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5854900000016

第16章 思维与行动(3)

到底什么是你的追求,这是提给每一个人有问题。这并不是说要求,人们没有追求,不是因为饮食终日无所用心才获得快乐,不是那样的犬儒式的快乐,在这里恰是要告诉人们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追求,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自己的幸福,无比的快乐。

人生中有时我们拥有的内容太多太乱,心思太复杂,我们负荷太沉重,烦恼太无绪,诱惑我们的事物太多,大大地妨碍我们,无形而深刻地损害我们。

我们的人生要有所获得,就不能让诱惑自己的东西太杂多,心灵里累积的烦恼太乱杂,努力的方向过于分叉。我们要简化自己的人生。我们要经常地有所放弃,要学习经常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中和内心里的一些东西放弃掉。

如果我们永远凭着过去生活的惯性,日常世故的经验,因守已经获得的功名利禄,想要获取所有的权钱职位,什么风头利益都要去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让我们眼花缭乱,什么样的朋友熟人都不愿得罪,这样我们会疲于应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无谓的纷争和无穷的耗费上。不仅自己的正常发展受到限制,甚至迷失自己真正应该前行的方向。

在人生的的一些关口,我们的生命中会长出一些杂草肿瘤侵蚀我们美丽丰富的人生花园,搞乱我们幸福家园的田地。我们要学会对这些杂草铲除和放弃,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事业,放弃异化扭曲自己的职位,放弃实权虚名,放弃人事的纷争,放弃变了味的友谊,放弃失败的恋爱,放弃破裂的婚姻,放弃没有意义的交际应酬,放弃坏的情绪,放弃偏见恶习,放弃不必要的忙碌压力。

放弃我们人生田地和花园里的这些杂草害虫,我们才有机会,同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人和事亲近,才会获得适合自己的东西。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土地上播下良种,致力于有价值的耕种,最终收获丰硕的粮食,在人生的花园采摘到鲜丽的花朵。

放弃得当,是对围剿自己的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消耗你精力事件的有力回击,是对浪费你生命的敌人的扫射,是你在更大范围去发展生存的前提。

放弃得当,是对捆绑自己的背包的一次清理,丢掉那些不值得你带走的包袱,拿走拖累你的行李对象,你才可以简洁轻松地走自己的路,人生的行程才会更加愉快,你才可以登得高行得远,看到更美更多的人生风景。

十一、及早认识自己

一个人若想有一番成就,首先最好是及早地认识自己。

据说,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门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人们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的神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格言教育别人。

有意思的是,两三千年前这句格言直到今天看来还有现实意义。认识你自己吗?谈何容易!

通常人们以为外部世界不易发现,而自己对自己却了如指掌。其实不然,别看你很爱自己,但很可能你一辈子都真正的认识自己。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真正的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努力去发掘自己的独特潜能。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有潜质的人,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却摒除了所有的机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

你是否发现有些人常常沮丧,总是充满烦恼、羡慕和嫉妨?而有一些人总是神采奕奕,他们常带笑容、时时给人鼓舞的话语,他们似乎总能应付生活的挑战,而不会滑人沮丧的深渊。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比较喜欢和哪种人在一起?

再想想,你自己是哪一种人?什么是你的思考模式?人们是如何成为坚强的正面思考者的?

我们生来具有潜意识和意识。意识主导我们的思考及抉择;而潜意识支配我们的身体活动及感觉,它就像我们的记忆库般地活动着,也是我们创造力的来源。潜意识像电脑一般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秒。如果我们存进一些不愉快的想法和意见,比如忧虑、恐惧、羡慕,那么当我们按下钮,输出来的就是一份负面的人格报表。但如果我们源源不绝地输入一些对个人、对未来、对周围一切的正面想法,那么出来的自我图像也将是正面的。

听起来很容易,问题是,很多人从未拥有正面思考,却不解何以他们的感觉比原来更坏。这是因为在他们正面思考的表象下,深层的潜意识里却是一个顽固的讯息:"你毫无价值,你不值得让好事情在你身上出现。"

有很多方式让许多信息产生,可能你有学习障碍,使你得花很多时间才学会阅读,可能由于你哥哥体能总比你好,使你觉得不如人,也可能由于家庭失和,使你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但即使你了解这并不是你的错,在深层的潜意识中,你可能仍给自己"你不够好"的信息。

当然,这信息是错的。每个人都有权快乐,而且每个人都有可以贡献之处,一旦发现自己心中潜藏着负面的信息,你就得致力改变对自己的感觉,给自己正面的信息,才有成功的机会。

如果你的潜意识里浮现的都是正面信息,那么不管面对任何挑战,你都能以不倒翁的架势迎接。世上真正的胜利者,倒不一定是那些最有钱的、宅第最大的、或是位居要职的人,真正的赢家是能肯定他们自己、他们周围的世界,同时协助别人肯定自己的人。

十二、让思想富裕起来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更可怕和可憎的是贫穷的思想。

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千百年来不良生活、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结果。我们知道,贫穷是一种反常的状态,因为它不适宜于人类的生活,它与人类争取的幸福背道而驰,"丰裕"、"富足",天下众生都应有份,所以只要人们坚决地去追求,经过不断地奋斗去争取它,他总会得到的。

如果普天下贫穷的人,能够从他们的颓丧、不良的环境中挣脱出来,向着光明愉快的方面迈进;如果他们立志摆脱贫穷,与凶残的生存方式决裂,那么,这种决心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就使社会文化焕然一新。

许多人总认为,在向贫穷抗争方面,自己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其实他们还没有尽到一半的可能努力呢!

就事实而论,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由"懒怠"造成的,都是由奢侈浪费及不愿努力,不肯奋斗所造成的。

有几种坚强的品格,是与"贫穷"势不两立、互不相容的。

自恃与自立,是坚强品格的基石。我们常常发现,在那些贫穷,不幸,而仍然努力奋斗的人中间,这种品格非常发达,相反那些失掉了勇气和自信,或躺在"富裕"的温床上害怕贫穷的人,就没有这种坚强的品格,他们的人格也就十分渺小。与此那些在不断地争取富裕的努力中锻炼出无穷的精神力和道德力的人相比,他是一个弱者。

当你立志要永远挣脱贫穷,永远与贫穷脱离关系时,你就从生活的各方面都要铲除"贫穷"的痕迹;当你立志要在这个世界上显出你的真面目,一往无前地向"成功"、"富裕"的目标前进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阻碍你的这种决心。你发现,这种自尊和自信心理,是可以赋予你无穷力量的。

最足以损害我们的能力,破坏我们前途的,莫过于和眼前不幸环境相妥协;以为不幸的环境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想去挣脱它。

由于自己不能过上富裕的人所过的生活,不能得到富裕人所得到的享受,贫穷的人往往心灰意冷,不想去奋斗,他们不想尽其可能的努力,以去摆脱贫穷。

大部分贫穷人的毛病,就在于他们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脱离贫穷。他们已经向贫穷妥协,以为贫穷就是他们命中注定的。

当一个人停止战斗,放下武器,竖起白旗时,除了恢复已经失去的自信心,以及赶走他脑海中的宿命论观念以外,实在别无他法!

上苍绝无意思让任何人留于贫穷,留于痛苦不幸的环境,笔者认识一个青年,他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他体态魁梧,要不是他父亲每星期供给他5元钱,他还挨饿呢!

这个青年人之所以落得如此地步,就是犯了没有自信心的毛病,他曾尝试过许多事情,但都以失败告终,他说,他已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他认为,他的教育是一种失败,当他得到一种职业时,总认为自己是不会成功的,他做此事不成就又去做别的事情,做一样不成就又去换一样,结果是一事无成,他之所以落入如此地步,就因为他怀着一种错误的精神态度,就因为他不曾走上正轨。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更可怕和可憎的是贫穷的思想,认为贫穷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他必然会在贫穷这种信念中虚度一生。

假如你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很黑暗惨淡,那你就应当立刻转过头来,朝向另一个方向,面向那些充满希望与期待的阳光,而将黑暗的阴影遗弃在背后。

你必须斩除你一切贫穷的思想,疑惧的思想,从你的心扉中,撕下一切引起你不快的黑暗图画,挂上光明,愉快的图画。

你应该下定坚毅的决心,向贫穷作战,世间的种种幸福与享受,也应该大家都有份,向贫穷作战,不在夺别人的那一份的条件下,去取得你的那一份。你是应该得到"富裕"的,那是你天赋的权利。

心中不断地想要得到某种东西,同时坚毅地为求得该种东西而奋斗不止,我们最终总能如愿以偿,世间有千千万万个挣脱丁贫穷生活的人,就因为他们明白了这层道理!

十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现实中,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通常过于看重大学教育。一般家境困难,或身体不健康,以致与大学失之交臂的人总以为他们是遭受了一种不可收拾的损失,以为在他们一生中,是有着一个永远不可补救的缺陷。他们以为无论日后怎样的自修自习也还是没有用处,无济于事。但就事实而论,世间最有学问,最有知识、最有效率的人,常常是那些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甚至是那些连中学校门都没有跨进过的人。

笔者认识一个青年,其人连小学教育都没有完成。然而因为他后来阅览了许多历史传记,因此竟成了一个历史专家。遇见他的人,都盛赞他的学问。他读书很多,所以他的语文水平很高,虽然对于文法的死板规律一点不懂,但他能够在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字中,熟知其作文构句之道,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不幸的是有许多成年人,总以为人一过了那感受性最强的青年时期,再受教育,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世间最值得尊敬的,就是那些已到中年,甚至老年,仍孜孜好学,以求补救少年的失学之悲,利用全部的空闲时间,全神贯注摄取知识,而使自己成为更充实、更伟大的人。

如果你觉得,在有些普通的学校课目上得来的学习力与记忆力,已不比当年,你不必因之而灰心。壮年人的学习能力,要比青年人强得多。因为他有更多的经验,更成熟的见解,更准确的判断力,因为他尝过失学的痛苦,所以他的爱好学问,胜于任何人。

有许多人在学校时,成绩平平,但在日后,在学问、事业上,往往有惊人的表现,理由也就在此。

更进一步说,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社会就是所大学校,我们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这所大学校的教师。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体验,每时每刻都可以摄取许多知识。然后在空闲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深思"的方法,将那些零碎的知识整理、组织起来。

我们随处可见那些天分颇高的青年,一生只做些平凡的事业,就因为他们的天分高,所以就没有受过充分的训练、培植。他们不追求进步,他们关注的,只是月底领薪水,与领到薪水以后的几天中的快乐时间。结果,他们的一生没有什么作为。

人们只能利用其一小部分的天赋才能做事,而不能通过教育与训练,使得全部的天赋才能皆可应用,本来足以役人的人,因为没有受相当的教育与训练,就不得不降为役于人了。

一个人越能储蓄,则越容易致富,你越能致富,你越能求知,则越能有知识。你越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充实你的一分生命。这种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益,随着时间的积累,可以使我们在日后获益,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广大、更充实、更丰满,可以使我们更能领悟人生。

有一个青年,他常有机会坐火车、轮船去远方旅行。每次在路上,他总是随身带些读物,如象袖珍书本呀、函授学校中的讲义呀,细心研读,利用了一般人所浪费的零星时间,来求自己的进步。

如果有人告诉笔者,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工余时间,怎样消磨他的漫漫的冬夜黄昏,笔者就可预言出那个青年的前程是怎样。

有人以为利用闲暇时间读书,其成绩总不能与学校相等,因而不想在闲暇的时间读书,如同以为虽然尽出储蓄,却不能致巨富,因而一有金钱,尽数挥去,不稍储蓄。但是你看不见有许多人,就是因为利用了零星闲暇的时间而求得了与学校教育相等的成绩吗?

有一则真实故事:有位服务于食品厂的推销员,到了退休年龄时,他决心利用所学到的一点簿记经验,另创一番事业!于是他进行了簿记方面的专业训练,然后自己开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经营了没多久,以往的雇主与100家中小商店都与他订下合约,委托他全权处理。根据业务需要,他想了个妙计,开着一辆修理好的巴士,四处巡逻作业,巴士里是他的全部家当:计算机、打字机等。此后他的生意更兴隆。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完全在于他能活用当年所学到的簿记知识,加上丰富的想像力及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而其现在的所得更是昔日的4倍之多!

十四、出发以前,要有目标

对你而言,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而更值得你关注的是你未来的处境。

有一个年轻人F先生,由于职业问题跑来咨询笔者,这位F先生健谈、聪明,未婚,大学毕业已经4年。

根据年轻人目前的工作、受过的教育、背景和对事情的态度,笔者对年轻人说:"你找我帮你换工作,你喜欢哪一种类型的工作呢?"

"喔!"F先生说:"那就是我找你的目的,我真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帮他介绍几个老板面谈,都没有什么结果。由于他至少有几十种职业可选择,选出合适职业的机会却并不大。笔者希望他明白,找一项职业以前,一定要先深入了解那一行才行。

所以笔者说:"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10年以后你希望怎样呢?"

F先生沉思了一下,最后说:"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别人一样,待遇很优厚,并且买一栋好房子。当然,现在我还没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笔者对F先生说,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并继续解释:"你现在的情形就像你跑到航空公司里说:"给我一张机票"一样。除非你说出你的目的地,否则人家无法卖给你"。所以笔者又对他说:"同样的道理除非我知道你的目标,否则无法帮你找工作。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目的地。"

这使F先生不得不仔细考虑。接着我们又讨论各种职业目标,谈了两小时。笔者相信他已经听了最重要的一课:出发以前,要有目标。

从某种意义讲,人也是一种商业单位。你的才干就是你的产品,你必须发展自己的特殊产品,以便换取最高的价值。下面有两种很有效的步骤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