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王蒙说—艺文味道
5837100000002

第2章 难忘的格里格故居

格里格的名字我们当然并不陌生。他的音乐是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那一种,抒情,优美,流畅。他是挪威人,曾经在德国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人们说,他的创作的灵感来自他的祖国挪威的美丽与独特的河山。他后来一直生活在挪威西岸的名城卑尔根,直到辞世。

自挪威首都奥斯陆去卑尔根,旅途美不胜收,如诗如画如歌。乘火车如乘格里格的音乐前行,沿铁路如沿格里格乐曲的旋律攀绕,发动、奔驰、降速和暂停似乎也都体现着格氏乐曲的节奏。它使我想起鲁迅的散文《好的故事》——当然,是北欧的、挪威的而不是中国江南的好的故事。夏末秋初,阳光明媚,一片清明的翠绿和墨绿,不同的植被造就了统一的清静和变化的层次,道道水域平光如镜,甚至连嶙峋的巨石与终年的积雪也澄明如洗,强悍的布局中时有宜人的光线扑面而来,正如格里格乐曲的基本色调。环顾森林、山峰、湖泊、积雪、岩石、少量的建筑和居民,如温习格里格的浪漫情怀,原生的裸露与人间快乐浸润交融,万象一心而心生万象。起伏回环,旅途曲折有致却不涉险阻,相当的平稳顺畅;目不暇接之中,风光并不斑驳绚烂,它具有自己的透明和单纯,如格里格的弦乐和长号;辽阔静谧、山野茫茫,画面却不孤寂更不荒凉,一草一木,一石一波都充满了活泼泼的生命,舒适清新,如格里格的主题。

这样的火车之旅着实难得。我曾沿德国的莱茵河坐车目送落日,也曾于黄昏自纽约出发去费城,它们都很美,但没有挪威这里这么多的自然,它们的风光偏重人文景观。我也曾陶醉于祖国秦岭的逶迤与星星峡的严峻。它们是伟大的,牵心动情的,但不同于挪威奥—卑沿线的这种惬意。观光观光,坐在这趟火车上当真体会到了观光的含义与乐趣。

一路上,你常常分不清海、湖泊和河流。如果看挪威的地图,你就会发现她的海岸线曲折细碎,海进入陆地变成了细流,把陆地切割成无数小岛、半岛、山丘、三角洲和锯齿;也可以反过来说,是陆地把海切割成小溪、池塘、山涧、河流和内湖。在中国,不论是大连是北戴河还是海南岛,大体上海是海陆是陆,海在陆外,陆在海边,陆尽为海,海遇陆止,海陆二者布局分明。而在挪威,有时候海并无占领的浩瀚与涌动的声威,海与陆相生共生。海就在你的身边,海化成了细流小洼,温文驯顺,亲切善良。她无处不在,海中有陆,陆中有海,海是你的挚友,海是你的庭园,海是你的日常生活。

而我觉得音乐家格里格的故居是挪威此种海陆交隔的浓缩甚至是提炼。它位于卑尔根的海、山与平地的交接或者更正确一点说是混杂处,格里格的工作室位于陆地的一个细长的尖端,它深入海里如格里格的天才创造深入于挪威的大自然和全世界听者的心灵。小小的房间里只放了一张写字台、一把椅子和一架钢琴。钢琴凳上垫着厚厚的乐谱,因为格里格的个子很矮——只有一米五多,他要把自己的凳子垫高,才好弹奏。多么可爱的小个子!也许和他的写字台、钢琴同样重要的是小房子的巨大的方窗,窗外是海与天,岛与山。山侧是一片岩石峭壁,格里格的坟墓就建立在石壁上。他生前就选中了这墓穴,他把自己的身心最终地交还了挪威的母亲大地。这是一首圣洁的安魂曲。无怪乎挪威人告诉我说他们是怀着宗教的虔诚和终极寄托来对待大自然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的神、他们的活着与死后的安居家园。石壁下有一段栈桥,沿石桥可以走向海的纵深,可以欣赏海的茫茫无际与幽幽无言。挪威的近海与中国的近海在这方面又是不同的,它可没有那么大的潮汐和风浪,错综的地形阻挡了控制了海潮的威风,使海变得更加平和。挪威的沿海是平和的,不知为什么它们使我想起挪威的狗。其实不仅挪威,欧美国家的狗大致都不凶恶,它们彻底地宠物化了,它们也许放松了对应该警惕的人的警惕,但是至少它们本身没有变成对善良者的威胁。

再回到海的话题上来,海可以伟大宽广,怒涛万顷,海也可以温声软语,得心应手。挪威本身就是一个半岛国家,她的重要的城市差不多都依傍着海,海是挪威——她的城市和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周边底色。

参观格里格故居是我们访问卑尔根的最后一项日程,隔着门玻璃扒着头看格里格的工作室又是看格里格纪念馆的最难忘的节目。看完他的工作室——或译车间——我与妻漫步到栈桥上,欣赏落向大海的太阳,欣赏明丽而不刺目的、没有污染过的天空,欣赏成群的海鸥闲闲飞过,觉得无限平和,觉得离格里格那样贴近,觉得大自然和音乐是人类的家园,是造物的赏赐,是人的精神的摇篮。人最终应该生活在自然与音乐而不是硝烟、硫化氢废气、吵吵闹闹与子弹呼啸里。人本来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大自然与音乐的熏陶,暂时没有机会也应该有机会通过艰苦的聪明的与有效的努力去争取和创造这样的机会,否则那才是最大的不公正乃至罪过。

稍向高坡处走走,是一个规模不太大的音乐厅,音乐厅的房顶修成了茅草顶的外观,以与整个情调和谐,而厅堂的内部仍然是现代化的。我想起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在厅外的另一个小放映厅里欣赏了格里格的音乐风光片与格里格的书信朗诵风光片。格里格的文笔极好,特别是他记述自己对挪威的大自然的感受、记述挪威的自然风光给他的音乐创作以怎样的灵感的那些段落。最好的文字却原来并不准备发表。

再往高处是格里格生平图片展厅和纪念馆的办公室和服务台。这是一个重要的接待客人的地方,所有的贵客都会被安排访问这里。我国的许多领导人都来过。纪念馆的馆长向我们介绍我国领导人访问这里的情景,介绍他们怎样弹奏格里格的钢琴和在那间钢琴室唱歌。四百万挪威人何等地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名人,他们崇奉他们,介绍他们展示他们如对待自己的精神的宝石与明珠,他们知道一个民族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她对人类文化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举世公认的文化名人数量不是太多,但都有杰出的成就与巨大的影响:音乐家格里格,戏剧家易卜生,美术家蒙克等。世上有哪一个有希望有尊严的民族不是为自己的杰出的文艺家而自豪而珍爱,像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地保护自己的文化果实,而是相反——去贬低它和糟践它呢?

由于日程安排上的困难,为了参观格里格故居,我们从原定的日程上取消了乘船从卑尔根赴施特凡格的节目,代之以匆匆的飞行。这当然有一些遗憾,可以想象那先前拟议中的河上之旅将是多么迷人。但是格里格的故居更是不可不看,它是我看到过的世界上最美丽、最迷人、最安详、最让人心旷神怡而且让人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的地方之一。哪怕为了它而牺牲了别的,我仍然觉得满足,觉得充实而且快乐。

199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