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复旦成功学习法
5823100000012

第12章 复旦学子成功秘笈(12)

提高作业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一题多想,一题多解。许多题有多种解答方法,如果能够找出几种不同的解法,那么我们的思路就开阔多了,灵活多了,思考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了。第二,归类整理。在做了一定量的题目后,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找出某一类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这样就能举一反三。第三,纠正错误,归纳分析,吸取教训。对作业中的错误,有两种处理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较低水平,就是只纠正,但不深入分析。第二种水平是较高水平的处理,不仅纠正错误,而且进行分析,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比如哪些是理解性的错误,哪些是运算性的错误。只有分析以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吸取教训,避免重犯。第四,对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作业,不要照抄课本,而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理出自己的思路。

4.要有一定作业量

为了使理解和运用知识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就必须有一定的作业量做保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巩固、掌握、提高所学知识的目的。

高效复习的方法

复习并不是把书重新看一遍。真正的复习应该做到有计划、有方法、有效率、有成果。搞好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复习真正地成为高效的复习。

■高考复习一定要做到有效

复旦学子们认为,高三时的复习一定要做到有效,没有效果的复习不如不复习。一般来说,要做复习更有效,掌握以下几点颇为重要。这是许多复旦学于根据高考的命题方向制定的复习原则。

一、复习要把循序渐进,强调基础

考查学科能力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这是高考各学科试题的共同特点。从高校新生必备的文化素质结构需要出发,重视对各科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查。譬如历史学科考查基础知识点细、面宽、层面多样,而数学学科则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不贪多,不图快,不好高骛远,循序渐进,立足于加强和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苦练和加强基本功上,这是学习和复习的一条重要规律和指导思想。抛开书本,忽视基础,光是玩命做难题,并不可取。不少同学平时不重视基础,高考复习更不重视基础,这实在糊涂。高考,每年的题目都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什么?就是基础和能力。面对高考,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是什么?就是“宗”,也是基础和能力。要说高考有“秘诀”,“秘诀”就在这里。千万不要相信市面上那些“玄机妙算”。“猜题押宝”之类的“秘诀”。

优秀乒乓球选手,每天训练,挥臂几千次,天天如此,赛前训练也一样。否则就不会有站在领奖台上的风光。学外语,首先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记,反复记,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反复说;学语文,就要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勤查字典,眼到、心到。手到,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学数理化,不重视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基本运算、基本题型,就不可能融汇贯通,不可能学好,一个环节脱落,思维的链条便会中断,题就解不出来,综合题更是如此。

为什么有些学习上的仅使者,高考时却考不过平时不起眼的中等生?因为前者有些难题倒是做出来了,但是基本题的分,却丢得很多;而后者,基本题的分都到手了,还拿了大部分中档题的分,难题也可能有几分人账。基础差一些的学生,高考复习更要重视基础,查漏补缺,重焊“虚焊点”,否则成绩是上不去的!

有一位考生,数学基础较差。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只得了38分。考生和家长都很着急,于是找到数学老师,请他指导。数学老师分析了他的情况,要他做两件事:一是把课本从头到尾认复习一遍,抓住重点,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例题,吃透记住2二是帮他选了80道题,40道基础题,40道中档题,要他高考前,把这80道题做好,真正拿到手,其他题一律不做,其他参考书一律不看,全力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结果,高考下来,他的数学得了92分,同学、老师都大吃一惊。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人上街买烧饼吃,先吃一个不饱,再吃一个还是不饱;吃到第三个饱了时,他很后悔地想:“我的肚子是第三个吃饱的,早知如此,光买第三个多好。”这则笑话,寓意深远,说明学习、复习必须循序渐进,从“第一个烧饼”开始打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复习时要注意提高能力

高考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这是高考的一贯指导思想。高考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校选择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因此能否运用已有知识的技能解决问题已经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尽量减少非能力考查题目。所谓“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水银落地,无孔不人”都是指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

三、复习要和现实联系起来

高考试题注重与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试题突出反映了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试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思想性突出,贴近学生生活。复习时要注意此点。

四、复习要性意学会应用

高考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科技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各学科都十分重视学科自身的社会价值,重视应用就是在命题中努力实现学科的价值,比如英语学科就强调“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

五、提高综合能力

学科综合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既是近一二年试题的特点,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3+X”的主体是“3+综合”,加强综合性考查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比如数学的综合性试题,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时事的综合。

六、复习中要会创新

高考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就是发展,就是创新。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出发,加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也是高考命题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高考命题充分体现出源于教学大纲,但又不于大纲。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试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

七、学会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很多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有几个时间有利于巩固记忆。一是学习后最初几分钟内,电生理活动引起蛋白质的合成;二是学习后在48小时内通过做梦复习三是一周之后脑突触发生永久性变化。根据人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生理变化,采用复习加强记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何种时候进行何种内容的复习或记忆何种新材料,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就显得既重要又必要,因此,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安排一定时间休息,休息一定时间再安排时间复习一次,制定好计划,再严格按计划执行,并力求形成习惯。

具体可以分为六步:

第一步课后花费2—5分钟“过电影”回忆,便可保持电生理活动引起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步午休时间利用15—20分钟将上午所学内容全部“过电影”回忆一遍,便可巩固记忆。

第三步下午安排时间户外活动、休息,调整心理和精神状态。

第四步晚上复习,安排时间将学习内容与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对比以找出偏差和失误。

第五步晚上睡觉前再“过电影”回忆,便可把记忆保持两周以上。

第六步两周后再复习便可使脑突触发生永久性变化。

■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1.复习要有计划性

有计划并非那种把每小时每分钟具体干什么都列成计划写在纸上的做法,因为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新的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样做太不现实。最好每天晚上睡觉前想好第二天的复习内容,比如英语有哪几课,数学做哪些题。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就可以避免你坐在自习室里,拿起这本书翻翻又拿起那本书看看,结果瞎忙了几小时才发现一无所成。一般情况下要达到的目标定得比实际情况略高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而又不致于“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使心清受到影响,良好的心境对复习取得好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复习计划应有全局性。

2.交叉复习提高效率

要想把各科学得均衡,首先要安排好各科的学习时间,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理科科目和英语、语文这两门文科科目如能交叉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备战高考,方法是关键

在冲刺阶段,知识体系就像一部在高速运转的机器,而每一个知识点则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任何一个点的疏漏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如何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呢?我的做法是用一本考试说明,一本复习参考书及课本来帮助自己:先翻开考试说明,按照书本上罗列出的考点,把相关的知识在脑中过一遍,思路很清晰的就跳过去,思路模糊的则翻开参考书,看看复习要点,做一些习题,直到弄懂为止。此外还可以制定备战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临考前可为自己复习中的缺陷部分安排专门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最后将这些薄弱环节都做些弥补。同时,作出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因此,要给自己一个弹性空间,要做计划的主人而不是计划的奴隶。

4.把握学习的“度”

要提高效率就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对一个问题力求以多个角度考虑,而没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是很难办到的。生活有规律可以节约时间,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知识经过梳理后,要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立体空间。在这其间你会发现最初对这些公式、定理的认识有许多错误、疏漏之外,在做过大量习题后,你会发现不同的题目之间有相似之处,需要你归类分析、找出联系。跳出题海,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俯视这些题目,你的脑中剩下的只是经过提炼的精华——类型。等这种类型的题再出现时你就会很快做出,这对提高速度很有帮助,这在“分秒必争”的高考战场上也许是取胜的关键。

5.回归课本

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看书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即首要的任务是“回归课本”,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再去做题,有的同学可能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书已经看了许多遍了。再看也看不进什么了,无疑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因为前段时间大家更多地把精力花在了模拟练习上。各种各样的题目做得实在是不少,因而也就自然地把课本抛在了一边。现在该是拿起它们的时候了。再重新把知识点温习一遍,理一下思路,加深印象,是很有必要的。题目做得再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很有必要再回到课本中,把不够清楚的地方搞明白。

此外,还需要做适量的练习。每天应该做一门学科的一套模拟题,每天换一门,五六天一轮回。尤其是数理化等学科,多天一点不做,解题速度会明显放慢。做这些模拟练习的时间应该与高考时各科的时间安排相一致,这样有利于提前进入状态,更适应高考。

6.复习拣最基本的

复习拣最基本的,别拿难题为难自己。为使自己不必太紧张,家长也应注意在这段时间的行为不要出现太大差别,如过分关心询问考生复习情况,也不要一点也不关心的样子。学习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心理上不要大起大落,要有骆驼那种跋涉沙漠的恒心,永不气馁,也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对于学习中每一个概念、定理、史实、理论、判断都要了如指掌,搞懂它们的前因后果、使用条件和区别,也就是要多思考。学习的过程应该就是看书——做题——总结思考——再看书,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7.复习四项注意

高考就要来临,这时再进行综合系统的复习已不太可能,但利用好这段时间,对于高考考出好成绩也十分重要,我认为在这段时间的复习中应注意:(1)抓明显的缺陷,不要追求完美;(2)多练模拟题,题的质量越高越好,将复习状态调整到高考状态,创造一种紧张的应考氛围,模拟高考感觉;(3)把错题再看一遍查漏补缺;(4)心理上也要保持平和状态,如果非常紧张,就暂时不要复习,干脆什么也不想地休息一会儿。

8.各科的复习不宜偏废

在最后的一个多月里,各科的复习不宜偏废,但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又应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据往年经验,总有一些考生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甚感遗憾。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因此,冲刺阶段仍然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背诵和基本概念、基本定义方面的梳理工作,将掌握得不是很准确的内容记准记牢。

“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无弱项,弱科有强项”。在考试的几个科目上,一个人有强有弱,是太正常了。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同学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强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还要有突破,是十分高明的策略。“差的学科要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这里的道理与上述相仿,也是对待自己的强弱项中的一种策略。高考是“团体赛”,要的是全局的胜利而不能是顾此失彼。

9.热身赛是必要的

完整地做好几套模拟题必不可少,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一方面,能够帮助考生进一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熟练把握答题节奏。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实战积累心理调适的经验——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遇到模棱两可难以选择的题怎么办,怎样化解紧张等。

10.建立各科错误登记本

复习时做错了题,一定要搞明白,绝不放过。失败是成攻之母,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题不二错”,考生最好建立各科错误登记本,以降低重复性错误。时间已经很紧张了,要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将“不该丢的分”都拿回来,已经建立错误登记本的同学,可以直接进行查漏补缺,随时将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案,一个个地“消灭。”不怕第一次不会,不怕第一次出错,就怕下一次还犯同样的错误。没有时间将所有的练习重新过一遍了,集中精力排除错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压题、猜题的做法不可取

高考出题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谁又能担保今年就一定会考某道题?真正对应考有帮助的,应是从中摸索具有普遍意义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即形成一种思维,如数学思维、历史思维、政治思维等,以不变应万变。

12.复习应注意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