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彩脱口秀
5819600000020

第20章 恢宏演讲显才华(3)

演讲的结尾也无固定的格式,或对演讲全文的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结束,或以格言警句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需强调的是,它的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

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是根据演讲的时空特点对演讲结构进行技术的处理。恰当地运用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有助于使演讲的内容构成更适合于演讲内容的发表,从而提高演讲的质量。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对演讲结构的层次、演讲结构的节奏和演讲结构的衔接进行技术性处理。

1.演讲结构的层次

演讲结构的层次是根据演讲的时空特点对演讲的内容和材料加以选取和组合并形成一个顺理成章的层次结构。由于演讲是一种讲话活动,靠的是声音的传达而非文字的载体,因而其结构层次是无法凭借视觉加以把握的,而听觉对层次的把握又要受限于演讲时间的一维性。因此,演讲结构的层次比一般文章结构的层次具有更高的要求。

怎样才能使演讲的结构层次清晰明了呢?根据听众以听觉来把握层次的特点,显示演讲结构层次的基本方法就是在演讲结构中树立明显的有声语言的标志。以这种标志适时诉诸于听众的听觉,从而获得层次清晰的效果。1940年5月13日英国首相邱吉尔出任首相的施政演说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我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字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

在这段话中,邱吉尔用了两个设问来树立标志,一个问政策,一个问目标,然后分别给予回答,观点十分鲜明,层次十分清晰,有助于听众更好地把握邱吉尔演讲的意图和内容。以反复设问来引导演讲,并以对这一系列设问给予回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之在结构上环环相加,层层深入,这是设置语言标志的一种方法。此外,以排比句、过渡句等作为语言标志,也是使演讲的层次清晰明了的有效方法。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碑前的演讲,其中一连用了四个“我憧憬着有一天”领起的排比句,句式整齐,感情澎湃,收到了极好的演说效果。

2.演讲结构的节奏

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听讲话的有效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因此,演讲者必须适时地消除听众可能产生的兴奋性抑制,才能始终维持听众的有效注意力。

演讲结构的节奏,主要是通过变换演讲内容来实现的。演讲史上优秀的演说家几乎没有一个不长于使用这种方法。1884年7月27日林肯在华盛顿众议院的演讲尤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前几天,佐治亚洲的一位参议员艾弗森先生,一个能说会道学问高深的人(我自己没有学问,只能这样判断)出乎意料地对我们严加斥责。他使用了《巴尔的摩美国人》认为的尖刻狠毒的语调,在他第二次发言以后,我两眼发黑,赶紧用手掐自己的身体。以确知自己还活着……

这是一篇反驳词,全篇大多是说理和论证,因而也就极有可能显得枯燥。林肯为了能够始终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一边进行反驳,一边插入讽刺、幽默的话,从而使整篇演讲有张有弛,节奏鲜明,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总之,演讲结构的节奏既要鲜明,又要适度。平铺直叙,呆板沉滞,固然会使听众紧张疲劳;而变换内容过于频繁,也会造成听众注意力涣散。鲁迅说:“讲演固然不妨夹着笑骂,但无聊的打诨,是非徒无益,而且有害的。”所以,插入的内容应该是为实现自己的演讲意图服务的。3.演讲结构的衔接

由于演讲结构的节奏需要适时地变换演讲内容,因而也就容易使演讲结构显得零散。衔接便是对结构的松紧、疏密的一种弥补,它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从而达到演讲的某种程度上的整合,而演讲富于整体感,是有助于使演讲的主题深入人心的。

演讲结构的衔接方法,主要是运用过渡段和过渡句。德国作家雷曼麦说:“衔接部分是十分鲜明直接地反映着某一种形势或将要论及的问题的。这一部分必须同演讲内容有密切的关系”。1934年高尔基在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来衔接演说的开头和主体:

我觉得,这里提到高尔基的名字,常常加上一些形容词“伟大的”、“高大的”等等。……在这里,我们大家的年龄尽管差别很大,然而却都是同一个年轻的母亲——苏联文学的孩子。

高尔基引用别人形容自己的话,显然是为了活跃气氛。但接着就以“我们大家的年龄尽管差别很大,然而却是同一个很年轻的母亲——苏联文学的孩子”这一过渡句引入正题,使开头和主体过渡得极为自然,具有浑然一体的效果。

(三)演讲结构的特殊形式

演讲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决定了演讲结构还具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演讲结构的特殊形式主要是指它的时间形式、空间形式和时空交错形式(运动形式)。

1.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

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是利用听众听觉的时间一维性(即时间的方向是永远向前的,它不可能在任何哪一个地方暂停)来表现演讲内容的形式。但是由于时间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并且无法用语言文字固定在演讲结构中,所以,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只有在演讲内容发表时才具有具体而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说,演讲的这种特殊形式只存在于演讲发表的一段确定的时间里。在演讲中正确地运用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可以获得独特的演讲效果。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曾在伦敦参事会演讲关于劳工的情况。赖白斯在演讲中途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眼看听众达72秒之久。正当别的参事员和听众都以疑问的眼光望着赖白斯的时候,他说:“诸位刚才感觉局促不安的72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演讲者在这里充分利用了演讲的时间条件,把时间作为演讲结构所组成部分。以具体时间来表现具体内容,这种方法有助于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运用起来富有成效,致使当时伦敦的各大报纸都争相登载了这段新闻。

2.演讲结构的空间形式

演讲结构的空间形式是利用听众视觉的空间“三维性”(即空间是立体的,是有容积的,表现为长、宽、高三维)来表现演讲内容的形式。空间本身没有内容的,但在演讲内容发表时(当时当地),空间具有传递视觉信息的作用,因而恰当地使用演讲的空间形式,可以弥补声音艺术之不足。

3.演讲结构的时空交错形式

由于演讲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所以演讲的结构须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黑格尔说:“既然要产生一种活的实践效果,演说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演讲的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能力和一般性格。否则,他们的语调就会由于对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适合而不能达到预想的实践效果。”

这段话提出了演讲结构运动形式的依据。

1863年11月19日,美国国务卿埃弗雷特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讲。当时天气格外晴朗,景色宜人。埃弗雷特立即打消了原来的开头而改用这样的开头: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在还安静憩息的广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脉隐约地耸立在我们前方,弟兄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

为了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埃弗雷特即兴以描述风景的形式开始他的演讲,把壮丽景色与对烈士的崇敬心情融合在一起,使演讲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吸引力。1935年高尔基应邀在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演讲,代表们一见到高尔基便长时间鼓掌,高尔基即兴说:“如果把花在鼓掌上面的全部时间计算起来,时间就浪费得太多了。”高尔基以此取代原来的开头,使会场十分活跃。

一言以蔽之,演讲的形式,对于演讲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演讲结构的一般原则,是对演讲结构提出的基本要求;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是提高演讲质量的重要方法;而演讲结构的特殊形式,则是对演讲的特点有效利用。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完成优秀演讲的重要基础。

四语言运用

演讲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它必须考虑它所使用的这种媒体的形式,即它究竟是使用口语还是采取书面语,是用深奥的文言还是用流畅的白话。由于演讲作为信息传播活动这一性质的规定,而且由于演讲需要面对的是听众而不是读者,这些都得演讲自然地走上了以大众语言作为媒介的大道,而把其它语言形式摒弃在纯粹科学或是哲学论辩的“自留地”里了。

演说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作为大众语言的口语形式,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必然性的。

首先,它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巨大差别及其适用范围上,口语和书面语虽具有源流关系,但书面语却是不适于演讲的文体。因为书面语需要一番“解读”才能最终被理解,而口语则不需要这个过程而可以立即被理解。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一天傍晚,一对夫妇在屋里激烈地争吵。盛怒之下,丈夫脱口骂道:“该死的,我真该把你从牖里扔出去!”当然他并不能这样做。妻子一时茫然,莫名其妙。因为他丈夫的这半文不白的骂人话里,有一个该死的“牖”字。对于我们日常的说话而言,谁都不会想到要用这样一个深奥古雅的字眼的,除非是附庸风雅的文士拙劣地卖弄他的文采风骚!那么什么是“牖”呢?说白了,也就是“窗子”。很明白的!如果我们把那个“牖”字替换一下,那么这话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

这个例子或许只是一则笑料或是幽默,但它却生动地显示了白话与文言、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天壤之别。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书面语是“读”的语言,口语才是“讲”的语言。因此,如果在一篇演讲中书卷气太浓或是别出心裁地偶尔来两句古奥之词,那真是不叫人听了。

讲话是线性的一个系列——语言的系列,它是不间断地进行的。听者稍一停顿,就有可能间断思维序列而被远远抛在后面,更何况他还要费尽心思去琢磨那一个“牖”字呢?

其次,演讲之所以必须使用大众语言还在于口语作为一种语体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它适于接受和表达的原因之所在。近年来的定量研究倾向于支持这样的结论:标准的口语文体和标准的书面语文体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口语文体究竟具有哪些特点?演讲在使用语言上应注意些什么呢?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数点:

1.句式短小,这正符合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冗繁的句子或句式的要求。

2.使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词汇。

3.使用音节清晰、易于接受的词汇。

4.多使用简略语。

5.力图掌握运用一些流行的口头词汇。这些词汇如同季节一样,经常变化,富有生气和活力。

6.恰当地运用“然而”“但是”、“除了”、“如果”等关联词,造成活泼生动的气势。

7.多重复以突出重点。重复,是写文章之大忌,但在演讲中重复一些重要的句子或观点,可以加深听众的印象。

8.可以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汇。

9.为适应听众智力变化的过程。应多选择一些带有引导性、启发性的内容。

10.必须强调和重复你要阐明的主要观点。

使用大众语言进行演讲,这是一个趋势,这也是演讲艺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