事实上,“雷池”只是古代的一个湖的名字,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句话是出自《晋书·庾亮传》,里面是这样写的:“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东晋成帝时期,庾亮任中书令。庾亮为了巩固西部边境,推荐温峤到西部去镇守。之后,历阳太守苏峻谋反,温峤知道这个消息后,准备从水路攻入建康救主。庾亮当时不能分清形势,他更担心的是西部边疆而非君主所在的建康。于是庾亮对苏峻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他想让苏峻留在西部边境,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建康去。后来,苏峻在短时间内就攻破了建康,吃了败仗的庾亮不得不投靠温峤,可是温峤并没有埋怨庾亮,两人联起手来,终于平定了叛乱。

庾亮说的“无过雷池一步”,从战略角度来考虑是错误的,所以后人用“不敢越雷池一步”来比喻不敢超出一定的范围,因循守旧,不敢创新。

古时候的武术高手们真的会飞吗?

在武侠影视作品里,里面的武术高手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来飞去,而且还能轻松自如地在水面上行走,难道古时候的武术高手们真的具有这样的本领吗?

河南的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明地,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就算是在1000多年前,少林寺的武术高手们也没有能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或在水面上自由行走的本领,因为地心引力的存在,任何物体都会受其影响而最终掉落到地面上。

无论一个人的武艺有多高强,他都无法摆脱地心引力的吸引,那些飞檐走壁的高手,都是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虚构出来的。

为什么不是“才高十斗”呢?

“才高八斗”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文才高,知识丰富。但为什么不能说“才高十斗”,而一定是“八斗”呢?

“才高八斗”最早是用来形容建安诗人曹植的,其才华高超,七步成诗。这个词最早出自南朝的《释常谈·八斗之才》中,里面是这样记述的:“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关于“才高八斗”这个词,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南朝的谢灵运是位大才子,他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别。谢灵运的诗歌艺术性很强,天下之士竞相传抄。谢灵运自视甚高,他有一次在酒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天下的‘才华’共有一石,曹植占了八斗,我占了一斗,剩下的那一斗由世间的人们去分。”我们能从谢灵运的这番话中看出,他对曹植是非常欣赏的,而占了“八斗”之才的曹植确实是非常厉害的。

红、白、绿、蓝皮书都有什么特殊含义?

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某个国家的政府发表了重要的文件或报告,而因国家的不同,他们发布的文件会使用不同颜色的封皮,红色的为红皮书,白色的为白皮书,绿色的为绿皮书,蓝色的为蓝皮书。其中使用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国家是最多的,尤其是白皮书,它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接下来我们分别来了解下红皮书、白皮书、绿皮书和蓝皮书的含义。

红皮书是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主要被西班牙、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使用。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和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是因为最初书的封面和内部正文用纸都为白色而得名。

绿皮书是与红皮书相对应的,它是关于积极、乐观前景的研究报告。

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

男子丧妻后再次娶老婆为什么叫“续弦”?

在古代,如果男子的妻子去世了,他要是再娶的话就被称之为“续弦”。再娶和“续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事实上,古代用琴瑟来比喻夫妻,因此妻子去世了就叫“断弦”,而男子再娶的话就叫“续弦”。

关于“续弦”,民间有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据说,俞伯牙的妻子非常欣赏他的琴艺,经常让他弹琴给她听。后来,俞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每到难受之时,俞伯牙都会弹琴给妻子听,以缓解她身上的痛苦。一天,俞伯牙正给妻子弹琴的时候,琴弦突然绷断,而他的妻子此时也离开了人世。俞伯牙非常伤心,决定再也不弹琴了。后来俞伯牙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女子,本不想结婚的俞伯牙面对众人的劝说显得很为难。一次相聚时,女子对俞伯牙说想听他的琴声。经女子再三要求,俞伯牙将原来那个断了弦的琴重新接好琴弦,为女子弹奏了一曲。女子听过俞伯牙的演奏后,对他非常欣赏,而最终两人也在众人的祝福中成了亲。这个故事传开后,大家便将再娶叫作“续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