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经常带着小维尼去散步、旅游、接触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通过接触一些事物来锻炼她的表达能力。比如,我们经常会去海边玩,我就会让维尼通过“听”、“看”、“触”来对大海的颜色、海浪等进行观察,然后用准确的英语描述出来。她就会说:浪花像雪一样白、轰隆隆的波涛声、金色的海岸、蔚蓝的大海等。在孩子描述这些细节的时候,就是对他的表达能力的锻炼,但是首先,父母自己要有基本的知识技能,否则的话,这种通过旅行来进行的训练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这种方法不光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用更加精准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分享能力:分享让世界更美丽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虽然读了很多的书,却并不懂得如何去应用。在为孩子灌输书本上知识的时候,也要为他们灌输一些有关于融入集体、助人为乐的知识,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充实、快乐地生活下去。
告诉孩子要与人分享、乐于助人
在这一点上,小维尼就做得很好,她非常乐意去和别人分享她所拥有的一切。维尼从5岁开始就给小朋友们上课,很认真地承担着自己作为老师的责任,愿意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其他人。而且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明了很多的属性游戏,帮助其他小朋友获得数学知识。
我会经常让维尼和我一起做些手工送给孤儿院或孤寡老人。我希望维尼从小就具有无私的品格,但是我从来没有强迫或命令她去奉献过什么,她自发地将慷慨和慈悲当成自己的义务。维尼从小就希望赚很多的钱,她认为这样可以让那些没有衣服、没有玩具的孩子在得到厚实的衣服和漂亮的玩具时感到幸福。她曾试图自己建一个“玩具基金”,我鼓励她这样做,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了义演,并且举行了募捐,还为这个美丽、伟大的事业写了一篇感人的演讲词。
我为维尼的举动和演讲词所感动,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生活中的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奉献的真谛,也没有体会过助人为乐的快乐,他们的孩子自私、吝啬,只知道索取……但是这些父母却对此无动于衷,如果想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先教育我们的孩子乐于助人、与人分享吧。
谦让是分享的最初表现形式
有一次,维尼有一个叫特里的小伙伴,他是维尼最好的异性伙伴。特里5岁的时候第一次来我家拜访,他在分享零食的时候表现得彬彬有礼,而且很有绅士风度,总是让维尼先挑选。即使我对他说他是客人,可以先挑,但他仍旧笑眯眯地将权力让给维尼,而维尼很容易吃到了自己喜欢的巧克力小熊饼干。特里的表现让我很感兴趣,他的妈妈一定很优秀。为了引起维尼的注意,我对特里的谦让和礼貌进行了赞扬。特里却说:“零食是女孩子的特权,如果维尼是个男孩子,我相信,她也会像我这样做。”特里走后,维尼很认真地像我道歉,虽然我并没有责备她,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但是特里的行为让她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够好。我坚定地告诉她:“妈妈知道你以后一定会像特里那样做的,是不是?”
通过这件事,维尼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并且学会了分享更深层次的含义,从那以后,她再也不会将手第一个伸到零食的盒子中。只明白零食的谦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互相体谅。凡事要为他人考虑,如果孩子在分享的时候,能够先想到别人,保持礼让的风度,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非常讨人喜欢,更容易融合到集体中去,从思想上要比其他孩子成熟一个阶层。
培养分享能力的意义在于获得快乐
分享不仅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与自己分享,如果孩子连自己最亲密的人都不愿意分享,和别人就更不能进行分享了,家庭是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重要场合。我就会和维尼分享很多东西,也会接受她的一些帮助,并且尊重她所给予我的建议,分享她给我做的食物以及她的思想。
但是,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孩子可能非常乐意和他人分享很多东西,但不一定是他心爱的。不分享心爱的东西并不会对他的分享能力的培养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也不要因为孩子不愿分享而加以斥责,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会让孩子对“分享”感到恐惧。
也不要打消孩子分享的快乐,有些母亲喜欢逗弄孩子,让会说,让妈妈吃一口,当孩子将食物放到她嘴边时,她又不吃了。这种对孩子不经意间的拒绝会扼杀孩子分享的快乐。这类父母本身还没有明白分享的意义所在,只是将分享当成一种必要的培训或是要做的事情来看待。
分享的意义就是能带给人快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那种被别人接受的快乐。不过不要一开始就迫切地让孩子接受与他人分享,要循序渐进地培养这种能力。当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分享能够带给别人快乐时就会因为他人的快乐而感到满足,从而获得快乐,只有在真正懂得分享的意义的时候,才会主动地进行分享,从分享中获得快乐。
合作能力:让孩子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团队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人与人的合作关系。竞争与合作并不是矛盾体,如果缺乏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不仅不能在事业上有所进步,而且连基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都会消失。
所以,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这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孩子们进行游戏的过程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孩子觉得与人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品质、爱心。很多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娇生惯养而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甚至会攻击其他小朋友。这样的孩子通常不愿与其他小朋友游戏,长大后也很难和别人合作。如果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纠纷,家长最好不要主动参与,要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去解决,家长只是起到辅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作用。
让孩子学会接受别人
这里所说的接受,就是要孩子从心里愿意接受他人。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合作的思想,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值得去学习的地方,不能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与人合作的过程是快乐的、幸福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诚心诚意地赞美别人。家长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对人对己的态度。
教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孩子在每件事上都斤斤计较、自私自利,是很难与人相处的,更谈不上合作了。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在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分享能力的重要性,分享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体会合作的快乐。有些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经常会说:“为什么你不像邻居家的小女孩学习那么好?”这种比较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很可能会终止孩子与这个小朋友的合作关系。所以,父母在进行教导孩子分享时要讲求方式方法。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可以让孩子一起搭积木、拼图,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合作意识比较强的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棒球、跳绳等。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的意义是很大的。
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兴趣能够引导孩子探索学习的欲望,好的兴趣能够让孩子轻松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克服不良的心理,大胆地和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比如,角色扮演游戏就是很好的帮助孩子体会合作乐趣的一种方式,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既熟悉了书本上的知识,又在分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白这些角色是缺一不可的。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想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要让孩子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友爱。如果父母一味地娇惯、溺爱孩子,就会让孩子形成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性格。这些性格会让孩子不愿与人相处、合作,或是根本无法与人合作。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当导致的。很多父母会灌输给孩子逞强、霸道的思想,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合作的时候不友善,这样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制止,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的时候要有谦让、宽容、友善的品质。避免孩子与人相处时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在合作中健康、顺利地成长。
培养孩子在合作过程中解决冲突的能力
父母溺爱孩子,就会让孩子的很多方面的能力出现下降的现象。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们的冲突不能得到好的解决,就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了,父母、老师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帮孩子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提高合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商讨的方法来解决办法,选择大家都乐于接受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协商来学会谦让、谅解。或是通过文学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思想、提高孩子们的品质,告诉孩子们如何去解决问题以及合作技能等。使孩子获得与人合作时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孩子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如果孩子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就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并且会出现积极的与人合作的态度,合作也会更加愉快。可以鼓励孩子与人合作,将合作的成果予以公布、赞扬。孩子会在这种激励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合作欲望。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