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财富隐私中国篇
5827100000017

第17章 爱拼才会赢(7)

辽河油田钻井队在辽阳县小北河镇打磕头井,原油坑就是宝贝,可当地没人会搞落地油的提炼,工地上,发现了一老一少,老的是王思明,少的是王士芹。老王主抓工艺,士芹负责具体工作。合同期两年,他俩是从报纸上得知自己创造了680万产值的底数的。辽阳首山钢铁厂厂长看报后“挖墙脚”来了。最忙时,他们同时给几个地方干。当时,市场上蜡供应紧张,他们就干这个:给原油脱水,蒸馏,常减压,出柴油、汽油,液蜡下油、杂品油,还有脱色、成形、做蜡板。就这样,在当时社会上万元户还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就挣了几万元。

长话短唠,士芹那时没多高境界,只是想挣钱,干出点事来,不让人家看笑话。人家的钱好挣吗?一年到头,在家总共住不到两个月,每次走,丈夫眼里都含着泪,孩子紧紧揪着她衣赏。可那几千块钱真让人动心……

在黑龙江,她冻得落下了腿病。在大庆,看工人们提着活鱼回家过中秋节,她能不哭吗!在农村,农民见她穿旗袍硬认为她没穿裤衩。包工头更欺负人,知道她开支就来借钱聚赌,士芹不从,一天中午她正休息,忽然从窗外扔进一个大纸团,她以为是大便,准备去告诉乡长,顺便踢了一脚,哪知里面竟是条大青长虫!她吓得“嗷”地跳上床蒙了!在首山工作时,住宿条件极差,老王躺在炕上就能看到窗后百座大坟圈,可他毕竟还有个老会计作伴。士芹一人独宿,从房里向南看是坟地,向北开房门,三四米远的电线杆下大坟堆里埋的老太太下葬才二年……

没日没夜的干,写封信回家要半个月才有回音。士芹感到伤感总掉泪,总唱《我的故乡》。这日子什么时候才熬出头啊……

一个深夜,老王因亲戚病故乘车返回,士芹搭车回家,哪料吉普车出事,四轮朝天把大家扣在沟里,老王被砸断三根肋骨,士芹被砸断两根,险些丧命。伤没愈合,喘气都疼,可验收时间到了,他们捂着伤口也得去呀!事后,市专利事务所所长老宋劝道:“有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为家乡父老乡亲作点贡献?别在外边跑了。”是啊,谁愿尝这有家难回的滋味呢?

1989年大年初一,士芹全家到王家拜年,老王问:“士芹,我跟你商量个事,你有勇气没?有胆量没?”当时私营企业还不多,老王提出办私营企业。士芹这两年体会最深,检察院没有发现老所长有问题,九厂那厂长上任两年后就下台了,工厂又处于瘫痪状态。她也想按自己的意愿办个造福乡亲企业。士芹欣然同意,并和老王商定两人根据各自所长,分别任技术厂长和经营管理厂长。他们说干就干起来了。

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老王和士芹像是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迎来了春天。他们租用泡沫厂闲置多年的地盘,安排了人家30名职工,每人浮动二级工资,又招聘社会上35名待业青年,在四壁透风、蛛网密布、老鼠横行的废墟上,没日没夜地干起来。找场地、上设备、买材料、盖房子、开工资等,几万块钱很快砸进去了。当时士芹可以通过关系调到一大型国营企业,一面当化验员,一面吃银行利息,多美的事,可她不,人们笑她傻,吃了熊心豹子胆。

工程上马不久,王厂长病了,高血压,走路不便,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人忙,既是管理家,又像外交家。就在设备安装完毕、生产进入试运行关键的一个深夜,她突然腰疼得受不了,到医院查出4个“+”号,确诊是肾炎,必须马上往院。可厂里离不开她呀,怎么办?她只有每日到医院打一吊瓶药水,然后回厂指挥会战。病,居然好了!

1989年5月3日,这个值得老王和士芹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个抚顺市辽东合成防水材料厂正式运行投入生产。6月3日,第一批产品投产。6月28日,第一批产品出厂上市。经有关部门鉴定,这一项目填补了抚顺建筑材料业产品的空白,被一家用户全部买走。士芹泪眼模糊了:从开始张罗到产品初试成功都是她做的,她成熟了。

那时,产品说明书还没印出来,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无渗透防水涂料。每天下班之后,你都可以看到士芹背上背着新产品,到建筑工地上和那些老板谈,日夜忙碌,士芹明显瘦了。与此同时,新厂址正在施工,几千卡车的土才垫平了那野草齐腰高的一片臭水坑。

9月4日,士芹正和王厂长谈工作,突然间王厂长嘴唇一阵哆嗦,顿时全身不能动——他血压高达220,患脑血栓了!这对刚起步的私营企业是极沉重的打击。士芹泪水都哭干了。她骑着自行车到处搞推销,挣了钱就赶紧交医药费,不然药就得停。卧病的王厂长艰难之时,艰难地对她讲着:“士芹,别哭,不能垮呀,咱们有自己的企业了……国庆节前……你一定把国旗插在咱厂的大门上……”

老厂长啊,士芹怎能不为您这工业赤子的拳拳之心所折服?!可士芹又哪有钱买旗?但是她太理解王厂长了。她想办法买来彩绸,带着女工做彩旗,国庆那天,彩旗中间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她表达着私营企业家的赤诚……

通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实际上,“成事也在人”。王厂长治疗一个多月后,居然渐渐恢复了键康,士芹如虎添翼,工厂真正站起来了。他们正不向国家伸手、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1989年实现产值20万元,1990年实现产值120万元,1991年实现产值180万。

私营企业究竟什么样?笔者来到抚顺。在抚顺街头醒目的位置有荣获“1992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铜牌奖的恩明牌薄质叠层无渗漏防水材料的巨幅广告。城郊工业区的红砖墙上亦如此。从郊区榆林车站下了公共汽车走不多远,确实“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间精巧玲珑的现代化玻璃写字间,一个鲜花簇拥的厂区”。一排天蓝木板上“恩明牌”的鲜红字迹,把笔者带到了这个私营企业。

这里的业主绝非旧社会的地主、资本家虽然企业性质是私营的,但是,他们做的事绝对是为广大群众和工人着想的。二位厂长默契配合,推出了结束我国盖房三毡四油、沥青狼烟滚滚的局面。在帮助全国十几个厂家上马该厂拳头产品的同时,他们研制的更新产品即将问世。技术革新老将王恩明潜心研究,“以土上马,先生产后工装”的思路,“吃一、拿二、观三”的方法,使产品技术得到充分保证。张士芹则将经营管理抓得极为出色。

为了搞好企业,她参加了国际海南经济与管理函授学院的学习。她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建立以厂长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她提出了“管理科学化,厂区花园化,生产文明化,产品标准化”的口号。

她当过工人,了解工人,带头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私营企业的工会和女工委员会。士芹给自己定了制度:家属有病必访,职工婚丧必访,这庭纠纷必访。令人惊讶的是,工人们爱厂如家的态度,这是私营企业啊!不管是领导,还是工人,对王士芹都是有口皆碑,认为她是一个难得的厂长。

总而言之,张士芹迅速地成熟了。她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各种奋斗格言,也压着“日常生活十戒”:今日能做到的事决不拖到明日;气恼时从一数到十然后再说话……

她很累,很忙。而今这私营企业已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100多人的大摊子,确实越干越有劲头。按学术曲线图来说,这个私营企业还没发展到顶点,二位厂长仍在努力拼搏,士芹给自己提出的新口号是——再创业绩!

路,是没有尽头的……

财富点拔

人的理念是指导人处事创业的原动力,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这个道理。人若没有坚定的信念,一遇挫折就会缩脚不前,难以做成大事,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自然就会想方法实行它,成功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一点一滴从头起

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眼前这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然的中年男子曾会是个落迫的下岗工人,的确,相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从低谷走出重新创造生活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却是迅速的。

王劭曾是塑胶总公司的一名工人,随着国家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逐步开始调整企业结构。王劭所在单位塑料一厂,在1995年正式宣布“破产”,自此王劭就成为了一名下岗职工,这对于有着十多年安稳、正常生活规律的王劭,无疑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次沉重打击。这还不算,不久,王劭爱人也因单位拆迁而下岗了,这更是雪上加霜。现实使王劭苦恼不安,心里又感到不平衡,特别是家里生活的拮据,更是可想而知了,这期间,思想上一度产生了消沉惆怅的情绪。

但王劭毕竟不是个只会躲在小窝里怨天尤地的懦夫,很快他便振作了起来,他要让明自己是个挺胸自立,骄傲而无所畏惧的男人。这时王劭注意收看、收听再就业方面的信息,寻找再就业的路子。当听到蒲兴市场进行招商的信息后,王劭就主动的找到市场办公室,王劭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也曾经历一段曲折,先是想压切面,结果跑到商店一问,切面机的价格是2500多元,再到各处压切面的地方一瞧一问,发现卖切面如果不雇人,光靠自己是干不了的,雇人要解决吃和住,给人家开工资。而自己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想来想去,卖切面是不行的。最后想到烟酒、副食,投资不大,也比较好干,就选择了烟酒、副食这一经营项目。

可是现实与想像总是有一段差距的,当时由于市场刚成立不久,客流量小,王劭对于经营来说是门外汉,连商品损失带经营品种单一等诸多不利因素,一两个月下来,连占地费都赚不出来,再加上有时碰上个别顾客轻视的语气和目光,自己的思想又开始波动了,王劭有时候甚至心想:这样起早贪黑的努力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干脆把剩余的货品卖掉就不干了。

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种成功的硕果会自己落到你的手中,只有有准备接受各种艰难困苦并为此付出代价的人,才能有机会品尝胜利的甘美香甜。王劭虽然也懂得这些:于是他毅然加大了投资,并购买了许多有关商品知识书籍,看到报纸上介绍的小商品知识,王劭就把它剪下来,作为他初步经商知识的积累。在行动上,首先把原商亭内的货架进行了重新布置,门面贴出了各种商品广告,给商品都贴上了价签。为了方便业务,我特意买了一辆摩托车。这样一来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保证了货真价实,真正让顾客得到了好处。在经营品种上,王劭考虑到众多顾客特别需求的商品,但利润不高,一些经营者都不愿意经营的商品,如散打臭豆腐、黄酱、小商品、火柴、粘鼠胶等等,都摆上了柜台。同时,对商品的质量,王劭采取直接找厂家进货,王如跑遍了附近的北京酱油厂、万康酱油厂、龙门米醋厂、南苑宽醋厂,跟他们厂家直接谈业务。

在经营中保证了质量、方便了群众,王劭又在服务态度上、售后服务上下功夫。有一次王劭遇到一位顾客,说是一个月以前从他那儿买的袋装紫菜变味了,王劭二话没说,就将新进的紫柴给了他一包。不想没多久,他又来了,说是太腥了,王劭说不要紧,袋装吃不习惯,他那儿有散的,就给了他几两散装紫菜,这位顾客高高兴兴,满意而走。这样,一来二去,王劭回头客多了起来,并且许多顾客都成了他的好顾问,他们就营业时间、该添些什么商品、那些商品优缺点都直接对我进行了宝贵的信息反馈,对王劭经商也是一个促进。

也许上天偏偏喜欢考验强者,就在王劭的事业一步步走向成功之时,老天爷又给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位老大妈买了一瓶白醋,不几天又找了回来,说醋是粘的、是假醋、王劭一听乐了,一向以质量为生命的他坦然告诉大妈醋是从厂家进的,让她看了发票,并且当众把她拿来的醋倒出来品尝,结果发现醋根本不粘,质量是没问题的。但老大妈不依不饶就是不听,说用这瓶白醋泡的菜不脆,王劭说您泡菜的方法是不是不对,并把那瓶醋的钱退给了大妈,耐心地让她用别的醋作作泡菜,就知道是不是醋的原因了。王劭自认为这样处理可以了,不成想她依然不依不饶而且嘴里不干不净的,王劭就跟她顶撞了几句,一看王劭敢跟她顶撞,她勃然大怒,冲过来动手推打王劭,王劭的心里的怨气、委屈一下子暴发出来,冲出来就要跟她打架,但是被邻摊和围观的人拉住了。可她却越闹越利害,拿起王劭摊上的东西就要砸,被别人劝解拿了下来,她又要砸王劭的摊子,端起水盆要泼王劭,这样一闹,市场管理人员发现了,立即把她劝解到办公室,并对王劭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王劭当时还有些不服气,既然退了钱,还没完没了,但是在工作员耐心说服下以及望着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时,王劭也后悔了,不管怎么说,她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所以王劭对她再三道歉,并亲自搀扶着将她送回了家。这次的教训使王劭认识到了卖东西、经商,虽说不是低人一等,但行业上的性质使我真正懂得了和气生财、顾客就是上帝的真正涵义。

通过一段时间的经商历程,王劭在经营方式、方法上的正确调整、转变,生意慢慢的好了起来,销售额也上去了。每月能有七、八千元的盈利,但王劭显然并未满足,凭着他的白折不挠的毅力,更凭着他“和气迎人,平情应物”的经营理念,他的店越做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展望未来时,他是一脸的踌躇满志,他甚至在考虑着如何帮助那些还徘徊的下岗职工重树信心找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