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提醒领导者,在用人时必须坚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用人,贵在善于发挥人才的长处,对其缺点的帮助教育固然必要,但与前者相比应居于次。而且帮助教育的目的,也是使其短处变为长处。如果只看短处,则无一人可用。因此,在人才选拔上切不可斤斤计较人才的短处,而应发现其长处,有效地使用其长处。
人才的评价准绳
管子在《宙合》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
管子说:“鸟的飞行有一定的目的,这是说伟大人物的生活义理。鸟无论怎样飞翔,都需返回山林,停集谷中。因为不返回山林就会疲困,不停集谷中就会死亡。山林与幽谷之处,不一定平坦笔直,因此,其飞行路线难免有曲折,但大方向却是端直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又如鸟从北边起飞,想到南边就到了南边;从南边起飞,想到北边就到了北边。”
管子借鸟的飞行方式,来比喻人才的评价准绳。
管子接着说:“如果总的意向能实现,就不以小的缺失为妨害。因此,千里之路,不可能用绳子把它定直;万户之城,不可能用水平仪来取平。举大事之人,其行动不必以常例来规范,道理成立就可称作贤。所以君主在考核臣下时,不可以丢掉这个方法。”
在管子看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考评人才也罢、使用人才也好,不能以一事或一时的得失给人以定论。如果以一事的失败来否定一个人的能力,甚至弃之不用,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而且会打击人才的积极性。
齐桓公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他对管仲所提出的“鸟飞准绳”的原则十分欣赏。据《管子》一书描述,齐桓公将“鸟飞准绳”的原则作为考评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准则。齐桓公选拔人才、考评人才,其期限为一年,一年的考察期就是允许人有小的过失,只要能举大事,不在乎小节。相反,如果出点小错就弃之不用,就会失去真正的人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即使是最得力的下属,或是极其细心的人,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因此,对于下属偶然的失误,应适当给予谅解,允许下属犯些小错。
当然,允许下属犯错误,并不是放任自流,领导者应该用善意的态度去找犯错的下属谈话,使下属在谈话后下决心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可事实如何呢?生活中许多人碰到这种情况时,往往狠很地训斥犯错误的下属,其结果是使下属怀有怨恨之心,领导者也会因此而失去威信。如此看来,领导者对于犯错的下属倒不如予以指导,用心关爱他们,使他们信服。
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只要下属不是犯了无法原谅的错误,知错能改,且有长进,那么就应该相信他们会成为自己称职的下属。
总之,管子“鸟飞准绳”、“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的主张,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条重要的准则,是现代领导管理者需要认真对待和重视的。
与人交往必须真诚
管子曰:“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咄。故曰:‘乌集之交,虽善不亲。’”
意思是说,与人交往,多诈伪无真诚,私自谋取一切,叫做乌鸦般的交情。乌鸦般的交情最初虽然亲密,后来一定反目。所以说:“乌鸦般的交情,看起来虽然友善但并不亲密。”
一想起乌鸦,人们往往就没有好感。乌鸦鸣声简单粗厉,外出觅食常常成群结队,看起来十分团结,可觅得食物,它们又互相争斗,都想多分一点。
管子借乌鸦讽刺那些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人,认为他们的交情一定不能长久。
管子指出,与人交往必须真诚。
真诚,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也是获得人们好感的极佳途径。
真诚的人,从不会违心地做事,巧妙地应付,更不会阴险地欺骗。每时每刻,他们都在心中为真诚保留一个最温馨最美丽的位置。他们知道,只有真诚的爱,才能抚慰那些孤寂失望的心灵,只有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使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获得新生的力量,只有真诚才能感动那些已经冷漠的心,也只有真诚才能让生活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友爱、多一份和谐、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美丽、多一份关注和理解。
一个待人不能真诚的人,绝不可能得到真诚的回报。因为“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相应”,也就是说,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该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
有的人对真诚待人抱怀疑或否定态度,理由是:我真诚待人,人若不真诚待我,那我岂不是很傻、很吃亏?
不能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虚伪、狡诈、阴险,一肚子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
但是,这种人在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当他们的嘴脸充分暴露后,必将被众人指责和唾弃,被群体厌恶和排斥。
因此,当我们的善良和真诚被心怀叵测的人愚弄之后,吃亏更多、损失更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对方。伤人的人在承受你忿恨的同时,还要承受他人的蔑视以及被群体排斥的孤独。
做人必须真诚。其实,真诚并不难做到,只要与别人交往时说真话、办真事、抒真情,在别人跌倒时伸出援手,在别人沮丧时给他一个微笑……你便能远离虚假和欺骗,成为一个真诚的人。
不得罪于小人
管子在《立政》中说:“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
宁可有过于君子,而不可有失于小人。
管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管子说:“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
管子认为,有过于君子,带来的怨恨浅;有失于小人,带来的祸乱深。
也就是说,得罪德行卑劣的小人,必然带来严重的祸乱。
小人记仇,报复心极强,而且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机会一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认为你是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很大,你对他的好处根本不看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报复不知何时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而君子就不同了。君子坦荡荡,你可以拒绝他的要求,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难处,十分理解。君子有缺点,你指出来,他感谢不尽。与君子交朋友,可以坦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对小人千万不可。虽然你不必过于紧张,但是一定要有一种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尽量不让小人接近你。
假如实在没办法必须与小人共事,必须记住:“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少说多听,不轻易许诺,不轻易褒贬他人,对小人的缺点千万不要批评,没有事不要与小人交往,特别不要到小人家串门,也尽量不让小人来自己家走动。对小人的要求,能办的一定要办,不能办的一定婉言谢绝,千万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话题。对小人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与小人开玩笑。须知,小人会翻脸不认人,甚至会把开玩笑的话当成真的,从而给你穿小鞋、使拌子。
当然,管子告诫我们“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并非鼓励你去得罪君子而害怕小人,他说的是小人的可怕与可恶。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君子,只要你也是君子,该道歉时则道歉,很容易握手言和;如果你不愿意道歉,认为“君子大度能容”,得罪了也无所谓,你就难免有小人之嫌了。
做人做事的4个禁忌
管子在《牧民》中,为我们指出了做人做事的4个禁忌:
不做办不到的事
管子曰:“不为不可成。”不做办不到的事。
承担办不到的事,就会“力微重负”,即自身的能力弱小,却要承担重大的责任或使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知道这一点,硬是去承担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这显然是出力不讨好。让一个有勇无谋之士统领三军,让一个外行授业解惑等,都是超出了其能力范围,轻则损己,重则损人,甚至有损社会。
承担办不到的事,还可能失信于人。你明明办不到,却为了面子而答应别人。别人自然会指望你,当他发现你轻许诺言时,就会非常失望,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失信于人是为人处世的大忌。
不追求得不到的利
管子曰:“不求不可得。”不追求得不到的利。
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贪婪。
贪婪是产生罪恶的根源之一,人一旦贪心过重,就会心术不正,就会为贪欲所困,离开事物的本来之理去行事,就会将事情做坏、做绝,大祸也就随之而来。所以,必须摒弃贪婪之心。
其实,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反而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人感到充实满足的呢?选择淡泊,就能远离贪婪。
不占据呆不长久的地位
管子曰:“不处不可久。”不占据呆不长久的地位。
在管子看来,不占据呆不长久的地位,就是不贪图一时的侥幸。
一个人能力不足、品德败坏,却凭一时的侥幸占据高位,也许他能隐瞒一时,但终有暴露的那一天。当事情败露之时,就是他最狼狈的时候。
所以,人必须有真才实学、高尚品德,如果自己能力不够、修养不好,就必须努力学习、加强修养。
不过,在还不具备占据某一职位的能力和品行时,管子劝我们,还是不要占据这一职位为好。
不做不可再行的事情
管子曰:“不行不可复。”不做不可再行的事情。
之所以不可再行,管子告诉我们,是由于欺骗别人的缘故。
一个人欺骗了别人,或许能使自己得到某些好处,但却永远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而且欺骗别人的人,会时常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所内疚,终生不得安宁;欺骗了别人之后,终日还会诚惶诚恐,害怕别人会揭穿了自己骗人的伎俩,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或担心别人会拿起法律的武器,让自己受到惩罚。
所以,做人必须诚实。一个诚实的人,说到做到,不隐瞒、不说谎,实事求是。诚实不仅是自己人格的体现,还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凡事必须注意的3点
管子在《乘马》中,为我们总结了凡事必须注意的3点:
“生于虑”
管子曰:“事者,生于虑。”事情总是产生于谋虑。
管子提醒我们,做事情之前必须经过认真思考,要有周到、科学的计划、方案。要想获得成功,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态度是不行的。
在管子看来,思考是行动的前提,是成功的保证。没有思考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盲目的行动,是低效的行动,有时是无效的行动,甚至是错误的行动,行动需要思考。
“成于务”
管子曰:“事者,成于务。”事情总是成功于努力。
在管子看来,有了好的符合实际的计划、方案,要想成功,还必须把它变为行动,努力去做,去坚持不懈地实践。只有这样,理想、计划、方案才能变成现实,主观和客观才能实现有机统一。
管子告诉我们,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只有行动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做好每件事,既要心动,更要行动。只会感动羡慕,不去流汗行动,成功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踏踏实实的行动,空想者决不是一个成功者。凡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去做,不耽于空想,才可能获得宝贵的成功。
“失于傲”
管子曰:“事者,失于傲。”事情总是失败于骄傲。
许多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能够脚踏实地,但在取得成功之后却容易骄傲自满。
管子提醒我们,千万不能骄傲自满。
所谓骄傲自满,是自以为了不起,满足于已有的成绩。
骄傲自满是一种影响进步的思想障碍,其发生发展的土壤就是曾经取得的成绩。骄傲自满的人有以下表现:
一是片面理解成绩。总认为自己曾经付出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走在了前面,无须再做很大的努力,自我感觉良好。
二是看自己只有成绩,看别人只有不足。导致懈怠、不思进取,丧失了进步的机会,使成功不能连续保持。
骄傲自满使人沾沾自喜,是一种盲目自信的表现;过分自我感觉良好,只会使人止步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不要轻视别人
管子提醒我们,无论是谁都不要轻视别人。
管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也曾犯过轻视别人的错误。
有一天,齐桓公派管仲去拜访宁戚,希望宁戚能出来做官,宁戚却回答说:“浩浩乎!”管仲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吃不喝地想这句话。
管仲家里的婢女问:“先生有什么心事吗?”
管仲回答说:“这不是婢女所能理解的。”
婢女说:“您不要轻视少年人,也不要轻视地位卑贱的人。”
婢女接着说:“从前,吴国与干国打仗,规定没有脱退乳齿的少年不得参军,国子就拔掉了他的乳齿,参军为干国立了很多军功。过去,百里奚是秦国放牛的,秦穆公请他做了秦国的宰相后,秦国就称霸了诸侯。由此可见,地位卑贱的人可以轻视吗?年龄小的人知识就一定少吗?”
听了这席话,管仲说:“好。齐桓公派我去征求宁戚的意见,宁戚答复说:‘浩浩乎!’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婢女说:“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无边无际的是水,摇头摆尾的是鱼,没有家室,你召我住在哪呀?’宁戚是想要娶妻成家吧?”
管仲的疑惑,被婢女一语道破天机。可见,人的智慧不因人的地位的不同而不同,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轻视别人呢?
道理很简单,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生活中,轻视别人的现象随处可见。城里人轻视乡下人,开小汽车的轻视蹬三轮的,高级白领轻视做小工的,有钱人轻视贫穷者……任何人和任何与人有关的事物,都可能是轻视中的一个因素。
没有人愿意被轻视,也没有任何一个善良的人愿意轻视别人。但问题是,有时我们可能已经轻视了别人而不自知。而且,所有的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乃至怨恨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生在世,无论谁的存在和进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谁也不愿意被漠视或遗忘。这是一种共性。然而,如果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除了会使他人反感外,又有什么益处呢?
轻视他人的人,必定是自认为在某一方面占有优势,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陶醉在自我的满足感之中。事实上,人各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人。你轻视了别人,也会被别人轻视。
被人轻视时,那种心中的不痛快、恼怒总让人难以忘怀。管子曰:“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不是别人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是获得好人缘的好方法之一。
做人要信守诺言
管子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他也曾劝谏齐桓公要信守诺言。
公元前681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曹沫领兵迎战,不料三战皆败,鲁庄公心怯,请求献出土地来讲和。齐桓公答应和鲁人在柯地会盟。
正当鲁庄公与齐桓公即将达成协议之时,鲁国的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齐桓公左右害怕伤到齐桓公,不敢乱动。
齐桓公问:“你想怎样?”
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
齐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所占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齐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并杀死曹沫。
管仲说:“如果被劫持时答应了人家的要求,然后又背弃诺言杀死人家,是满足了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在诸侯中却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这样做。”
于是,齐桓公把曹沫三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全部还给了鲁国,诸侯闻知,都认为齐国守信而愿意归附。
管子认为,信守诺言是一个人的美德,是处世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