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的磨难
5818700000001

第1章 火刑中献身的哲学家——布鲁诺(1)

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进入神学院学习神学,同时攻读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东方哲学,因为对宗教教义提出批评被革出教门,长期流亡国外。寄居欧洲期间,他发表了许多科学、哲学着作,如《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论原因、本原和一》等,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布鲁诺还用意大利文、拉丁文写了不少诗歌,歌颂科学力量、斥责宗教迷信。他创作的喜剧《烛台》和对话录《论英雄激情》等作品,在意大利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1600年2月17日凌晨两点,漆黑的夜色笼罩着罗马城。全城的居民都已进入梦乡,呈现出死一般的寂静。

突然,城中的塔楼上响起一阵悲壮、凄厉的钟声。全城立刻骚动起来,因为这是施行火刑的信号。人们纷纷穿衣起床,惊惧地涌向火刑刑场——鲜花广场的街头。

大街上,行进着一队僧侣。为首的两个神甫,不停地划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正向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进行规劝:

“上帝是仁慈的,只要你能放弃异端邪说,即可免刑。”

回答他们的是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我宁可做一个烈士就义,也决不放弃自己的观点!”

“你不要执迷不悟,熊熊的烈火会把你烧成灰烬的!”一个神甫两眼露出凶光,威胁着。

“烈火并不能征服我,你们可以把我烧成灰烬,但是,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神甫们从牢房一直劝到火刑场,但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丝毫没有忏悔的表现。

一束束的火把点上了。一条条血红的火舌吞噬着黎明前的黑暗。男子汉被带到火刑场上,一个刽子手扯掉他身上的衣服,把一块浸满了硫黄的粗布披在他的身上;另一个刽子手用力掏出男子汉的舌头,用一个特制的木夹夹住,以防止他再呼喊出什么,然后把他用铁链捆绑在火刑柱上。即使这样,凶残的刽子手们还不满足,他们用醮湿了的绳子再次将男子汉紧紧地捆起来,等大火点燃时,绳子收缩,便会紧紧勒入肉中,使受刑者更加痛苦。

中世纪的刑法之残酷,是闻名于世的。刽子手们先把一桶滚烫的油浇在男子汉的身上,用挑衅的口吻问道:“勇士,你现在是否想到高加索的冰川?”

男子汉痛苦地抽搐着,但那坚毅的目光仿佛回答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能冷却我心头的火炬!”

天主教会和神甫们彻底绝望了。他们高喊:“快点火,烧死他,烧死他!”

熊熊的烈火燃起来了。围观的群众都把目光盯住最后一个环节:在火焰中,一个刻有耶稣受难像的十字架伸向男子汉的面前,这是对死者进行的最后一次考验,考验他在最后的时刻对宗教的态度:吻它,就意味着和解,意味着屈服。但是,正气浩然、宁死不屈的男子汉露出轻蔑的、愤慨的目光,唰地将脸扭了过去。

反动的、腐朽的、黑暗的宗教势力,用罪恶的火,烧死了这个宁死不屈的男子汉。大火熄灭之后,刽子手们把他的尸灰收集起来,投入河中,为的是使这个异端邪说的“狂妄之徒”在人世间不留下任何痕迹。

但是,天主教会和神甫们绝没有想到,人们没能忘记这个人,因为他是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当杀害这个男子汉的刽子手们进入坟墓,变为一抔黄土的时候,就在这个鲜花广场上,人们却为这个男子汉树立了一尊铜像,在铜像的台座上镂刻着:

献给乔尔丹诺·布鲁诺

——他所预见到的时代的人们

在《西方着名哲学介绍》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乔尔丹诺·布鲁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着名的自然科学家和勇敢的抗逆中世纪天主教黑暗势力的不屈战士……”

着名哲学家狄德罗在他的《百科全书》中,专门写了布鲁诺词条。他称布鲁诺是“稀世之才”,是“哥白尼的地球绕日运动说的拥护者”,他敢于向“经院哲学最崇拜的偶像”进攻,为打破“亚历士多德的专制”做出了贡献。

如今,布鲁诺的学说已被科学的发展证明为真理,布鲁诺的名字已传遍整个世界,特别是他那种为了科学真理而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留给了后人无限的敬意和怀念。

布鲁诺,1548年初出生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诺拉镇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其父乔万尼·布鲁诺曾在那不勒斯总督的军队里服过役,当过旗手,平均每年的薪饷是60个杜卡特。当时罗马的下级官吏每年的薪俸为200~300杜卡特。可见布鲁诺当时的家境是相当贫寒的。

布鲁诺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去世了。他成了一个孤儿,家境贫穷,无法生活,村中的神甫们抚养了他。但是,他很小就对神甫和村民们的宗教信仰持不赞赏态度。他们的宗教仪式引起少年布鲁诺的嘲笑和怀疑,因为他们那原始的盲目的信仰全是对死人、妖怪、圣者、天象等的恐惧。以致后来布鲁诺在他的着作中曾用辛辣的笔法,讽刺那些只会重复圣经教条的僧侣神甫们像“驴子一样的愚蠢”。

11岁时,布鲁诺来到了那不勒斯,就读于一家私立的人文主义学校,学习人文主义课程、逻辑、论辩术。他学习刻苦,除了完成专业课学习之外,还偷偷地阅读了一些禁书,参加社会上一些人文主义小组的活动,倾听他们中间有识之士的一些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思想。当时,西蒙·波尔齐奥曾驳斥了宗教神学灵魂不死的学说。倍尔那独诺·特勒肖号召人们抛开教会和世俗的权威,驳斥了亚历士多德关于第一推动者的学说,证明天与地在物质本性上是统一的。特别是尼古洛·弗朗哥,在他的讽刺性小册子中,大胆地揭露了僧侣、修道士、罗马教皇的丑恶嘴脸,嘲笑了各种迷信与偏见,勇敢地对当局禁书提出了诘难。所有这些,都在青少年时期的布鲁诺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有人说,布鲁诺的思想影响主要来自社会,而不是修道院和学校。

4年以后,15岁的布鲁诺想到大学去深造,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无人能供养他上学,没有办法,只好进了修道院。他当时进的修道院名叫圣多米尼克,极为富有,不但在那不勒斯首屈一指,就是在全欧洲也是闻名遐迩的。它保持了经院哲学的学术传统,有欧洲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圣多米尼克僧团是神学家的僧团,也是宗教裁判官的僧团。监狱的牢房就在离僧侣宿舍不远的地方。思想单纯的布鲁诺,以为进了这座修道院,便可以展开理想的翅膀,在知识的天地里遨游了。没想到,这里正是扼杀他思想的牢笼。

布鲁诺当时年轻聪颖,思想活跃,酷爱科学,求知欲强。在修道院里,他置教会的禁令于不顾,大胆地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由于受宗教改革和新思想影响,有一次,他竟把圣者像从他的僧房里扔了出去。不久,虔诚的宗教徒们便发现这个年轻人有“异端”思想。这些人为了挽救他的灵魂,便把他的一言一行都向修道院的院长添枝加叶地汇报了。一天,见习修道士的班主任把布鲁诺叫去,拿出别人告密的材料让他看。布鲁诺这才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是一些表面温和善良、背地里阴险毒辣的小人。从此后,他对自己周围的这些道兄师弟们不再抱什么幻想,开始一心一意地读书。他熟读了亚里士多德的着作,阿拉伯、犹太、基督教的学者注释亚历士多德的着作,还有古今哲学家、科学家的着作,以及剧作家和诗人的着作。真可谓博览群书,通晓各种学问。布鲁诺记忆力惊人,对一些警句或精彩的章节,可以倒背如流。圣多米尼克僧团曾把他作为见习道士中的佼佼者引见给教皇。他靠着顽强不息的自学,于157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当时知识渊博的学者之一。

当时,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从神学解放的独立宣言”——哥白尼学说,已经在西欧传播,这在布鲁诺思想上引起很大震动,使他早就蕴藏在心底的反宗教、追崇科学的热烈愿望燃烧起来。特别是几年的修道院生活,从反面教育了他,更增加了他对僧侣的仇恨,在对神学的研究中更引起了他对神学空谈的憎恶。他决心用科学的、批判的态度,去审查各种传统观念。

有一天,僧团中一位受人尊崇的神学家阿古斯蒂诺·达·蒙塔尔齐诺在修道院组织的论证会上发言,大肆批驳亚历山大的修道士阿里安。阿里安生活于公元4世纪,当时他曾激烈反对三位一体的宗教教义,被教会视为异端分子。阿古斯蒂诺在发言中故意歪曲阿里安的思想,把阿里安说成根本不懂一些简单思想的无知之徒,说他“思想简单,无知而且狂妄”。这种对异教徒的指责在当时即使再过火也会被视为是正当的,而且会受到当局的赞扬。没想到他刚讲完,布鲁诺便走向讲台,大胆地向这位权威人士提出挑战。他指出:阿古斯蒂诺的发言中完全歪曲了阿里安的思想。阿里安思想敏锐,观点明确,他对三位一体的宗教教义的批判是有道理的。他的历史地位,不亚于教会的神父。只是到了后来,教会神甫们利用自己的权力,极力歪曲、攻击阿里安的观点,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布鲁诺的指责非同小可,立即引起了剧烈震动。他刚一讲完,僧侣们便一哄而上,疯狂地对布鲁诺进行围攻、谩骂,个别极端分子甚至高呼:“烧死他,烧死他!”在一位有正义感的僧侣的帮助下,布鲁诺才走出重围,回到了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