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电脑等程序,直接影响它,的运作结果。如果你的心想像的是做的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你怎样想像,怎样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美国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是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已创造机能的楷模。他12岁时由苏格兰移居美国,先在一个家纺织厂当工人,当时,他的目标是决心"做全工厂最出色的工人"。因为他经常这样想,也是这样的做,终于成为全工厂最优秀的工人。后来命运又安排他当邮递员,他想的是怎样"做全美最杰出的邮递员"。结果他的这一目标也实现了。他的一生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他的座右铭就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不一定非要当什么"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么"名",更不要与别人比高低,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各有各的用场,各有各的美丽,你能说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决定最好的你,既不是你物质财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贵贱,关键是看你是否拥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强烈愿望,看你身上的潜力能否充分地发挥,人们熟知的三些英雄模范人物,就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机能,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创造了最好的自己。
道格拉·拉赫在他的诗中写道: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一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当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塑造一个最好的你"这个目标人人都可以实现,你只要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坚信自己拥有"无限的能力"与"无限的可能性",你就可以创造和谐的心理,生理韵律,建立起自己理想的自我心像,体现自己人格行为应该具有的魅力,这样不仅自己满意,也会得到21世纪的赞许和接纳。
十、什么是幸福
幸福并非稀有,也无所谓象征,她是个总和。
幸福是个总和。庸人紧抱肉体的欲望,免不了狭小心肠天天受到创伤;伟人高攀神圣的希望,免不了忙碌有为,拼搏图强。要么是安逸中的惬意,要么是成功后的丰功伟绩、千古流芳,你可以追求这一方,却不得不放弃另一方。命运,虽不敢说由你去安排,可幸福的结构可由你去设想、去构造。
为了搞点事业,你必须牺牲点什么。我们主动的放弃,是为了主动的获取。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安排我们的幸福结构,这就是幸福。有得有失,患得患失的心理常常是人们平庸的病根。
干什么有干什么的欢乐和幸福,也有干什么的忧愁和烦恼。林肯当总统后觉得有人在他面前说实话就是一种幸福。一天,林肯和大儿子罗伯特上街,街口被路过的军队堵塞了,林肯问一位老乡:"这是什么?"意思是哪个军队。老乡答到:"联邦的军队呗,你真是他妈的大笨蛋。"林肯说了声:"谢谢",关闭了车门,严肃的说:"有人在你面前说实话,这是一种幸福。"
假如你是一个有权有势的人,那么你一定也会感到没人敢在你面前说实话将是一种痛苦。我们平常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只有失去的和未得到的才是最宝贵的。我们在构造幸福结构的时候,常常在为得到的感到欣慰,又为失去的感到遗憾。大概人们总是喜欢品尝各种幸福的滋味,因而才去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幸福结构,才在不断的追求,总是从一种胜利走向另一种胜利。
如果你潜心于研究一门学问,你也可能会成为生活中的"呆子"。你不必难过,有得到必然就会有牺牲。
幸福是什么?幸福并非稀有,也无所谓象征,她是个总和。因为幸福人天皆有,随处可见、随时可得,故而并不"稀有"。因为幸福结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成定型、不拘定义;更无绝对的幸福,故而也无所谓的"象征"。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自我牺牲精神是杰出人才的共性特征。伟人和凡人对幸福的理解常常是不同的。
十一、让大脑成为一个工厂
"你的大脑是一个仓库还是一个工厂?"这句话是伊里诺斯银行和芝加哥信托公司的总经理尤金·斯提汾兹提问的。"你的知觉只是一种门户,让事实进入大脑里储藏着呢?……或者能将事实当做一种原料,让你的大脑生产出新的产品呢?"
伽利略发现过一种原理,根据这种原理产生出了古老的摆钟,他这种原理是如何发现的呢?法拉第如何发现电磁感应原理,而使电气发动机和电流传达变为现代最有力的工具呢?贝尔的电话是偶然发明的吗?马可尼的无线电也是碰巧发明的吗?这些发明家所看见的现象,也是其他的人都看见的。他们储藏事实的仓库并不比常人大些,但是常人所创造出的东西却比他们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们成功的秘诀,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他们每人在心智的门前站了一个哨兵,尤其是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观察每一个进来的客人,不断地问一些这类的问题:"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进来?你与刚才进来的一些人有什么关系?你的相貌为什么要长的这样?为什么你的声音与我刚才所听见的不同?你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你能进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些科学家发问的习惯几乎到达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你提不出问题便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吸收东西到大脑里,任它储藏着,那你的大脑不过是一座仓库而已。你所储藏的东西应当有卡片目录,需要的时候你便可以找出来。
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这个哨兵的职务并不是阻止东西进采,而是做详细的盘查,避免一些破坏分子乘虚而人。他欢迎外国人和穿着奇装异服的人物。他询问它们是想多了解他们,训练你的知感哨兵养成询问的习惯,不可熟视无睹或盛气凌人。有时候,最重要的客人来时,却穿着极平常的衣服,不易引人注目。
引起伽利略观察并造成最大的发现的,并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一件小而简单的物件。许多人都使用过而并未多加注意的小东西--灯,伽利略看后心中产生疑问,因而有了重大的发现。
当他在17岁那年,有一天走进当地一个犹太教堂。他正若有所思地环视四周,突然抬头望见教堂天花板上长链悬挂着的灯。这时,一种很难解释的事情发生了。他忘记了做礼拜,只是望着这些摇摆的灯,……突然脑中涌现一种感想--这些灯的振动,或许长摆和短摆不是同时发生的吧。于是他默数自己的脉搏,以证实他的这种臆测,因为在那时候脉搏是他惟一所带来的测量物……,他实验出来了,凡振摆不管其振幅大小,周期总是一定的。
提出疑问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如果你问了没有结果又如何呢?假如你不断地问,最后,便会引导你问到一个最要紧的问题上去。如果你从来不问,便会看不到问题,如果从来没有见过问题,当然就不能尝试努力解答。第一个发明就是问题的答案。有一次,美国电力公司的大老板斯泰因麦兹说:"如果一个人无休止地问问题,世上就没有愚蠢的问题和愚蠢的人了。"
如果有人说我们的问题问得蠢,多半是因为他们不能回答的缘故。父母回答儿女的问题,也是直到他们不能回答时,便停止不许再问。一个工头如果懂得不多,也是不喜欢工人多问问题的,因为这会使他当众出丑。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问题也是一种艺术。一个人不可在不适当的时候问问题,也不应以一种纠缠的态度或故意取笑被问者无知的态度问问题。
十二、尊重知识
没有地位不算卑下,没有羞耻心才是真正的卑下。没有钱财不为贫穷,没有学问才是真正的贫穷。因为钱财的价值总是有限的,而学问知识的价值却是无限的。这是发生在美国福特公司的一个小小故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
有一天,福特公司里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工程师维修了3个月丝毫不见起色,只得请来权威斯坦因梅茨。这位权威人士只在电机的某个部位画了一条线就使电机正常运行了。而有人却嫉妒地说斯坦因梅茨向公司要10000美元,他是勒索。因此斯坦因梅茨在付款单上写道: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画在哪儿--9999美元。多么巧妙的回答。我们每个人都会画线,然而并不是都知道该画在什么地方。这正显示了知识的价值。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说:"知识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绝对价值。"斯坦因梅茨只画一条线而挽救的这台电机,使它能创造出几百、几千个10000美元,甚至更多更多,否则,岂不是一堆废铁?
哲学家泰勒斯,出身贫寒,一位商人挖苦地说:"泰勒斯,人们都说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可是你看看,你的知识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呢?就算你有知识,可你现在还这么寒酸,足以证明知识那玩意儿只能给你带来贫穷!"
泰勒斯义正辞严地说:"我不允许你利用我的贫穷来贬低知识的作用,咱们走着瞧。"
他运用丰富的地理、天文、农业知识,断定第二年橄榄将会大丰收。冬天,他低价租下附近所有的橄榄榨油机。第二年猛长租金,结果发了大财。这时,他再对那个商人说:"是你富,还是我富,我追求的并不是那几个钱而是知识,你根本不明白,知识才是无价之宝,才是伟大的力量!"
经济越是发达,越要尊重知识,越要注重教育。所以希望只顾眼前利益、贪图享受者们应该认识到--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才是无价之宝。
十三、最好的就在你身边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么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回答,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回答,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是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两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成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人有时非常矛盾。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作者曾对住在森林公园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当这对夫妇知道有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深感诧然。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经不再有风景的含义,而是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幸福》杂志上的那些部长、商人以及平民百姓,之所以不愿做现在的自己,与住在森林公园的那对夫妇一样,是对长期拥有的那片风景已经习以往常,风景已不再成为风景了。
在冬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穷,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在一种无知无觉的疲倦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这时,人就需要找寻另一片风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追求知识,挣脱旧我,纯洁精神,净化灵魂,升华自己。其实,深究其根源,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已没有风景了。
有一个青年得了一种怪病:他不快乐,终日闷闷不乐。一天,他去拜见一位智者以讨求良方。智者说,只有世界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才能使你快乐。这个人看了看身边,他没有发现自己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他收拾行装辞别妻儿老小,踏上漫漫旅途。
一天,他遇见了一位政客,他问:"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政客官腔十足地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吗,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他想了想,觉得权力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诱惑力。于是他又去寻找。
第二天,他遇到了一个乞丐,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乞丐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说:"最好的东西?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呀。"他想了想,自己对食物并没有太多的渴望,所以也不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三天,他遇见了一位女人,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女人兴高采烈地脱口而出:"当然是法国巴黎高档而漂亮的时装了!"他觉得自己对时装也不感兴趣。
第四天,他遇见了一位重病的人,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病人恹恹地说:"那还用问吗?是健康的体魄。"这个人想,健康怎么会是最好的东西呢?我每天都拥有,但是我不认为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五天,他遇见了一个在阳光下玩耍的儿童,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儿童天真地回答说:"是好多好多的玩具啊。"这个人摇了摇头,继续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接着,他又先后遇到了一个老妇人、一个商人、一个囚犯、一个母亲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老妇人说:"年轻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商人说:"利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囚犯说:"自由自在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母亲说:"我的宝贝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年轻的小伙子说:"我爱过一个姑娘,她脸上灿烂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哎!没有一个回答令他满意。
他继续走啊走啊,他穿过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着五花八门的答案又回到了智者那里。
智者见他回来了,似乎知道了他的遭遇和失望。于是捋着花白的胡子说:"先不要去追究你的问题,因为永远不会有一个确切的而且惟一的答案。你现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把你最喜欢的东西和情景找出来,告诉我。"
这个人经过长途跋涉,已是饥寒交迫、蓬头垢面。他想了一会儿,对智者说:"我出门很多天了,我想念我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想念一家人冬夜里围着火炉谈笑聊天的情景……"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感叹,"那就是我现在最喜欢的图画啊!"
智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回去吧,你最好的东西在你的家里,他们可以使你快乐起来。"
这个人不甘心,疑惑地问:"可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啊!"
智者笑了,说:"你出来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你出来之后--比如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