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5857000000023

第23章 父母如何听,孩子才会说(2)

孩子虽小,可他们内心世界比较复杂,又不善于表达,而且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家长要是不跟他们好好沟通的话,就不会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这样很可能在他们的内心造成一层阴影,产生许多想法,甚至有可能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们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交流让孩子提意见的好处,小磊的爸爸说:我儿子很善于用讽刺的方法给我提意见。比如我经常关在房间里摆弄电脑,一次儿子在门上贴了一首打油诗:“成天闭门搞电脑,知识没见长多少……”不知道他哪来的鬼点子,我也不介意,这首打油诗在门上贴了一个多月,但我还是没能采纳他的意见。我有抽烟的毛病,他妈妈要我戒我就是戒不掉,那天儿子就对我说,现在为钱戒不掉,以后为命就戒掉了。这句话比他妈妈劝我管用多了。

冯诗瑞的爸爸说:孩子现在的水平可比我们以前高多了,我们以前哪会跟家人提出什么意见。现在孩子跟我们提意见,对家长也是个督促,无论意见是否采纳,最起码做家长的可以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如果提得有理,还可以自我改正。但我觉得一些近乎攀比、有关虚荣的意见,家长应该加以制止和引导。

在决定孩子的事情或者家里的事情之前,一定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看他对做这件事情的态度,如果是小孩一点都不愿意做,而且,做不做这件事对小孩的成长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就一定要顺从一下孩子。如果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比方说,在学校的课堂学习或者作业,就不能让他太任性了。现在,上兴趣班是许多孩子最头疼的事,让小孩子玩都没得玩,真是有点冤。我觉得,不能让孩子上太多兴趣班,如果他不喜欢,硬是逼着他去上兴趣班,那就不叫兴趣班了。要适当让孩子放松一下,不能学完一样又学一样,换了谁都受不了。所以,孩子的事情还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参谋参谋,指导指导就行了。

学习和考试是所有家长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成绩。但是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就算孩子考试差了一点,也不要骂他,更不能打他,应该鼓励他下次考好一点。当然,也不要太宠自己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就不好。

名人谈教育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爱默森

孩子提问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爱提问题的孩子也都是爱思考的孩子。“疑问是知识的钥匙”,只要大人经常鼓励孩子提问,孩子就会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大人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厌烦或不予理会,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而懒于思考问题,并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如何面对孩子的提问呢?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试试:

1.鼓励和引导孩子的提问。

提问也是一种自学的方式,家长对此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充分利用孩子渴望求知的机会对他进行各种教育。切莫因为孩子荒谬、怪诞的行为而斥责孩子。鼓励、肯定孩子的“为什么”。不要认为孩子的提问啼笑皆非、荒谬、怪诞而不加理睬或一棍子打死。给孩子一份理解、一份鼓励、一份解答,也许就会造就一个科学家。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2.父母也不是万能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孩子一起探讨。

家长就算是学富五车,也会有答不上孩子提问的时候。有的问题很难回答,或者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不能随便搪塞过去或胡乱回答,更不能对孩子横加斥责。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暂时回答不出来,等请教了别人或查找书籍、资料后再回答,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奥秘和疑难,有的连父母也解决不了,以此激发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欲望。

对于那些自己也不很明白的问题,家长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这样不但不能维持自己的威信,而且可能会给孩子错误的知识。对家长来说,这是一种很虚伪的表现。可以邀请孩子共同查找资料,共同找寻答案。切勿武断地对孩子横加批评,扼杀孩子的探索欲望。

甜甜是个很机灵的孩子,平时就爱动脑筋,一天,学校里留的家庭作业是画青蛙,甜甜画着画着,就想起一个问题:青蛙有没有耳朵?于是,她就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就随便说:可能有吧。就像这个例子,青蛙是有耳朵的,在头的两边有两个灰色的圆圈。只是没有耳廓(就是耳朵外面的软骨部分)。如果家长不懂装懂,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对孩子来说,将受害一生。孩子知道真相后,也会埋怨家长,家长的威信也会扫地。

3.对一些怪问题的回答要干脆、利落,要讲究方式。

有时孩子故意提一些怪问题,目的在于难住家长,然后和父母讲讲条件。对这种提问,家长要干脆、利落,不要让孩子的小聪明得逞。还有一些问题的回答要讲究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4.对于孩子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可以先启发孩子自己想一想。

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想到了就提出来问,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对这些提问,哪怕家长已经知道了答案,也不必急着先告诉孩子,而应启发孩子先思考。孩子经过自已动手做实验得出了结论,会很有成就感。在给孩子解答问题的同时,就应该教给孩子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名人谈教育

许多年轻人通过一个笨拙的——粗制滥造的谎言使自己受到了永久的伤害,这是不完善的教育所造成的轻率行为。有些权威人士主张年轻人根本不应说谎。当然,这话说得有点过头;然而,尽管我不会走得那么远,我却主张——而且我认为我是对的——年轻人必须克制自己,不去使用这项异乎寻常的技艺。

——马克·吐温

注意孩子的体态语言

通过肢体语言,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和需求,这些特有的身体语言,只有父母才会读懂。世界各国的教育学家,都对男孩与女孩在“体语”上由于性别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男孩和女孩在肢体语言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女孩子笑时捂着嘴;习惯拿手提带;喜欢照镜子;走路时扭腰等。如果男孩子具有这些本属于女孩子特有的身体语言,就会被家长或伙伴们认为“女里女气”,成为被嘲笑的对象。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家长要及时加以引导。家长要明白,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长,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就必须要注意肢体语言的性别差异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困惑的母亲所说的话:我相信许多母亲和我的烦恼是一样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大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一些奇怪的动作。我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动作,他也不说。我真怕他会有多动症的倾向。我希望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但他的小动作真的让我不安,从这么小我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天哪,我都不敢想像以后会怎样!我该怎样解决呢?身为家长我真不理解,以前那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80后或90后正常的成长行为吗?

孩子的很多肢体语言只是他们在以另一种方式倾诉自己的需求,可父母往往看不懂。随着孩子的成长,烦恼也会越多。而很多母亲又是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从来不问孩子的想法。随着时间的变化,当孩子出现一些习惯性的肢体语言,母亲们抱怨看不懂时,我们是否检讨过自己?很少有家长会认为自己有错,只是想“这孩子怎么性格这么怪啊”,甚至打骂孩子。母亲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往往只会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加重。

这时每个母亲要发挥自己身为女性的耐心。想想是不是让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或是心平气和地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让我们站在他们的立场,去仔细研究孩子的一些肢体语言,也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母亲在教育孩子时不该是自上而下的,而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妈妈在和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到,如果孩子的有声语言同身体语言不能紧密、和谐地结合,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状况,那这表明,孩子没有在认真听家长讲话,这样的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

虽然很多孩子的情绪可以从面部表情看出来,但是精明的孩子懂得“脸部表情可以装”,可很少有孩子知道如何伪装双脚的动作。其中一个线索就是双脚的朝向。当孩子与母亲说话时,如果孩子的双脚朝向某个方向,而不是正对着你,就代表他想要结束这场对话;如果孩子突然双脚(脚踝之处)交叉,就代表他有些紧张或是觉得受到威胁;如果孩子将身体往后移,然后翘脚而坐,这就是自信的表现,代表他喜欢目前谈话的内容。

名人谈教育

教养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

——马克吐温

读懂孩子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能表达内心的想法。由于孩子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不足和表达能力的欠缺,眼神往往是他们表达心声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家长如能读懂孩子的眼神就会更好地了解他们需要,与孩子之间建立更和谐亲密的关系。

1.求救的眼神说明需要父母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有的时候父母会感觉孩子“怯生生”的。当一个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是一个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他的内心是恐惧的、无助的,它会怯懦地来到你跟前,不声不响地用一种求救的眼神看着你,乞求你的帮助。这时你应用自己身体的接触给孩子安全感,一面用尽量温和、亲切的语气询问孩子的情况,启发孩子说出自己的困难和要求。当孩子无法用言语说清楚时,应学会观察周围的情境,并借助其他线索了解孩子的需要,及时地给孩子表达的方法。

2.游离的眼神说明孩子“另有隐情”。

家长跟孩子讲话时,有的时候会发现他们东张西望,眼神游离不定。如果是孩子对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家长应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如果孩子有“隐私”,家长要以自己真诚而坚定的眼神回望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信任,并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引起内心的恐慌,家长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排解内心的压力,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

3.发光的眼神说明希望得到鼓励。

孩子闪亮的眼神无疑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当孩子有了高兴的事,或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常会看到孩子发亮的眼睛,我们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并与他一起分享快乐与喜悦。此时,家长应迎着孩子的眼光,送去微笑与赞许,并及时配以语言和动作的鼓励。孩子会觉得家长就是他的朋友,他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会感到信心倍增,力量十足,探索的兴趣更浓。

4.期待的眼神说明希望得到肯定。

家长不要只关注那些奇怪的眼神,对孩子表现良好时呈现的眼神也要多加重视。当他们觉得自己有进步了,或者想表现得更出色些,他们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以此来引起我们的注意,好像在说:“妈妈,我一定能做好!”“我这样做行吗?”“我现在表现很好吧!”如果能及时回应他们,他们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微笑。家长不能忽视孩子期待的眼光,也不要吝惜自己充满关爱和鼓励的目光,从孩子的眼神中找到孩子的需求,给他们恰到好处的指导。

名人谈教育

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已经不再是花了。同样,人们属于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要培养他的这种消化能力。

——蒙田

冷静对待孩子的气话

恐怕家长都对孩子说过气话,而且也听过孩子说起话。所谓气话,就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因刺激物的作用而突然爆发的强烈的短暂的激情。说气话一般有四种情况,一种是委屈,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或冤枉了自己;第二种是自己的想法、行为受到别人的阻碍而不能实现;第三种是看到对方损害了他人或集体的利益;第四种是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说气话是由于激动的情绪所致,此刻认识事物的范围就会大大缩小,而仅仅局限在引起激情的那件事上,并且,思维、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受到情绪的抑制和破坏,造成思维不连贯,分析不全面,判断不准确。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不顾及对方能否接受、别人怎么看,也不顾及由此造成的后果,只图一时痛快。甚至为了气人,有时还会故意改变自己原来所持的观点。当家长遇到孩子说气话时应该怎么对待呢?

1.不要和孩子计较,要保持冷静。

对孩子发火或者针锋相对也无济于事。马上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冷静!”“我一定不发脾气!”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暗示,它既能增加大脑中理智思维的强度,也能疏散气话刺激引起的狭窄兴奋,使脾气被压制下来。

2.暂时转移视线,冷处理。

就是把气话引起的愤怒情绪转移,迅速离开现场,或者去干别的事情,或者在外面散步宽心,或者找别人说会儿话,使发生冲突的条件不复存在。

3.对说气话的孩子要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

孩子说气话通常都是遇到了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觉得和家长无法沟通。只要家长不和孩子一般见识,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和孩子沟通,并且教导孩子这样恶劣的情绪会伤害他人。一般冷静下来的孩子都会感到后悔,并且克制自己发脾气、说气话的坏习惯。

总之,说气话的习惯是应该杜绝的。说气话是个很坏的毛病,自己一时痛快了,却把痛苦强加给别人,既伤感情,又不利团结,我们当然要反对说气话。但是,如果孩子一旦冲你说了气话,你要做孩子的榜样,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对待,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不给孩子说气话的机会。

名人谈教育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